一种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6645发布日期:2021-10-29 23:2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儿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小儿支气管炎是由于病原菌入侵肺部引起的肺部炎症,治疗过程中由于肺部炎症及平躺体位的原因,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痰液,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对患儿进行拍背,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然后通过患儿咳嗽排出体外。
3.拍背时需要由背部两侧向中心拍动,同时由下至上拍动,目的是是为了使患儿体内的痰液排出的更加彻底,目前对患者拍背多为医护人员或家属手动拍动,长时间的拍动容易造成人员劳累,同时拍背顺序及力度不准确,护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支气管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拍背排痰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坐板,坐板后侧上端设有靠板,靠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矩形槽,靠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位于两个矩形槽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均布的横槽,横槽与其对应侧的矩形槽连通,靠板后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两个u形框可相对或相背滑动,u形框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前的套筒,套筒底面经弹簧连接有可伸出矩形槽的拍柱,拍柱前侧插入矩形槽内且滑动连接有矩形块,矩形块上下端面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横槽上下侧壁接触,套筒上开设有开口朝内且前后方向的腰形槽,腰形槽前后两侧经开口朝内的螺旋槽连通,拍柱上设有插入腰形槽内的插柱。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患者背部从两侧至中间,从下至上的拍打叩击,充分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然后通过患儿咳嗽排出体外,加快患儿康复,操作简便,同时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8.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10.图4是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图。
11.图5是本发明的全剖后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发明图5中b的放大图。
13.图7是本发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14.图8是本发明图7中c的放大图。
15.图9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16.图10是本发明图9中d的放大图。
17.图11是本发明中套管与插柱的配合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由图1至图11给出,包括坐板1,坐板1后侧上端设有靠板2,靠板2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矩形槽3,靠板2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位于两个矩形槽3之间且沿上下方向均布的横槽4,横槽4与其对应侧的矩形槽3连通,靠板2后端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开口朝上的u形框5,两个u形框5可相对或相背滑动,u形框5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6,滑块6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前的套筒7,套筒7底面经弹簧8连接有可伸出矩形槽3的拍柱9,拍柱9前侧插入矩形槽3内且滑动连接有矩形块10,矩形块10上下端面分别可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上下侧壁接触,套筒7上开设有开口朝内且前后方向的腰形槽11,腰形槽11前后两侧经开口朝内的螺旋槽12连通,拍柱9上设有插入腰形槽11内的插柱13。
20.为了使套筒7转动,所述的靠板2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与横槽4一一对应且下端与横槽4连通的摆槽14,摆槽14内经两个左右相对的摆杆铰接有一个主齿条15,左右两侧的主齿条15的相对端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的侧壁接触,套筒7上同轴设有可与主齿条15啮合的主齿轮16。
21.为了使滑块6在u形框5内上下滑动,所述的靠板2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块17,u形块17内经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杆铰接有一个位于u形框5上方的副齿条18,u形框5内上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可与其对应侧的副齿条18啮合的副齿轮19,滑块6上端设有位于副齿条18前方且与其对应侧的副齿轮19啮合的提拉齿条20,滑块6下端经主拉簧21与u形框5下侧壁连接。
22.为了便于对滑块6进行限位,所述的u形框5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卡槽22,滑块6上开设有开口朝后且左右贯通的限位槽23,限位槽23内滑动连接有矩形筒24,两个矩形筒24开口相背且其底面经主压簧连接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卡槽22内的卡块25。
23.为了便于对卡块25限位及复位,所述的限位槽23内滑动连接有挡块26,挡块26为前大后小的直角三角形,两个挡块26的相对面为倾斜面且相背面可与其对应侧的矩形筒24接触,挡块26前端面经副压簧与限位槽23前侧壁连接,两个矩形筒24的相对端分别经复位压簧与其对应侧的u形框5连接,靠板2后端设有位于两个矩形槽3之间的竖板27,竖板27下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矩形筒24接触的固定柱28,竖板27上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挡块26的倾斜面接触的复位柱29。
24.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u形框5的下侧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限位孔30,固定柱28可插入限位孔30内,u形框5的上侧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复位孔31,复位柱29可插入复位孔31内。
25.为了使两个u形框5可相对或相背滑动,所述的u形框5后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滑动齿条32,两个滑动齿条32上下相对,靠板2后端设有l形的撑板,撑板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前的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竖板27后端转动连接有与滑动齿条32啮合且可与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啮合的滑动齿轮34,竖板27后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滑动齿条32后方的从动齿轮35,从动齿轮35可与滑动齿轮34啮合且可与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啮合,撑板后端设有电机,
电机输出端与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同轴固定连接。
26.为了便于固定患者,所述的靠板2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左侧的束缚带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右侧的束缚带的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粘合的第二魔术贴。
27.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坐于坐板1上,使患者后背贴紧靠板2,然后将两个束缚带绕于患者胸前并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粘合,实现对患者的固定,防止在按摩过程中患者背部与靠板2脱离接触,开启电机,电机顺时针转动,经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带动滑动齿轮34逆时针转动,滑动齿轮34经两个滑动齿条32带动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两个u形框5带动其中的滑块6相对滑动,两个滑块6带动套筒7及主齿轮16与拍柱9向内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两个主齿轮1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主齿条15接触啮合,由于左右两侧的主齿条15的相对端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侧壁接触,因此此时两侧的主齿轮16无法相对摆动,从而带动主齿轮16转动,主齿轮16带动套筒7在滑块6上转动,此时两个矩形块10滑动至其对应侧的横槽4内,套筒7转动使插柱13由腰形槽11内滑动至螺旋槽12内,并带动拍柱9在矩形块10上向后滑动,此时矩形块10上下两端面与横槽4上下两侧壁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拍柱9随着套筒7一起转动,拍柱9向后滑动的同时向后压缩弹簧8;
28.当套筒7转动一圈后,此时拍柱9在套筒7内向后滑动至最后端,最大程度压缩弹簧8,此时插柱13重新滑动至腰形槽11内位于腰形槽11最后端,由于失去螺旋槽12的阻挡,同时由于弹簧8向前的弹力,拍柱9快速向前滑动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然后两个u形框5继续相对滑动,主齿条15继续带动套筒7转动,套筒7经插柱13及螺旋槽12再次带动拍柱9向后滑动,套筒7再次转动一圈后,插柱13再次滑至腰形槽11后端,失去阻挡再次向前叩击,如此反复,左右两侧的u形框5相对滑动的同时带动其对应侧的拍柱9反复向前叩击患者背部,从而实现了从背部两侧向背部中心叩击拍背,在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的同时也带动两个副齿轮19相对滑动,两个副齿轮19相对滑动一段距离后与其对应侧的副齿条18接触,并带动两个副齿条18相对摆动至u形块17内,无法带动副齿轮19转动;
29.当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与滑动齿轮34脱离啮合后开始与从动齿轮35啮合,此时,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至之间距离最小,此时,左侧的矩形块10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的左端面接触,右侧的矩形块10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的右端面接触,从动齿轮35逆时针转动,从动齿轮35带动滑动齿轮34顺时针转动,滑动齿轮34顺时针转动经滑动齿条32带动两个u形框5相背滑动,两个u形框5带动其内的滑块6及套筒7等向外滑动,此时由于左右两侧的主齿条15的相背与其对应侧的横槽4侧壁不接触,因此左右两侧的主齿轮16相背滑动带动左右两侧的的主齿条15相背摆动,摆动一定角度后主齿条15位于摆槽14内,因此无法带动主齿轮16转动;
30.在两个u形框5相背滑动的同时也带动两个副齿轮19相背滑动,当两个矩形框相背滑动至矩形槽3内时,两个副齿轮19与其对应侧的副齿条18接触,此时由于u形块17的阻挡,两个副齿条18无法摆动,因此带动两个副齿轮19转动,两个副齿轮19转动经提拉齿条20带动其对应侧的滑块6在u形框5内向上滑动,滑块6向上滑动的同时带动其内的卡块25向上滑动的同时向上拉伸主拉簧21,卡块25向上滑动由于卡槽22的挤压在矩形筒24内向内滑动并向内挤压主压簧,当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与从动齿轮35脱离啮合时,此时两个u形框5及套筒7等相背滑动至初始位置,此时提拉齿条20带动滑块6向上滑动至上一层横槽4的相背端,此时由于主压簧向外的恢复力带动卡块25重新插入与之对应的卡槽22内,电机继续转动,
内啮合不完全齿轮33与滑动齿轮34再次啮合,再次带动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此时u形框5带动其内的滑块6与套筒7等再次向内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主齿轮16再次与主齿条15啮合并经螺旋槽12与插柱13再次带动拍柱9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此时实现了从两侧至中心及从下至上的叩击拍背,便于患儿将痰液咳出;
31.如此反复,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时拍柱9反复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两个u形框5向背滑动时拍柱9不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同时在同一水平位置的背部拍完时,拍柱9会经提拉齿条20与副齿轮19带动在u形框5内向上滑动,两者结合从而实现对患者背部从两侧向中心拍打叩击,同时从下至上对背部进行拍打叩击,当滑块6滑动至最上端的横槽4内时,两个u形框5带动滑块6及套筒7相对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复位柱29经复位孔31插入限位槽23内,两个复位柱29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挡块26倾斜面接触,并带动两个挡块26在限位槽23内向前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挡块26解除对矩形筒24的遮挡,由于复位压簧的恢复力,两个矩形筒24相对滑动,从而带动两个卡块25相对滑动,同时压块后端与矩形筒24前端接触,面滑动一段距离后卡块25完全位于滑块6内,此时u形框5带动两个滑块6向背滑动;
32.当两个u形框5相背滑动至初始位置后,副齿轮19与副齿条18脱离接触,此时由于主拉簧21的恢复力,两个滑块6在u形框5内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此时电机继续转动再次带动两个u形框5相对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固定柱28插入限位孔30内,两个固定柱28的相对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矩形筒24接触并带动两个矩形筒24向背滑动,矩形筒24带动两个卡块25向背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卡块25重新伸出滑块6,同时当矩形筒24滑动至挡块26外侧时,由于副压簧向后的恢复力,带动挡块26向后滑动至初始位置,两个挡块26的相背面再次与其应侧的矩形筒24接触,实现对矩形筒24及卡块25的限位,使卡块25处于滑块6外与卡槽22配合限位,然后电机带动两个u形框5向背滑动重复上述所述动作,对患者进行从外至内,从下至上叩击拍打。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设有的u形框、拍柱、螺旋槽、插柱等,可以实现对患者背部从两侧至中间,从下至上的拍打叩击,充分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然后通过患儿咳嗽排出体外,设有的束缚带、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等,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固定限位,防止在拍背过程中患者从坐板上跌落,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