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61917发布日期:2021-11-05 22:1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正畸器材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口腔正畸接诊中,虽然许多人都需要矫正牙齿,但矫正器往往会对人的自我感觉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对于正畸过程中美观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临床正畸治疗主要可分为传统直丝弓或方丝弓正畸治疗和无托槽隐形矫正两种方式。
3.传统正畸治疗中,托槽和金属丝等附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的自卑的问题,一项全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少年相信金属托槽会使他们更加自卑,一半的青少年笑容会降低。为了减轻这些金属附件对自我形象的影响,人们开始寻求金属托槽的替代品或改变金属托槽的位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陶瓷托槽以及舌侧矫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观这一问题,但对于陶瓷托槽来说,虽然改变了托槽的颜色。与牙齿颜色比较接近,但是依然有托槽和弓丝等附件影响患者的美观,而舌侧矫正技术难度较大,价格昂贵,往往还会影响患者发音等。
4.对于无托槽隐形矫正而言,无托槽隐形矫正技术成功的取消托槽、弓丝等严重影响美观的附件,但是由于正畸治疗时间较长,对于一些牙齿畸形较为严重的患者,他们依然希望在漫长的矫正过程中能提高美观度,而目前无托槽隐形牙套通常都为透明材质,无法有效的遮住畸形牙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保证内层牙套具有正畸功能的同时,外层牙套通过最终的正畸理想牙齿形态进行设计后与内层牙套整合为一体,使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每一步骤所用的牙套均具有理想牙齿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了患者在漫长矫正过程中的美观度。而对于正畸拔牙后缺失的牙位,牙套覆盖范围仅为该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预留关闭间隙的空间,保证正畸功能的基础上,弥补了患者正畸过程中缺牙的窘态。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解决方案:
7.(1)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a)获取口腔表面stl数据;
9.b)获取面部信息,包括微笑线、口角线及面部高度;
10.c)根据口腔表面stl数据和面部信息进行虚拟排牙,得到理想的牙齿形态;
11.d)在理想的牙齿形态基础上设计外层牙套,其方法包括:设计每颗牙的贴面形状,然后将每颗牙的贴面连接在一起,生成外层牙套;
12.e)设计从现有牙齿形态到理想牙齿形态所需要的步骤;
13.f)根据计划生成每一步矫正过程的牙齿形态模型;
14.g)根据每一步矫正的牙齿形态模型生成内层牙套;
15.h)将d)步骤获得的外层牙套与g)步骤获得的内层牙套进行整合,最终获得无托槽矫正牙套。
16.(2)根据(1)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所述获取口腔表面stl数据的方法包括:1)取口腔印模,利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进行口腔印模扫描,即可获得stl数据;或2)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直接在口腔内扫描,获取stl数据;或3)在口腔粘膜最厚和最薄处粘接阻射材料,然后照cbct,此时cbct数据中显示出骨、牙信息以及悬浮的阻射材料信息,由于悬浮的阻射材料贴在软组织上,通过分析阻射材料和骨关系,即可分析出骨与粘膜的关系及厚度,从而得到软组织信息,最终获得stl数据。
17.(3)根据(1)或(2)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所述e)步骤包括:在正畸过程中,需分多步进行矫正牙齿,每一步需要更换不同的无托槽矫正牙套。
18.(4)根据(1)

(3)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分十步进行矫正牙齿,每一步矫正牙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内层牙套,确保达到该步骤的正畸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经过十步矫正后,畸齿变为了理想的牙齿形态;每一步矫正牙齿的外层牙套的结构均相同。
19.(5)根据(1)

(4)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使用数控切削、3d打印或者压铸工艺获得无托槽矫正牙套。
20.(6)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包括内层牙套和外层牙套,所述内层牙套和外层牙套一体成型,内层牙套与所要矫正的牙齿形状相配合,达到矫正牙齿的作用。
21.(7)根据(6)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外层牙套为最终正畸理想牙齿的形状,使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每一步骤所用的牙套均具有正畸理想牙齿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了患者牙齿在漫长牙齿矫正过程中的美观度。
22.(8)根据(6)或(7)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所述外层牙套的覆盖范围覆盖内层牙套的全牙列,或外层牙套的覆盖范围仅覆盖内层牙套的部分牙列。
23.(9)根据(6)

(8)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外层牙套的覆盖范围仅覆盖内层牙套的前牙美学区牙齿。
24.(10)根据(6)

(9)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所述无托槽矫正牙套的材料为不透明牙的弹性树脂,无托槽矫正牙套的颜色为vita26色或16色系列。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个性化颜色。
25.(11)根据(6)

(10)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所述无托槽矫正牙套材料的弯曲强度为70

200mpa之间,其弯曲模量为2

12gpa之间,其邵氏硬度为75
°‑
95
°
之间。
26.(12)根据(6)

(11)任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对于正畸拔牙后缺失的牙位,无托槽矫正牙套覆盖范围仅为该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预留关闭间隙的空间。
27.(13)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的使用方法,分多步进行矫正牙齿,每一步需要更换不同的无托槽矫正牙套,每一步矫正牙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内层牙套,确保达到该步骤的正畸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经过多步矫正后,畸齿变为了理想的牙齿形态;每一步矫正牙齿的外层牙套的结构均相同。
28.(14)根据(10)所述的无托槽矫正牙套的使用方法,对于正畸拔牙后缺失的牙位,无托槽矫正牙套覆盖范围仅为该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邻面及唇侧以外的其余部分预
留关闭间隙的空间。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30.1、患者在佩戴无托槽矫正牙套后即刻实现美观,打破了传统正畸需要2

3年矫正周期才能达到美学效果的困境;
31.2、无托槽矫正牙套在保证正畸效果的同时在外部制作美观牙套以保证正畸过程中的美观,保证正畸治疗完成前患者的即刻美观;
32.3、无托槽矫正牙套制作简单方便,在理想牙弓上生成外层牙套后只需将外层牙套与每个步骤内层牙套整合即可,无需重复设计,大大减少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同时保证正畸治疗完成前患者的即刻美观;
33.4、无托槽矫正牙套的颜色可选择,通常提供患者理想状态下的牙齿颜色及形态,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颜色;
34.5、无托槽矫正牙套对于拔牙缺失后的牙位,覆盖范围仅为改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邻面及唇侧以外的其余部分,预留关闭间隙的空间,即解决了缺牙的窘态又不影响正畸治疗效果。
35.本专利中相关术语含义如下:
36.1、cbct是指锥形束扫描ct等,用于获取口腔三维影像数据信息的设备。
37.2、cbct数据是指用cbct获得的颌骨、牙体等相关信息。
38.3、stl数据是指口腔内与牙体组织、软组织等相关的信息。可以使用高精度的口腔表面扫描设备进行口腔组织表面的精细扫描,获得含有牙体组织、软组织等相关信息的stl数据。
39.4、理想的牙齿形态是指: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很整齐;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1.图1为无托槽矫正牙套内外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无托槽矫正牙套内外层分开的唇面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无托槽矫正牙套内外层分开的牙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内层牙套层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外层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为矫正中的一种牙齿形态;
47.图7为矫正中的另一种牙齿形态;
48.图8为矫正中的再一种牙齿形态;
49.图9为最终矫正的理想的牙齿形态;
50.图10为患者佩戴牙套示意图;
51.图11为利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进行口腔印模扫描的示意图;
52.图12为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直接在口腔内扫描的示意图。
53.图13为全牙列无托槽矫正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4为部分牙列无托槽矫正牙套示意图;
55.图中标号:1为无托槽矫正牙套,2为内层牙套,3为外层牙套,4为畸齿,5为患者牙齿模型示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56.实施例1:
57.如图1

3所示,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1,包括内层牙套2和外层外牙套3,所述内层牙套2和外层外牙套3一体成型,内层牙套2与所要矫正的牙齿形状相配合,达到矫正牙齿的作用;外层牙套3为最终正畸理想牙齿的形状,使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每一步骤所用的牙套均具有正畸理想牙齿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了患者牙齿在漫长牙齿矫正过程中的美观度。在正畸过程中,需分多步进行校正牙齿,每一步需要更换不同的无托槽矫正牙套,优选分十步进行矫正牙齿(如图6

9所示),每一步矫正牙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内层牙套2,确保达到该步骤的正畸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经过十步矫正后,畸齿4变为了理想的牙齿形态(如图9所示),每一步矫正牙齿需根据临床矫正效果判断是否进入下一步矫正治疗;每一步矫正牙齿的外层牙套2的结构均相同。
58.无托槽矫正牙套1的材料为不透明牙的弹性树脂,无托槽矫正牙套1的颜色为vita 26色或16色系列;无托槽矫正牙套1材料的弯曲强度为70

200mpa之间,其弯曲模量为2

12gpa之间,其邵氏硬度为75
°‑
95
°
之间。
59.对于正畸拔牙后缺失的牙位,无托槽矫正牙套覆盖范围仅为该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预留关闭间隙的空间。
60.优先的,外层牙套3覆盖全部牙列,包括后牙区牙齿,实现全牙列的美观功能(如图13所示)。
61.更优选的,外层牙套3仅覆盖部分牙列,如仅覆盖前牙美学区的牙齿(如图14所示),在实现正常美观的同时,完全不影响后牙区的功能。
62.实施例2:
63.如图1

9所示,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4.a)获取口腔表面stl数据,其方法包括:1)取口腔印模,利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进行口腔印模扫描,即可获得stl数据(如图11所示);或2)用口腔表面扫描设备直接在口腔内扫描,获取stl数据(如图12所示);或3)在口腔粘膜最厚和最薄处粘接阻射材料,然后照cbct,此时cbct数据中显示出骨、牙信息以及悬浮的阻射材料信息,由于悬浮的阻射材料贴在软组织上,通过分析阻射材料和骨关系,即可分析出骨与粘膜的关系及厚度,从而得到软组织信息,最终获得stl数据。
65.b)通过电子面部扫面获取面部信息,其方法包括:

启动投影设备、3d扫描软件;

患者面对扫描仪进行扫描;

获取面部扫描数据;

导出数据获得面部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拍照等方式获取患者面部信息;面部信息包括微笑线、口角线及面部高度;
66.c)根据口腔表面stl数据和面部信息进行虚拟排牙,如果微笑线较高(微笑时露出牙龈)则往上排牙,如果微笑线较低则往可以下排牙,从而得到理想的牙齿形态(如图9所示);
67.d)在理想的牙齿形态基础上设计外层牙套3(如图5所示),其方法包括:设计每颗牙的贴面形状,然后将每颗牙的贴面连接在一起,生成外层牙套;
68.e)设计从现有牙齿形态到理想牙齿形态所需要的步骤,包括:在正畸过程中,需分多步进行矫正牙齿,每一步需要更换不同的无托槽矫正牙套,优选分十步进行矫正牙齿(如图6

9所示),每一步矫正牙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内层牙套2,确保达到该步骤的正畸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经过十步矫正后,畸齿4变为了理想的牙齿形态(如图9所示),每一步矫正牙齿需根据临床矫正效果判断是否进入下一步矫正治疗,每一步矫正牙齿至少需要1个星期;每一步矫正牙齿的外层牙套2的结构均相同;
69.f)根据计划生成每一步矫正过程的牙齿形态模型(如图6

9所示);
70.g)根据每一步矫正的牙齿形态模型,生成具有矫正功能的内层牙套2(如图4所示);
71.h)将d)步骤获得的外层牙套3与g)步骤获得的内层牙套2进行整合,最终获得美观度较高且具备逐步正畸功能的无托槽矫正牙套1(如图1所示)。
72.实施例3:
73.如图10所示,一种无托槽矫正牙套的使用方法,分步进行矫正牙齿(如图6

9所示),每一步需要更换不同的无托槽矫正牙套,每一步矫正牙齿需要使用不同结构的内层牙套2,确保达到该步骤的正畸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经过多步矫正后,畸齿4变为了理想的牙齿形态(如图9所示),每一步矫正牙齿需根据临床矫正效果判断是否进入下一步矫正治疗,每一步矫正牙齿至少需要1个星期;每一步校矫正牙齿的外层牙套2的结构均相同。对于正畸拔牙后缺失的牙位,无托槽矫正牙套1覆盖范围仅为该牙位的唇侧牙龈上,舌侧预留关闭间隙的空间。
74.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他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发明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75.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发明,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发明。此发明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发明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76.本发明所有引用的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应通过引用并入本技术文件。但是如果本技术中的一个术语和已纳入参考文献的术语相冲突,以本技术的术语优先。
77.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或者类似词汇并不表示任何顺序,质量或重要性,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数量使用的修饰词“大约”包含所述值和内容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有测量特定数量时的误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