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7906发布日期:2021-11-03 15:5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躺椅,尤其涉及一种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


背景技术:

2.儿童体质较弱,较为容易发烧感冒,发烧时为快速退烧,通常会给儿童打退烧针,目前打针时,常是儿童坐在椅子上或站立进行打针,坐在椅子上时臀部的肉露出的不多,从而较难打退烧针,站立打针时医生可很好为儿童打退烧针,但打针较为疼痛,儿童难以忍受时容易站不稳,从而站立打针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很好的可协助医生给儿童打退烧针的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儿童站立打针较为疼痛,儿童难以忍受时容易站不稳,从而站立打针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很好的可协助医生给儿童打退烧针的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
5.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包括有躺椅、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块、挡腿机构和挡背机构,躺椅顶部对称设有第一挡块,躺椅上设有挡腿机构,挡腿机构上设有第一挡板,一侧第一挡块与躺椅之间连接有挡背机构,挡背机构上设有第二挡板。
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挡腿机构包括有挡杆、固定块、槽筒、蜗杆、第一安装块、压缩弹簧和第一压块,躺椅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内转动式设有槽筒,槽筒一端设有第一挡板,槽筒顶部一侧设有挡杆,躺椅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处于固定块一侧,第一安装块内滑动式设有蜗杆,蜗杆与槽筒配合,蜗杆顶部设有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一安装块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挡背机构包括有保护壳、第二压块、第二安装块、第一弹簧、第一直齿条、第一齿轮、第二直齿条、第三直齿条和第二齿轮,一侧第一挡块中部设有保护壳,躺椅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处于第一安装块的一侧,第二安装块内滑动式设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顶部设有第二压块,第二压块与第二安装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躺椅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处于槽筒的一侧,保护壳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挡板,保护壳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三直齿条,第三直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直齿条底部设有第二直齿条,第二直齿条和第一直齿条均与第一齿轮啮合。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承载机构,承载机构包括有第二弹簧、第一导向杆、承载框和支架,一侧第一挡块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一侧滑动式设有承载框,承载框顶部设有支架,承载框与第一导向杆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挡脸机构,挡脸机构包括有第二挡块、连接块、推杆、第三弹簧、第二导向杆和拉杆,躺椅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上滑动式设
有连接块,连接块底部设有第二挡块,连接块与躺椅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连接块两侧均设有推杆,第二挡块底部一侧对称设有拉杆。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吸引机构,吸引机构包括有第一放置框、第二放置框、夹紧块、第四弹簧、第五弹簧和第三导向杆,躺椅底部一侧设有第一放置框,第一放置框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三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与第一放置框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三导向杆一端设有第二放置框,拉杆与第二放置框配合,第二放置框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夹紧块,夹紧块与第二放置框之间均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有斜卡块、连接板、第六弹簧和挤压块,躺椅一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部对称设有斜卡块,连接板底部与躺椅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连接板顶部一侧设有挤压块。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挡块为海绵垫。
13.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的挡腿机构和挡背机构之间的配合,可对儿童的腿部和背部进行限位,可防止因打针疼痛儿童难以忍受从而起身;通过设置的承载机构可对药剂进行放置,便于医生拿起使用;通过设置的吸引机构可放置手机播放动画片,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便于医生打针。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挡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挡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承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挡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吸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

躺椅,2

第一挡板,3

第二挡板,4

第一挡块,5

挡腿机构,51

挡杆,52

固定块,53

槽筒,54

蜗杆,55

第一安装块,56

压缩弹簧,57

第一压块,6

挡背机构,61

保护壳,62

第二压块,63

第二安装块,64

第一弹簧,65

第一直齿条,66

第一齿轮,67

第二直齿条,68

第三直齿条,69

第二齿轮,7

承载机构,71

第二弹簧,72

第一导向杆,73

承载框,74

支架,8

挡脸机构,81

第二挡块,82

连接块,83

推杆,84

第三弹簧,85

第二导向杆,86

拉杆,9

吸引机构,91

第一放置框,92

第二放置框,93

夹紧块,94

第四弹簧,95

第五弹簧,96

第三导向杆,10

卡位机构,1001

斜卡块,1002

连接板,1003

第六弹簧,1004

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实施例1一种儿科便于打退烧针用躺椅,如图1所示,包括有躺椅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一挡块4、挡腿机构5和挡背机构6,躺椅1顶部前后对称设有第一挡块4,躺椅1上设有挡腿机构5,挡腿机构5上设有第一挡板2,后侧第一挡块4与躺椅1之间连接有挡背机构6,挡背机
构6上设有第二挡板3。
24.如图2所示,挡腿机构5包括有挡杆51、固定块52、槽筒53、蜗杆54、第一安装块55、压缩弹簧56和第一压块57,躺椅1左侧上部设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内转动式设有槽筒53,槽筒53前端设有第一挡板2,槽筒53顶部右侧设有挡杆51,躺椅1左侧设有第一安装块55,第一安装块55处于固定块52上侧,第一安装块55内滑动式设有蜗杆54,蜗杆54与槽筒53配合,蜗杆54顶部设有第一压块57,第一压块57与第一安装块55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56。
25.如图3所示,挡背机构6包括有保护壳61、第二压块62、第二安装块63、第一弹簧64、第一直齿条65、第一齿轮66、第二直齿条67、第三直齿条68和第二齿轮69,后侧第一挡块4中部设有保护壳61,躺椅1后侧设有第二安装块63,第二安装块63处于第一安装块55的正后侧,第二安装块63内滑动式设有第一直齿条65,第一直齿条65顶部设有第二压块62,第二压块62与第二安装块6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4,躺椅1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66,第一齿轮66处于槽筒53的正后侧,保护壳61内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二齿轮69,第二齿轮69上设有第二挡板3,保护壳61内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三直齿条68,第三直齿条68与第二齿轮69啮合,第三直齿条68底部设有第二直齿条67,第二直齿条67和第一直齿条65均与第一齿轮66啮合。
26.当儿童发烧需要打退烧针时,儿童可站在躺椅1的左侧,随后趴在躺椅1上,此时便会使第一压块57和第二压块62向下移动,第一压块57向下移动带动蜗杆54向下移动,压缩弹簧56被压缩,蜗杆54向下移动带动槽筒53转动,槽筒53转动便可带动挡杆51和第一挡板2转动,第一挡板2转动便会处于儿童的腿部左侧,如此便可对儿童的腿部进行限位,第二压块62向下移动带动第一直齿条65向下移动,第一弹簧64被压缩,第一直齿条6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66转动,第一齿轮66转动带动第二直齿条67和第三直齿条68向上移动,第三直齿条68向上移动带动第二齿轮69转动,第二齿轮69转动带动第二挡板3转动,第二挡板3转动便可处于儿童的背部上方,如此可对儿童的背部进行限位,此时便可脱下儿童的裤子,在臀部的位置打退烧针,打针完毕穿好裤子后,儿童便可逐渐起身成站立状,在此过程中儿童不再压着第一压块57和第二压块62,在压缩弹簧56的作用下第一压块57和蜗杆54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可使槽筒53反向转动,进而使第一挡板2反向转动复位,在第一弹簧64的作用下第一直齿条65和第二压块62向上移动复位,从而可通过第一齿轮66使第二直齿条67和第三直齿条68向下移动复位,进而可使第二齿轮69和第二挡板3反向转动复位,如此第二挡板3和第一挡板2均不在挡住儿童,儿童便可离开。
2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还包括有承载机构7,承载机构7包括有第二弹簧71、第一导向杆72、承载框73和支架74,前侧第一挡块4左侧设有第一导向杆72,第一导向杆72右侧滑动式设有承载框73,承载框73顶部设有支架74,承载框73与第一导向杆72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1。
28.医生可将药剂均穿过支架74放在承载框73上,当挡杆51转动时便可带动承载框73在第一导向杆72上向左移动,第二弹簧71被压缩,承载框73向左移动带动药剂和支架74向左移动,此时儿童被限位,医生便可取下所需的药剂进行使用,当打针完毕挡杆51转动复位时,在第二弹簧71的作用下承载框73和支架74向右移动复位,如此便可防止儿童离开时不小心碰到药剂。
29.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挡脸机构8,挡脸机构8包括有第二挡块81、连接块82、推杆
83、第三弹簧84、第二导向杆85和拉杆86,躺椅1右侧设有第二导向杆85,第二导向杆85上滑动式设有连接块82,连接块82底部设有第二挡块81,连接块82与躺椅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84,连接块82前后两侧均设有推杆83,第二挡块81底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拉杆86。
30.在打针时,儿童的头部可枕在第二挡块81上,如此可防止躺椅1过硬,头部压着不舒服,如不需要枕在第二挡块81上时,儿童可推动推杆83向右移动,推杆83向右移动带动第二挡块81和连接块82向右移动,第三弹簧84被拉伸,第二挡块81向右移动不再挡住躺椅1的孔,此时家长便可使用手机播放动画片,使儿童可透过躺椅1的孔进行观看,以此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更便于医生打针,当打针完毕时儿童便可松开推杆83,在第三弹簧84的作用下推杆83、第二挡块81和连接块82向左移动复位。
31.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吸引机构9,吸引机构9包括有第一放置框91、第二放置框92、夹紧块93、第四弹簧94、第五弹簧95和第三导向杆96,躺椅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放置框91,第一放置框91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三导向杆96,第三导向杆96与第一放置框91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95,第三导向杆96右端设有第二放置框92,拉杆86与第二放置框92配合,第二放置框92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夹紧块93,夹紧块93与第二放置框92之间均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94。
32.家长可先使用手机播放动画片,随后放在第二放置框92内,此时会使夹紧块93向外侧移动相互远离,第四弹簧94被压缩,此时便可通过夹紧块93将手机或平板夹紧,当儿童推动推杆83进行移动时会使第二挡块81向右移动,第二挡块81向右移动带动拉杆86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放置框91向右移动,第一放置框91向右移动带动第二放置框92和第三导向杆96向右移动,第五弹簧95被压缩,第二放置框92向右移动便可带动手机向右移动,从而处于躺椅1的孔的下方,如此便可无需家长手持手机,当儿童打针完毕第二挡块81带动拉杆86向左移动复位后,在第五弹簧95的作用下第一放置框91和第三导向杆96向左移动复位,从而使第二放置框92向左移动复位,此时家长便可将手机从第二放置框92内取出,在第四弹簧94的作用下夹紧块93向内侧移动复位。
33.如图7所示,还包括有卡位机构10,卡位机构10包括有斜卡块1001、连接板1002、第六弹簧1003和挤压块1004,躺椅1左侧滑动式设有连接板1002,连接板1002顶部前后对称设有斜卡块1001,连接板1002底部与躺椅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003,连接板1002顶部后侧设有挤压块1004。
34.当儿童站在躺椅1左侧时,此时使斜卡块1001、连接板1002和挤压块1004向下移动,第六弹簧1003被压缩,随后儿童的脚尖抵住躺椅1时,此时不在踩着斜卡块1001,在第六弹簧1003的作用下斜卡块1001、连接板1002和挤压块1004向上移动复位,此时便可通过斜卡块1001对儿童的脚进行限位,如此更进一步限制儿童的可移动范围,进而可有效避免在打针时儿童因疼痛乱动,当打针完毕后,医生便可踩踏挤压块100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斜卡块1001和连接板1002向下移动,第六弹簧1003被压缩,斜卡块1001不在挡住儿童的脚跟,儿童便可离开,离开后医生松开挤压块1004即可。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