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4667发布日期:2021-11-10 01: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磁共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其意义上较广,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resonance, 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3.相关技术中,核磁共振仪在使用时,患者只能以躺卧姿势成像,而患者处于不同姿势时其骨肌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成像的图像存在差异,而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核磁共振仪的液氦只能以水平静止方式成像,研发出了无液氦超导技术,亟需设计一款配合无液氦超导技术实现多角度成像的核磁共振仪。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辅助实现病患多角度检查成像,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包括:扫描装置,两侧均铰接于基础面上,所述扫描装置上设有穿设孔,所述扫描装置旋转的轴线与所述穿设孔的轴线互相垂直;检测床,穿设于所述穿设孔内且与所述扫描装置滑移连接;转动驱动源,一端铰接于基础面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扫描装置上,以驱使扫描装置转动;以及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扫描装置上驱使检测床沿穿设孔的轴线滑移。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描装置成像的角度能够通过转动驱动源进行控制,辅助实现了病患的多角度检查成像。
7.可选的,所述扫描装置上设有两个互相平行的滑轨,两所述滑轨穿设于穿设孔内且两端伸出穿设孔,所述检测床的下侧固定有与滑轨一一对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滑移块,所述滑轨上设有供滑移块嵌设滑移的滑移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嵌设于滑移槽内且于滑移槽内滑动,以将检测床滑移连接于扫描装置上。
9.可选的,所述滑移块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滑移槽的侧壁滚动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移块与滑轨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滑移块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检测床滑动时的阻力,提高了检测床滑移时的便利性。
11.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扫描装置上驱使检测床沿穿设孔的轴线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带轮,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同步带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扫描装置于穿设孔轴向的两端;同步带,套设于两所述同步带轮上且与所述检测床固定,以驱使检测床移动;同步带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扫描装置于穿设孔的一端且输出轴与一所述同步带轮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带驱动源驱使同步带轮转动,同步带轮带动同步带转动,同步带带动检测床滑动,以实现检测床移动的自动控制。
1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磁失电制动器,所述电磁失电制动器的输入端与同步带轮连接且同步转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步带驱动源断电之后,能够通过电磁失电制动器控制同步带轮制动,提高了核磁共振仪使用时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检测床的一端设有脚托和脚托锁定组件,所述脚托沿所述穿设孔的轴向滑移连接于所述检测床上,所述脚托锁定组件将脚托锁定于检测床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托为躺卧于检测床上的病患提供支撑,使得病患不易于检测床上滑动,提高了病患躺卧于检测床上时的稳定性;脚托滑移连接于检测床上并可通过脚托锁定组件进行锁定,以使得脚托于检测床上的位置可以根据病患的身高进行调节。
17.可选的,所述脚托包括脚踏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脚踏板的两侧,所述检测床的上侧固定与侧板一一对应的基板,所述侧板的下侧设有供基板嵌设滑移的滑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的设置,对踩踏于脚踏板上的脚掌进行限位,使得踩踏于脚踏板上的脚掌不易从脚踏板上滑离;基板嵌设于滑槽内且与侧板滑移连接,以使得脚托于检测床上的位置可以根据病患的身高进行调节。
19.可选的,所述脚托锁定组件包括螺纹柱和握持块,所述握持块固定于所述螺纹柱的一端,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沿穿设孔的轴向设置的锁定孔;脚托锁定于检测床上时,螺纹柱插入锁定孔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托于检测床上的位置调节完成之后,握持并转动握持块,驱使螺纹柱插入锁定孔内,以将调节完成的脚托锁定于检测床上。
21.可选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与脚踏板固定的连接板,所述检测床上设有供连接板穿设滑移的滑移孔;所述脚托锁定组件包括驱动板和锁定柱,所述驱动板设于脚踏板靠近侧板的一侧,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供驱动板嵌设滑移的嵌设槽,所述锁定柱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侧板均设有供锁定柱穿设滑移的穿孔,所述穿孔与 所述滑槽互相连通,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沿穿设孔的轴向设置的锁定孔,所述驱动板的两侧均设有驱动面,所述锁定柱靠近驱动板的一端设有与驱动面适配的适配面;踩踏驱动板,驱动板通过驱动面驱使锁定柱于穿孔内滑移插入锁定孔,以将脚托
锁定于检测床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躺卧于检测床上之后,驱动组件驱使脚踏板沿穿设孔的轴向向靠近扫描架体的方向移动,当脚踏板滑移至与病患的脚掌接触时,驱动板在病患的脚掌踩踏下收纳于嵌设槽内,同时驱动板的驱动面挤压适配面驱使锁定柱与穿孔内滑移插入锁定孔,以将侧板锁定于基板上,随后驱动组件驱使脚托与检测床一起滑移至穿设孔内,实现了脚托位置根据病患身高的自动调节。
23.可选的,所述脚托锁定组件还包括导向柱、第一复位弹性件、抵接环和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驱动板靠近脚踏板的一侧且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供导向柱穿设滑移的通孔,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柱上使驱动板保持有滑离嵌设槽的趋势;所述抵接环固定于所述锁定柱靠近驱动板的一侧,所述穿孔开口处的侧壁上设有供抵接环嵌设滑移的嵌槽,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套设于锁定柱上,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嵌槽的槽底另一端与抵接环抵接,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使锁定柱保持有靠近驱动板的趋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的设置,使得驱动板相对脚踏板移动时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驱动板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二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病患从检测床下来之后,锁定柱能够在第二复位弹性件的驱使下滑离锁定孔,解除对侧板的锁定,实现了脚托与检测床的自动解锁;第一复位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病患从检测床下来之后,驱动板能够在第一复位弹性件的驱使下滑离嵌设槽,实现了驱动板的自动复位。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扫描装置成像的角度能够通过转动驱动源进行控制,辅助实现了病患的多角度检查成像;2.通过电机驱动扫描装置转动时,电机的磁场会和磁共振设备的磁场相互影响,本技术采用液压缸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扫描装置与检测床、驱动组件、脚托、脚托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检测床与滑轨的爆炸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滑移块与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脚托与检测床的爆炸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扫描装置呈竖直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检测床与脚托、脚托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脚托与脚托锁定组件爆炸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0、扫描装置;11、穿设孔;12、转动轴;13、滑轨;131、滑移槽;14、铰接轴;15、支撑台;20、检测床;21、固定板;211、滑移块;2111、滚轮槽;212、滚轮;22、基板;
221、锁定孔;222、限位槽;23、挡边;24、连接板;25、上夹板;26、下夹板;27、滑移孔;30、转动驱动源;40、基础面;41、支架;411、转动孔;50、驱动组件;51、同步带轮;52、同步带;53、同步带驱动源;54、电磁失电制动器;55、承托辊;60、脚托;61、脚踏板;611、嵌设槽;612、通孔;62、侧板;621、滑槽;622、穿孔;623、嵌槽;624、限位块;70、脚托锁定组件;71、螺纹柱;72、握持块;73、驱动板;731、驱动面;74、锁定柱;741、适配面;75、导向柱;751、挡环;76、第一复位弹性件;77、抵接环;78、第二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参照图1、2,可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包括扫描装置10、检测床20和转动驱动源30。
38.参照图1、2,扫描装置10铰接于基础面40上,扫描装置通过无液氦超导技术实现了多角度检查成像,扫描装置为本技术领域公知常识,此处不做赘述,扫描装置10的架体可以呈矩形块状,也可以为圆柱状,本实施例中扫描装置10的架体以圆柱状为例进行介绍,转动驱动源30用于驱使扫描装置10转动,以使得扫描装置10能够根据病患的实际成像需求调整角度。具体地,基础面40上固定有两个支架41,两个支架41分别位于扫描装置10的两侧,扫描装置10的两侧均固定有转动轴12,两个转动轴12呈同心设置,转动轴12的轴线与扫描装置10的轴线相交,支架41的上端设有转动孔411,转动轴12穿设于转动孔411且与支架41转动连接,以将扫描装置10转动连接于支架41上。转动驱动源30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还可以为电动推杆,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源30以油缸为例进行介绍,油缸的数量为一个时,扫描装置10的一侧固定有铰接轴14,铰接轴14的轴线与转动轴12的轴线互相平行,铰接轴14的轴线与转动轴12的轴线不重合,油缸的活塞杆通过铰接轴14与扫描装置10铰接,油缸的缸体与基础面40铰接,通过油缸活塞杆的伸缩驱使扫描装置10绕转动轴12转动。
39.为了方便扫描装置10与转动轴12连接固定,扫描装置10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板16,两个支撑板16分别设于扫描装置10的两侧,转动轴12固定于支撑板16上。支撑板16的两端均固定有加固板17,加固板17分别与扫描装置10的两端,以为呈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扫描装置10提供支撑。
40.参照图2、3,扫描装置10上设有穿设孔11,穿设孔11与扫描装置10呈同心设置,穿设孔11的两端贯通扫描装置10轴向的两端,检测床20穿设于穿设孔11内,检测床20与扫描装置10滑移连接。具体地,检测床20的下侧固定有两个固定板21,两个固定板21沿扫描装置10的轴线设置,两个固定板21互相平行,固定板21的一侧固定有多个滑移块211,多个滑移块211沿固定板2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扫描装置10于其轴向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台15,支撑台15上设有两个滑轨13,滑轨13穿设于穿设孔11内,两个滑轨13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两个支撑台15的上侧,滑轨13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131,滑移槽131供滑移块211嵌设滑移,以将检测床20滑移连接于扫描装置10上,两个固定板21可以分别位于两个滑轨13的外侧,两个固定板21也可以设于两个滑轨13之间,两个固定板21还可以一个位于两个滑轨13之间另一个位于两个滑轨13的外侧,为了使得检测床20不易沿与滑轨13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晃动,本实施例以两个固定板21位于两个滑轨13之间为例进行介绍,同时,滑移块211远
离固定板21的一侧与滑移槽131的槽底抵接滑移。
41.参照图3、4,为了减小滑移块211与滑轨13之间的摩擦阻力,滑移块211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滚轮212,滚轮212于滑移槽131内滚动,以将滑移块211与滑轨13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具体地,滚轮212为一个时,滚轮212可以呈水平设置,也可以呈竖直设置,滑移块211上开设有供滚轮212嵌设转动的滚轮槽2111,滚轮212嵌设于滚轮槽2111内之后通过销钉与滑移块211转动连接,滚轮212呈水平设置时,滚轮212与滑移槽131的下侧壁滚动抵接,滚轮212呈竖直设置时,滚轮212与滑移槽131的槽底滚动抵接。滚轮212为两个时,一个滚轮212呈水平设置,另一个滚轮212呈竖直设置。滚轮212为三个时,两个滚轮212呈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滑移块211的两端,一个滚轮212呈水平设置且位于两个滚轮212之间。
42.为了使得病患不易从检测床20上滚下,检测床20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挡边23,挡边23沿检测床20的长度方向设置。
43.参照图3、5,为了给检测床20上的病患的脚步提供支撑,检测床20的一端设于脚托60,脚托60可以滑移连接于检测床20的一端,也可以固定于检测床2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脚托60以滑移连接于检测床20的一端为例进行介绍,此时,脚托60上设有将其锁定于检测床20上的脚托锁定组件70。具体地,脚托60包括脚踏板61和侧板62,侧板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62固定于脚踏板61的两侧,以对踩踏于脚踏板61上的脚掌进行限位,使踩踏于脚踏板61上的脚掌不易从脚踏板61的两侧滑离脚踏板61。检测床20上固定有两个基板22,基板22沿检测床20的长度方向设置,侧板62的下侧开设有滑槽621,滑槽621供基板22嵌设滑移,以将脚托60滑移连接于基板22上。
44.脚托锁定组件70包括螺纹柱71,螺纹柱71螺纹连接于侧板62上,侧板62上与螺纹柱71对应的螺纹孔和滑槽621互相连通,基板22上开设有多个锁定孔221,多个锁定孔221可以沿基板2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也可以呈不等间距设置,锁定孔221供螺纹柱71穿设,以将调节完成的脚托60锁定于检测床20上。
45.为了方便转动螺纹柱71,脚托锁定组件70还包括握持块72,握持块72固定于螺纹柱71远离脚托60的一侧,握持块72用于增加脚托锁定组件70的握持面积,以方便操作者进行握持并转动脚托锁定组件70。
46.参照图3、6,为了驱使检测床20于穿设孔11内滑移,扫描装置10上设有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包括同步带轮51、同步带52和同步带驱动源53。具体地,同步带轮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同步带轮5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台15上,同步带52套设于两个同步带轮51上且与同步带轮51互相啮合,同步带驱动源53固定于一支撑台15上,同步带驱动源53用于驱使同步带轮51转动,同步带驱动源53的输出端可以直接与同步带轮51的转轴连接,也可以通过带传动与同步带轮51的转轴连接,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与同步带轮51的转轴连接,本实施例中同步带驱动源53的输出端以通过齿轮传动与同步带轮51的转轴连接。同步带驱动源53可以为伺服电机,也可以为超声电机,本实施例中同步带驱动源53以超声电机为例进行介绍。
47.同步带52与检测床20的下侧固定连接,具体地,检测床20的下侧固定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下侧固定有上夹板25,上夹板25的下侧固定有下夹板26,上夹板25与下夹板26配合夹紧同步带52,以实现同步带52带动检测床20的移动。
48.为了使得检测床20竖直设置时,同步带52能够承受检测床20与检测床20上人体的重量,同步带52采用无磁的高强度同步带。
49.为了使上夹板25、下夹板26不易与同步带52发生滑动,下夹板26的上侧设有啮合齿(图中未视出),啮合齿与同步带52的带齿互相啮合。
50.为了使得断电之后同步带轮51不易转动,驱动组件50还包括电磁失电制动器54,电磁失电制动器54为本领域公知常识,此处不做赘述,电磁失电制动器54的输入端可以与另一同步带轮51的转轴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另一同步带轮51的转轴通过带传动连接,还可以与另一同步带轮51的转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磁失电制动器54的输入端以与另一同步带轮51的转轴通过带传动连接为例进行介绍。
51.为了增大下侧同步带52与支撑台15之间的距离,每个支撑台15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张紧辊55,以使得下侧同步带52晃动时不易与支撑台15发生摩擦,同时使得同步带52承受检测床20与检测床20上人体的重量时不易晃动;张紧辊55的数量为一个时,张紧辊55设于两个同步带轮51中间的下侧;张紧辊55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张紧辊55间隔设于两个同步带轮51之间。
52.参照图7,此时扫描装置10在转动驱动源30的驱使下转动呈竖直状态,为了降低支架41和扫描装置10的高度,基础面40上开设有容置槽42,扫描装置10呈竖直状态时,检测床20设有脚托60的一端嵌设于容置槽42内。此时,病患处于站立状态,此状态成像便于血流灌注、脊柱成像的研究,该状态的人的大脑活动更符合实际情况,使得大脑成像更加准确。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的实施原理为:初始时,扫描装置10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检测床20从其设有脚托60的一端滑出穿设孔11,根据病患的身高调节脚托60的位置并通过脚托锁定组件70进行锁定,病患躺卧于检测床20上之后,通过驱动组件50驱使检测床20滑移至穿设孔11内,根据检测的需要通过转动驱动源30驱使扫描装置10转动调节扫描装置10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然后扫描成像。扫描成像之后,通过转动驱动源30驱使扫描装置10转动使扫描装置10的轴线呈水平设置,通过驱动组件50驱使检测床20滑出穿设孔11,病患即可移下检测床20。
54.实施例2:参照图7、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板24穿过检测床20与脚踏板61固定连接,检测床20上开设有滑移孔27,滑移孔27沿检测床20的长度方向设置,滑移孔27供连接板24穿设,连接板24可沿检测床20的长度方向于滑移孔27内滑移。
55.脚托锁定组件70包括驱动板73、锁定柱74、导向柱75、第一复位弹性件76、抵接环77和第二复位弹性件78。驱动板73滑移连接于脚踏板61上,具体地,驱动板73设于脚踏板61靠近侧板62的一侧,驱动板73位于两个侧板62之间,脚踏板61上开设有嵌设槽611,嵌设槽611供驱动板73嵌设滑移。导向柱7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导向柱75固定于驱动板73上,导向柱75朝向远离侧板62的方向延伸设置,脚踏板61上开设有通孔612,通孔612供导向柱75穿设滑移,以引导驱动板73滑移连接于脚踏板61上,导向柱75的数量为一个时,导向柱75的一端固定于驱动板73的中心处;导向柱75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以上导向柱75的轴线形成的面呈水平设置且等分驱动板73。第二复位弹性件78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导向柱75上,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嵌设槽611的槽底抵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驱动板73靠近导向柱75的一侧抵接,以使得驱动板73保持有滑离嵌设槽611的趋势。
56.脚踏板61上设有穿孔622,穿孔622与侧板62一一对应,穿孔622与嵌设槽611互相连通,穿孔622从脚踏板61延伸至侧板62,穿孔622远离驱动板73的一侧与滑槽621互相连通,穿孔622的轴线与锁定孔221的轴线互相平行,穿孔622的轴线与多个锁定孔221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锁定柱74穿设于穿孔622内且与脚踏板61滑移连接。驱动板73的两侧均设有驱动面731,驱动面731设于驱动板73靠近导向柱75的两棱边处,驱动面731从侧板62至脚踏板61的方向倾斜向远离侧板62的方向设置,锁定柱74靠近驱动板73的一侧设有与驱动面731相适配的适配面741。第一复位弹性件76为压缩弹簧,穿孔622靠近驱动板73开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嵌槽623,压缩弹簧套设于锁定柱74上且嵌设于嵌槽623内,抵接环77固定于锁定柱74的外侧壁上,抵接环77可嵌设于嵌槽623内并于嵌槽623内滑动,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嵌槽623的槽底抵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抵接环77远离驱动板73的一侧抵接,以使得锁定柱74保持有滑出锁定孔221的趋势。
57.为了使得导向柱75不易滑离通孔612,导向柱75远离驱动板73的一端固定有挡环751,挡环751的直径大于通孔612的直径,以阻止导向柱75滑离通孔612。
58.为了使得侧板62于基板22上滑移时不易向远离检测床20的方向滑移,基板22的下侧两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222,滑槽621的两相对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块624,限位块624嵌设于限位槽222内且于限位槽222内滑动,以阻止侧板62向远离检测床20的方向滑移。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旋转式多角度成像核磁共振仪的实施原理为:初始时,扫描装置10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检测床20从其设有脚托60的一端滑出穿设孔11,人体躺卧于检测床20上之后,驱动组件50驱使脚踏板61沿穿设孔11的轴向向靠近扫描架体的方向移动,当脚踏板61滑移至与病患的脚掌接触时,驱动板73在病患的脚掌踩踏下收纳于嵌设槽611内,同时驱动板73的驱动面731挤压适配面741驱使锁定柱74与穿孔622内滑移插入锁定孔221,以将侧板62锁定于基板22上,随后驱动组件50驱使脚托60与检测床20一起滑移至穿设孔11内,实现了脚托60位置根据病患身高的自动调节。根据检测的需要通过转动驱动源30驱使扫描装置10转动调节扫描装置10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然后扫描成像。扫描成像之后,通过转动驱动源30驱使扫描装置10转动使扫描装置10的轴线呈水平设置,通过驱动组件50驱使脚托60与检测床20滑出穿设孔11,病患移下检测床20,驱动板73在第一复位弹性件76的驱使下复位,锁定柱74在第二复位弹性件78的驱使下滑离锁定孔221,解除对脚托60的锁定。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