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01227发布日期:2021-09-18 02: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鱼类“白点病”在不同的水域中是由同属不同种的纤毛虫引起。淡水鱼的“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is)寄生在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严重时全身的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的包囊。海水鱼的的“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引起,这种病原也被称为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症状都是在体表和鳃,乃至于鳍条上出现白色包囊,因此在临床上统称为“白点病”或者“小瓜虫病”。
3.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首先尝试用物理方法控制虫害。有报道称,用一定浓度的低盐度海水或淡水浸泡感染刺激隐核虫的病鱼一定的时间,或连续多次浸泡,可有效控制刺激隐核虫病,还有报道提到,紫外线照射和向水体充臭氧可用来杀除小瓜虫。短时间加热养殖水体可显著影响小瓜虫包囊的脱落、杀除感染幼虫。物理防治方法均比较有效,但往往仅适用于封闭的小型的养殖水体或仅有少量病鱼需要处理的情况,且物理学方法往往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对大型开放的养殖水体及出现大量鱼感染时不具有实际可行性。
4.使用疫苗作为防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鱼类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起到预防小瓜虫病的作用。目前防治多子小瓜虫的疫苗常见的是灭活疫苗、活体疫苗和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由于不可能在体外培养大量小瓜虫,因此,活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在抗小瓜虫病的实际生产中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项瓶颈,使用容易培养的自由生活的四膜虫其具有诱导针对小瓜虫的免疫力的能力。但多子小瓜虫的抑动抗原具有特异性,现在已经有5种血清型(g1、g2、g3、g4和g5)的小瓜虫被鉴定,一种血清型的疫苗不能够用于预防另外四种血清型的小瓜虫。因此,疫苗预防尽管很有前景,但是包括有效保护性抗原在内的诸多关键环节还有待解决。
5.多种化学药物被尝试用于防治刺激隐核虫病,如吖啶黄、孔雀石绿及亚甲基蓝等染料试剂,甲硝唑、磺胺噻唑、呋喃西林、盘尼西林等抗菌药物,盐酸氨丙啡啉、乙胺嘧啶、奎宁及其衍生物等抗原虫药物,硝酸亚汞、醋酸亚汞、硫酸铜、醋酸铜、福尔马林、甲苯三嗪酮、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双氧水等化学试剂,曾被单独或配合用于药浴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养殖鱼,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刺激隐核虫病发作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防治作用。但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都与生产实践相符合。而且呋喃西林、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亚甲基蓝等会造成严重的药残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其它化学药物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6.当然除使用上述化学药物外,饲料中添加中链脂肪酸、磺胺类药物、抗球虫药物及叶酸合成、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等也能有效减少小瓜虫的感染,也有报道称一些中草药
对防治小瓜虫有效。
7.这些方法大多都是有一定效果,而非常有特效的药物毒性大,对环境破坏力大,都属于禁用药物,因此目前准确的来说,对于小瓜虫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生产中都是遵守防重于治的原则。如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对于池塘、育苗室养殖水域,加大换水量,改善水质,定期消毒。育苗室用具经常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做到专池专用。鱼下塘或进入网箱前应进行抽样检查,若发现多子小瓜虫应及时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日常应加强营养,提高鱼体抵抗力。设计和制作网箱渔排时,其分布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密度适宜。平时可每月调整网箱设置区域一次,勤刷洗养殖网箱,保持网箱水流畅通。每15d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强氯精挂袋,以保证养殖区内水体的水质良好。但是这些仅仅是防控,一旦有虫害发生,往往造成大面积感染,近年来时时有报道由于小瓜虫引起的养殖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干姜3~5份,青蒿2~4份,辣椒2~3份,厚朴1~2份。
11.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包括:干姜4份,青蒿3份,辣椒2份,厚朴1份。
12.本发明遵循中药使用传统路线,从生产中不断验证总结,在确立配方中的“君、臣、佐、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各项成分的配比,最终筛选到效果良好、成本较低的简化配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剂工艺标准化,很好保障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13.君药干姜:为生姜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切片或切块生用。功效是扶正祛邪,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干姜的作用是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痰饮喘咳等。与辣椒一起,为传统杀虫方剂中的“双辣煎”。
14.臣药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功效。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痛,冻疮。其中含有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
15.佐药青蒿: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本身就是很好的杀虫药,被应用于在蒿楝素的制作中。
16.使药厚朴:以树皮为主,为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与干姜在回阳救逆汤、厚朴温中汤、实脾饮、五积散、生姜泻心汤等方剂中配伍,对双辣煎起到很好的备通行向导之使。
17.一种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将中药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
19.s2.将步骤s1过滤得到的滤渣再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
20.s3.合并步骤s1与步骤s2的滤液并浓缩,然后加入分散剂和防腐剂。
21.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分散剂和防腐剂及为苯甲酸钠。
22.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和防腐剂的添加量为药液质量的0.1%~0.3%。更优先地,分散剂和防腐剂的添加量为药液质量的0.2%。
23.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在防治小瓜虫药物中的应用。
24.所述应用具体为,将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稀释后泼洒于水面上或与饲料混合投喂。
25.治疗用量:每亩水体(1米水深)使用本品500ml;连用2天,每天一次;一般使用3~4天后死鱼停止、恢复吃食,使用5~6天后虫体脱落。预防使用、网箱及流水养殖治疗使用:每公斤饲料添加本品10~15ml,连服7~10天。使用本品1周内不能使用碱性药品及其它杀虫剂。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采用干姜,青蒿,辣椒,厚朴复合,对养殖动物毒性小、使用方便,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绿色环保,不但能快速、显著处理水体中的小瓜虫,而且对车轮虫、聚缩虫等纤毛虫和其它吸虫也有良好功效,可减少水产养殖过程因使用化学治疗药物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9.下述实验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30.实施例1
31.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干姜3份,青蒿4份,辣椒3份,厚朴1份。
32.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将中药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
34.s2.将步骤s1过滤得到的滤渣再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
35.s3.合并步骤s1与步骤s2的滤液并浓缩,然后加入分散剂和防腐剂。
36.所述步骤s3中,分散剂和防腐剂及为苯甲酸钠。
37.所述分散剂和防腐剂的添加量为药液质量的0.1%~0.3%。
38.实施例2
39.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干姜5份,青蒿2份,辣椒2份,厚朴2份。
40.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将中药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
42.s2.将步骤s1过滤得到的滤渣再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
43.s3.合并步骤s1与步骤s2的滤液并浓缩,然后加入分散剂和防腐剂。
44.所述步骤s3中,分散剂和防腐剂及为苯甲酸钠。
45.所述分散剂和防腐剂的添加量为药液质量的0.1%~0.3%。
46.实施例3
47.一种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干姜4份,青蒿3份,辣椒2份,厚朴1份。
48.所述水产养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s1.将中药组分混合均匀后,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
50.s2.将步骤s1过滤得到的滤渣再加入两倍量的水,在40~50℃条件下,提取6~9h,提取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
51.s3.合并步骤s1与步骤s2的滤液并浓缩,然后加入分散剂和防腐剂。
52.所述步骤s3中,分散剂和防腐剂及为苯甲酸钠。
53.所述分散剂和防腐剂的添加量为药液质量的0.1%~0.3%。
54.应用例1
55.2020年2月18日,广东中山黄圃镇某养殖户养殖35天左右的草鱼苗出现大批死亡,鱼群闭口拒食,活力很差,6亩水面池塘每天死鱼1300多尾,症状为鳃丝及体表粘液很多,有脱磷及体表出血症状,鳃丝及体表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显微镜观察,鳃丝充血肿胀,黑色不透明虫体内可见一马蹄形内核,诊断为淡水小瓜虫。后按照下面治疗方案处理:2月18、19日连续两天晚上全池泼洒本发明样品,每亩水面(1米水深计)使用500ml;2月21日开始每天死鱼明显减少,鱼群活力名显好转,鱼群开始开口吃料;2月23日再观察鳃及鱼体表,已看不到有小白点,死鱼已完全停止,鱼群活力及吃食已完全恢复正常。
56.应用例2
57.2020年3月15日,广州花都赤坭镇某养殖户养殖10天左右的黄颡鱼苗出现大批死亡,鱼群闭口拒食,活力很差,10亩水面池塘每天死鱼3000多尾,症状为鳃丝及体表粘液很多,有鳍条基部出血症状,鳃丝及体表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显微镜观察,鳃丝充血肿胀,黑色不透明虫体内可见一马蹄形内核,诊断为淡水小瓜虫。后按照下面治疗方案处理:3月15、16日连续两天晚上全池泼洒本发明样品,每亩水面(1米水深计)使用500ml;3月18日开始每天死鱼明显减少,鱼群活力名显好转,鱼群开始开口吃料;3月20日再观察鳃及鱼体表,已看不到有小白点,死鱼已完全停止,鱼群活力及吃食已完全恢复正常。
58.应用例3
59.2021年4月20日,四川眉山某养殖户养殖18天左右的黄颡鱼苗出现大批死亡,鱼群闭口拒食,活力很差,8亩水面池塘每天死鱼6000多尾,症状为鳃丝及体表粘液很多,有鳍条基部出血症状,鳃丝及体表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显微镜观察,鳃丝充血肿胀,黑色不透明虫体内可见一马蹄形内核,诊断为淡水小瓜虫。后按照下面治疗方案处理:4月20、21日连续两天晚上全池泼洒本发明样品,每亩水面(1米水深计)使用500ml;4月23日开始每天死鱼明显减少,鱼群活力名显好转,鱼群开始开口吃料;4月25日再观察鳃及鱼体表,已看不到有小
白点,死鱼已完全停止,鱼群活力及吃食已完全恢复正常。
60.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