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3556发布日期:2021-11-22 15:2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外周血管血栓阻塞性疾病分为静脉血栓栓塞和动脉血栓栓塞。目前常规的血栓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手术治疗和置管溶栓。其中,置管溶栓术的机制是通过溶栓导管将高浓度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至血栓周围,以溶解血栓,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导管取栓术等方式相比,置管溶栓术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创伤也小,并且还可以避免导管在血管内反复拖拉,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栓治疗方法。
3.在置管溶栓术过程中,溶栓导管在向人体灌注溶栓药液时,药液从导管的出液孔流出,以冲刷血栓患处,达到最终溶解血栓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溶栓导管包括接头、导丝、导管和封堵件,导管一端连接接头,另一端连接封堵件,导丝设置于导管的内部,且其一端连接接头,另一端伸出导管,封堵件套设于伸出导管的导丝,封堵件的一端能够伸入导管,以使封堵件与导管形成密封结构,进而防止药液直接从导管末端的中心孔处流出,同时封堵件能够避免导丝的尖端刺伤血管,封堵件的直径与导管的直径相差极小,但由于血栓患处位置并不固定,即导管在人体内需通过各种弯曲的血管通道,当在血管内抽拉导管时封堵件可能会与血管内壁发生摩擦而受损,进而导致溶栓导管的损坏,同时,也会损伤人体血管,增加了置管溶栓术的危险性。而且,当导管需要到达血管内栓塞严重的位置时,血管内存在体积较大的血栓块,从导管的出液孔流出的药液无法充分溶解血栓,极大地降低了治疗效果。
4.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装置,该医疗装置既能够避免向外抽出导管时损坏医疗装置,以有效降低置管溶栓术的危险性,也能够充分溶解血栓,提高治疗效果。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医疗装置,包括接头、导管及导丝,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接头连接,所述导丝置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导丝的一端与所述接头连接且另一端伸出所述导管,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
8.弹性部,套设于所述导丝的另一端;及
9.凸出部,套设于所述导丝的外周,所述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和所述导管之间,所述凸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管和所述弹性部的直径。
10.作为优选,所述凸出部包括两个凸出件,所述凸出件为圆台形,且两个所述凸出件的下底面贴合,两个所述凸出件的上底面分别与所述导管和所述弹性部连接。
11.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凸出件对称设置。
12.作为优选,所述导丝的直径由所述接头朝向所述弹性部逐渐减小,和/或所述导管
的直径由所述接头朝向所述凸出部逐渐减小。
13.作为优选,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的管壁上穿设有多个出液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的管口呈密封设置。
14.作为优选,所述导管包括:
15.第一管部,连接于所述接头;及
16.第二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凸出部之间,所述第二管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管部的硬度,多个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第二管部上。
1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弹簧。
18.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三弹簧的外周,伸出所述导管的所述导丝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弹簧的端部平齐,所述第三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部平齐。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簧的疲劳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弹簧的疲劳强度,和/或所述第三弹簧的显影能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显影能力。
2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远离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半球形的端头。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密封导管远离接头的一端的管口,以防止注入导管内的药液从导管远离接头的一端的管口处流出,同时,本发明中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能够避免伸出导管的导丝的尖端刺伤血管,同时,由于弹性部本身的弹性,极大地降低了对导丝在人体内的各种弯曲的血管内移动的影响,医疗装置还设置有凸出部,当在血管内抽拉导管时,凸出部能够给弹性部提供适当的空间,减少弹性部与血管内壁的接触,既避免了向外抽出导管时损坏医疗装置,又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溶栓术的危险性,同时当医疗装置向血管内栓塞严重的位置移动时,靠近弹性部的凸出部能够预先对血栓进行机械式的破碎和疏通,从而在随后用药时,加大药液接触面积,加快药液吸收速率,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
26.1、接头;11、连接管;
27.2、导管;21、第一管部;22、第二管部;221、出液孔;
28.3、导丝;
29.4、弹性部;41、端头;
30.5、凸出部;51、凸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
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医疗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5.现有技术中,医疗装置包括接头、导丝、导管和封堵件,接头能够与外部器械连接,外部器械能够将溶栓药液注入导管,导丝能够加强导管硬度,引导并支持导管通过皮下组织和血管壁等软组织,经穿刺孔进入血管,同时引导导管通过迂曲和硬化的血管,选择性地进入检查的血管分支,封堵件套设于伸出导管的导丝,以避免导丝的尖端刺伤血管,封堵件的一端能够伸入导管,以使封堵件与导管形成密封结构,进而防止药液直接从导管末端的中心孔处流出,确保治疗效果,但由于封堵件的直径与导管的直径相差极小,当向外抽出导管时封堵件可能会因为血液流动产生的阻力和摩擦阻力而受损。
3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该医疗装置包括接头1、导管2及导丝3,导管2的一端与接头1连接且另一端的管壁上穿设有多个出液孔221,注入导管2内的药液能够由多个出液孔221流出,导丝3置于导管2内,导丝3的一端与接头1连接且另一端伸出导管2,导管2的另一端的管口呈密封设置,医疗装置还包括弹性部4及凸出部5,弹性部4套设于所述导丝3的另一端,凸出部5套设于导丝3的外周,凸出部5连接于弹性部4和导管2之间,凸出部5的直径大于导管2和弹性部4的直径。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以防止注入导管2内的药液从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处流出,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弹性部4,弹性部4能够避免伸出导管2的导丝3的尖端刺伤血管,同时,由于弹性部4本身的弹性,极大地降低了对导丝3在人体内的各种弯曲的血管内移动的影响,医疗装置还设置有凸出部5,当在血管内抽拉导管2时,凸出部5能够给弹性部4提供适当的空间,减少弹性部4与血管内壁的接触,既避免了向外抽出导管2时损坏医疗装置,又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溶栓术的危险性,当医疗装置向血管内栓塞严重的位置移动时,靠近弹性部4的凸出部5能够预先对血栓进行机械式的破碎和疏通,从而在随后用药时,加大药液接触面积,加快药液吸收速率,提高治疗效果。
38.结合上述内容,由于靠近弹性部4的凸出部5能够预先对血栓进行机械式的破碎和疏通,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医疗装置除可以用作溶栓导管来进行溶栓外,还可单独用作疏通导管,当上述医疗装置仅用作疏通导管时,凸出部5能够对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机械式的破碎
和疏通,以在血管内形成一条可供其它医疗器械通过的通路。而当上述医疗装置用作溶栓导管时,注入导管2内的药液能够有效地对破碎的血栓进行溶解,即当上述医疗装置作为溶栓导管应用于介入手术中时,该介入手术无需采用专门的疏通导管来对血管进行疏通,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还提高了该介入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效率,降低了该介入手术的操作难度。
3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与导丝3之间呈密封设置,能够防止注入导管2内的药液从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处流出,保证治疗效果,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封堵件,但为了避免伸出导管2的导丝3的尖端刺伤血管,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对导丝3在人体内的各种弯曲的血管内移动的影响,本实施例中适应性地设置有弹性部4,弹性部4能够包覆导丝3,而且由于弹性部4具有弹性,因此弹性部4既能够防止导丝3的尖端刺伤血管,又不会影响导丝3的移动。但平滑的导管2无法保证在血管内抽拉导管2时弹性部4不会因与血管壁的摩擦阻力而受损,为避免出现弹性部4受损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医疗装置还设置有凸出部5,凸出部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弹性部4和导管2,即导丝3能够穿过凸出部5,凸出部5的直径大于导管2和弹性部4的直径,当在血管内抽拉导管2时,凸出部5能够给弹性部4提供适当的空间,减少弹性部4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避免弹性部4被拉扯而受损,同时还能够避免人体血管的损伤,降低了置管溶栓术的危险性。而且,当医疗装置向血栓患处位置移动并进入血管内栓塞严重的位置时,由于凸出部5的直径较大,靠近弹性部4的凸出部5能够预先对体积较大的血栓块进行机械式的破碎和疏通,将体积较大的血栓块粉碎为较小体积的血栓块,从而在随后用药时,加大药液与血栓块的接触面积,加快药液吸收速率,提高治疗效果。
40.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溶栓导管的导丝及导管为独立的结构,在进行置管溶栓术时,导丝预先在血管内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导管沿导丝建立的路径跟进,通过导丝和导管配合操作,使得导管通过血管并到达病变位置。而本实施例中导管2和导丝3固定连接,导管2能够随导丝3一起移动,医护人员能够一次性使导丝3和导管2同时通过血管并到达病变位置,减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4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接头1采用的是鲁尔接头1,由于鲁尔接头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因此关于鲁尔接头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42.可以理解的是,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与导丝3之间采用点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管2远离接头1的一端的管口与导丝3之间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43.为了便于控制导丝3在血管内移动,远离接头1的导丝3需要具有足够的柔性,而靠近接头1的导丝3则需要足够的刚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导丝3的直径由接头1朝向弹性部4逐渐减小,导管2的直径由接头1朝向凸出部5逐渐减小,较细的导丝3能够满足其在弯曲的血管中移动所需的柔性,较粗的导丝3能够满足控制其移动所需的刚性。同时,由于人体内血管从主路到支路再到末梢,其直径均是逐渐减小,直径逐渐减小的导管2能够适应血管的直径的变化。
44.请参阅图1,凸出部5包括两个凸出件51,两个凸出件51对称设置,凸出件51为圆台形,且两个凸出件51的下底面贴合,两个凸出件51的上底面分别与导管2和弹性部4连接。两个凸出件51由上底面至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且两个凸出件51的通道连通,导管2远离
接头1的一端能够伸入一个凸出件51的通道内,同时导丝3能够由另一个凸出件51的通道伸出,弹性部4靠近凸出部5的一端伸入另一个凸出件51的通道内,焊接导管2与凸出部5的连接处,及弹性部4与凸出部5的连接处。由于两个凸出件51均设置为圆台形,即两个凸出件51的侧面均为斜面,当医疗装置进入血管并向血栓患处位置移动或向外抽出导管2时,既能够减少弹性部4与血管内壁的接触,又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阻力,同时,当医疗装置向血栓患处位置移动并进入血管内栓塞严重的位置时,具有斜面的凸出部5有利于将体积较大的血栓块粉碎为较小体积的血栓块,能够有效地对体积较大的血栓块进行机械式的破碎和疏通,从而在后续用药时,加大药液与血栓块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4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制造,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出件51一体成型。
46.进一步地,凸出部5由软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5由pebax材料制成,防止对人体血管造成损伤。
47.由于血栓患处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导管2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各种弯曲的血管通道,最终进入血栓患处位置,而且在导管2移动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其损伤血管,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导管2都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出液孔221是在软性材料的导管2上激光切出,由于软性材料较软且易变形,可加工性并不出色,因此切割出的孔的精度较低,容易出现毛边、变形等问题,出液孔221精度不足会导致出液速率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大,影响实际用药量的计算,即影响了医护人员对用药量的把控,同时在软性材料制成的导管2上的出液孔221可能会因为受力变形而导致孔的尺寸减小或者堵塞,进而导致药液的流出量减少甚至无法流出,为此,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管2包括第一管部21及第二管部22,第一管部21连接于接头1,第一管部21由软性材料制成,第二管部22连接于第一管部21和凸出部5之间,多个出液孔221位于第二管部22上,第二管部22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硬度高,第二管部22的硬度大于第一管部21的硬度,易于加工多个出液孔221,加工的孔的精度高,而且金属材料的第二管部22能保证导管2一周四个方向的出液孔221都能稳定释放药物,同时,金属有显影能力,在临床手术中能准确地定位出液孔221,反之,软性材料则不具有显影能力,无法定位出液孔221。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部21长度远大于第二管部22的长度,极大地降低了对导管2的移动的影响。
4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部22可采用黄金、铂金和钨等高密度金属,上述金属显影能力更强,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49.进一步地,在金属材料的第二管部22上加工出液孔221,不仅能够保证出液孔221的加工精度,还能够加工出尺寸极小的出液孔221,更小的出液孔221有利于医护人员更精准地把控用药量,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孔221的横截面积优选为0.03平方毫米,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出液孔221的横截面积也可为其它数值,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50.如图1所示,接头1包括连接管11,第一管部21通过连接管11与接头1连接,导丝3的一端伸入连接管11内,连接管11的硬度大于第一管部21的硬度。本实施例中导管2通过一个连接管11与鲁尔接头1连接,以防止导管2和鲁尔接头1的连接部位弯折。
51.可以理解的是,置于导管2内的导丝3靠近鲁尔接头1的一端能够伸入并焊接于连接管11内。
5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4包括一个弹簧,即弹性部4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能够避免伸出导管2的导丝3的尖端刺伤血管,同时,由于弹性部4本身的弹性,极大地降低了对导丝3
在人体内的各种弯曲的血管内移动的影响,第一弹簧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具有显影能力,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实时监测导丝3的位置。同时,降低了医疗装置的制造成本。
53.如图2所示,弹性部4远离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半球形的端头41,在弹性部4远离导管2的一端焊接端头41能够避免弹性部4在移动过程中损伤血管。
54.实施例二
55.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弹性部4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三弹簧的外周,伸出导管2的导丝3的端部与第二弹簧的端部平齐,第三弹簧的端部与第二弹簧的端部平齐,弹性部4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料具有显影能力,因此医护人员能够实时监测导丝3的位置。
56.进一步地,第二弹簧由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第三弹簧由高密度金属材料制成。第二弹簧的疲劳强度大于第三弹簧的疲劳强度,第三弹簧的显影能力大于第二弹簧的显影能力,第二弹簧因为疲劳强度更高,能提供更高的弹力,也不容易因拉扯、折弯而受损,第二弹簧可选为不锈钢,同时为保证医护人员能够精准地监测到导丝3的位置,在第二弹簧的内部设置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可选为黄金、铂金和钨等具有更强的显影能力的高密度金属。
57.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