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9415发布日期:2022-01-11 21:1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视力装置领域,尤其是用于视力训练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电子化设备产品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主动或被动式的将时间用在电子产品上,经常出现眼睛长时间集中在书本、电脑、等近距离的物体上,对眼睛造成压力,使睫状肌疲劳甚至痉挛,慢慢地眼镜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看清物体的距离越来越短,逐步发展成近视;为了能够缓解长时间使用造成的视力疲劳,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用于视力缓解或训练的设备,例如视力训练仪,其通过训练眼球内外旋能力来锻炼眼部肌肉,使两眼视轴不停地运动来训练主导视力的三种肌肉
‑‑‑
睫状肌、眼外肌、虹膜肌,通过协同锻炼来缓解以上肌肉的麻痹僵直状态,使其强壮和灵活,从而提高眼肌的调节能力,最终达到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起到恢复视力的目的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是市场上的这种视力训练装置大多是机械运动式结构,以cn200610146531.7一种视力训练仪为例,该装置通过往复伸缩机构实现视力标靶在支架上来回机械运动,进而起到调节视力标靶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的作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但是该装置的体积太大,显得非常笨重,使用时多有不便,通常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4.一种视力训练装置,包括上壳体、一端与上壳体端部铰接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靠近铰接处的一端设有目镜,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内侧壁铰接,所述显示部用于显示视觉训练用图像;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闭合时形成相对封闭的腔体,显示部收纳于腔体内;打开时翻转并立起显示部,通过目镜观察显示部的训练图像进行视力训练。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遮光布,用于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时形成黑室。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楔状突起,所述楔状凸起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向靠近目镜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显示部的顶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靠近滑槽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嵌设于滑槽中。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装置内还包括设置于下壳体上的第一普罗棱镜、和设于上壳体上的第二普罗棱镜,所述第一普罗棱镜的最大长方面和第二普罗棱镜的最大长方面相对设置,并且部分投影相互重合;所述第一普罗棱镜的最大长方面投影非重合部分与目镜相对,所述第一普罗棱镜的最大长方面的投影非重合部分与显示部相对。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普罗棱镜的底部设有移动件,用于调节第一普罗棱镜和第二普罗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目镜上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铰接
于目镜的壳体上。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阻尼铰接于下壳体上。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发明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结构小巧美观,便于携带使用,使用还非常方便,一开一合便可以轻松使用或收纳,无需很麻烦的调节程序;
13.2)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较大型较复杂的训练设备才能实现的调节光线图像远近感知效果,有利于提升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收藏状态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图3中b-b的剖面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中控制部的原理示意图;
20.图中:1、上壳体;11、楔状凸起;12、滑槽;2、下壳体;21、移动件;22、凹槽;3、目镜;31、防护盖;4、显示部;41、连接杆;42、滑块;5、遮光布;6、控制部;61、第一普罗棱镜;62、第二普罗棱镜;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2.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视力训练装置,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一端相互铰接,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合闭时,两者之间能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23.同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铰接的一侧端部上均设有半圆弧的缺口,两个半圆缺口形成的孔状结构中设有目镜3,与目镜3相对的另一侧边设有显示部4,显示部4用于显示视觉训练用图像;其中,为了便于收纳显示部4,将显示部4的底端与下壳体2的内侧壁铰接;优选的,在显示部4的顶部铰接有连接杆41,连接杆41远离显示部的一端设有滑块42,且上壳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楔状凸起11,该楔状凸起11靠近显示部4的一端距离上壳体内侧面的距离远远小于靠近目镜3一端距离上壳体内侧面的距离;在楔状凸起11上设有滑槽12,滑槽12整体与楔状凸起11的倾斜程度相同,即向靠近目镜3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设置,装配时将滑块42滑动嵌设于滑槽12中,通过滑槽对滑块起到引导和限位的作用,实现显示部随着壳体的打开而自行立起,随着壳体的关闭而自动翻转于下壳体中;
24.使用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闭合时,显示部4翻折收纳于壳体内的腔体中,当需要进行视力训练时,打开上壳体,在上壳体的楔状凸起的作用下,使得滑块42沿着滑槽12向上滑动,进而使得显示部4逐渐翻转立起,当显示部完全竖起后,开启显示部,然后通过目镜3观察显示部4的训练图像进行视力训练;在训练时使用者需保持头部不动,眼球跟随显示设
备中的图标移动而运动;其中,显示设备中训练图像包括但不限于图标移动方式,具体的一图标移动为例,其包括水平移动、垂直移动、左上-右下直线移动、右上-左下直线移动和圆周式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六种轨迹形式,涵盖了各个正常的眼位状态,进而使两眼视轴不停地运动来训练主导视力的三种肌肉
‑‑‑
睫状肌、眼外肌、虹膜肌,通过协同锻炼来缓解以上肌肉的麻痹僵直状态,使其强壮和灵活,从而提高眼肌的调节能力;
25.当训练结束后,使用者直接关闭上壳体1即可,在滑槽12的作用力下,可以使得显示部随着上壳体1的闭合而自动翻转躺于下壳体2中;
26.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进行训练,避免外界光线对显示部的影响,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遮光布5,进而使得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处于打开状态时,也能在上下壳体之间形成黑室,便于更好的观察显示部的训练图像;
27.进一步的,由于上述的装置结构体积很小,而且受限于上下壳体结构,显示部和目镜之间的物理距离是基本固定,无法按照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显示装置实现目光感知训练图像的远近的变化;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在装置内设置了一对棱镜,通过光的折射来实现目镜和显示部之间光学线路的加长或缩短;
28.具体的,将用于控制目光感知训练图像的远近变化的装置设为控制部6,该控制部6包括两个镜片和用于调节镜片之间距离的移动件21,其中,镜片采用普罗棱镜片,分别为设置于下壳体1上的第一普罗棱镜61,和设于上壳体2上的第二普罗棱镜62,装配时,将第一普罗棱镜61的最大长方面和第二普罗棱镜62的最大长方面相对设置,并且部分投影相互重合,然后第一普罗棱镜61的最大长方面投影非重合部分与目镜3相对,第一普罗棱镜61的最大长方面的投影非重合部分与显示部4相对;
29.使用时,显示部的光线由第二普罗棱镜最大的长方形面进入,经过斜面的两次全反射再穿透原来的入射平面射出,然后从第一普罗棱镜的最大的长方形面再次进入,也同样经过斜面的两次全反射再穿透原来的入射平面射出,此时射出的光线会进入使用者的目镜中;
30.同时,将第一普罗棱镜61设置于移动件21上,通过移动件便可以调节调节第一普罗棱镜61和第二普罗棱镜62之间的水平距离,进而实现了对目光感知训练图像的远近的变化的效果;
3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光线只是以正常的状态进出,棱镜并未发生色散的作用,因此,没有发生通过目镜看到的图像与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相同;
32.本技术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使用,使用还非常方便,无需很麻烦的调节程序,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较大型较复杂的训练设备才能实现的调节光线图像远近感知效果;
33.进一步的,目镜3上设有防护盖31,防护盖31的一侧铰接于目镜3的壳体上;用于防护目镜携带时,不被轻易刮花,保持镜片的洁净程度和平面度,
34.此外,为了便捷使用,还可以在下壳体2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凹槽22,凹槽22内嵌设有支架7,支架7的一端阻尼铰接于下壳体2上;将支架嵌设于凹槽中,可以不会产生较大的凸起,影响整个装置的美观程度;在需要使用支架来解放双手时,可以将支架转动至合适的位置,起到支撑的作用。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