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64404发布日期:2021-12-31 17:5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床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而年轻人又因忙于工作而对老年人和无法自理的人群疏于看护,因此对于老年人和无法自理人群的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由其是护理人员为老年人及不能自理人群更换床单时,要搬动老年人及不能自理人群的身体,使其离开床体后才能更换,因此既困难、且负担又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及装置,以便于为老年人及不能自理人群更换床单。
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5.步骤100:床体翻转机构使其上的使用者向使用者的第一侧倾斜,以使待更换的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的后部,且用于替换第一床单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向使用者的后部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
6.步骤200:床体翻转机构使其上的使用者向使用者的第二侧倾斜,以使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一侧离开床体,且用于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后部向使用者的第一侧展开以覆盖整个床面。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100中,第一床单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的第二侧推积至使用者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且第二床单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向使用者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展开。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200中,第二床单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向使用者的第二侧展开。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100包括以下子步骤:
10.步骤101:床体翻转机构的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以将其上的使用者由平躺状态变为向使用者的第一侧倾斜的倾斜状态,并且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一床单被带动翻起从而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的后部;
11.步骤102:将第二床单放置在第一翻转和第二翻转板的边缘处,并将第二床单的第二侧边缘与床体的第二侧边缘固定;
12.步骤103:第一翻转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第一翻转板上的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的后侧,第一翻转板边缘处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向使用者的后侧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
13.步骤104:第一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且第二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的后侧,第二翻转
板边缘处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二侧向使用者的后侧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
14.步骤105: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沿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其上的使用者变为平躺状态。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200包括以下子步骤:
16.步骤201: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以将其上的使用者由平躺状态变为向使用者的第二侧倾斜的倾斜状态,并且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一侧被带动翻起;
17.步骤202:第一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第一翻转板上的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一侧离开床体,第一翻转板上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后侧向使用者的第一侧展开;
18.步骤203:第一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且第二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一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一侧离开床体,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后侧向使用者的第一侧展开;
19.步骤204: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二床单从使用者的第一侧被带动翻起;
20.步骤205: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均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上的第二床单展平以覆盖整个床面;
21.步骤206:使第二床单的第一侧边缘与床体的第一侧边缘固定。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一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一翻转板的第二端以其第一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23.第一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一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一翻转板的第一端以其第二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二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二翻转板的第二端以其第一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25.第二翻转板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二翻转板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二翻转板的第一端以其第二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的最大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均为0
°‑
90
°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转板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上半身的第一转动板;
28.第二翻转板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臀部及大腿部的第二转动板和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小腿部及脚部的固定板。
2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更换床单的装置,其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中设置有可移动床,所述可移动床能够移入或移出所述外框架,所述可移动床上设置有所述床体翻转机构。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床体翻转机构将使用者向不同侧倾斜,从而将第二床单部分地逐渐替换第一床单,直至第一床单被完全撤出,而第二床单则覆盖整个床面。从而能够极大地减轻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无自理能力的人群的护理负担。
附图说明
31.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32.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的俯视图;
33.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的侧视图;
34.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床单的装置的主视图;
35.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床体翻转机构的主视图;
36.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床体翻转机构将使用者向其第一侧(左侧)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床体翻转机构将使用者向其第二侧(右侧)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a、图7b、图7c和图7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101的过程示意图;
39.图8a、图8b、图8c和图8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103的过程示意图;
40.图9a、图9b、图9c和图9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104的过程示意图;
41.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105的过程示意图;
42.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1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201的过程示意图;
43.图12a、图12b、图12c和图12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202的过程示意图;
44.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203的过程示意图;
45.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204的过程示意图;
46.图15a、图15b、图15c和图15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更换方法中执行步骤205的过程示意图;
47.图16a和图16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
[0049]1‑
外框架;11

第一连接板;12

第二连接板;
[0050]2‑
可移动床;21

行走轮
[0051]3‑
床体翻转机构;31

第一翻转板;32

第二翻转板;
[0052]
33

第一翻转驱动机构;
[0053]
331

第一左推杆;3311

第一电缸;3312

第一活动扳把;3313

第一固定扳把;3314

第一拉杆;3315

第二拉杆;
[0054]
332

第一右推杆;3321

第二电缸;3322

第二活动扳把;3323

第二固定扳把;3324

第三拉杆;3325

第四拉杆;
[0055]
34

第二翻转驱动机构;341

第二左推杆;342

第二右推杆;
[0056]4‑
使用者;
[0057]
51

第一床单;52

第二床单;
[0058]6‑
第一枢转机构;61

第一锁钩;62

第一锁销;63

第一导向板;631

第一弧形导槽;
[0059]7‑
第二枢转机构;71

第二锁钩;72

第二锁销;73

第二导向板;731

第二弧形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6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其能够帮助老年人和无法自理人群更换床单,以减轻看护人员的作业负担。
[0062]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63]
步骤100:床体翻转机构3使其上的使用者4向使用者4的第一侧(左侧)倾斜,以使待更换的第一床单51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4的后部,且用于替换第一床单51的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向使用者4的后部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
[0064]
其中,第一床单51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推积至使用者4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且第二床单52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向使用者4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展开,即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进入床体。
[0065]
步骤200:床体翻转机构3使其上的使用者4向使用者4的第二侧倾斜,以使第一床单51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离开床体,且用于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后部向使用者4的第一侧展开以覆盖整个床面。
[0066]
其中,第二床单52的各部分分别从使用者4的上身后侧和下半身后侧向使用者4的第一侧展开。
[0067]
因此本发明通过床体翻转机构31将使用者向不同侧倾斜,从而将第二床单部分地逐渐替换第一床单,直至第一床单被完全撤出,而第二床单则覆盖整个床面。从而能够极大地减轻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无自理能力的人群的护理负担。
[0068]
下面对步骤100进行详细地说明。步骤100包括以下子步骤:
[0069]
步骤101:床体翻转机构3的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均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以将其上的使用者4由平躺状态变为向使用者4的第一侧(左手侧)倾斜的倾斜状态,并且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一床单51被带动翻起从而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4的后部(如图7a、图7b、图7c和图7d所示)。图7a、图7b、图7c和图7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70]
其中,床体翻转板的第一翻转板31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上半身。因此优选地,第一翻转板31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上半身的第一转动板,即第一翻转板31整体均可翻转。第二翻转板32则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下半身,因此可选地,第二翻转板32整体均可翻转,从而通过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的翻转可使使用者向着不同侧(例如其左侧或右侧)倾斜,以便于更换床单。
[0071]
优选地,第二翻转板32包括用于支撑使用者4的臀部及大腿部的转动板321和用于支撑使用者4的小腿部及脚部的固定板322。其中转动板321可以翻转,固定板322则固定不
动,因此通过支撑使用者上半身的第一翻转板31和支撑使用者臀部及大腿部的转动板321的翻转,也可使使用者向着不同侧(例如其左侧或右侧)倾斜,以便于更换床单。
[0072]
步骤102:将第二床单52的第一侧边缘放置在第一翻转31和第二翻转板32的边缘处。为了便于第二床单52的展开,可将第二床单52的第二侧边缘(使用者的右手侧边缘)固定于床体的第二侧边缘处。例如可以通过魔术贴、纽扣或按扣等方式进行固定。
[0073]
步骤103:第一翻转板3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且此时第二翻转板32仍保持在倾斜位置,从而能够将使用者继续保持为倾斜状态(如图8a、图8b、图8c和图8d所示)。图8a、图8b、图8c和图8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74]
因此由于使用者4仍然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保持为水平位置的第一翻转板31上的第一床单51即可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右手侧)堆积在使用者4的后侧(使用者的上半身后侧),而第一翻转板31边缘处的第二床单52则可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向使用者4的后侧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即与使用者上半身对应的那部分床体)。
[0075]
步骤104:第一翻转板31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且第二翻转板32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此时通过第一翻转板31支撑使用者上半身,则可对第二翻转板32上的床单进行更换操作(如图9a、图9b、图9c和图9d所示)。图9a、图9b、图9c和图9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76]
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一床单51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堆积在使用者4的后侧(使用者的下半身后侧),第二翻转板32边缘处的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第二侧向使用者4的后侧展开以覆盖部分床体(即与使用者下半身对应的那部分床体)。
[0077]
步骤105: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均沿第二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其上的使用者4变为平躺状态。此时使用者4的身后既有部分第一床单,又有部分第二床单,再执行步骤200后,则第一床单可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完全被撤出,而第二床单则可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完全覆盖床面(如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所示)。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78]
其中,第一翻转板31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一翻转板31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一翻转板31的第二端(m1端)以其第一端(d1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第二翻转板32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二翻转板32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二翻转板32的第二端(m2端)以其第一端(d2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0079]
下面对步骤200进行详细地说明。步骤200包括以下子步骤:
[0080]
基于上述步骤100,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均处于水平位置,且使用者4恢复到平躺状态,此时部分第一床单51以及部分第二床单52均在使用者的身后。
[0081]
步骤201: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均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以将其上的使用者4由平躺状态变为向使用者4的第二侧(右手侧)倾斜的倾斜状态,并且第一床单51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被带动翻起并离开床体(如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1d所示)。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1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82]
步骤202:第一翻转板31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且第二翻转板32保持倾斜位置,以支撑使用者4的下半身从而避免使用者4倒向平躺状态,并可对第一翻
转板31上的床单进行操作。
[0083]
第一翻转板31处于水平位置,则可使第一翻转板31上的第一床单51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离开床体,第一翻转板31上的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后侧(上半身后侧)向使用者4的第二侧展开(如图12a、图12b、图12c和图12d所示)。图12a、图12b、图12c和图12d所示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虚线表示第一床单51。
[0084]
步骤203:第一翻转板31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且第二翻转板32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此时通过第一翻转板31支撑使用者4的上半身从而避免使用者4倒向平躺状态,并可对第二翻转板32上的床单进行操作(如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所示)。图13a、图13b、图13c和图13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
[0085]
此时,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一床单51可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离开床体,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二床单52从使用者4的后侧向使用者4的第一侧展开。
[0086]
通过上述步骤,可使第一床单51从床体的第一侧撤出,并且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二床单52已经从使用者的身后展开,但是此时使用者4仍处于倾斜状态因此通过以下步骤来将使用者4恢复平躺状态。
[0087]
步骤204:第二翻转板32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此时,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二床单52被带动翻起从而从使用者4的第一侧被带动翻起(如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所示),因此还可将第二床单52进一步展平。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4d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
[0088]
步骤205: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均沿第一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由此可将使用者4恢复平躺状态,此外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上的第二床单52则可展平以覆盖整个床面(如图15a、图15b、图15c和图15d所示)。图15a、图15b和图15c中的粗实线表示第二床单52。
[0089]
步骤206:第二床单52展平后,使第二床单52的第一侧边缘(使用者左手侧的边缘)与床体左侧边缘固定。例如可以通过魔术贴、纽扣或按扣等方式进行固定。
[0090]
其中,第一翻转板31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一翻转板31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一翻转板31的第一端(d1端)以其第二端(m1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第二翻转板32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以及第二翻转板32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第二翻转板32的第一端(d2端)以其第二端(m2端)为枢转点进行旋转。
[0091]
优选地,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的旋转角度均为0
°‑
90
°
。换言之,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只能由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
[009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自动更换床单的方法更换床单的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其包括外框架1,外框架中1设置有可移动床2,可移动床2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以使其能够移入或移出外框架1,可移动床2上设置有所述床体翻转机构3。
[0093]
下面将结合图4

图6对本发明的床体翻转机构3进行详细地说明。
[0094]
如上所述,床体翻转机构3包括第一翻转板31和第二翻转板32,床体翻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翻转板31进行翻转的第一翻转驱动机构33和用于驱动第二翻转板32进行翻转的第二翻转驱动机构34。第一翻转驱动机构33设置在第一翻转板31的底部,第二翻转
驱动机构34设置在第二翻转板32的底部。
[0095]
具体地,第一翻转驱动机构33包括第一左推杆331和第一右推杆332,其中,第一左推杆331和第一右推杆332均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均设置为两个。以第一左推杆331为例,两个第一左推杆331可以沿第一翻转板3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或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左推杆331均位于第一翻转板31的下方第一侧(对应于使用者的右手侧,是因为第一左推杆331致动时需要使第二翻转板32上的使用者向其左侧翻转)。第一右推杆332也可以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右推杆332可以沿第一翻转板3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或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右推杆332均位于第一翻转板31的下方第二侧(对应于使用者的左手侧,是因为第一右推杆332致动时需要使第二翻转板32上的使用者向其右侧翻转)。
[0096]
其中一个第一左推杆331和其中一个第一右推杆332在第一翻转板31的底部交叉设置,另外一个第一左推杆331和相应的另一个第一右推杆332在第一翻转板31的底部交叉设置。
[0097]
当第一右推杆332致动时(或当两个第一右推杆332同时致动时),使第一翻转板31的第一端(d1端)以其第二端(m1端)为枢转点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或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当第一左推杆331致动时(或当两个第一左推杆331同时致动时),使第一翻转板31的第二端(m1端)以其第一端(d1端)为枢转点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或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
[0098]
其中,第一左推杆331和第一右推杆332均可以是由电缸驱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是由压力驱动的气动推杆。
[0099]
第二翻转驱动机构34包括第二左推杆341和第二右推杆342,其中,第二左推杆341和第二右推杆342均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均设置为两个。以第二左推杆341为例,两个第二左推杆341可以沿第二翻转板32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或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二左推杆341均位于第二翻转板32的下方第一侧(对应于使用者的右手侧,是因为第二左推杆341致动时需要使第二翻转板32上的使用者向其左侧翻转)。第二右推杆342也可以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右推杆342可以沿第二翻转板32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或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二右推杆342均位于第二翻转板32的下方第二侧(对应于使用者的左手侧,是因为第二右推杆342致动时需要使第二翻转板32上的使用者向其右侧翻转)。
[0100]
其中一个第二左推杆341和其中一个第二右推杆342在第二翻转板32的底部交叉设置,另外一个第二左推杆341和相应的另一个第二右推杆342在第二翻转板32的底部交叉设置。
[0101]
当第二右推杆342致动时(或当两个第二右推杆342同时致动时),使第二翻转板32的第一端(d2端)以其第二端(m2端)为枢转点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或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当第二左推杆341致动时(或当两个第二左推杆341同时致动时),使第二翻转板32的第二端(m2端)以其第一端(d2端)为枢转点沿第一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或沿第二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水平位置。
[0102]
其中,第二左推杆341和第二右推杆342均可以是由电缸驱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是由压力驱动的气动推杆。
[0103]
下面将以第一左推杆331和第一右推杆332为例进行详细地说明,第二左推杆341和第二右推杆342可采用相同的结构。
[0104]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左推杆331包括第一电缸3311、第一活动扳把3312、第一固定扳把3313、第一拉杆3314和第二拉杆3315。第一右推杆332包括第二电缸3321、第二活动扳把3322、第二固定扳把3323、第三拉杆3324和第四拉杆3325。
[0105]
其中,第一电缸3311与外框架1的右侧固定相连。第一活动扳把3312分别与第一电缸3311和第一拉杆3314转动相连,第一活动扳把3312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扳把3313,第一固定扳把3313与第一拉杆3314转动相连。第一拉杆3314与第二拉杆3315转动相连,第二拉杆3315的另一端则与第一翻转板31的底部转动相连。
[0106]
第二电缸3321与外框架1的左侧固定相连。第二活动扳把3322分别与第二电缸3321和第三拉杆3324转动相连,第二活动扳把3322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扳把3323,第二固定扳把3323与第三拉杆3324转动相连。第三拉杆3324与第四拉杆3325转动相连,第四拉杆3325的另一端则与第一翻转板31的底部转动相连。
[0107]
如图4所示,在第一翻转板31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二拉杆3315和第四拉杆3325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拉杆3314与第二拉杆3315大致呈45
°
夹角,第三拉杆3324与第四拉杆3325大致呈45
°
夹角。如图5所示,在第一翻转板31的第二端以其第一端为枢转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第一电缸3311致动,使第一拉杆3314和第二拉杆331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第三拉杆3324与第四拉杆332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将第一翻转板31向左推起。此时第二电缸3321并不致动,即第三拉杆3324与第四拉杆3325的角度变化是跟随第一翻转板31的翻转而变化。
[0108]
如图6所示,在第一翻转板31的第一端以其第二端为枢转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倾斜位置时,第二电缸3321致动,使第三拉杆3324和第四拉杆332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第一拉杆3314与第二拉杆331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将第一翻转板31向右推起。此时第一电缸3311并不致动,即第一拉杆3314与第二拉杆3315的角度变化是跟随第一翻转板31的翻转而变化。
[0109]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板3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枢转机构6和第二枢转机构7与可移动床2相连,第二翻转板3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枢转机构6和第二枢转机构7与可移动床2相连。
[0110]
如图16a和图16b所示,第一枢转机构6包括第一开口环61和第一销轴62,第一开口环61卡合在第一销轴62上。第二枢转机构7包括第二开口环71和第二销轴72,第二开口环71卡合在第二销轴72上。其中,第一枢转机构6对应于第一翻转板31的第一端(d1端)和第二翻转板32的第一端(d2端);第二枢转机构7对应于第一翻转板31的第二端(m1端)和第二翻转板32的第二端(m2端)。
[0111]
此外,第一销轴62的下方还设置有固定于外框架1上的第一导向板63,第一导向板6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导槽631,第一开口环61卡合在第一销轴62上时可在第一弧形导槽631中转动,以避免第一开口环61和第一销轴62脱离。第二销轴72的下方还设置有固定于外框架1上的第二导向板73,第二导向板7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弧形导槽731,第二开口环71卡合在第二销轴72上时可在第二弧形导槽731中转动,以避免第二开口环71和第二销轴72脱离。
[0112]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
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