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

文档序号:27647791发布日期:2021-11-29 19:0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

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眼部是人体较为脆弱的部位之一,并且相应的眼科疾病种类较多,轻者滴加药液即可,重者需要对其进行眼部手术;而眼部手术较为困难,因其内部神经较多,且眼部整体脆弱,因此给医生带来较大困难;随着医疗水平相对的提高,相应手术已经不再是难题,但是术后的治疗护理,相对于患者更为重要,然而由于眼部位置特殊,因此护理治疗多采用雾化方式,促进眼部吸收,因此现设计一种眼科护理治疗机雾化装置。
3.此外,视疲劳也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它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与生活;视疲劳还会引发和加重各种眼病;当人们眼部出现视疲劳时,人们习惯使用滴眼液等眼睛保健用品来对眼睛进行护理;现有的滴眼液点滴方式往往是将滴眼液呈水滴状地滴落于使用者的眼睛,使用者需通过眨眼动作才能使得滴眼液比较均匀地分布于眼睛的各个位置,但是效果较差,眼睛很容易产生较强的异物感,药液容易从眼睛中流出造成药液的浪费;虽然医用也有使用雾化器对患者眼部进行雾化护理治疗,但是现有的医用雾化器利用率低,使用不方便,天冷时冰冷的雾化药液作用在患者眼部会引起患者的不适;为此,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多功能眼科护理用雾化器。
4.针对上述问题,已有中国专利文献:cn113082401a一种眼科护理治疗机雾化装置、cn213666140u一种多功能眼科护理用雾化器等公开了若干种眼部雾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文献多用于解决药物的雾化结构,以获得分散效果良好的雾状药物;然而,在雾状药物通过眼部实施作用时,维持眼部周围封闭空间的眼罩类装置却仍存在较多问题,如适配度不高、通用性差、封闭效果不强、装置结构复杂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其能够实现在患者眼部周围建立一个良好的封闭局部环境,患者友好度佳,装置与个性化患者的适配度高,使用和维护均方便。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以下简称“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包括面罩、束带、管路,面罩覆盖在患者的眉眼部并使患者眼部相对于其他部位相隔离开,束带环绕在患者头部、用于面罩固定,管路用于建立面罩与外部治疗装置及相关辅助装置之间的循环系统;面罩包括腔体部、接触部,腔体部用于建立雾化治疗的封闭空腔,接触部固定在腔体部、用于建立腔体部与患者眉眼部及其周围之间的柔性密闭连接;
腔体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腔体部呈截面为水平u形的槽体结构,腔体部的u形槽底部朝外、u形槽开口朝向患者眼部、u形槽两端封闭;腔体部中部与患者鼻梁相对应位置设有柔性鼻形凹槽和中隔板,鼻形凹槽与患者鼻梁外形轮廓相吻合,中隔板及鼻形凹槽将腔体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左眼室、右眼室,中隔板与患者相接触一侧设有柔性气垫;接触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接触部自腔体部u形槽开口处朝向患者面部延伸,且鼻形凹槽和中隔板均分别朝向患者面部沿其自身延展趋势延伸;当面罩配戴在在患者眉眼部后,中隔板与鼻形凹槽与患者眉心及鼻梁处相紧密贴合,左眼室与右眼室形成彼此独立两个封闭空间;束带包括环带、顶带、侧带;环带水平地环绕在患者的头部,环带绕经枕骨下部、耳垂以下、颧骨,其两端固定在面罩腔体的两侧;顶带一端固定在面罩腔体的上沿、中部沿患者头顶向后延伸、另一端固定在环带上;侧带纵向设置,侧带顶部与顶带相固定连接、两侧分别位于患者耳后,侧带两端分别固定在环带上;管路包括进管、排管;进管设在患者头顶位置、且沿顶带布置并固定,进管一端连通面罩、另一端与外部治疗装置相连通,进管用于由外部治疗装置向面罩内输送雾化物;排管设在患者脸颊位置、且沿环带布置并固定,排管一端连通面罩、另一端与外部治疗装置和/或相关辅助装置相连通,排管用于将面罩内的废弃物排出。
7.所述进管设有一个,进管与面罩之间设有三通连接器,该三通连接器入口端连接进管、两个出口端分别设有支管与左眼室、右眼室相连通。
8.所述三通连接器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设有阀门。
9.所述面罩与管路、外部治疗装置、相关辅助装置构成雾化循环系统,该雾化循环系统包括左眼循环、右眼循环,左眼循环与右眼循环彼此独立运行。
10.所述支管设在腔体部的上壁中间位置,左眼室和右眼室内的两个支管之间的间距是患者眼距的0.8

1.2倍。
11.所述眼距是指瞳孔间距。
12.所述排管设在腔体部的下壁中间位置,且腔体部的该下壁朝向排管位置倾斜设置。
13.所述面罩设有给药器,该给药器用于建立支管与患者眼部之间的专用通道。
14.所述给药器包括匹配罩、转接管,匹配罩呈喇叭状,匹配罩的开口朝向患者眼部、且该开口呈四边为弧形的长方形;转接管用于连通支管和匹配罩,转接管呈管状、其管径与支管一致,转接管包括竖段、弯段、平段;竖段连通支管,弯段连通竖段和平段,平段连通匹配罩。
15.所述平段设有长度调节结构和/或方向调节结构,长度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匹配罩与患者眼部之间的间隙距离,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匹配罩与患者眼部之间的对正方向。
16.所述长度调节结构为滑套、或螺纹、或波纹管、或弹性软管。
17.所述方向调节结构为球形接头、或波纹管、或弹性软管。
18.所述左眼室和右眼室均分别设有一个给药器,且该给药器为可拆分结构、其能够与腔体部上的支管相分离。
19.所述腔体部和/或给药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左右眼隔离式面罩,可分别对单个眼部进行区别治疗;
采用截面呈u形面的腔体部,可增强其内流体循环,还能够使冷凝水顺利流下排出;采用给药器对眼部针对性地局部给药、建立微环境,增大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采用上进下出式的管路设计,且进管自头顶布局、排管沿环带布局,管路从患者背部下延连接外部设备,不影响患者正常行动,另一方面,因给药器可实现局部给药,则管路相较于常规装置可大幅缩小管径,治疗装置整体美观、简便。
附图说明
21.附图如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面罩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设置进管三通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设置进管和排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0面罩 11腔体部 12接触部 13鼻形凹槽 14中隔板20束带 21环带 22顶带 23侧带30管路 31进管 32排管 33三通连接器 34支管40给药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如图1、2、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应用于眼科患者护理的循环雾化治疗装置,以下简称“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包括面罩、束带、管路,面罩覆盖在患者的眉眼部并使患者眼部相对于其他部位相隔离开,束带环绕在患者头部、用于面罩固定,管路用于建立面罩与外部治疗装置及相关辅助装置之间的循环系统;外部治疗装置及相关辅助装置是指用于对患者眼部进行治疗所涉及的雾化装置、泵送装置、药物输送装置、废弃物回收装置等在内的部件或设备,即与雾化治疗有关的装置,其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原理与本技术相关但非核心发明内容,故不再赘述。
24.面罩包括腔体部、接触部,腔体部用于建立雾化治疗的封闭空腔,接触部固定在腔体部、用于建立腔体部与患者眉眼部及其周围之间的柔性密闭连接;腔体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腔体部呈截面为水平u形的槽体结构,腔体部的u形槽底部朝外、u形槽开口朝向患者眼部、u形槽两端封闭;腔体部中部与患者鼻梁相对应位置设有柔性鼻形凹槽和中隔板,鼻形凹槽与患者鼻梁外形轮廓相吻合,中隔板及鼻形凹槽将腔体部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左眼室、右眼室,中隔板与患者相接触一侧设有柔性气垫;接触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接触部自腔体部u形槽开口处朝向患者面部延伸,且鼻形凹槽和中隔板均分别朝向患者面部沿其自身延展趋势延伸;当面罩配戴在在患者眉眼部后,中隔板与鼻形凹槽与患者眉心及鼻梁处相紧密贴
合,左眼室与右眼室形成彼此独立两个封闭空间;面罩扣在患者面部眼睛位置,腔体部为刚性部件,接触部为弹性部件,腔体部提供轮廓支撑,接触部将腔体部沿患者眼部周围贴合患者面部(特别是鼻梁处)自然曲线密闭地罩住眼部,形成封闭空腔,为雾化治疗提供局部空间。关于面罩的腔体部被中隔板及鼻形凹槽左右分隔,是指鼻形凹槽和/或中隔板采用柔软弹性材料制成,鼻形凹槽紧扣在患者鼻梁上,中隔板及其上的柔性气垫可紧扣在鼻梁上部、且与接触部相连,由此在鼻梁处形成对腔体部的左右分隔,形成两个独立封闭的腔室,分别对应左右眼,并为后续两眼同时治疗、或单独治疗、或区别治疗提供硬件基础。
25.束带包括环带、顶带、侧带;环带水平地环绕在患者的头部,环带绕经枕骨下部、耳垂以下、颧骨,其两端固定在面罩腔体的两侧;顶带一端固定在面罩腔体的上沿、中部沿患者头顶向后延伸、另一端固定在环带上;侧带纵向设置,侧带顶部与顶带相固定连接、两侧分别位于患者耳后,侧带两端分别固定在环带上;面罩腔体部中间的鼻形凹槽限定面罩无法横向转动,环带设在患者头部靠下位置不容易向上窜动,顶带限定面罩无法下移,侧带与环带形成夹角并位于患者耳后,能够进一步辅助固定面罩使其在患者走动时不发生位移,增强面罩的封闭性;管路包括进管、排管;进管设在患者头顶位置、且沿顶带布置并固定,进管一端连通面罩、另一端与外部治疗装置相连通,进管用于由外部治疗装置向面罩内输送雾化物;排管设在患者脸颊位置、且沿环带布置并固定,排管一端连通面罩、另一端与外部治疗装置和/或相关辅助装置相连通,排管用于将面罩内的废弃物排出。
26.所述进管设有一个,进管与面罩之间设有三通连接器,该三通连接器入口端连接进管、两个出口端分别设有支管与左眼室、右眼室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进管设为两个,即左眼室和右眼室均分别设有彼此独立的进管和排管,这样即可以对两眼施以相同雾化及药物,还可以根据两眼病情不同施以不同雾化及药物。此外,两眼室的独立设置,还有利于当只治疗一只眼时,另一只眼室无雾化,方便观察。
27.所述三通连接器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设有阀门。
28.所述面罩与管路、外部治疗装置、相关辅助装置构成雾化循环系统,该雾化循环系统包括左眼循环、右眼循环,左眼循环与右眼循环彼此独立运行。
29.所述支管设在腔体部的上壁中间位置,左眼室和右眼室内的两个支管之间的间距是患者眼距的0.8

1.2倍。
30.所述眼距是指瞳孔间距。
31.所述排管设在腔体部的下壁中间位置,且腔体部的该下壁朝向排管位置倾斜设置。
32.【实施例2】如图4

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所述面罩设有给药器,该给药器用于建立支管与患者眼部之间的专用通道。
33.所述给药器包括匹配罩、转接管,匹配罩呈喇叭状,匹配罩的开口朝向患者眼部、且该开口呈四边为弧形的长方形;转接管用于连通支管和匹配罩,转接管呈管状、其管径与支管一致,转接管包括竖段、弯段、平段;竖段连通支管,弯段连通竖段和平段,平段连通匹配罩。
34.所述平段设有长度调节结构和/或方向调节结构,长度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匹配罩与患者眼部之间的间隙距离,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匹配罩与患者眼部之间的对正方向。
35.所述长度调节结构为滑套、或螺纹、或波纹管、或弹性软管。
36.所述方向调节结构为球形接头、或波纹管、或弹性软管。
37.所述左眼室和右眼室均分别设有一个给药器,且该给药器为可拆分结构、其能够与腔体部上的支管相分离。
38.【实施例3】如图1、2、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所述腔体部和/或给药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3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