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及其输出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11402发布日期:2021-12-22 14:0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美容仪及其输出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美容仪,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及其输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美容仪是一种基于特定波形的功率能量作用于人体肌肤的仪器,在使用时,电极作用于使用者肌肤上,使得人体肌肤中流过电流而使皮肤发热,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和胶原蛋白生成,从而实现美容效果。目前的美容仪,电极头上的电极呈环状共圆心分布,电极不能进行分区控制,需要整个电极头平面都与皮肤接触,才能产生较佳的美容效果,对于眼部、鼻翼等位置,在使用时无法保证完全贴合达到最佳效果。
3.另外,目前的美容仪的工作电流一般为射频电流或ems微电流,两种电流通过不同的原理实现美容效果,用户只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无法同时达到两种美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极能够分区控制、并且能够同时进行射频电流美容和微电流美容的美容仪及其输出控制方法。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美容仪,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头部的电极头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
6.所述电极头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侧的局部电极组,所述局部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7.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8.所述美容仪具有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
9.所述美容仪工作在所述局部模式时,所述控制电路板向所述局部电极组输出工作电流;
10.所述美容仪工作在所述局部模式下,所述控制电路板向所有电极输出工作电流。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中设置有射频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输出电路,所述工作电流包括射频输出电路输出的射频电流和所述微电流输出电路输出的微电流。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活动按键、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按键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柔性密封垫;
13.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朝向所述活动按键一侧凸起。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支座的内侧,所述按钮开关穿过所述通孔朝向所述支座外侧凸起;
15.所述柔性密封垫安装在所述支座的外侧,所述活动按键安装在所述柔性密封垫上,所述活动按键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外。
16.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头部的电极头外壳、安装在所述电极头外壳上的安装座和接触电路板;
17.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电
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与所述接触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接触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19.响应于局部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局部模式,控制所述局部电极组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
20.响应于全脸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全脸模式,控制所有电极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
21.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头还包括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沿所述第一电极的周向布置;
22.所述全脸模式下,所述控制所有电极输出射频电流,具体包括:
23.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若所述运动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阈值,则
24.控制射频电流依次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之间、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第六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循环流动。
25.进一步地,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26.响应于包括目标档位的档位选择指令,根据所述目标档位调整微电流输出电压。
27.进一步地,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28.获取美容仪的电极头温度,若所述电极头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则发出过温警报,否则
29.根据所述电极头温度调整射频电流输出频率。
30.进一步地,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31.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根据所述运动加速度确定射频电流输出功率;
32.根据所述射频电流输出功率和所述射频电流输出频率,控制所述射频电流周期性输出。
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技术的美容仪电极头采用分区设计,设置有至少包括两个电极的局部电极组,在局部模式下,工作电流从局部电极组输出,在对眼部、鼻翼等局部位置进行美容时,工作电流仅从局部电极组输出,既降低了能耗,有能够达到较佳的美容效果;
35.集成了射频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输出电路,能够同时输出射频电流和 ems微电流,能够同时实现两种美容效果;
36.在全脸模式下,结合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在运动加速度较小时,通过控制电流在电极头周向各个电极之间依次流动,输出旋转电流,模拟用户打圈操作,使射频电流的作用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37.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3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美容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极头的示意图;
40.图3是图1中a

a的剖面图;
4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美容仪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4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极头的分解示意图;
43.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美容仪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4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美容仪壳体的剖面图;
45.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6.图9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7.附图标记对照表:
48.壳体01:支座11、通孔111、第一内壳12、第二内壳13、外壳14、第二密封圈15、电池16、充电口17;
49.电极头02: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电极头外壳27、第一密封圈 271、安装座28、安装槽281、接触电路板29、指示灯291、第一温度传感器292、第二温度传感器293;
50.控制电路板03:按钮开关31;
51.活动按键04、柔性密封垫05、盖体06。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53.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54.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6.美容仪:
5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美容仪,如图1

3所示,包括壳体01、设置在壳体01头部的电极头02和安装在壳体01内的控制电路板03;
58.电极头02至少包括第一电极21和设置在第一电极21上侧的局部电极组,局部电极组至少包括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
59.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分别与控制电路板03电连接;
60.美容仪具有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
61.美容仪工作在局部模式时,控制电路板03向局部电极组输出工作电流;
62.美容仪工作在局部模式下,控制电路板03向所有电极输出工作电流。
63.具体来说,美容仪由壳体01、以及安装在壳体01上的电极头02和控制电路板03构
成,电极头02上设置有多个电极,控制电路板03向电极头02上的电极输出工作电流,当电极头02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电极之间导通,工作电流在任意两个电极之间的皮肤流动,使脸部皮肤发热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胶原蛋白生成,以达到美容功效。
64.壳体01内还设置有电池16,电池16为控制电路板03供电,较佳地,壳体01中还可以设置充电口17与电池16电连接,可通过外接电源线为电池16充电。
65.如图1、2所示,电极头02的顶面呈椭圆形,电极安装在顶面上,并且顶面倾斜设置。第一电极21设置在电极头02顶面的中心位置,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并排设置在第一电极21的上侧,其中第三电极 23设置在电极头02的外周边缘,第二电极22位于第一电极21和第三电极23之间。
66.其中,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组成局部电极组,局部电极组设置在电极头02的上端,方便贴合在眼部、鼻翼等位置。在局部模式下,其他电极不输出电流,工作电流仅通过局部电极组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局部电极组至少包括两个电极,根据需要可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67.本实施例的美容仪具有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用户可通过按钮等交互方式选择对应的模式:在局部模式下,工作电流仅通过局部电极组输出,发热温和,适合用于眼部等敏感区域;在全脸模式下,工作电流通过所有电极输出,发热面积大、速度快,适用于全脸操作。通过电极的分区工作,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中设置有射频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输出电路,工作电流包括射频输出电路输出的射频电流和微电流输出电路输出的微电流。
69.射频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有电极连接,任意两个电极之间都能同时输出射频电流和ems微电流,同时实现不同的美容功效。其中,射频输出电路和微电流输出电路的具体电路可以参照现有技术的内容,并非本案的发明点,在此不再叙述。
7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4所示,美容仪还包括可活动设置在壳体01外壁上的活动按键04、以及设置在活动按键04和控制电路板03之间的柔性密封垫05;
71.控制电路板03上设置有按钮开关31,按钮开关31朝向活动按键04 一侧凸起。
72.具体来说,按钮开关31用于实现人机交互,用户通过按压按钮开关 31向控制电路板03输入开关、模式、档位等指令。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按钮开关31,分别为开关键、档位增加键和档位减少键。作为一个例子,长按开关键执行开机和关机,短按开关键进行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的切换,短按档位增加键档位加一档,短按档位减少键档位减一档,关于档位的切换见后文详述。
73.活动按键04为机械按键,其安装在壳体01的侧部,并可被按压以触发控制电路板03上的按钮开关31。具体地,壳体01的侧部具有壳体开口,活动按键04穿过壳体开口,活动按键04间隙配合在壳体开口中。柔性密封垫05为硅胶垫,其面积大于壳体开口的面积,用于封住活动按键04和壳体开口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隔水的作用,改善了美容仪的防水性能。
7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壳体01内设置有支座11,支座11上设置有通孔111,控制电路板03安装在支座11的内侧,按钮开关31穿过通孔111朝向支座11外侧凸起;
75.柔性密封垫05安装在支座11的外侧,活动按键04安装在柔性密封垫05上,活动按键04至少部分伸出壳体01外。
76.具体来说,支座11间隔在活动按键04与控制电路板03之间,按钮开关31穿过通孔
朝向活动按键04凸起,按压活动按键04能够触发对应的按钮开关31。柔性密封垫05密封连接在壳体01与支座11之间,柔性密封垫05可通过胶粘、二次注塑、螺钉压紧等的方式与壳体01、支座 11连接。柔性密封垫05的主体部分贴在支座11上,并盖住通孔111。柔性密封垫05的边缘与壳体01连接。柔性密封垫05间隔在支座11与活动按键04之间,并包围住活动按键04,从而使得在水洗时从活动按键 04与壳体开口之间的间隙流入的水不会流入安装腔中。
77.在按压活动按键04时,活动按键04上的按钮或柱体会与柔性密封垫05的主体接触,柔性密封垫05会朝向通孔111中发生一定的变形,活动按键04隔着柔性密封垫05挤压或碰触处于通孔111中的按钮开关31,使得操作手感比较柔和,也可避免活动按键04直接与按钮开关31 碰触,起到保护按钮开关31的作用。
78.在释放活动按键04上的作用力后,柔性密封垫05复位,同时带动活动按键04复位,无需在单独设置复位弹簧,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79.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电极头02还包括连接在壳体01头部的电极头外壳27、安装在电极头外壳27上的安装座28和接触电路板29;
80.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安装在安装座28上,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分别与接触电路板29电连接,接触电路板29与控制电路板03电连接。
81.具体来说,电极头外壳27的下端与壳体01连接。接触电路板29可通过支架或螺钉等安装在壳体01的空腔中。安装座28可通过支架或螺钉等安装在壳体01的空腔的顶部开口处。
82.安装座28上对应每个电极设置有安装槽281,每个安装槽28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下端的安装柱对应穿过安装孔后与接触电路板29连接,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 22和第三电极23上端的电极主体嵌在安装槽281中。
83.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通过与接触电路板29与控制电路板03电连接,由控制电路板03根据对应的模式向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第三电极23输出电流。通过设置接触电路板29,减少了导线的设置,简化内部电路结构。
8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电路板29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示灯 291,安装座28为透光板。
85.指示灯291安装在接触电路板29上面向安装座28的一侧,当美容仪工作时,控制电路板03点亮指示灯291,指示灯291发出的光经过可透光的安装座28透出,从而被用户观察到,用于指示美容仪处于工作状态,电极头正在输出工作电流。
86.指示灯291可选用led灯珠,还可选用能够发出带颜色的光的光源。
8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头02还包括与接触电路板29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9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93;
88.第一温度传感器292安装在第一电极21中,第二温度传感器293安装在局部电极组中,可以选择安装在第二电极22或第三电极23中。
89.具体来说,第一温度传感器29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93通过接触电路板29与控制电路板03电连接,起到过温保护的作用。第一温度传感器29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93分别采集第一电极21和局部电极组的实时温度反馈给控制电路板03中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根据第一电极21 和局部电极组的实时温度调整工作电流的大小。
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美容仪还包括与电极头02可拆卸连接的盖体
06,盖体06中设置有第一磁铁;
91.电极头02中设置有与第一磁铁吸附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安装在安装座28上。
92.常态时,电极头02由盖体06盖住,盖体06中具有第一磁铁。在安装座28上安装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的磁性相反,可以相互吸附,从而可通过磁吸附作用将盖体06牢固地盖在电极头02上。
93.具体地,可在安装座28的底面开设安装槽,将第二磁铁安装在安装槽中。第二磁铁的数量与第一磁铁的数量一致,并上下对齐,可提高磁吸附效果。
9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极头外壳27与壳体0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71,第一密封圈271为硅胶圈,可防止电极头外壳 27与壳体01的连接处渗水,提高了密封防水性能。
9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01包括第一内壳12、与第一内壳1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内壳13、以及安装在第一内壳12和第二内壳13外的外壳14;
96.第一内壳12和第二内壳1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5。
97.具体来说,第一内壳12和第二内壳12构成了内壳,外壳14呈圆筒妆,套设在内壳外部,设置内壳和外壳双层壳体,对美容仪内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用于安装活动按键04的壳体开口贯通内壳和外壳 14,柔性密封垫05设置在内壳的内壁。
98.第一内壳12和第二内壳1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为硅胶圈,用于第一内壳12和第二内壳13的连接处渗水,提高防水性能。
9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美容仪,电极头分区设计,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能够实现局部区域和全脸的美容;并且美容仪结构紧凑,防水效果好,便于清洗。
100.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101.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
10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实施例中的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103.步骤s101:响应于局部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局部模式,执行步骤s102;
104.步骤s102:控制所述局部电极组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
105.步骤s103:响应于全脸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全脸模式,执行步骤s104;
106.步骤s104:控制所有电极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
107.具体来说,用户通过活动按键输入局部模式启动指令或全脸模式启动指令。
108.接收到局部模式启动指令,则执行步骤s101

s102,控制局部电极组同时输出射频电流和ems微电流,局部模式下由于工作电极个数少,发热温和,适用于眼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
109.接收到全脸模式启动指令,则执行步骤s103

s104,控制所有电极同时输出射频电流和ems微电流,全脸模式下,所有电极同步工作,发热速度较快,适用于脸颊、额头等大面积平坦区域。
110.本技术实施例中美容仪根据用户需求,能够选择工作在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并且在两种模式下,美容仪都同时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能够同时实现两种美容效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1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极头还包括第四电极24、第五电极25和
第六电极26,所述第三电极23、所述第四电极24、所述第五电极25和所述第六电极26沿所述第一电极21的周向布置。
112.其中,第三电极23和第五电极25相对于第一电极21对称设置,第四电极24和第六电极26相对于第一电极21对称设置,第一电极21呈圆形,第三电极23、第四电极24、第五电极25和第六电极26呈弧形。电极头02上的电极均匀布置。较佳地,为了使电极头02上下对称,提高电极头02顶面的空间利用率,在第一电极21和第五电极25之间还设置有第七电极。
113.所述全脸模式下,所述控制所有电极输出射频电流,具体包括:
114.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若所述运动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阈值,则
115.控制射频电流依次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之间、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第六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循环流动。
116.当运动加速度小于或等于加速度阈值(例如,加速度阈值为0.98m/s2) 时,认为美容仪近似处于静止状态,为了防止射频电流持续作用在同一区域的皮肤上导致皮肤受热不均匀,则控制射频电流在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循环流动,实现电流的旋转,模拟用户手动打圈的作用效果。
117.若运动加速度大于加速度阈值时,则说明用户手动移动美容仪,此时各个电极输出固定电流,例如,射频电流固定在第三电极和第五电极、第四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输出。
118.其中,运动加速度通过在美容仪壳体中安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获取,较佳地,三轴加速度运动传感器安装在电极头中。
119.具体来说,旋转电流为射频电流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后,转换为射频电流在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之后再转换为射频电流在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之后再转换为射频电流在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最后转换射频电流在第六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然后再循环转换为射频电流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输出设定时间,依次循环。
120.基于图2所示的电极头,旋转电流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实际使用中,根据需要,可以将旋转电流的旋转方向设置逆时针,还可以设置为顺时针旋转一定时间,再逆时针旋转一定时间。
121.本技术实施例在脸部模式下,通过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在美容仪处于近似静止状态时,控制射频电流在多个电极间旋转输出,以模拟手动打圈的效果,避免射频电流持续作用在同一区域的皮肤上导致皮肤受热不均匀,影响整体美容效果。
1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123.响应于包括目标档位的档位选择指令,根据所述目标档位调整微电流输出电压。
124.具体来说,档位选择指令可以通过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档位增加键和档位减少键进行输入。基于预设档位电压值,不同的档位对应有不同的微电流输出电压,随着档位的增加,对应的微电流输出电压在安全范围内逐渐增加,一般来说,档位设置3

5档。
125.在接收到档位选择指令时,解析其中的目标档位,根据预设档位电压值,确定目标档位对应的微电流目标电压,之后将微电流输出电压调整至微电流目标电压。
126.本技术实施例在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下,根据用户输入的档位选择指令,对微电流输出电压进行调整,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自由调整ems微电流发热度。
1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128.获取美容仪的电极头温度,若所述电极头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则发出过温警报,否则
129.根据所述电极头温度调整射频电流输出频率。
130.具体来说,电极头温度通过安装在电极头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进行获取,一般来说,取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中较大的值作为电极头温度,确保电极头温度取值的准确性。
131.首先判断电极头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温度阈值接近人体皮肤烫伤温度,一般设置为45℃,若电极头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则发出过温警报,可以在美容仪中设置蜂鸣器或设置指示灯发出过温警报。
132.进一步地,若过温警报发出后,用户没有采取关机、降档等降温操作,导致电极头温度大于或等于危险温度,一般设置为50℃,则控制美容仪自动关机以保证使用安全。
133.若电极头温度小于预设的温度阈值,则根据电极头温度对射频电流输出频率进行调整,不同的温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从而升温速率进行调整。
134.作为一个例子,电极头温度小于36℃时,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为2mhz;电极头温度在36℃

38℃之间时,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为1.5

2mhz;电极头温度在38℃

40℃之间时,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为1.2

1.5mhz;电极头温度在40℃

42℃之间时,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为0.8

1.2mhz;电极头温度在大于42℃时,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为0.5

0.8mhz。
135.本技术实施例在局部模式和全脸模式下,通过采集电极头温度,实现电极头的过温保护,并且根据电极头的实时温度,调整射频电流输出频率,从而控制电极头的升温速率,保持温度均匀上升。
1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脸模式和所述局部模式下,还包括:
137.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根据所述运动加速度确定射频电流输出功率;
138.根据所述射频电流输出功率和所述射频电流输出频率,控制所述射频电流周期性输出。
139.具体来说,通过在美容仪中安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对于不同的运动加速度,对应有不同的射频输出功率。作为一个例子,运动加速度在0g

0.2g之间时,以一档射频输出功率输出射频电流;运动加速度在0.2g

0.4g之间时,以二档射频输出功率输出射频电流;运动加速度在0.4g

0.6g之间时,以三挡射频输出功率输出射频电流;运动加速度在0.6g

0.8g之间时,以四挡射频输出功率输出射频电流;运动加速度在0.8g

2g之间时,以五档射频输出功率输出射频电流;其中, g=0.98m/s2,随着运动加速度的增加,射频输出功率逐渐增加。
140.射频电流呈周期性输出,即一个周期内,射频电流输出一段时间后关闭一段时间。所述射频电流输出功率,具体为射频电流在每个周期内的平均射频输出功率。
141.在每个周期内,射频电流以前一实施例中根据电极头温度确定所述电流输出频率输出,通过调整射频电流的输出时长和关闭时长,使平均射频电流输出功率等于所述射频电流输出功率。
142.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调整射频电流的平均输出功率,运动加速度越快,皮肤温度降低速度越快,因此,随着运动加速度的增加,射频电流输出功率也逐渐增加,能够使皮肤维持在一定温度内,提高美容效果。
143.图9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美容仪的输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144.步骤s201:响应于局部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局部模式,执行步骤s202;
145.步骤s202:控制所述局部电极组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之后同时执行步骤s208、s209、s212;
146.步骤s203:响应于全脸模式启动指令,启动全脸模式,执行步骤s204;
147.步骤s204:控制所有电极输出射频电流和微电流,之后同时执行步骤s205、s208、s209、s212;
148.步骤s205: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若运动加速度大于或等于加速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206,否则执行步骤s207;
149.步骤s206:控制射频电流依次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之间、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之间、第六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循环流动;
150.步骤s207:控制射频电流在所有电极之间固定输出;
151.步骤s208:响应于包括目标档位的档位选择指令,根据所述目标档位调整微电流输出电压;
152.步骤s209:获取美容仪的电极头温度,若所述电极头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s210,否则执行步骤s211;
153.步骤s210:发出过温警报;
154.步骤s211:根据所述电极头温度调整射频电流输出频率;
155.步骤s212:获取美容仪的运动加速度,根据所述运动加速度确定射频电流输出功率;
156.步骤s213:根据所述射频电流输出功率和所述射频电流输出频率,控制所述射频电流周期性输出。
15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