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智慧监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全球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投入加强,智慧监控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的市场将成为全球安全监控市场重要的增量来源,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升级,由看得见、看得远到看得清,伴随而来的是其改革创新:智能监护的诞生,进一步使人们“看得懂”。
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视频智慧监控大多停留在以音视频为基础的图像声音监控层面上,虽然有部分监控系统增加热成像摄像头,增加了部分监控功能,但是还是缺乏对监控人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
4.本发明针大健康产业(如养老院、精神病院、医院等)中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人群的护理需求与面向司法行业(如监狱、留置所、戒毒所)等重点对象的监护要求,实现全面化监控,而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主要包括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热感应摄像头、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uwb室内定位基站与监控总站,所述uwb智能手环与人体雷达均穿戴于被监护人的身上,所述热感应摄像头与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采用多组多点布置,且均安装于监控场合内,所述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热感应摄像头、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均采用uwb和局域网与uwb室内定位基站通讯连接,所述uwb室内定位基站与监控总站通过广域网通讯连接。
8.优选地:所述uwb智能手环为基于现有智能手环技术的基础上,在其内搭载uwb通讯定位技术,所述人体雷达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穿透非金属介质,从而对人体呼吸、心跳引起的表皮震动进行监测,其具体穿戴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与uwb智能手环一体式,独立手环、戒指、脚环。
9.优选地:具体监护方法为:
10.s1:uwb智能手环与人体雷达分别采集心率、血压、呼吸,热感应摄像头采集人体体温;
11.s2:将生命体征信息(心率、血压、呼吸、体温),通过局域网和uwb传递至uwb室内定位基站;
12.s3:睡眠期间,人体雷达会将呼吸与心率信号同步传递至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根据呼吸和心率信号产生睡眠质量报告,并将报告传递至uwb室内定位
基站;
13.s4:uwb室内定位基站根据收到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
14.s5:处理后的数据传递至监控总站,供监控总站的监护人员查阅;
15.s6:监护人员可根据查阅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监控或者护理行为,从而完成整个监护过程;
16.所述s4中,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主要包括可视化探索模块与深度分析模块,其主要数据处理流程为:
17.s41:连接所需多源数据库,与uwb室内定位基站的数据库连接,获取多源信息数据,其中包括生命体征信息、运动轨迹信息、实时定位信息等;
18.s42:研究和理解所获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
19.s43:数据转换和模型建立,将梳理整理分析的数据,按照类别和所需模型进行转化,
20.s44:数据组合,将转换后的数据模型进行重新整个,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数据模型集合;
21.所述s42中,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包括对数据的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将每个项目单独储存一个数据集合,再将单个数据集合内的数据按照日期分类建立子集;
22.所述s43中,可视化探索模块将每个子集的内容,以时间轴为横坐标,项目参数为纵坐标建立图表;图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折线图、柱状图、表格、条形图、组合图。
23.优选地:所述s3中,睡眠质量报告内容包括:睡眠起始时间以及时长,睡眠过程中呼吸折线图与心率折线图。
24.优选地:所述s5中,监控总站的监护人员与监护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具体为:
25.s51:根据监控等级和监控模式创建访问账号与密码,且对应等级与模式的账号密码仅能访问与其对应的被监护人数据;
26.s52:将不同监控等级与监控模式的账号与密码分别对应各类别监控人员;
27.s53:监护人根据账号密码登录后,即可对被监控人的相关数据进行读取。
28.优选地:所述s3中,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具体包括固定座和固定安装于固定座顶部的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一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柔性锥形吸头与缸体,所述缸体固定安装于固定座的内侧壁,所述缸体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缸盖,缸体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簧,缸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缸体内腔连通的三通管,三通管的外壁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通路相反的电磁单向阀一与电磁单向阀二,所述电磁单向阀一的通路为由外界朝向缸体内腔,所述活塞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缸体内腔连通的连杆,所述柔性锥形吸头螺纹连接于连杆的底部内壁。
29.优选地:所述监护系统还包括与人体雷达通讯控制连接的急救吸氧装置,所述急救吸氧装置包括通过螺栓相互固定的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存储件,所述氧气存储件的出口处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另一侧连接有流量控制组件,流量控制组件的出口处通过吸氧管连接有吸氧嘴。
30.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双锥形管和配重阻尼球,所述双锥形管的一端连接于电磁阀,另一端通过吸氧管连接于吸氧嘴,所述配重阻尼球位于双锥形管的内壁,配重阻尼球的直径大于双锥形管的最小内径且小于双锥形管的最大内径。
31.优选地:所述壳盖的底部设置有自动弹出组件,所述自动弹出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矩形活塞杆和两个通过螺栓固定于壳盖底部外壁的感应缸体,所述壳盖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空心筒,所述吸氧嘴滑动连接于空心筒的内壁,且空心筒的底部内壁焊接有动能弹簧,所述感应缸体的内壁活动配合有通过螺栓固定于矩形活塞杆外壁的感应活塞,所述感应活塞远离矩形活塞杆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通气孔,且所述感应缸体的有杆腔设置有进气口,双锥形管的底部内壁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矩形活塞杆的端部为斜面,所述感应缸体的内壁焊接有活塞限位环。
32.优选地:所述吸氧管由螺旋软管与直线软管组成,所述螺旋软管置于空心筒的内壁且与吸氧嘴连通,所述直线软管连接于螺旋软管的另一端,且贯穿于空心筒与双锥形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穿戴的两个肩部绑带与两个腰部绑带,两个所述腰部绑带的端部固定有同一组相互配合的公母配合扣。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4.1.本发明通过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对被监护人的行为图像以及声音进行采集,并且还通过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以及热感应摄像头实现对被监护人的生命体征、运动轨迹、实时定位进行数据获取,从而实现了监控的全面性。
35.2.本发明通过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整个建模,将数据按照项目类型和日期分为各个子集,并将各个子集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建模处理,从而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规整性、有序性以及直观性。
36.3.本发明通过对监控人进行等级划分、对监控模式划分,对于普通监护级别的监护人,仅能读取与其对应的被监护人的数据,实现权限分级管理的同时也保证了被监护人的隐私性与安全性。
37.4.本发明的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可将整个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放置于光滑桌面,并且关闭电磁单向阀一,打开电磁单向阀二,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施加一定的下压力,此时弹簧受到装置自重与下压力处于压缩状态,随后将电磁单向阀一与电磁单向阀二均关闭,撤销下压力,此时弹簧失去下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弹,从而使得缸体内腔产生负压,负压传递至柔性锥形吸头,使其可靠的吸附于桌面,从而防止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轻易移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38.5.本发明的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在实际使用过程时,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会产生震动,本装置通过弹簧的弹力与负压的平衡作用,实现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的柔性支撑,又由于空气具有压缩性与膨胀性,从而可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
39.6.本发明的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当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的震动方向向下时,此时通过弹簧对活塞、柔性锥形吸头施加的下压力增加,柔性锥形吸头与桌面的摩擦力同样增加,防止滑脱,当震动方向向上时,此时弹簧反弹,并且活塞相对缸体会向下轴向移动,从而增加了缸体的腔内负压,从而增加了柔性锥形吸头的吸附力,使得装置在震动时,柔性锥形吸头的吸附力会与震动方向与振幅同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
40.7.本发明当人体雷达监测到被监护人的心率下降时,相应其呼吸频率下降,身体供氧不足,此时电磁阀打开,被监护人可通过吸氧嘴进行即时吸氧自救,从而提高了监护的安全性。
41.8.本发明当未出现吸氧动作时,通气孔受到重力下落至贴个双锥形管内壁,当出现呼吸困难时,氧气存储件氧气被挤压和吸出,且氧气流量与氧气存储件本身的压强加上嘴巴提供的压强成正比,这就导致吸力越大,流速越大,也就是的配重阻尼球上移位置越高,从而增加配重阻尼球与双锥形管之间间隙,降低流阻,从而实现了根据吸力的氧气流量自适应调节,并且双锥形管的设置,当吸力过大时,配重阻尼球受到流阻上升至双锥形管的顶部锥形区域,会降低氧气流动通路的截面积,从而防止了氧气吸入浓度过高导致的副作用产生。
42.9.本发明正常状态时,将吸氧嘴沿着空心筒向下按压,直至位于矩形活塞杆的底部,此时矩形活塞杆的底部可对吸氧嘴进行限位,防止其弹出,当出现呼吸困难时,电磁阀打开,由于此时配重阻尼球与双锥形管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气压顺着通气孔传递至感应缸体的无杆腔,从而克服推力弹簧的弹力将矩形活塞杆抽出,配合动能弹簧实现对吸氧嘴的自动弹出功能。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的整体架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整合方式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的权限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的监护模式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主视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的固定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中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的急救吸氧装置等轴测视图;
51.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的急救吸氧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52.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急救吸氧装置自动弹出组件监护系统。
53.图中:100-主板、200-蜂鸣器、300-警示灯、400-急救吸氧装置、1-固定座、2-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3-显示模块、4-三档式控制旋钮、5-按键模块、6-固定组件、7-缸盖、
8-三通管、9-电磁单向阀一、10-电磁单向阀二、11-弹簧、12-活塞、13-连杆、14-柔性锥形吸头、15-缸体、16-肩部绑带、17-公母配合扣、18-腰部绑带、19-壳体、20-壳盖、21-自动弹出组件、22-双锥形管、23-配重阻尼球、24-通气孔、25-电磁阀、26-氧气存储件、27-进气口、28-吸氧嘴、29-空心筒、30-动能弹簧、31-矩形活塞杆、32-活塞限位环、33-感应活塞、34-推力弹簧、35-感应缸体、101-电源模块、102-控制模块、103-无线通讯模块、104-中央处理模块、105-信号接收模块、106-控制指令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5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56.实施例1:
57.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主要包括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热感应摄像头、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uwb室内定位基站与监控总站,所述uwb智能手环与人体雷达均穿戴于被监护人的身上,所述热感应摄像头与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采用多组多点布置,且均安装于监控场合内,所述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热感应摄像头、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均采用uwb和局域网与uwb室内定位基站通讯连接,所述uwb室内定位基站与监控总站通过广域网通讯连接。
58.所述uwb智能手环为基于现有智能手环技术的基础上,在其内搭载uwb通讯定位技术,通过其感应触片与皮肤的接触实现对穿戴者的心率与血压数据的收集。
59.所述人体雷达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穿透非金属介质,从而对人体呼吸、心跳引起的表皮震动进行监测,实现对人体的呼吸、心率数据采集,其具体穿戴方式可以为与uwb智能手环一体式,也可以为独立手环、戒指、脚环等可便捷穿戴式部件。
60.本实施例中:通过普通音、视频采集摄像头对被监护人的行为图像以及声音进行采集,并且还通过uwb智能手环、人体雷达以及热感应摄像头实现对被监护人的生命体征、运动轨迹、实时定位进行数据获取,从而实现了监控的全面性。
61.实施例2:
62.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其具体监护方法为:
63.s1:uwb智能手环与人体雷达分别采集心率、血压、呼吸,热感应摄像头采集人体体温;
64.s2:将生命体征信息(心率、血压、呼吸、体温),通过局域网和uwb传递至uwb室内定位基站;
65.s3:睡眠期间,人体雷达会将呼吸与心率信号同步传递至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根据呼吸和心率信号产生睡眠质量报告,并将报告传递至uwb室内定位基站;
66.s4:uwb室内定位基站根据收到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
67.s5:处理后的数据传递至监控总站,供监控总站的监护人员查阅;
68.s6:监护人员可根据查阅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监控或者护理行为,从而完成整个监护过程。
69.所述s4中,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主要包括可视化探索模块与深度分析模块,其主要数据处理流程为:
70.s41:连接所需多源数据库,与uwb室内定位基站的数据库连接,获取多源信息数据,其中包括生命体征信息、运动轨迹信息、实时定位信息等;
71.s42:研究和理解所获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梳理;
72.s43:数据转换和模型建立,将梳理整理分析的数据,按照类别和所需模型进行转化。
73.s44:数据组合,将转换后的数据模型进行重新整个,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数据模型集合。
74.所述s42中,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包括对数据的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将每个项目单独储存一个数据集合,再将单个数据集合内的数据按照日期分类建立子集。
75.所述s43中,可视化探索模块将每个子集的内容,以时间轴为横坐标,项目参数为纵坐标建立图表,进行可视化数据展示;图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折线图、柱状图、表格、条形图、组合图。
76.所述s3中,睡眠质量报告内容包括:睡眠起始时间以及时长,睡眠过程中呼吸折线图与心率折线图。
77.所述s44中,深度分析模块首先将所述可视化探索模块产出的可视化图表进行分析,并根据所述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内置的算法节点,以拖拽式完成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模型的构建,实现数据的关联分析。
78.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整个建模,将数据按照项目类型和日期分为各个子集,并将各个子集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建模处理,从而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规整性、有序性以及直观性。
79.实施例3:
80.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对中监护人员访问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具体如下:所述s5中,监控总站的监护人员与监护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具体为:
81.s51:根据监控等级和监控模式创建访问账号与密码,且对应等级与模式的账号密码仅能访问与其对应的被监护人数据;
82.s52:将不同监控等级与监控模式的账号与密码分别对应各类别监控人员;
83.s53:监护人根据账号密码登录后,即可对被监控人的相关数据进行读取。
84.所述s51中,监控等级由上而下分为总台监护、管理监护与普通监护三个级别,监控模式分为一对一模式和一对多模式。
85.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监控人进行等级划分、对监控模式划分,对于普通监护级别的监护人,仅能读取与其对应的被监护人的数据,实现权限分级管理的同时也保证了被监护人的隐私性与安全性。
86.实施例4:
87.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s3中,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具体包括固定座1和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座1顶部的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所述固定座1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一组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柔性锥形吸头14与缸体15,所述缸体15焊接于固定座1的内侧壁,所述缸体15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缸盖7,缸体15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顶部焊接有弹簧11,缸盖7的顶部焊接有与缸体15内腔连通的三通管8,三通管8的外壁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通路相反的电磁单向阀一9与电磁单向阀二10,所述电磁单向阀一9的通路为由外界朝向缸体15内腔,所述活塞12的底部焊接有与缸体15内腔连通的连杆13,所述柔性锥形吸头14螺纹连接于连杆13的底部内壁;本装置使用时,可将整个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放置于光滑桌面,并且关闭电磁单向阀一9,打开电磁单向阀二10,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施加一定的下压力,此时弹簧11受到装置自重与下压力处于压缩状态,随后将电磁单向阀一9与电磁单向阀二10均关闭,撤销下压力,此时弹簧11失去下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弹,从而使得缸体15内腔产生负压,负压传递至柔性锥形吸头14,使其可靠的吸附于桌面,从而防止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轻易移动,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需要搬移装置时,打开电磁单向阀一9、关闭电磁单向阀二10,此时缸体15的腔内与外界连通,失去负压,从而使得柔性锥形吸头14失去吸附力,搬运即可,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时,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会产生震动,本装置通过弹簧11的弹力与负压的平衡作用,实现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的柔性支撑,又由于空气具有压缩性与膨胀性,从而可对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并且,由于震动吸收不可能完全,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的震动会传递至柔性锥形吸头14处,若吸附力较小,则容易发生位于,滑脱桌面,本装置,当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的震动方向向下时,此时通过弹簧11对活塞12、柔性锥形吸头14施加的下压力增加,柔性锥形吸头14与桌面的摩擦力同样增加,防止滑脱,当震动方向向上时,此时弹簧11反弹,并且活塞12相对缸体15会向下轴向移动,从而增加了缸体15的腔内负压,从而增加了柔性锥形吸头14的吸附力,使得装置在震动时,柔性锥形吸头14的吸附力会与震动方向与振幅同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
88.为了解决控制问题,如图7所示,所述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内置有主板100,所述主板100的外壁焊接有通过其内部电路相互连通的电源模块101、控制模块102、中央处理模块104、信号接收模块105和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电源模块101、控制模块102、中央处理模块104、信号接收模块105和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可分别为装置提供电力、控制指令输出、数据处理、信号接收、控制指令接收识别功能;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05通过主板100的内部电路连接有用于与人体雷达通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103,所述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显示模块3、三档式控制旋钮4与按键模块5,所述三档式控制旋钮4与按键模块5与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连接,所述显示模块3与控制模块102连接;所述三档式控制旋钮4与电磁单向阀一9、电磁单向阀二10连接,且所述三档式控制旋钮4的三档位分别为电磁单向阀一9打开&电磁单向阀二10关闭、电磁单向阀一9关闭&电磁单向阀二10关闭与电磁单向阀一9关闭&电磁单向阀二10打开,可通过按键模块5施加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将控制指令传递至中央处理模块104,中央处理模块104根据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模块102对显示模块3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
89.为了解决报警问题,如图7所示,所述雷达睡眠呼吸检测仪本体2的外壁还固定安
装有蜂鸣器200与警示灯300,所述蜂鸣器200与警示灯300均与控制模块102控制连接;当信号接收模块105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03接收到的人体雷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中央处理模块104处理,发现数据异常时,此时中央处理模块104通过控制模块102启动蜂鸣器200与警示灯300进行声光警报,从而梯形看护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监护或者救治,进一步提高了看护的安全性。
90.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1、控制模块102、中央处理模块104、信号接收模块105和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可分别为装置提供电力、控制指令输出、数据处理、信号接收、控制指令接收识别功能,可通过按键模块5施加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接收模块106将控制指令传递至中央处理模块104,中央处理模块104根据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模块102对显示模块3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当信号接收模块105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03接收到的人体雷达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中央处理模块104处理,发现数据异常时,此时中央处理模块104通过控制模块102启动蜂鸣器200与警示灯300进行声光警报,从而梯形看护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监护或者救治。
91.实施例5:
92.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可穿戴式的监护系统,为了被监护人出现呼吸困难时能及时吸氧救治,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以下改进:所述监护系统还包括与人体雷达通讯控制连接的急救吸氧装置400,所述急救吸氧装置400包括通过螺栓相互固定的壳体19和壳盖20,所述壳体19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存储件26,本实施例中,对氧气存储件26的类型不做限定,可以为氧气瓶、氧气袋、氧气罐等任意一种,所述氧气存储件26的出口处连接有电磁阀25,电磁阀25的另一侧连接有流量控制组件,流量控制组件的出口处通过吸氧管连接有吸氧嘴28;当人体雷达监测到被监护人的心率下降时,相应其呼吸频率下降,身体供氧不足,此时电磁阀25打开,被监护人可通过吸氧嘴28进行即时吸氧自救,从而提高了监护的安全性。
93.为了对流量控制,如图9所示,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双锥形管22和配重阻尼球23,所述双锥形管22的一端连接于电磁阀25,另一端通过吸氧管连接于吸氧嘴28,所述配重阻尼球23位于双锥形管22的内壁,配重阻尼球23的直径大于双锥形管22的最小内径且小于双锥形管22的最大内径;当未出现吸氧动作时,通气孔24受到重力下落至贴个双锥形管22内壁,当出现呼吸困难时,氧气存储件26氧气被挤压和吸出,且氧气流量与氧气存储件26本身的压强加上嘴巴提供的压强成正比,这就导致吸力越大,流速越大,也就是的配重阻尼球23上移位置越高,从而增加配重阻尼球23与双锥形管22之间间隙,降低流阻,从而实现了根据吸力的氧气流量自适应调节,并且双锥形管22的设置,当吸力过大时,配重阻尼球23受到流阻上升至双锥形管22的顶部锥形区域,会降低氧气流动通路的截面积,从而防止了氧气吸入浓度过高导致的副作用产生。
94.为了吸氧嘴28的可靠收纳和自动弹出,如图9、10所示,所述壳盖20的底部设置有自动弹出组件21,所述自动弹出组件21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矩形活塞杆31和两个通过螺栓固定于壳盖20底部外壁的感应缸体35,所述壳盖20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空心筒29,所述吸氧嘴28滑动连接于空心筒29的内壁,且空心筒29的底部内壁焊接有动能弹簧30,所述感应缸体35的内壁活动配合有通过螺栓固定于矩形活塞杆31外壁的感应活塞33,所述感应活塞33远离矩形活塞杆3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通气孔24,且所述感应缸体35的有杆腔设置有进气口
27,双锥形管22的底部内壁开设有通气孔24,通气孔24与进气口27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矩形活塞杆31的端部为斜面,所述感应缸体35的内壁焊接有活塞限位环32;正常状态时,将吸氧嘴28沿着空心筒29向下按压,直至位于矩形活塞杆31的底部,此时矩形活塞杆31的底部可对吸氧嘴28进行限位,防止其弹出,当出现呼吸困难时,电磁阀25打开,由于此时配重阻尼球23与双锥形管22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气压顺着通气孔24传递至感应缸体35的无杆腔,从而克服推力弹簧34的弹力将矩形活塞杆31抽出,配合动能弹簧30实现对吸氧嘴28的自动弹出功能。
95.为了吸氧嘴28可靠连通,所述吸氧管由螺旋软管与直线软管组成,所述螺旋软管置于空心筒29的内壁且与吸氧嘴28连通,所述直线软管连接于螺旋软管的另一端,且贯穿于空心筒29与双锥形管22连通。
96.为了方便穿戴,如图8所示,所述壳体19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用于穿戴的两个肩部绑带16与两个腰部绑带18,两个所述腰部绑带18的端部固定有同一组相互配合的公母配合扣17,可通过肩部绑带16、公母配合扣17与腰部绑带18完成急救吸氧装置400的穿戴。
97.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通过肩部绑带16、公母配合扣17与腰部绑带18完成急救吸氧装置400的穿戴,正常状态时,将吸氧嘴28沿着空心筒29向下按压,直至位于矩形活塞杆31的底部,此时矩形活塞杆31的底部可对吸氧嘴28进行限位,防止其弹出,通气孔24受到重力下落至贴个双锥形管22内壁,当出现呼吸困难时,氧气存储件26氧气被挤压和吸出,且氧气流量与氧气存储件26本身的压强加上嘴巴提供的压强成正比,这就导致吸力越大,流速越大,也就是的配重阻尼球23上移位置越高,从而增加配重阻尼球23与双锥形管22之间间隙,降低流阻,从而实现了根据吸力的氧气流量自适应调节,并且双锥形管22的设置,当吸力过大时,配重阻尼球23受到流阻上升至双锥形管22的顶部锥形区域,会降低氧气流动通路的截面积,从而防止了氧气吸入浓度过高导致的副作用产生,并且当出现呼吸困难时,电磁阀25打开,由于此时配重阻尼球23与双锥形管22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气压顺着通气孔24传递至感应缸体35的无杆腔,从而克服推力弹簧34的弹力将矩形活塞杆31抽出,配合动能弹簧30实现对吸氧嘴28的自动弹出功能。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