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8479发布日期:2022-03-26 11:1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补液管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


背景技术:

2.血液净化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血液净化时,首先需要对血浆和血液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血液通过管道和半透膜进行物质置换和血液透析后进入人体,分离后的血浆进行不断的净化吸附后,与血液重新混合进入人体,在此期间,血浆的净化吸收工作时间过长,导致血液无法按正常速度进行回流,同时进行血液分离时,血液中的血浆存在血泵无法及时的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导致血浆功率过高或者过低导致的血浆不能正常的分离出来,使分离后的血液依然存在大量血浆,导致净化不完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包括外箱,所述外箱的上下两端连通设有动脉管与静脉管,上侧的所述动脉管与下侧的所述动脉管内设有用于夹持管道的连接机构,所述外箱内开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上下两侧壁上固设有补液箱、滑动设有废液箱,上侧的所述补液箱的上侧开设有下上贯通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内紧贴有塞子,所述工作腔的左右两侧壁内均固设有上下对称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之间滑动设有滑箱,所述滑箱的上下两端均卡接有连接箱,所述滑箱内从上到下依次固设有两个透析箱与一个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位于两个所述透析箱之间,所述透析箱与所述补液管之间设有用于净化血液的补液机构,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接箱内设有用于分离血液与血浆的分离机构,上侧的所述连接箱与上侧的所述透析箱之间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设有用于取出气泡的除泡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连接箱内的分离腔,所述分离腔的下侧壁上固嵌有抽液泵,所述分离腔的周向内壁上固设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固设有螺旋形的分离箱,所述分离箱的内端面上固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沿所述分离箱均匀分布的内分离管,所述分离箱的外端面上均匀固设有外分离管,所述内分离管前后延伸随后向下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连通,所述固定箱靠近轴心的两侧下壁上与所述抽液泵之间连通设有入液管,所述抽液泵的下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分离腔的下侧壁上固设有净化环,所述净化环的上端固设且连通设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外分离管连通,所述净化环的内侧连通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净化管,两个所述净化管向下延伸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连通,所述内分离管、所述外分离管分别与所述分离箱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外分离管与所述分离箱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内分离管与所述分离箱之间的夹角。
6.进一步的,所述补液机构包括连通两个所述透析箱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回流管,位
于上侧的所述透析箱的下端卡设有半透膜,所述补液管内固设有透析膜,所述透析膜与所述半透膜紧贴,所述补液管的左右两端均连通设有透析管,两个所述透析管一端向上延伸与所述补液箱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废液箱连通,下侧的所述连接箱内开设有吸附箱,位于下侧的所述连接箱内开设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内固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吸附箱,两个所述吸附箱的上端均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之间连通设有吸附入管,两个所述吸附箱的下端连通设有血泵。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动脉管与所述静脉管外周上的固定环,所述动脉管与所述静脉管的内外两端均固设有橡胶垫圈,所述动脉管与所述静脉管内均滑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夹块,相邻两个所述夹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拉绳,每个所述固定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夹块连接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动脉管与所述静脉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连通设有压力检测器,上侧的所述压力检测器与所述分离腔连通,所述分离箱与所述分离腔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除泡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出液管内的斜板,所述斜板向下倾斜且交错分布,每个所述斜板的上侧均固设有平行的滤网。
9.进一步的,所述静脉管的外周上设有加热器,所述外箱内转动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电动轮,上下两侧的所述拉绳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电动轮的外周上,所述废液箱的下端连接有推力弹簧,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工作腔的下侧壁上固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压力传感器。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复位弹簧的拉动下,对进入动脉管与静脉管内的管子进行固定卡夹,从而能够快速的进行拆装,进行维护工作,通过内分离管与外分离管进行分流,对分离箱内外侧的血浆与血液进行分离,防止因为流速过快导致的部分血浆未能及时分离,同时对外侧的血浆进行静置净化,减少血浆在吸附箱内的循环次数,加快净化效率,通过斜板,能够使血液平稳的进入透析箱内,通过滤网除去在分离箱内产生的气泡,防止气泡进入人体内部,通过压力检测器进行进出的血液压力检测,从而通过信号反馈给使用者,方便使用者进行调节,通过卡接在透析箱上的连接箱,能够在取出本发明外部时,进行拆卸,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外观示意图;
12.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发明图2中连接箱处的放大示意图;
14.图4是本发明图2中连接机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15.图5是本发明图2中补液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6是本发明图3中a-a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
18.10、外箱;11、动脉管;12、固定环;13、橡胶垫圈;14、复位弹簧;15、拉绳;16、夹块;17、压力检测器;18、塞子; 19、进液孔;20、补液箱;21、静脉管;22、工作腔;23、净化腔;24、废液箱;25、血泵;26、吸附箱;27、卡块;28、透析管;29、半透膜;30、透析膜;31、电动轮;32、连接箱;33、分离腔;34、固定箱;35、分离箱;36、外分离管;37、内分离管;38、入液管;39、抽
液泵;40、补液管;41、电磁开关;42、净化环;43、净化管;44、出液管;45、斜板;46、滤网;47、滑箱;48、透析箱;49、卡套;50、回流管;51、吸附入管;52、压力传感器;53、推力弹簧;54、连接机构;55、补液机构;56、分离机构;57、除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参照图1-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包括外箱10,所述外箱10的上下两端连通设有动脉管11与静脉管21,上侧的所述动脉管11与下侧的所述动脉管11内设有用于夹持管道的连接机构54,所述外箱10内开设有工作腔22,所述工作腔22的上下两侧壁上固设有补液箱20、滑动设有废液箱24,上侧的所述补液箱20的上侧开设有下上贯通的进液孔19,所述进液孔19 内紧贴有塞子18,所述工作腔22的左右两侧壁内均固设有上下对称的卡块27,两个所述卡块27之间滑动设有滑箱47,所述滑箱47的上下两端均卡接有连接箱32,所述滑箱47内从上到下依次固设有两个透析箱48与一个补液管40,所述补液管40位于两个所述透析箱 48之间,所述透析箱48与所述补液管40之间设有用于净化血液的补液机构55,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接箱32内设有用于分离血液与血浆的分离机构56,上侧的所述连接箱32与上侧的所述透析箱48之间连接有出液管44,所述出液管44内设有用于取出气泡的除泡机构57。
21.示例性地,所述分离机构56包括开设在所述连接箱32内的分离腔33,所述分离腔33的下侧壁上固嵌有抽液泵39,所述分离腔33 的周向内壁上固设有固定箱34,所述固定箱34内固设有螺旋形的分离箱35,所述分离箱35的内端面上固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沿所述分离箱35均匀分布的内分离管37,所述分离箱35的外端面上均匀固设有外分离管36,所述内分离管37前后延伸随后向下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48连通,所述固定箱34靠近轴心的两侧下壁上与所述抽液泵39之间连通设有入液管38,所述抽液泵39的下端与所述出液管44连通,所述分离腔33的下侧壁上固设有净化环42,所述净化环42的上端固设且连通设有电磁开关41,所述电磁开关41与所述外分离管36连通,所述净化环42的内侧连通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净化管43,两个所述净化管43向下延伸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48 连通,所述内分离管37、所述外分离管36分别与所述分离箱35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外分离管36与所述分离箱35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内分离管37与所述分离箱35之间的夹角,所述抽液泵39工作,通过所述入液管38吸收所述分离箱35内的液体,带动所述分离箱35 内的液体沿着所述分离箱35的螺旋形轨道向内运动,通过所述抽液泵39对液体施加的离心力与所述外分离管36和所述内分离管37施加的剪切力,实现血浆与血细胞、血小板的分离,同时因为所述分离箱35的关系,能够使较重的血浆分散至外侧,较轻的分散至内侧,通过所述内分离管37、所述外分离管36与所述分离箱35之间的连通关系,使血浆进入到流速较小的所述内分离管37与所述外分离管 36之间,血细胞与血小板通过所述分离箱35进入所述抽液泵39处,再通过所述出液管44进入位于上侧的所述透析箱48处,较重的血浆通过所述电磁开关41进入所述净化环42内暂存进行净化,随后通过所述净化管43流入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48处。
22.示例性地,所述补液机构55包括连通两个所述透析箱48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回流管50,位于上侧的所述透析箱48的下端卡设有半透膜29,所述补液管40内固设有透析膜30,所述透析膜30与所述半透膜29紧贴,所述补液管40的左右两端均连通设有透析管28,两个所述透析管28一端向上延伸与所述补液箱20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废液箱24连通,下侧的所述连接箱32内开设有吸附箱26,位于下侧的所述连接箱32内开设有净化腔23,所述净化腔23内固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吸附箱26,两个所述吸附箱26的上端均与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48之间连通设有吸附入管51,两个所述吸附箱26 的下端连通设有血泵25,通过所述出液管44流入位于上侧所述透析箱48内的血液,所述补液箱20通过所述透析管28向所述补液管40 内充入补充液,通过所述透析膜30与所述半透膜29之间的接触进行血液内物质的平衡,进行血液透析、并使血液内透析后的血液通过所述回流管50流入所述卡套49内,在所述血泵25的动力带动下,通过所述吸附入管51进入所述静脉管21处,血浆通过所述净化管43、所述内分离管37和所述外分离管36,进入位于下侧的所述透析箱48 内,通过所述吸附入管51进入所述吸附箱26内进行毒素的吸附,随后通过所述血泵25流入所述静脉管21处。
23.示例性地,所述连接机构54包括固设在所述动脉管11与所述静脉管21外周上的固定环12,所述动脉管11与所述静脉管21的内外两端均固设有橡胶垫圈13,所述动脉管11与所述静脉管21内均滑动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夹块16,相邻两个所述夹块1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拉绳15,每个所述固定环1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夹块16 连接设有复位弹簧14,所述动脉管11与所述静脉管2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连通设有压力检测器17,上侧的所述压力检测器17与所述分离腔33连通,所述分离箱35与所述分离腔33连通,通过所述夹块 16与所述橡胶垫圈13,在所述复位弹簧14的拉动下,对进入所述动脉管11与所述静脉管21内的管子进行固定卡夹,从而能够快速的进行拆装,进行维护工作。
24.示例性地,所述除泡机构57包括固设在所述出液管44内的斜板 45,所述斜板45向下倾斜且交错分布,每个所述斜板45的上侧均固设有平行的滤网46,血液通过所述抽液泵39进入所述出液管44内,随后沿着所述斜板45的轨迹向下流动,在所述滤网46的作用下,拦截在所述分离箱35内产生的气泡。
25.示例性地,所述静脉管21的外周上设有加热器,所述外箱10内转动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电动轮31,上下两侧的所述拉绳15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电动轮31的外周上,所述废液箱24的下端连接有推力弹簧53,所述工作腔22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工作腔22的下侧壁上固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压力传感器52,所述压力传感器52用于检测所述废液箱24的重量、并通过信号反馈给使用者,进行集中的换液和放液。
26.本发明的一种血液净化体外补液管路,其工作流程如下:
27.抽液泵39工作,通过入液管38吸收分离箱35内的液体,带动分离箱35内的液体沿着分离箱35的螺旋形轨道向内运动,通过抽液泵39对液体施加的离心力与外分离管36和内分离管37施加的剪切力,实现血浆与血细胞、血小板的分离,同时因为分离箱35的关系,能够使较重的血浆分散至外侧,较轻的分散至内侧,通过内分离管 37、外分离管36与分离箱35之间的连通关系,使血浆进入到流速较小的内分离管37与外分离管36之间,血细胞与血小板通过分离箱 35进入抽液泵39处,再通过出液管44进入位于上侧的透析箱48处,较重的血浆通过电磁开关41进入净化环42内暂存进行净化,随后通过净化管43流入位于下侧的透
析箱48处。
28.通过出液管44流入位于上侧透析箱48内的血液,补液箱20通过透析管28向补液管40内充入补充液,通过透析膜30与半透膜29 之间的接触进行血液内物质的平衡,进行血液透析、并使血液内透析后的血液通过回流管50流入卡套49内,在血泵25的动力带动下,通过吸附入管51进入静脉管21处,血浆通过净化管43、内分离管37和外分离管36,进入位于下侧的透析箱48内,通过吸附入管51 进入吸附箱26内进行毒素的吸附,随后通过血泵25流入静脉管21 处。
29.通过夹块16与橡胶垫圈13,在复位弹簧14的拉动下,对进入动脉管11与静脉管21内的管子进行固定卡夹,从而能够快速的进行拆装,进行维护工作。
30.血液通过抽液泵39进入出液管44内,随后沿着斜板45的轨迹向下流动,在滤网46的作用下,拦截在分离箱35内产生的气泡。
31.压力传感器52用于检测废液箱24的重量、并通过信号反馈给使用者,进行集中的换液和放液。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述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