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绒质地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19156发布日期:2021-12-28 23:3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丝绒质地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人体唇部皮肤的厚度比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厚度薄的多,不仅角质层薄,连颗粒层也很薄,同时由于嘴唇上也没有皮脂腺,不能自发分泌皮脂形成皮脂膜的保护层,因此唇部皮肤水份流失速度比面部皮肤水份流失速度要快得多。
3.唇膏属于唇部彩妆单品中的一种,能够起到美观作用的同时,能够对嘴唇皮肤起到保护作用,然而现有的唇膏在使用时,涂抹在人体嘴唇处时,容易起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容易起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及其制备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所述唇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7][0008][0009]
所述成膜剂为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
[0010]
所述水稻提取物为水稻胚芽提取物和大米提取物的组合物。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蜡质是唇膏成型的主要成分,可塑性强,且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涂抹在人体皮肤处后,很容易由于人体体温而发生微熔,从而粘附在人体皮肤上,具有便于涂抹的特性;油脂和酯质能够改善蜡质的涂抹性能,使得蜡质涂抹在皮肤上更加均匀,且油脂具有亲肤性,使得唇膏涂抹在皮肤上不易开裂;染色剂对蜡质进行染色,通过添加不同的染色剂,能够得到不同色彩的唇膏;成膜剂能够提高唇膏的成膜性能,当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后,由于嘴唇皮肤活动较多,且唇纹较多,加入成膜剂后的唇膏能够促进唇膏进入唇纹内,并形成致密的膜结构,使得唇膏涂抹后不易起皮发皱;水稻提取物能够提高唇膏的湿润性,当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后,水稻提取物能够促进唇膏成膜,并提高唇膏的湿润性,提高唇膏的使用性能。
[0012]
优选的,所述成膜剂包括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中的三种组合物,且所述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的重量份数混合比为(0.3

2.2):(0.3

1.6):(0.4

1.2)。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硅树脂是一种高度交联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具有致密的三维球形结构和极高的抗水,能够提高染色剂的色彩抗衰性能;硅胶混合物能够提高唇膏的光泽度,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降低唇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干裂的概率;二氧化硅能够与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发生复配提效,能够进一步提高唇膏的成膜性能。
[0014]
优选的,所述有机硅树脂为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所述硅胶混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重量比1:1的混合物。
[0015]
优选的,所述水稻胚芽提取物和大米提取物的重量份数混合比为(1.2

3.1):(0.8

1.9)。
[0016]
优选的,所述大米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大米洗净晾干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将大米粉末加入0.2g/ml的氯化钠溶液中蒸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酵母菌和淀粉酶处理后,压滤得浆液;将浆液以1:10的体积比稀释,并放置在无氧环境中陈化12h后,于2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大米提取物。
[0017]
优选的,所述水稻胚芽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水稻胚芽挤压榨汁,以1:20的体积比进行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得水稻胚芽提取物。
[0018]
优选的,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唇膏中还包括3份抗氧化剂。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唇膏的抗氧化性能,进而当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后,能够抑制空气中的氧气与唇膏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
[0020]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1]
一种丝绒质地的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加入成膜剂并持续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降温至60

70℃加入水稻提取物后,得混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22]
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1、本技术中唇膏的原料中含有1

5份的成膜剂,成膜剂能够提高唇膏的成膜性能,当唇膏涂抹在嘴唇上后,由于嘴唇皮肤活动较多,且唇纹较多,加入成膜剂后的唇膏能够促进唇膏进入唇纹内,并形成致密的膜结构,使得唇膏涂抹后不易起皮发皱。
[0024]
2、本技术中成膜剂由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中的三种组合物复配形成,有机硅树脂是一种高度交联网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具有致密的三维球形结构和极高的抗水,能够提高染色剂的色彩抗衰性能;硅胶混合物能够提高唇膏的光泽度,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降低唇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干裂的概率;二氧化硅能够与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发生复配提效,能够进一步提高唇膏的成膜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实施例
[0027]
实施例1
‑5[0028]
本技术实施例1

5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如表1所示。
[0029]
表1实施例1

5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
[0030][0031]
实施例6

10
[0032]
本技术实施例6

10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如表2所示。
[0033]
表2实施例6

10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
[0034]
[0035][0036]
实施例11

12
[0037]
本技术实施例11

12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如表3所示。
[0038]
表3实施例11

12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
[0039]
[0040][0041]
实施例14
[0042]
本技术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实施例14中还包括3份的抗氧化剂,且抗氧化剂为维生素e。
[0043]
本技术实施例1

14中,油脂为蔷薇花油;蜡质为白蜂蜡和巴西棕榈蜡以重量份数比9:1的混合物;酯质为聚山梨醇酯;有机硅树脂为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硅胶混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重量比1:1的混合物;且成膜剂均过500目筛网;染色剂为ci15850。
[0044]
本技术实施例1

14中,大米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富硒大米洗净晾干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将大米粉末加入0.2g/ml的氯化钠溶液中蒸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酵母菌和淀粉酶处理后,压滤得浆液;将浆液以1:10的体积比稀释,并放置在无氧环境中陈化12h后,于2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大米提取物。
[0045]
本技术实施例1

14中,水稻胚芽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水稻胚芽挤压榨汁,以1:20的体积比进行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得水稻胚芽提取物。
[0046]
本技术实施例1

13中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加入成膜剂并持续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降温至60

70℃加入水稻提取物后,得混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47]
本技术实施例14中唇膏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抗氧化剂加入混合相b中进行混合。
[0048]
对比例
[0049]
对比例1
‑5[0050]
本技术对比例1

5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如表4所示。
[0051]
表4实施例1

5中唇膏各重量份的原料
[0052][0053][0054]
本技术对比例1

5中,油脂为蔷薇花油;蜡质为白蜂蜡和巴西棕榈蜡以重量份数比9:1的混合物;酯质为聚山梨醇酯;染色剂为ci15850。
[0055]
本技术对比例2

4中,有机硅树脂为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硅胶混合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醇与聚二甲基硅氧烷重量比1:1的混合物;且成膜剂均过500目筛网。
[0056]
本技术对比例1和对比例3中,大米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富硒大米洗净晾干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将大米粉末加入0.2g/ml的氯化钠溶液中蒸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酵母菌和淀粉酶处理后,压滤得浆液;将浆液以1:10的体积比稀释,并放置在无氧环境中陈化12h后,于2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大米提取物。
[0057]
本技术对比例1

2中,水稻胚芽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水稻胚芽挤压榨汁,以1:20的体积比进行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得水稻胚芽提取物。
[0058]
本技术对比例1中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降温至60

70℃加入水稻提取物后,得混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59]
本技术对比例2

3中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加入成膜剂并持续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降温至60

70℃加入水稻提取物后,得混
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60]
本技术对比例4中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加入成膜剂并持续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得混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61]
本技术对比例5中唇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脂和酯质加热至90

110℃后,研磨15min后,得混合相a;将蜡质无氧加热至70

80℃后,搅拌10min后,加入染色剂研磨混合30min后,得混合相b;将混合相a和混合相b在60

70℃的温度下混合后,无氧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唇膏。
[0062]
对比例6
[0063]
本技术对比例6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6中唇膏使用的大米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得:将富硒大米洗净晾干后研磨过100目筛网,将大米粉末加入0.2g/ml的氯化钠溶液中蒸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酵母菌和淀粉酶处理后,压滤得浆液;将浆液以1:10的体积比稀释,于2000rpm的转速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大米提取物。
[0064]
性能检测试验
[0065]
检验方法
[0066]
将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6中的唇膏进行试验,每种唇膏各30例23

25岁健康受试者进行试验,受试者为女性且非过敏体质,并掌握基本的唇膏涂饰方法。
[0067]
感官检测:将唇膏涂抹在30名受试者的嘴唇上后,按照表5所示的标准对每一项检测项目进行单独打分,统计全体评分算出其平均值,对于唇膏的起皱和起屑需涂抹6h后进行感官评分,其余检测项目需涂抹后立即评价。其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
[0068]
表5唇膏的感官评分标准
[0069][0070]
表6实施例1

14和对比例1

6中唇膏的感官检测得分
[0071]
[0072][0073]
结合实施例1

2、实施例13和实施例3

5,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当唇膏中成膜剂使用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时,如表6中实施例3

5的感官检测数据所示,唇膏的成膜效果受到影响,成膜后的丝绒感下降,同时容易起皱、起屑,进而影响到唇膏
的光泽度。
[0074]
结合实施例1

2、实施例13和实施例6

8,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当唇膏中成膜剂使用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两种进行复配时,如表6中实施例6

8的感官检测数据所示,唇膏的成膜效果受到影响,成膜后的丝绒感下降,容易起皱、起屑,光泽度也有所下降。
[0075]
结合实施例3

5和实施例6

8,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当唇膏中成膜剂使用两种物质进行复配使用时,唇膏的感官检测数据有明显的提高。
[0076]
结合实施例1

2、实施例13和实施例9

10,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当成膜剂中有机硅树脂、硅胶混合物和二氧化硅的重量份数混合比在(0.3

2.2):(0.3

1.6):(0.4

1.2)之间时,得到的唇膏的感官检测数据有小幅度的提高。
[0077]
结合实施例1

2、实施例13和实施例11

12,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当水稻提取物中水稻胚芽提取物和大米提取物的重量份数混合比在(1.2

3.1):(0.8

1.9)之间时,唇膏的感官数据有所下降,且唇膏的涂抹丝绒感数据下降最为明显。
[0078]
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14,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唇膏中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提高唇膏的抗氧化能力,对唇膏涂抹6h后的光泽度有提高效果。
[0079]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对比例1的唇膏中不加入成膜剂,大幅度降低了唇膏的成膜性能,进而当对比例1的唇膏涂抹在嘴唇上时,唇膏不成膜丝绒感和光泽度数据大幅度下降,且容易起皮起皱,给受试者的使用感极差。
[0080]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2

3,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对比例2中,水稻提取物只使用水稻胚芽提取物和大米提取物中的一种,显著降低了唇膏涂抹后的丝绒感,降低了唇膏的保水湿润性,进而导致唇膏容易起皮起皱,降低了唇膏涂抹后的光泽度。
[0081]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4,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对比例4中不加入水稻提取物,对唇膏的涂抹丝绒感造成很大影响,当对比例4中的唇膏涂抹在受试者的嘴唇上时,容易干涩,且影响唇膏的成膜性能,导致唇膏容易起皮起皱,光泽度也相应的受到影响。
[0082]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5,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对比例5的唇膏中不加入成膜剂和水稻提取物,唇膏的感官数据受到极大的影响,涂抹丝绒性极差,很容易起皱和起皮,涂抹后光泽度也很差。
[0083]
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6,并结合表6可以看出,在制备对比例6中大米提取物时,没有进行“陈化12h”这一步骤,制备出来的大米提取物添加在唇膏中后,得到的唇膏的感官数据有所下降。
[008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