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5231发布日期:2022-02-12 03:3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康复保健是指增进人体健康,防止疾病,通过长期的锻炼,恢复和重建人们身体,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得到尽可能的恢复,目前人们一般通过按摩的手法对患者身体肌肉进行治疗,传统对受伤患者按摩是人工手动根据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往复揉捏,人工长时间按摩便会降低按摩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便将按摩手法演变成器械,通过器械代替人工手动按摩,但是现有的按摩装置功能较单一,普遍只能针对指定的位置进行按摩,如若需要对其他部位按摩,便需要更换不同功能的按摩装置,按摩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更换按摩装置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其次现有的装置内的座椅通常是固定在某位置上,患者难以根据自身条件对座椅进行调节,使得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产生多种不便。
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同时按摩,节省时间,同时按摩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按摩成本,且能够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对座椅进行调节的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按摩装置功能较单一,普遍只能针对指定的位置进行按摩,按摩成本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且不便于调节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同时按摩,节省时间,同时按摩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按摩成本,且能够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对座椅进行调节的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
5.技术方案:一种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包括:底架,其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支撑座;椅子,第一支撑座内滑动式设有椅子;第一回力弹簧,椅子与第一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回力弹簧,第一回力弹簧套在椅子上;底座,底架顶部右侧设有底座;脚踏板,底座内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脚踏板;复位弹簧,两个脚踏板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四个复位弹簧;第一导向杆,底架顶部中间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导向杆上部右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支撑杆;按摩块,两个第一支撑杆上下两侧均转动式设有多个按摩块;第二回力弹簧,两个第一支撑杆与同侧第一导向杆之间均设有第二回力弹簧,两个第二回力弹簧分别套在同侧第一导向杆上;
第二支撑座,底架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座;握力机构,第二支撑座上部设有握力机构;摇臂机构,握力机构下部设有摇臂机构;拉动机构,第二支撑座中部设有拉动机构,拉动机构与握力机构配合,拉动机构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抬升机构,第二支撑座下部设有抬升机构,抬升机构与脚踏板配合。
6.进一步地,握力机构包括:l形块,第二支撑座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l形块;支撑板,两个l形块内左侧均滑动式设有支撑板;托块,两个支撑板顶部均设有托块;按压块,两个托块内右侧均滑动式设有三个按压块;第三回力弹簧,同侧三个按压块与同侧托块之间均设有三个第三回力弹簧,同侧三个第三回力弹簧分别套在同侧按压块上。
7.进一步地,摇臂机构包括:导向板,两个l形块左侧下部均设有导向板;固定杆,同侧三个按压块左侧之间设有固定杆;第一限位杆,两个支撑板底部均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与导向板滑动配合;第二限位杆,两个l形块左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杆;滑动块,同侧两个第二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同侧的两个滑动块与固定杆接触配合,同侧的两个滑动块与同侧支撑板接触配合;第四回力弹簧,同侧两个滑动块与同侧l形块之间均设有第四回力弹簧,同侧的两个第四回力弹簧套在同侧第二限位杆上。
8.进一步地,拉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两个l形块右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座中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一转动轴,两个第二支撑杆右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绕线轮,第一转动轴上均设有绕线轮;导向l形杆,两个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设有导向l形杆;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支撑杆外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同侧第二连接杆与同侧导向l形杆滑动配合;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杆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拉动杆,两个第一连接杆上部均设有拉动杆,两个拉动杆与同侧导向l形杆滑动配合;弹性绳,两个拉动杆与同侧支撑板之间均设有弹性绳,且两个弹性绳分别绕接在同侧绕线轮上。
9.进一步地,抬升机构包括:摩擦杆,两个拉动杆底部均设有摩擦杆;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座下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二转动轴,两个第三支撑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
摩擦轮,两个第二转动轴上均设有摩擦轮,两个摩擦轮与同侧摩擦杆接触配合;转动盘,两个第二转动轴上均设有转动盘,转动盘位于摩擦轮内侧;第三连接杆,两个转动盘下部均设有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连接杆;第二导向杆,第二支撑座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与底架连接;滑动杆,两个第二导向杆中部均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按摩球,两个滑动杆左侧均设有按摩球,两个按摩球与同侧脚踏板滑动配合;第四转动轴,两个滑动杆顶部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两个第四转动轴与同侧第四连接杆连接配合。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第三导向杆,椅子下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三导向杆;扶手,同侧两个第三导向杆顶部之间设有扶手,两个扶手与椅子接触配合;固定块,椅子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块;拉杆,同侧两个固定块内部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拉杆;顶杆,两个拉杆外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杆,同侧顶杆与同侧第三导向杆接触配合;第五回力弹簧,两个拉杆与同侧两个固定块之间均设有第五回力弹簧,同侧两个第五回力弹簧均套在同侧拉杆上。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第四支撑杆,第一支撑座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撑杆;第三限位杆,两个第四支撑杆上部均设有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两个第三限位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四限位杆,两个第四限位杆与同侧拉杆连接;第一齿条杆,两个第四限位杆底部均设有第一齿条杆;第五转动轴,两个第四支撑杆下部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动轴;直齿轮,两个第五转动轴上均设有直齿轮,两个直齿轮与同侧第一齿条杆相啮合;第四导向杆,第一支撑座前后两侧下部均设有第四导向杆;第二齿条杆,两个第四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齿条杆,两个第二齿条杆与同侧直齿轮相啮合;卡杆,底架左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卡杆,卡杆与第二齿条杆接触配合,卡杆与第一支撑座接触配合;第六回力弹簧,两个卡杆均与底架之间设有第六回力弹簧。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底座外壁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座;弹性绷带,底座内壁前后两侧均对称设有弹性绷带,同侧两个弹性绷带与同侧两个固定座接触配合;扣位杆,同侧两个固定座均内滑动式设有扣位杆,扣位杆与同侧弹性绷带接触配合。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患者手指握紧便可对按压块挤压,使得按压块向左侧移动,松开手指后,按压块向右侧移动复位,患者手指便跟随按压块向右侧移动,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可锻炼患者手指灵活性,同时能够练就握力;2、患者拉动托块左右移动,患者手臂跟随一起摆动,如此便可锻炼患者手臂弯曲能力,提高手臂感知能力;3、第一连接杆向上侧移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和按摩块向上侧移动,按摩块沿患者小腿向上侧移动,之后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和按摩块向下侧移动,按摩块沿患者小腿向下侧移动,如此反复上下移动,便可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使得患者腿部肌肉放松下,能够改善小腿紧绷状态;4、第四连接杆向上侧移动过程中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第四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滑动杆向上侧移动,滑动杆带动按摩球向上侧移动,按摩球与患者脚底进行接触,便可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全身肌肉紧张;5、拉杆带动第四限位杆及第一齿条杆向外侧移动,第一齿条杆带动直齿轮转动,直齿轮便带动第二齿条杆向内侧移动,第二齿条杆带动卡杆向内侧移动,卡杆向内侧移动便对第一支撑座进行卡紧,使得第一支撑座无法移动,患者便能够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6、且在正常状态下,弹性绷带是对患者脚部进行限位的,使得患者脚部不能随意移动,按摩块便能够患者指定位置进行按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18.图5为本发明握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握力机构的剖视图。
20.图7为本发明摇臂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摇臂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3.图10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6.图13为本发明抬升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5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剖视图。
29.图16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7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1-底架,2-第一支撑座,20-椅子,21-第一回力弹簧,3-底座,30-第二支撑座,31-脚踏板,32-复位弹簧,4-第一导向杆,40-按摩块,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回力弹簧,5-握力机构,50-l形块,51-支撑板,52-托块,53-按压块,54-第三回力弹簧,6-摇臂机
构,60-固定杆,61-导向板,62-第一限位杆,63-第二限位杆,64-滑动块,65-第四回力弹簧,7-拉动机构,70-第一转动轴,71-绕线轮,72-第二支撑杆,73-导向l形杆,74-拉动杆,75-弹性绳,76-第一连接杆,77-第二连接杆,8-抬升机构,80-摩擦杆,81-第三支撑杆,82-第二转动轴,83-摩擦轮,84-转动盘,85-第三连接杆,86-第四连接杆,87-第二导向杆,88-滑动杆,89-第四转动轴,810-按摩球,9-防护机构,90-扶手,91-固定块,92-第三导向杆,93-拉杆,94-顶杆,95-第五回力弹簧,10-卡位机构,100-第四支撑杆,101-第三限位杆,102-第四限位杆,103-第一齿条杆,104-第五转动轴,105-直齿轮,106-第四导向杆,107-第二齿条杆,108-卡杆,109-第六回力弹簧,11-限位机构,110-弹性绷带,111-固定座,112-扣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3.实施例1一种康复保健用多功能按摩装置,如图1-13所示,包括有底架1、第一支撑座2、椅子20、第一回力弹簧21、底座3、第二支撑座30、脚踏板31、复位弹簧32、第一导向杆4、按摩块40、第一支撑杆41、第二回力弹簧42、握力机构5、摇臂机构6、拉动机构7和抬升机构8,底架1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支撑座2,第一支撑座2内滑动式设有椅子20,椅子20上设有海绵垫,使得患者就坐时,能够体验到更加舒适的环境,椅子20与第一支撑座2之间设有第一回力弹簧21,第一回力弹簧21套在椅子20上,底架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底座3,底座3内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脚踏板31,脚踏板31为橡胶材质,增大脚部摩擦,两个脚踏板31与底座3之间均设有四个复位弹簧32,底架1顶部中间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杆4,两个第一导向杆4上部右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支撑杆41,两个第一支撑杆41上下两侧均转动式设有多个按摩块40,按摩块40为塑料材质,减少成本,两个第一支撑杆41与同侧第一导向杆4之间均设有第二回力弹簧42,两个第二回力弹簧42分别套在同侧第一导向杆4上,底架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支撑座30,第二支撑座30上部设有握力机构5,握力机构5下部设有摇臂机构6,第二支撑座30中部设有拉动机构7,拉动机构7与握力机构5配合,拉动机构7与第一支撑杆41连接,第二支撑座30下部设有抬升机构8,抬升机构8与脚踏板31配合。
34.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保健按摩时,患者先就坐在椅子20上,通过患者自身的重力,使得椅子20沿第一支撑座2向下侧移动,第一回力弹簧21被压缩,随之人们拉动椅子20向左侧移动,根据患者合适的位置进行移动,随后患者将双脚放置在脚踏板31上,接着脚踏板31便向下侧移动,复位弹簧32被压缩,这时患者双脚小腿位于按摩块40内,接着患者便将双手放置在握力机构5内,并握紧双手,使得双手对握力机构5挤压,使得握力机构5带动摇臂机构6向左侧移动,摇臂机构6带动患者双手向左侧移动,同时摇臂机构6带动拉动机构7向右侧拉动,接着拉动机构7便带动第一支撑杆41沿第一导向杆4向上侧移动,第二回力弹簧42被拉伸,第一支撑杆41带动按摩块40向上侧移动,按摩块40便沿患者小腿部位进行向上侧移动,按摩块40向上侧移动过程中进行转动,使得按摩块40转动对患者小腿进行按摩,
这时拉动机构7带动抬升机构8向上侧移动,抬升机构8沿脚踏板31向上侧移动,抬升机构8便可对患者脚底部位进行捶打,随后患者松开双手,患者双手便不再对握力机构5施加力,使得握力机构5向右侧移动复位,患者双手跟随握力机构5向右侧移动,由此便可锻炼患者手指灵活性,接着握力机构5带动摇臂机构6向右侧移动复位,摇臂机构6带动患者双手向右侧移动,如此反复实行对患者双手左右移动,便可锻炼手臂弯曲能力,提高感知能力,随之在第二回力弹簧42的复位作用下,第一支撑杆41带动按摩块40沿患者小腿部位向下侧移动,按摩块40沿小腿上下移动便可对患者小腿进行按摩,使得患者小腿舒缓,放松下,能够改善小腿紧绷状态,同时第一支撑杆41带动拉动机构7向左侧移动复位,拉动机构7便带动抬升机构8向下侧移动,抬升机构8与患者脚底脱离接触,抬升机构8如此反复对患者脚底捶打,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且缓解全身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锻炼工作完成后,患者双脚便与按摩块40脱离接触,同时与脚踏板31脱离接触,在复位弹簧32的复位作用下,脚踏板31向上侧移动复位,接着患者起身与椅子20脱离接触,在第一回力弹簧21的复位作用下,椅子20向上侧移动复位,最终便可实现对患者进行康复保健按摩锻炼的目的,使患者能够加快康复,提高免疫力,且能够改善身体状况。
35.握力机构5包括有l形块50、支撑板51、托块52、按压块53和第三回力弹簧54,第二支撑座30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l形块50,l形块50呈l形状,两个l形块50内左侧均滑动式设有支撑板51,两个支撑板51顶部均设有托块52,两个托块52内右侧均滑动式设有三个按压块53,同侧三个按压块53与同侧托块52之间均设有三个第三回力弹簧54,同侧三个第三回力弹簧54分别套在同侧按压块53上。
36.当患者需要锻炼手指握力时,患者可先将手指依次放置在托块52内,位于按压块53上,接着患者便握紧双手,使得双手对按压块53挤压,按压块53便沿托块52向左侧移动,第三回力弹簧54被压缩,随后患者张开双手,双手便不再对按压块53挤压,在第三回力弹簧54的复位作用下,按压块53向右侧移动复位,接着患者双手跟随按压块53右侧移动,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可锻炼患者手指灵活能力,提高患者握力。
37.摇臂机构6包括有固定杆60、导向板61、第一限位杆62、第二限位杆63、滑动块64和第四回力弹簧65,两个l形块50左侧下部均设有导向板61,同侧三个按压块53左侧之间设有固定杆60,两个支撑板51底部均设有第一限位杆62,第一限位杆62与导向板61滑动配合,两个l形块50左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限位杆63,同侧两个第二限位杆63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64,同侧的两个滑动块64与固定杆60接触配合,同侧的两个滑动块64与同侧支撑板51接触配合,同侧两个滑动块64与同侧l形块50之间均设有第四回力弹簧65,同侧的两个第四回力弹簧65套在同侧第二限位杆63上。
38.当需要锻炼患者手臂弯曲能力时,按压块53向左侧移动带动固定杆60向左侧移动,固定杆60向左侧移动对滑动块64挤压,使得滑动块64沿第二限位杆63向外侧移动,第四回力弹簧65被拉伸,滑动块64向外侧移动便不再与支撑板51接触,接着患者便快速拉动托块52带动支撑板51沿l形块50向左侧移动,支撑板51带动第一限位杆62沿导向板61向左侧移动,按压块53带动固定杆60向左侧移动与滑动块64脱离接触,在第四回力弹簧65的复位作用下,滑动块64向内侧移动复位,随后人们拉动滑动块64向外侧移动,第四回力弹簧65被拉伸,随之患者双手推动托块52带动支撑板51向右侧移动,支撑板51带动第一限位杆62沿导向板61向右侧移动复位,同时按压块53带动固定杆60向右侧移动复位,接着患者便不再
对滑动块64施加力,在第四回力弹簧65的复位作用下,滑动块64向内侧移动复位,滑动块64与支撑板51接触,患者手臂如此反复左右移动,便可锻炼患者手臂弯曲能力,提高手臂感知能力,调整胸背肌力平衡,防止胸椎单向侧弯的作用。
39.拉动机构7包括有第一转动轴70、绕线轮71、第二支撑杆72、导向l形杆73、拉动杆74、弹性绳75、第一连接杆76和第二连接杆77,两个l形块50右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70,第二支撑座30中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杆72,第一转动轴70上均设有绕线轮71,两个第二支撑杆72底部均设有导向l形杆73,两个第一支撑杆41外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77,同侧第二连接杆77与同侧导向l形杆73滑动配合,两个第二连接杆77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76,两个第一连接杆76上部均设有拉动杆74,两个拉动杆74与同侧导向l形杆73滑动配合,两个拉动杆74与同侧支撑板51之间均设有弹性绳75,且两个弹性绳75分别绕接在同侧绕线轮71上。
40.当需要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时,支撑板51向左侧移动拉动弹性绳75向左侧移动,弹性绳75移动过程中带动绕线轮71转动,绕线轮71转动便可辅助弹性绳75进行移动,弹性绳75便带动拉动杆74沿导向l形杆73向右侧移动,拉动杆74带动第一连接杆76向右侧移动,第一连接杆76便带动第二连接杆77沿导向l形杆73向上侧移动,第二连接杆77带动第一支撑杆41向上侧移动,第二回力弹簧42被拉伸,第一支撑杆41带动按摩块40沿患者小腿向上侧移动,按摩块40向上侧移动过程中进行转动,使得按摩块40对患者小腿进行按摩,当支撑板51向右侧移动时,弹性绳75便放松,在第二回力弹簧42的复位作用下,第一支撑杆41带动按摩块40向下侧移动,按摩块40向下侧移动对患者小腿按摩,同时第一支撑杆41带动第二连接杆77沿导向l形杆73向下侧移动,第二连接杆77带动第一连接杆76向下侧移动,第一连接杆76向下侧移动过程中带动拉动杆74向左侧移动复位,如此,按摩块40沿患者小腿上下移动便可对患者小腿进行按摩,使得患者小腿舒缓,且放松下,能够改善小腿紧绷状态。
41.抬升机构8包括有摩擦杆80、第三支撑杆81、第二转动轴82、摩擦轮83、转动盘84、第三连接杆85、第四连接杆86、第二导向杆87、滑动杆88、第四转动轴89和按摩球810,两个拉动杆74底部均设有摩擦杆80,第二支撑座30下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杆81,两个第三支撑杆81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82,两个第二转动轴82上均设有摩擦轮83,两个摩擦轮83与同侧摩擦杆80接触配合,两个第二转动轴82上均设有转动盘84,转动盘84位于摩擦轮83内侧,两个转动盘84下部均设有第三连接杆85,两个第三连接杆85上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连接杆86,第二支撑座30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杆87,第二导向杆87与底架1连接,两个第二导向杆87中部均滑动式设有滑动杆88,两个滑动杆88左侧均设有按摩球810,两个按摩球810与同侧脚踏板31滑动配合,两个滑动杆88顶部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89,两个第四转动轴89与同侧第四连接杆86连接配合。
42.当需要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时,拉动杆74向右侧移动带动摩擦杆80向右侧移动,摩擦杆80向右侧移动带动摩擦轮83转动,接着摩擦轮83便带动第二转动轴82转动,第二转动轴82带动转动盘84转动,转动盘84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三连接杆85带动第四连接杆86向上侧移动,第四连接杆86向上侧移动带动第四转动轴89转动,第四转动轴89转动并带动滑动杆88沿第二导向杆87向上侧移动,滑动杆88带动按摩球810沿脚踏板31向上侧移动,这时按摩球810便与患者脚底接触,随后拉动杆74带动摩擦杆80向左侧移动,摩擦杆80便带动摩擦轮83反转,摩擦轮83带动第二转动轴82反转,第二转动轴82便带动转动盘84反转,使得转动
盘84反转过程中通过第三连接杆85带动第四连接杆86向下侧移动,第四连接杆86向下侧移动带动第四转动轴89反转并向下侧移动,第四转动轴89带动滑动杆88向下侧移动,接着滑动杆88带动按摩球810向下侧移动,按摩球810与患者脚底脱离接触,如此反复实行操作,便可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全身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
4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还包括有防护机构9,防护机构9包括有扶手90、固定块91、第三导向杆92、拉杆93、顶杆94和第五回力弹簧95,椅子20下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三导向杆92,同侧两个第三导向杆92顶部之间设有扶手90,扶手90内部材质为海绵,使得患者手臂与扶手90接触时,患者手臂能够放松,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康复训练,两个扶手90与椅子20接触配合,椅子20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块91,同侧两个固定块91内部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拉杆93,两个拉杆93外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顶杆94,同侧顶杆94与同侧第三导向杆92接触配合,两个拉杆93与同侧两个固定块91之间均设有第五回力弹簧95,同侧两个第五回力弹簧95均套在同侧拉杆93上。
44.当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容易就坐不稳,这时人们便拉动扶手90带动第三导向杆92沿椅子20向上侧移动,第三导向杆92移动至不再与顶杆94接触时,第五回力弹簧95初始状态呈压缩状态,在第五回力弹簧95的复位作用下,拉杆93带动顶杆94沿固定块91向外侧移动,接着顶杆94便与第三导向杆92接触,使得顶杆94位于第三导向杆92下方,使得第三导向杆92无法移动,随后患者便可将双手放置在扶手90上方,扶手90便可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患者不易倾倒,扶手90内部材质为海绵,使得患者手臂与扶手90接触时,患者手臂能够放松,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康复训练,当患者康复训练完成后,人们便拉动拉杆93带动顶杆94向内侧移动,第五回力弹簧95被压缩,顶杆94便不再与第三导向杆92接触,接着人们拉动扶手90带动第三导向杆92向下侧移动,扶手90向下侧移动进行收纳起,从而节省空间,最终便可实现对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使患者不易倾倒。
45.还包括有卡位机构10,卡位机构10包括有第四支撑杆100、第三限位杆101、第四限位杆102、第一齿条杆103、第五转动轴104、直齿轮105、第四导向杆106、第二齿条杆107、卡杆108和第六回力弹簧109,第一支撑座2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四支撑杆100,两个第四支撑杆100上部均设有第三限位杆101,两个第三限位杆101上均滑动式设有第四限位杆102,两个第四限位杆102与同侧拉杆93连接,两个第四限位杆102底部均设有第一齿条杆103,两个第四支撑杆100下部外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动轴104,两个第五转动轴104上均设有直齿轮105,两个直齿轮105与同侧第一齿条杆103相啮合,第一支撑座2前后两侧下部均设有第四导向杆106,两个第四导向杆106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齿条杆107,两个第二齿条杆107与同侧直齿轮105相啮合,底架1左部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卡杆108,卡杆108与第二齿条杆107接触配合,卡杆108与第一支撑座2接触配合,两个卡杆108均与底架1之间设有第六回力弹簧109。
46.当人们在对椅子20调节好位置后,患者就坐在椅子20上,患者自身容易使椅子20随意移动,从而患者难以进行康复训练,拉杆93向外侧移动带动第四限位杆102沿第三限位杆101向外侧移动,第四限位杆102带动第一齿条杆103向外侧移动,第一齿条杆103向外侧移动过程中带动直齿轮105转动,直齿轮105便带动第二齿条杆107沿第四导向杆106向内侧
移动,第二齿条杆107带动卡杆108向内侧移动,第六回力弹簧109被压缩,卡杆108向内侧移动对第一支撑座2进行卡紧,使得第一支撑座2难以移动,随后拉杆93带动第四限位杆102向内侧移动,第四限位杆102带动第一齿条杆103向内侧移动,第一齿条杆103向内侧移动过程带动直齿轮105反转,使得直齿轮105带动第二齿条杆107向外侧移动,第二齿条杆107便不再与卡杆108接触,在第六回力弹簧109的复位作用下,卡杆108向外侧移动复位,卡杆108便不会对第一支撑座2卡紧,这时人们便完成康复训练,最终便可实现对调节好位置的椅子20进行卡紧,使得椅子20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无法移动,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
47.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1,限位机构11包括有弹性绷带110、固定座111和扣位杆112,底座3外壁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座111,底座3内壁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弹性绷带110,弹性绷带110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不同患者的双脚进行限位,同侧两个弹性绷带110与同侧两个固定座111接触配合,同侧两个固定座111均内滑动式设有扣位杆112,扣位杆112与同侧弹性绷带110接触配合。
48.当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双脚容易随意移动,使得进行康复锻炼时,本装置无法准确对指定位置进行按摩,这时人们便可转动弹性绷带110,使得弹性绷带110对与患者双脚接触,并对患者脚部进行限位,接着人们推动扣位杆112向下侧移动,扣位杆112便对弹性绷带110进行卡紧,使得弹性绷带110无法随意移动,从而对患者双脚进行限住,弹性绷带110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不同患者的双脚进行限位,当患者康复训练完成后,人们便拉动扣位杆112向上侧移动,扣位杆112与弹性绷带110脱离接触,随之人们便可反向转动弹性绷带110,使得弹性绷带110与固定座111脱离接触,弹性绷带110反向转动与患者双脚脱离接触,最终便可实现对患者双脚进行限位,防止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双脚随意移动。
4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