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5495发布日期:2022-02-12 03:4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


背景技术:

2.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术国外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国内科学家把其与中医经络穴位组合在一起,发明了“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它对局部疼痛、全身疼痛、内脏痛等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起效快、疾病谱广、整体调节效应好、副作用少等优势,可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这一多靶向性的疗法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主要绿色镇痛手段,是“绿色镇痛”的典型代表。
3.现有的治疗仪,为了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高度一般按照医护人员的坐姿高度进行设置,对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未进行适应性调节,同时,高度较高,也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用来解决现有治疗仪的高度尺寸不可进行调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包括底板和主体,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所述底板和主体之间安装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左右两组边架,所述边架包括多个以x状铰接的支撑架,多个所述支撑架两两铰接构成伸缩架,最上方的所述支撑架靠近主体的一端与主体铰接,所述主体于边架上方水平安装有固定架,最上方的所述支撑架远离主体的一端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最下方的所述支撑架靠近主体的一端与底板铰接,最下方的所述支撑架远离主体的一端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底板和边架之间安装有卡设结构。
6.进一步限定,两组所述边架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杆。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横杆完成两组边架之间的同步连接,加强两组边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实用性较强。
7.进一步限定,所述卡设结构包括连接杆和定位板,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最下方的支撑架上远离主体一端,所述定位板铰接在底板上,所述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固定设有卡齿,所述定位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卡齿卡设在其中一个卡槽内。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卡齿和卡槽的相互配合,完成对支撑架的固定,从而阻碍边架的升降,结构简单。
8.进一步限定,所述定位板与底板之间安装有倒u形弹片。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定位板向下踩踏,使得卡齿脱离卡槽后,定位板可在倒u形弹片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使用更加方便。
9.进一步限定,所述定位板远离主体一端固定设有限位柱,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位于弧形限位槽内。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限位柱与限位槽的相互匹配,完成对定位板移动轨迹的限定,即可避免踩踏时用力过猛而对倒u形弹片挤压过度,而
造成的对倒u形弹片的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定位板在倒u形弹片的作用下回位过多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10.进一步限定,所述卡齿为从上到下向右倾斜的单向齿,所述卡槽从上到下向右倾斜。这样的结构设计,把卡齿做成单向齿,使得在对主体相对于底板向上移动时,无需对定位板进行踩踏,即可使得卡齿在卡槽上滑动,使用更加方便。
11.进一步限定,所述定位板呈倒t形,所述定位板自由端伸出底板以外。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对底板进行踩踏,使用更加方便。
12.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杆与最下方的支撑架上远离主体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均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冂字形定位架,所述冂字形定位架卡设在滑槽内。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冂字形定位架与滑槽的相互匹配,完成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的一端与底板的滑动连接,可避免连接杆转动导致的卡齿偏移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冂字形定位架的边缘,对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一端的滑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升降结构和卡设结构的相互配合,对治疗仪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完成治疗仪整体的高度调节和折叠,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同时方便收纳;2、通过连接杆和定位板、卡齿和卡槽、倒u形弹片的相互配合,在把定位板向下踩踏,使得卡齿脱离卡槽后,定位板可在倒u形弹片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使用更加方便;3、把卡齿做成单向齿,使得在对主体相对于底板向上移动时,无需对定位板进行踩踏,即可使得卡齿在卡槽上滑动,使用更加方便;4、通过冂字形定位架与滑槽的相互匹配,完成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的一端与底板的滑动连接,可避免连接杆转动导致的卡齿偏移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冂字形定位架的边缘,对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一端的滑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4.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实施例中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底板1、万向轮11、主体2、固定架20、横杆210、连接杆21、固定块211、卡齿212、定位板22、卡槽220、倒u形弹片23、弧形限位槽230、冂字形定位架3。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6.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包括底板1和主体2,底板1的下端面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1,底板1和主体2之间安装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包括左右两组边架,边架包括多个以x状铰接的支撑架,多个支撑架两两铰接构成伸缩架,最上方的支撑架靠近主体2的一端与主体2铰接,主体2于边架上方水平安装有固定架20,最上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2的一端与固定架20滑动连接,最下方的支撑架靠近主体2的一端与底板1铰接,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2的一端与底板1滑动连接,底板1和边架之间安装有卡设结构。
17.如图3所示,两组边架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杆210。通过横杆210完成两组边架之间的同步连接,加强两组边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实用性较强。
18.如图2和图4所示,卡设结构包括连接杆21和定位板22,连接杆21安装在最下方的支撑架上远离主体2一端,定位板22铰接在底板1上,连接杆2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1,固定块211下端固定设有卡齿212,定位板2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卡槽220,卡齿212卡设在其中一个卡槽212内。通过卡齿212和卡槽220的相互配合,完成对支撑架的固定,从而阻碍边架的升降,结构简单。
19.如图4所示,定位板22与底板1之间安装有倒u形弹片23。在把定位板22向下踩踏,使得卡齿212脱离卡槽220后,定位板22可在倒u形弹片23的作用下自动回位,使用更加方便。
20.如图4所示,定位板22远离主体2一端固定设有限位柱,底板1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30,限位柱位于弧形限位槽230内。通过限位柱与限位槽230的相互匹配,完成对定位板22移动轨迹的限定,即可避免踩踏时用力过猛而对倒u形弹片23挤压过度,而造成的对倒u形弹片23的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定位板22在倒u形弹片23的作用下回位过多的问题,实用性较强。
21.如图4所示,卡齿212为从上到下向右倾斜的单向齿,卡槽220从上到下向右倾斜。把卡齿212做成单向齿,使得在对主体2相对于底板1向上移动时,无需对定位板22进行踩踏,即可使得卡齿212在卡槽220上滑动,使用更加方便。
22.定位板22呈倒t形,定位板22自由端伸出底板1以外。方便对底板1进行踩踏,使用更加方便。
23.如图2所示,连接杆21与最下方的支撑架上远离主体2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杆21两端均横向开设有滑槽,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冂字形定位架3,冂字形定位架3卡设在滑槽内。通过冂字形定位架3与滑槽的相互匹配,完成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2的一端与底板1的滑动连接,可避免连接杆21转动导致的卡齿212偏移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冂字形定位架3的边缘,对最下方的支撑架远离主体2一端的滑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24.本实施例中,在把治疗仪进行折叠或把主体2相对于底板1向下进行移动时,用脚
踩住定位板22,克服倒u形弹片23的预应力,使得定位板22的自由端向下运动,使得卡齿212脱离卡槽,此时,主体2即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即连接杆21自由端向远离主体2的方向移动,呈x状铰接的支撑架下端两个支脚的张开角度变大;在对主体2进行相对于底板1进行向上移动操作时,抓住主体2向上拉动,此时,卡齿212在卡槽220上滑动,拉动到位后,松开主体2,使得卡齿212卡入新的卡槽220内即可。
25.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经皮暨穴位可折叠治疗仪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