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鱼类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56326发布日期:2022-03-16 11:1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兽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鱼类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鱼类烂鳃病是由柱状黄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水生动物的细菌性疫病。柱状黄杆菌广泛分布于池塘、湖泊、河流等多种水体,其宿主范围极为广泛,可感染包括鲑科、鲤科、鲈科、鲶科、鲻科等多个科的鱼类,几乎所有的淡水鱼对其都敏感,其引发的柱形病,又被称为细菌性烂鳃病,是我国淡水性鱼类发病频率最高的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虹鳟、金鳟、大西洋鲑、草鱼、鲤鱼等多种鱼类,对发病鱼类可造成严重的危害,流行多发于春夏季节,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鱼类烂鳃病早期临床症状为鳃、鳍、头部皮肤黏液增厚,随着病情加重,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在患柱形病的温水性鱼类的鳃或体表可观察到被一红色充血区域围绕的灰白或黄色病灶,病情严重时鳃丝末端坏死,鳃组织腐烂,导致鳃的呼吸及渗透调节功能丧失而死亡,有的病鱼皮肤上的褪色灶逐渐扩大至浅灰色溃烂,呈马鞍状,故该病又名“马鞍病”。发病急者,很快死亡,肉眼观察不到组织坏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鳃盖内侧往往发炎充血,中央部位常被腐蚀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侵染过程扩散至深层皮肤时,使得肌肉组织暴露,导致深处溃疡,病灶周围分泌黄白色粘液。剖检可见病鱼肝脏出血,颜色变浅,肾脏出血充血、坏死,脾脏出血肿大。镜检主要病变发生于鳃组织,包括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三个阶段:病变早期,鳃丝上皮细胞的增殖,黏液细胞也相应增加使得鳃小片间隙缩小,进一步扩张导致鳃小片闭塞,血液循环不畅,呈现鳃部淤血及炎细胞在炎症灶的聚集而形成炎性水肿。水肿进一步扩展到表皮细胞,鳃片或鳃丝融合。鳃部溃烂致使鱼类无法正常呼吸,呼吸循环破坏。
4.1922年davis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患柱形病的细口鲈鱼和河鲈上首次观察到柱状黄杆菌,1944年,ordal和rucker从华盛顿州某鱼苗孵化厂患柱形病的红鲑体内分离到该细菌,随后被世界多个国家研究机构所报道并投入研究。1975年我国卢全章等首次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到柱状黄杆菌,此后多个研究机构均有分离并研究该细菌的报道。柱状黄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柱形病的发生是病原、宿主和水体环境共同所致,与菌株的毒力、鱼体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水温是感染柱状黄杆菌的重要因素,通常从4月份开始,当水温超过15℃后,柱状黄杆菌开始导致易感水生动物发病,夏季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进入秋季后病势变缓和,水温低于15℃后不再发病。
5.目前,对于发病渔场,预防鱼类烂鳃病现有的疫苗主要是福尔马林全菌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但是该类疫苗需以注射的方式对鱼类进行免疫,在免疫注射时对鱼的大小有最小尺寸限制,免疫操作繁琐且存在多种副作用,故此类疫苗不适用于鱼类产业化养殖业,此外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又存在毒株返祖的风险。治疗鱼类烂鳃病方面主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和水生动物进行消毒,加之抗生素药物拌饵投喂,但药物
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产品的药物残留,从而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巨大影响,进一步引发公共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一定的影响。
6.中国专利文献cn103656401a公开了一种防治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组分及其重量份数比为:黄连20-34份;百部15-30份;鱼腥草10-32份;大青叶15-40份;五倍子10-30份,杀菌抑菌作用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对引起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8452120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草鱼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由下列原料组成:地锦草8~10份、野鸡尾草4~6份、红辣蓼8~12份、苦楝子树皮2~4份、仙鹤草8~12份、菖蒲2~3份、干山烟杆0.4~0.6份。使用方法:称取上述配比的中草药,然后加入80~100份清水,放入锅内熬煮40分钟,冷却后加入3份熟石灰、0.5份食盐,静置后,浸泡嫩草喂鱼,连续喂食3~5天,其通过中草药来治疗草鱼烂鳃病,对水质影响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抗菌消炎,消肿散结,健脾健胃及增强机体免疫之功效的治疗鱼类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鲑科鱼类弧菌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鱼类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白头翁150-190重量份,马齿苋140-180重量份,山豆根120-160重量份,紫花地丁110-140重量份,赤芍100-140重量份,党参90-130重量份,葛根80-120重量份。
9.进一步的,所述的鱼类为虹鳟、金樽、鲤鱼或七彩鲑。
10.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白头翁160-190重量份,马齿苋150-180重量份,山豆根130-160重量份,紫花地丁120-140重量份,赤芍100-130重量份,党参100-130重量份,葛根90-110重量份。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白头翁170重量份,马齿苋160重量份,山豆根140重量份,紫花地丁130重量份,赤芍120重量份,党参100重量份,葛根110重量份。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白头翁160重量份,马齿苋180重量份,山豆根150重量份,紫花地丁140重量份,赤芍100重量份,党参130重量份,葛根100重量份。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白头翁180重量份,马齿苋150重量份,山豆根160重量份,紫花地丁120重量份,赤芍130重量份,党参120重量份,葛根90重量份。
1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及葛根加水煎煮过滤浓缩得药液,加水煎煮的具体方法为:加8-10倍重量的水煎煮,煎煮2-3次,每次1.0-2.0小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60℃),再加蒸馏水调节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制备成治疗鱼类烂鳃病的中药组合物。
15.优选的,所述加水煎煮是加入中药组合物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
16.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鱼类烂鳃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17.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治疗鱼类烂鳃病的药物制剂,其包含有效量的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18.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制剂为兽用口服制剂。使用方法:使用时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19.本发明优点在于:
20.1、本发明的中药组方方中白头翁、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抗菌消炎为主药;山豆根、紫花地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辅药,赤芍、党参凉血益气、消肿散结为佐药;葛根止泻消渴、清胃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抗菌消炎,消肿散结,健脾健胃及增强机体免疫之功效。
21.2、本发明根据鱼类烂鳃病的发病特点和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经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以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及葛根为有效药的中药组方,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抗菌消炎,消肿散结,健脾健胃及增强机体免疫之功效,且该组方安全无毒副作用。
22.3、分别在青海省尖扎县的一个虹鳟养殖场,甘肃省永登县的一个鲤鱼养殖场、一个七彩鲑养殖场,甘肃省永靖县的两个虹鳟养殖场及甘肃省临泽县的一个金鳟养殖场,共治疗患有鱼类烂鳃病病鱼24187尾,治愈20343尾,治愈率为84.11%,总有效尾数为21633尾,总有效率为89.44%。治疗期间未发现鱼类有任何不良反应,生长情况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
24.实施例1:
2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26.白头翁170重量份,马齿苋160重量份,山豆根140重量份,紫花地丁130重量份,赤芍120重量份,党参100重量份,葛根110重量份。
27.制备如下:
28.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10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29.使用方法如下:
30.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31.实施例2:
3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33.白头翁160重量份,马齿苋180重量份,山豆根150重量份,紫花地丁140重量份,赤芍100重量份,党参130重量份,葛根100重量份。
34.制备如下:
35.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9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3次,每次2.0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36.使用方法如下:
37.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38.实施例3:
39.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40.白头翁180重量份,马齿苋150重量份,山豆根160重量份,紫花地丁120重量份,赤芍130重量份,党参120重量份,葛根90重量份。
41.制备如下:
42.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8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43.使用方法如下:
44.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45.实施例4:
46.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47.白头翁150重量份,马齿苋170重量份,山豆根120重量份,紫花地丁140重量份,赤芍130重量份,党参110重量份,葛根120重量份。
48.制备如下如下:
49.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10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50.使用方法如下:
51.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52.实施例5:
5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54.白头翁190重量份,马齿苋140重量份,山豆根130重量份,紫花地丁110重量份,赤芍130重量份,党参90重量份,葛根100重量份。
55.制备如下:
56.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9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3次,每次2.0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57.使用方法如下:
58.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
程。
59.实施例6:
60.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61.白头翁160重量份,马齿苋170重量份,山豆根120重量份,紫花地丁120重量份,赤芍110重量份,党参100重量份,葛根80重量份。
62.制备如下:
63.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8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64.使用方法如下:
65.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66.实施例7:
67.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如下:
68.白头翁160重量份,马齿苋170重量份,山豆根120重量份,紫花地丁120重量份,赤芍140重量份,党参100重量份,葛根80重量份。
69.制备如下:
70.准确称取上述药材,加8倍重量的水,将白头翁、马齿苋、山豆根、紫花地丁、赤芍、党参和葛根煎煮,煎煮2次,每次1.0小时,过滤,合并药液,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再加蒸馏水调至药液生药含量为1.0g/ml。
71.使用方法如下:
72.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73.实施例8:安全性评价
74.按照实施例1中的组方和制备方法制备中药组合物。
75.通过对小鼠灌服的ld
50
试验表明,以药物浓度1.00g/ml和动物耐受的最大给药容积给药,未出现死亡,无法测出灌胃给药方式的ld
50
,只能表明该中药制剂口服灌胃的ld
50
》40000mg/kg体重。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在药物浓度1.00g/ml和最大给药容积下,也无小鼠死亡,也无法测出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的ld
50
,故认为,腹腔注射的ld
50
》10000mg/kg体重。根据《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的结果评定标准,以及毒理学评价标准,判定该中药组方实际无毒。在最大给药量试验中,24h内4次灌胃给药,每次以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容积给药,除给药后动物出现稍有不适,不爱活动,采食量下降等症状外,在常规观察的14d内小白鼠的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且无一只死亡。根据最大耐受倍数的计算方式,该制剂相对于鱼类临床用量的最大倍数为26.67倍。
76.为了掌握因连续使用该中药组方而产生毒副反应和严重程度,以及停药后的发展和恢复情况,为拟定临床安全用药剂量提供参考。按40000mg/kg组、20000mg/kg组、10000mg/kg组和0剂量组口服灌胃给药,连续28d,在大鼠上进行了该中药组方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在试验期内,高剂量体重减轻明显外,其余各试验组小鼠的饮食,行为,粪便均正常,发育良好,无任何中毒症状且血象及血清中crea(肌酐)、alt(谷丙转氨酶)、alp(碱性磷
酸酶)、ast(谷草转氨酶)、tp(总蛋白)、alb(白蛋白)的均在正常范围。这说明该制剂安全,为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
77.实施例9:临床治疗试验
78.纳入标准:病鱼鳃、鳍、头部皮肤黏液增厚,体色发黑,头部尤为明显,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在患柱形病的温水性鱼类的鳃或体表可观察到被一红色充血区域围绕的灰白或黄色病灶,有的病鱼皮肤上的褪色灶逐渐扩大至浅灰色溃烂,呈马鞍状。鳃盖内侧往往发炎充血,中央部位常被腐蚀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侵染过程扩散至深层皮肤时,使得肌肉组织暴露,导致深处溃疡,病灶周围分泌黄白色粘液。剖检可见病鱼肝脏出血,颜色变浅,肾脏出血充血、坏死,脾脏出血肿大。病原学检查能够分离鉴定出柱状黄杆菌。病鱼可自主摄食。
79.排除标准:病鱼已被施予其它治疗措施均不纳入本试验研究。其次病原学检查,检出有其他细菌感染,如荧光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杆菌及弧菌等均不纳入本试验研究。
80.治疗标准: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之后,病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能恢复和同日龄正常鱼一样,在治疗试验期间鱼类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81.治愈: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之后,病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恢复和同日龄正常鱼一样,在治疗试验期间鱼类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82.显效: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之后,病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逐渐恢复和同日龄正常鱼一样,在治疗试验期间鱼类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83.有效: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之后,病鱼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状况基本上恢复和同日龄正常鱼一样,在治疗试验期间鱼类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84.无效:使用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之后,病鱼的死亡率和同日龄未使用本发明中中药组合物鱼类的死亡率不存在差异。
85.在青海省尖扎县的一个虹鳟养殖场,甘肃省永登县的一个鲤鱼养殖场、一个七彩鲑养殖场,甘肃省永靖县的两个虹鳟养殖场及甘肃省临泽县的一个金鳟养殖场,分别以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鱼类烂鳃病病鱼24187尾,治愈20343尾,治愈率为84.11%,总有效尾数为21633尾,总有效率为89.44%。并在治疗期间病鱼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86.实施例10:
87.在青海省尖扎县某虹鳟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5267例,治愈4482例,治愈率为85.10%,显效309例,显效率为5.87%,无效476例,无效率为9.04%,总有效尾数为4791尾,总有效率为90.96%;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88.实施例11:
89.在甘肃省永登县某鲤鱼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2483例,治愈2061例,治愈率为83.00%,显效124例,显效率为4.99%,无效298例,无效率为12.01%,总有效尾数为2185尾,总有效率为87.99%;且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90.实施例12:
91.在甘肃省永登县某七彩鲑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3644例,治愈2976例,治愈率为81.67%,显效145例,显效率为3.98%,无效523例,无效率为14.35%,总有效尾数为3121尾,总有效率为85.6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92.实施例13:
93.在甘肃省永靖县某虹鳟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3945例,治愈3371例,治愈率为85.45%,显效248例,显效率为6.29%,无效326例,无效率为8.26%,总有效尾数为3619尾,总有效率为91.74%;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94.实施例14:
95.在甘肃省永靖县某虹鳟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2887例,治愈2416例,治愈率为83.69%,显效189例,显效率为6.55%,无效282例,无效率为9.77%,总有效尾数为2605尾,总有效率为90.23%;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96.实施例15:
97.在甘肃省临泽县某金鳟养殖场,以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病鱼拌料口服用药,按生药量每次每公斤体重鱼1.5ml,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共治疗患有烂鳃病的病鱼5961例,治愈5037例,治愈率为84.50%,显效275例,显效率为4.61%,无效649例,无效率为10.89%,总有效尾数为5312尾,总有效率为89.11%;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生长状况良好。
98.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