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29087501发布日期:2022-03-02 01:4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骨科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骨科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3.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腰3、4、5,骶1间隙。根据研究表明,腰椎间隙在牵引后较牵引前增宽1.5-2.5mm,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按摩可改善局部血供,松弛肌肉痉挛,解触疼痛。
4.腰部支撑装置,是用来对腰部骨骼受损的部位进行辅助固定的专用医疗器械,常用多组夹板通过绳索拉紧系于两侧将腰部四周固定于夹板中,对腰部的运动限制减少骨骼的使用,辅助腰部进行恢复,现有技术中,大多数腰部支撑装置只具备支撑患者腰部的功能,辅助腰部进行恢复时,效果单一,而且人的腰椎呈一定的曲度,不同的患者腰椎的曲度也有所不同,在对患者腰部进行支撑时,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腰椎曲度进行高度调节,而且不具备牵引和按摩功能。
5.因此,本发明提供骨科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骨科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针对不同患者腰部曲度不同对腰部支撑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实现了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治疗的目的,新增了在患者进行牵引的过程中对腰部、背部和颈部进行按摩的功能,解决了患者进行起坐困难的问题,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前侧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上下滑动安装有撑腰装置,所述背板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撑腰装置下方的承接架,所述撑腰装置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背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承接架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调节盘,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调节盘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调节盘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蜗轮,所述承接架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调节蜗轮下端啮合的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
杆的后端同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承接架的右端转动安装有且贯穿承接架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调节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
9.优选的,所述撑腰装置包括上下滑动安装在所述方形槽内的撑腰架,所述撑腰架下侧的左右两端之间转动安装有圆辊,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圆辊的右端,所述圆辊的右端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左端的第一直齿轮,所述调节盘的左端同轴转动安装有且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左端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同时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啮合的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承接架的内侧下端位于所述撑腰装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
10.所述撑腰架的上端上下贯通有多个位于所述圆辊上方的第一圆形通槽,每个所述第一圆形通槽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腰部按摩头,每个所述腰部按摩头的下端与第一圆形通槽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圆辊的弧形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所述腰部按摩头下端的凸台,所述圆辊的左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左右对称的第三支撑板,所述承接架的内侧左端转动连接有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的第四支撑板。
11.优选的,所述承接架的内侧下端转动安装有位于所述电机后侧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主动轮啮合的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承接架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且贯穿承接架后端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背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承接板后端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侧下端转动安装有且贯穿u型板下端的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的斜齿轮,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u型架内的第一链轮;
12.所述背板的上端贯通有多个位于所述u型板上方的第二圆形通槽,每个所述第二圆形通槽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背部按摩头,每个所述背部按摩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圆形通槽的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背板左右两侧的上端分别上下贯通有条形通槽,每个所述条形通槽内分别前后滑动安装有牵引装置,每个所述牵引装置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杆,两个所述牵引装置的相互靠近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所述背板下端的滚动杆,两个所述牵引装置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下端开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左右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u型板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链轮左侧后方的第二链轮,所述u型架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链轮右侧后方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转动安装在所述链条上端。
13.优选的,所述u型架的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上下贯通的斜槽,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的下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且前后滑动安装在所述斜槽内的圆柱杆,所述u型架的下端前后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下方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第二条形通槽,每个所述圆柱杆分别左右滑动安装在第二条形通槽内,所述u型板的后侧下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凸台,所述调节凸台上螺纹安装有且贯穿所述调节凸台的丝
杆,所述丝杆的前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板上,所述丝杆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调节凸台后侧的调节旋钮。
14.优选的,所述背板的上端后侧固定安装有颈部按摩装置,所述颈部按摩装置的上端开有多个圆形通孔,每个所述圆形通孔内分别转动连接有颈部按摩头,每个所述颈部按摩头的下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左右相互啮合的第五锥齿轮,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五锥齿轮的下端同轴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背板的第五传动杆,所述第五传动杆与所述背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杆之间通过皮带轮组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腿板,所述床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背板与腿板之间的座板,所述座板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上端分别开有放置槽,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相互靠近端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贯穿座板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且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的转动块,每个所述转动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后端分别开有第一齿条,所述座板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贯穿有位于所述固定杆后侧的调节固定杆,所述调节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五直齿轮,所述调节固定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且位于所述床体右端的棘轮,所述床体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棘轮卡接的棘爪,所述调节固定杆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棘轮右端的固定手轮。
16.优选的,所述背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板,所述腿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每个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横板,两个所述第二横板之间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动杆,两个所述第二横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连动杆之间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圆筒;
17.所述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所述调节固定杆贯穿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前后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调节固定杆下方的滑板,所述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且上下滑动安装在圆筒内的圆柱,所述滑板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调节固定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六直齿轮。
18.优选的,所述腿板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脚板,所述腿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第二滑槽,每个所述脚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有与所述滑动板转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且滑动安装在腿板内的第三齿条,所述座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的第七直齿轮。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具有撑腰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调节盘,有效的达到了针对不同患者腰部曲度不同对腰部支撑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使用时转动调节盘,带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伸展或收缩,带动撑腰装置上升或下降。
21.2、本发明具有撑腰架、圆辊、腰部按摩头和凸台,有效的达到了对患者腰部进行按摩的目的,使用时转动圆辊,带动每个凸台顶着腰部按摩头向上滑动,对位于撑腰架上端的患者腰部实施按摩。
22.3、本发明具有牵引装置、牵引杆和第一滑块,有效的达到了对患者腰椎实施牵引
的目的,使用时向后滑动第一滑块,带动牵引装置向后滑动,牵引杆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牵引。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中撑腰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中撑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中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中撑腰装置的剖面图。
29.图6为本发明中调节板的位置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中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中的a处放大图。
32.图9为本发明中背板的剖面图。
33.图10为本发明中的b处放大图。
34.图11为本发明中转动板的位置示意图。
35.图12为本发明中颈部按摩装置的剖面图。
36.图13为本发明中的卧姿牵引状态示意图。
37.图14为本发明中调节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发明中的c处放大图。
39.图16为本发明中的放置槽结构示意图。
40.图17为本发明中腿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8为本发明中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1-17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3.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发明包括床体1,为了达到对腰部支撑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所述床头1后端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背板2的前端的转动安装在第一圆杆上,所述背板2的前侧上端上下贯通有方形槽3,所述方形槽3内上下滑动安装有撑腰装置,所述方形槽3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限位槽,撑腰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下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的限位块,当撑腰装置实现升降时,防止撑腰装置前后位置发生偏移,所述背板2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撑腰装置下方的承接架4,所述撑腰装置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背板2下方的第一支撑板5,所述承接架4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下方的调节盘6,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右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调节盘6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7,所述调节盘6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蜗轮8,所述调节蜗轮8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且转动安装在所述承接架4内侧右端的限位杆,防止调节盘6转动时左右滑动,所述承接架4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调节蜗轮8下端且与调节蜗轮8啮合的第一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9的后端同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承接架
4的右端转动安装有且贯穿承接架4的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所述调节杆11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调节手轮13,所述撑腰装置的左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左右对称的第三支撑板26,所述承接架4的内侧左端转动连接有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6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的第四支撑板27,第四支撑板27的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且转动安装在承接架4上的转动连接杆。
44.使用时,医护人员使病人的背部躺到背板2上,腰部放于撑腰装置上端,当需要根据患者腰部的曲度调节撑腰装置的高度时,医护人员通过转动调节手轮13,带动调节杆11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锥齿轮12啮合着第一锥齿轮10转动,然后带动第一蜗杆9啮合着调节蜗轮8转动,从而带动调节盘6转动,调节盘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支撑板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5的上端向上或向下滑动,同时第三支撑板26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5的上端同步向上或向下滑动,带动第四支撑板27转动,实现伸展和收缩,从而达到对撑腰装置进行升高或者降低的目的,第三支撑板26和第四支撑板27是为了与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7左右对称,使撑腰装置升高或降低时更加平稳,此时撑腰装置前后两端的限位块分别在限位槽内上下滑动,从而解决了不同患者腰部曲度不同无法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增大了适用人群,加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4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和图5给出,为了达到对患者腰部进行按摩的目的,所述撑腰装置包括上下滑动安装在所述方形槽3内的撑腰架14,所述撑腰架14下侧的左右两端之间同轴转动安装有圆辊15,所述圆辊15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撑腰架14左右两端的圆柱形杆,所述第一支撑板5转动安装在圆辊15右端的圆柱形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板26转动安装在圆辊15左端的圆柱形杆上,所述圆辊15右端的圆柱形杆上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左端的第一直齿轮16,所述调节盘6的左端同轴开设有贯穿第二支撑板7的圆柱型槽,圆柱形槽内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外圈与圆柱形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盘6的左端同轴转动安装有且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杆17,第一传动杆17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一传动杆17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左端的第二直齿轮18,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左侧下端转动连接有同时与所述第一直齿轮16和第二直齿轮18啮合的第三直齿轮19,所述第一传动杆17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0,所述承接架4的内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撑腰装置的后侧下方电机21,所述电机21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接通电源,电源连接有电源开关,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21的转速,所述电机21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轮20啮合的主动轮22;
46.所述撑腰架14的上端上下贯通有多个位于所述圆辊15上方的第一圆形通槽23,每个所述第一圆形通槽23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腰部按摩头24,每个所述腰部按摩头24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球,按摩球为硅胶材质,性能稳定,耐磨,吸附性好,给患者腰部按摩时,较为柔软贴合,避免给患者腰部带来疼痛感,每个所述腰部按摩头2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且贯穿所述撑腰架14的圆柱型块,每个所述腰部按摩头24的下端与第一圆形通槽23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且套装在圆柱形块上的第一弹簧92,所述第一弹簧92的上端与腰部按摩头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2的下端与第一圆形通孔2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辊15的弧形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所述腰部按摩头24下端的凸台25。
47.使用时,医护人员打开电源开关,电机21接通电源,带动主动轮22同轴转动,同时主动轮22啮合着从动轮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7转动,此时与第一传动杆17同轴的
第二直齿轮18啮合着第三直齿轮19转动,第一传动杆17转动时,带动轴承内圈在圆柱形槽内自转,然后第三直齿轮19啮合着第一直齿轮16转动,从而带动圆辊15在撑腰架14的下端转动,每个凸台25随着圆辊15转动,当凸台25转动圆柱型块下端时,顶着腰部按摩头24下端的圆柱型块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92向上拉伸,带动腰部按摩头24在第一圆形通槽23内向上滑动,对位于撑腰架14上端的患者腰部实施按压,当圆柱形块位于两个凸台25之间的圆辊15的弧形端面时,第一弹簧92向下收缩,腰部按摩头24在第一圆形通槽23内向下滑动,恢复到初始状态,每个腰部按摩头24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的腰部实施按摩的目的,改善患者腰部血供,松弛肌肉痉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48.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6-图10给出,为了对患者背部实施按摩的目的,所述承接架4的内侧下端转动安装有位于所述电机21后侧的第二传动杆28,所述第二传动杆28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主动轮22啮合的第四直齿轮29,所述第二传动杆28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0,所述承接架4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且贯穿承接架4后端的第二蜗杆31,所述第二蜗杆31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30啮合的第四锥齿轮32,所述背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承接板4后端的u型板33,所述u型板33的内侧下端转动安装有且贯穿u型板33下端的第三传动杆34,所述第三传动杆34的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蜗杆31啮合的斜齿轮35,所述第三传动杆34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u型架33内侧的第一链轮36;
49.所述背板2的上端贯通有多个位于所述u型板33上方的第二圆形通槽37,每个所述第二圆形通槽37内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背部按摩头38,每个所述背部按摩头38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块,每个按摩块为塑料材质,给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时,能够更好的松弛背部肌肉,每个所述背部按摩头38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背板2下端的触发块,每个所述背部按摩头3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圆形通槽37的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套设在触发块上的第二弹簧39,第二弹簧39的上端与背部按摩头38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9的下端与第二圆形通槽3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背板2左右两侧的上端分别上下贯通有条形通槽40,每个所述条形通槽40内分别前后滑动安装有牵引装置41,每个所述牵引装置41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牵引杆42,每个所述牵引杆42上分别包裹有海绵垫,牵引过程中防止给患者带来不适,每个所述牵引杆4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防脱杆,防脱杆采用弧形结构,防止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的手臂上下乱动与牵引杆脱离,两个所述牵引装置41的相互靠近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所述背板2下端的滚动杆43,两个所述牵引装置41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滚动杆43下方的第一横板44,所述第一横板44的下端开有条形槽45,所述条形槽45内左右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46,所述u型板33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链轮36左侧后方的第二链轮47,所述u型架33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链轮36右侧后方的第三链轮48,所述第一链轮36、第二链轮47和第三链轮48之间通过链条49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6的下端转动安装在所述链条49的上端。
50.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平躺在背板2上端的患者的手臂分别放于背板2上端的左右两侧,使两侧的牵引杆42分别处于患者的腋下位置,打开电源开关,电机21接通电源,主动轮22啮合着第四直齿轮29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杆28转动,然后第二传动杆28带动第三锥齿轮30啮合着第四锥齿轮3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蜗杆31啮合着斜齿轮35转动,斜齿轮35转动时带动第三传动杆3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轮36啮合着链条49在第一链轮36、第二链轮
47和第三链轮48之间转动,带动第二链轮47和第三链轮48转动;
51.当链条49转动时,带动第一滑块46由第一链轮36向第二链轮47方向滑动时,第一滑块46带动牵引装置41向后端滑动,第一滑块46在条形槽45内向左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所述滚动杆43在背板2的下端由前向后滚过,当每个滚动杆43触碰到位于背板2下端的触发块时,触发块顶着背部按摩头38向上滑动,第二弹簧39向上拉伸,按摩块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当背部按摩头38与触发块脱离时,弹簧收缩,背部按摩头38向下滑动恢复原始状态,同时牵引杆42顶住患者腋下位置,带动患者上半身向后端牵引,患者的腰椎处于缓慢拉伸的状态,根据后续结构所述,牵引过程中,患者的腿部时刻处于固定状态;
52.当第一滑块46由第二链轮47向第三链轮48的方向滑动时,此时,患者的腰椎处于完全拉伸状态,第一滑块46在条形槽45内向右滑动,当第一滑块46滑到第三链轮48处时,牵引状态结束;
53.当第一滑块46由第三链轮48向第一链轮36的方向滑动时,第一滑块46带动牵引装置41向前端滑动,第一滑块46在条形槽45内向左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所述滚动杆43在背板2的下端由后向前滚过,每个背部按摩头38分别患者背部实施按摩,同时带动牵引杆42由后向前滑动,直到第一滑块46由第三链轮48移动到第一链轮时,恢复原始状态,从而实现往复运动,达到对患者腰椎进行牵引和背部按摩的目的。
54.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9、图10、图11和图18给出,为了达到针对不同患者所需牵引距离不同进行调节的目的,所述u型架33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位于第二链轮47和第三链轮48下方上下贯通的斜槽50,两个所述斜槽50左右对称且前端向中部靠拢,所述第二链轮47和第三链轮48的下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且前后滑动安装在所述斜槽50内的圆柱杆51,每个所述圆柱杆51贯穿斜槽50下端,所述u型架33的下端前后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链轮47和第三链轮48下方的调节板52,所述调节板52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第二条形通槽53,每个所述圆柱杆51分别左右滑动安装在相应的第二条形通槽53内,每个所述圆柱杆51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调节板52下端的圆型板,对所述调节板52上下限位,防止滑脱,所述u型板33的下端位于调节板52的上端开有滑动限位槽,所述调节板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且前后滑动安装在滑动限位槽内的滑动限位块,防止丝杆55带动调节板52前后移动时,调节板52的左右两端发生偏移,导致两个圆柱杆51不能同步调节,所述u型板33的后侧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调节板25的后端调节凸台54,所述调节凸台54上螺纹安装有且贯穿所述调节凸台54并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板52后端的丝杆55,所述丝杆55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调节凸台54后侧的调节旋钮56。
55.当需要增大牵引距离时,医护人员通过转动调节旋钮56,带动丝杆55转动的同时在调节凸台54上向后移动,这时丝杆55带动调节板52向后滑动,调节板52带着每个圆柱杆51同时向后端移动时,两个所述圆柱杆51分别在斜槽50内向后滑动的同时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圆柱杆51分别在第二条形通槽53内相互靠近,此时,带动第二链轮47与第三链轮48向后移动且相互靠近时,链条49的长度不变,第二链轮47与第三链轮48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第二链轮47与第三链轮48分别与第一链轮36之间的距离都增加了,则牵引的距离增长,从而实现了针对不同患者所需牵引距离不同进行调节的目的,增大了适用人群。
5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图7和图12给出,为了对患者颈部实施按摩的目的,所述背板2的上端后侧固定安装有颈部按摩装置57,所述颈部按摩装置57的上端
为弧形结构,内部为空腔,所述背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颈部按摩装置57后端的头枕,头枕为橡胶材质,患者使用时更加柔软舒适,所述颈部按摩装置57的上端弧形面上开有多个与颈部按摩装置57的内部空腔贯通的圆形通孔58,每个所述圆形通孔58内分别转动安装有颈部按摩头59,每个所述颈部按摩头5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凸块,按摩凸块为橡胶材质,给患者颈部按摩时,比较柔软,弹性极佳,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舒适感,每个所述颈部按摩头59的上端分别套设有与颈部按摩装置57的上端固定连接的皮套,防止颈部按摩头59对患者的颈部转动按摩时,对患者造成伤害,每个所述颈部按摩头59的下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左右相邻之间相互啮合的第五锥齿轮60,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五锥齿轮60的下端同轴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背板2的第五传动杆61,所述第五传动杆61与所述背板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杆6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杆34之间通过皮带轮组连接,皮带轮组包括同轴固定安装在第三传动杆34上且位于第一链轮36下端的第一皮带轮和同轴固定安装在第五传动杆61下端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57.使用时,医护人员分别将患者的颈部放到颈部按摩装置57的上端,头部放到头枕上端,电机21带动第三传动杆34转动时,第一皮带轮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带动第五传动杆61转动,然后带动位于第五传动杆61上端的第五锥齿轮60转动,从而啮合着两侧的每个第五锥齿轮60转动,每个第五锥齿轮60时,带动颈部按摩头59转动,从而带动每个按摩凸块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按摩,达到对患者颈部进行按摩的目的。
58.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3-图16给出,为了达到对患者牵引时腿部进行固定的目的,所述床头1前端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腿板62的后端的转动安装在第二圆杆上,所述床体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背板2与腿板62之间的座板63,所述座板63的中部上端设有海绵垫,所述座板63的下端位于海绵垫的下端开有多个透气孔,方便在患者使用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透气性,所述座板63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4,每个所述连接块64的上端分别开有左右贯通的放置槽65,两个所述放置槽65的相互靠近端下侧设有弧面,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块64的相互靠近端分别上下滑动安装有贯穿座板63的固定杆66,每个所述固定杆66的上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且放置在所述放置槽65内的转动块67,每个所述转动块67与固定杆66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每个所述转动块67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9,每个弧形板69上开有多个透气圆孔,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时增加透气性,每个所述固定杆66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齿条70,所述座板63下端的左右两侧之间贯穿有位于所述固定杆67后侧的调节固定杆71,所述调节固定杆71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条70啮合的第五直齿轮72,所述调节固定杆71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且位于所述床体1右端的棘轮73,所述床体1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棘轮73卡接的棘爪74,所述棘爪7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按板,所述调节固定杆71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棘轮73右端的固定手轮68。
59.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腿部平放到腿板62和座板63的上端,此时患者的大腿部位处于座板63上端的两固定杆66之间,当需要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时,转动固定手轮68,带动调节固定杆71转动,此时,每个第五齿轮72啮合着第一齿条71带动每个固定杆66向下滑动,然后带动每个转动块67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每个放置槽65的下端面顶着每个转动块67的下端面沿弧面在固定杆67的上端转动,直到每个转动块67的下端面分别与两个连接块64的相互靠近端面贴合时,每个所述弧形板69向内翻转,每个扭簧扭动蓄力,直到每个弧
形板69扣紧患者大腿,停止转动固定手轮68,此时棘爪74与棘轮73恢复卡接,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的目的;
60.对患者腿部解除固定时,医护人员手动向下按压按板,棘爪74与棘轮73脱离卡接,反向转动固定手轮68,带动调节固定杆71转动,每个第五齿轮72啮合着第一齿条71带动每个固定杆66向上滑动,带动每个转动块67向上滑动到放置槽65一端时,每个扭簧带动转动块67转动,每个所述弧形板69向外翻转,恢复原始状态,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解除固定的目的。
61.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1、图16和图17给出,为了达到,所述背板2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且转动安装在第一圆杆上的第一竖板75,所述腿板62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且转动安装在第二圆杆上的第二竖板76,每个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竖板75与第二竖板76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横板77,两个所述第二横板77之间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动杆78,两个所述第二横板77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连动杆78之间的转动板79,所述转动板7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上下贯通的圆筒80;
62.所述座板6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后方向的第一滑槽81,所述调节固定杆71贯穿所述第一滑槽81,所述第一滑槽81内前后滑动安装有位于所述调节固定杆71下方的滑板82,所述滑板8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且上下滑动安装在圆筒80内的圆柱83,所述滑板82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84,所述调节固定杆7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滑槽81内左右两侧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齿条84啮合的第六直齿轮85。
63.当患者需要实现起坐牵引时,起坐和固定同步进行,医护人员转动固定手轮68时,带动调节固定杆71转动,然后带动第六齿轮85啮合着第二齿条84在第一滑槽81内向后端滑动,这时带动圆柱83向后端移动,从而带动圆筒85向后移动的同时沿圆柱83向上滑动,然后通过转动板79,带动每个第二横板77斜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每个第一竖板75和第二竖板76转动,实现背板2向上转动的同时腿板62向下转动的目的,此时,第五直齿轮72带动弧形板69对患者的大腿进行固定;
64.当患者需要实现卧床牵引时,医护人员向左端推动固定手轮68,带动调节固定杆71向左端滑动,此时,第六齿轮85在第一滑槽81内向左滑动与第二齿条84脱离啮合,这是转动固定手轮68时,实现只对患者大腿进行固定,而不实现起坐的目的。
65.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6和图17给出,为了实现患者起坐时脚部放置问题,所述腿板6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脚板86,所述腿板62的左右两端分别开有第二滑槽87,每个所述脚板86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动板88,每个所述第二滑槽87内分别滑动安装有与所述滑动板88转动连接的第二滑块89,每个所述第二滑槽81的上端开有与腿板62后端贯通的方形通槽,每个所述滑块8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且前后滑动安装在每个方形通槽内第三齿条90,所述座板63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齿条90啮合的第七直齿轮91;
66.当患者起坐时,腿板62向下转动,每个第七直齿轮91啮合着第三齿条90向后滑动,带动每个第二滑块88在第二滑槽87内向后端滑动,然后带动每个滑动板88向后滑动的同时转动,从而带动脚板86转动,为患者脚底实现支撑作用。
67.工作原理:
68.本发明使用时,医护人员使患者的头部放于头枕上端,颈部放于颈部按摩装置57的上端,腰部放于撑腰架14上端,腿部放于座板63和腿板62上端,使患者的大腿处于两个连接块64之间,当撑腰架14过高或过低时,转动调节手轮13对撑腰架14的高度进行调节,当患者进行起坐状态下的牵引时,医护人员转动固定手轮68,背板2向上转动的同时腿板62向下转动,带动患者形成起坐姿势,同时脚板86向上转动对患者的脚底起到支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弧形板69分别对患者两侧的大腿进行固定,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臂放于背板2的左右两侧,使每个牵引杆42处于患者的腋下位置,然后手动转动调节旋钮56,根据不同患者所需的牵引距离进行调节,打开电源开关,电机21接通电源,带动每个牵引杆21向后滑动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牵引的过程中,腰部按摩头24对患者的腰部进行按摩,背部按摩头38和颈部按摩头59分别对患者的背部和颈部进行按摩,帮助患者改善局部血供,松弛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当患者进行卧姿状态下的牵引时,医护人员向左端推动固定手轮68,然后转动固定手轮68,此时只带动弧形板69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即可。
69.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针对不同患者腰部曲度不同对腰部支撑装置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实现了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治疗的目的,新增了在患者进行牵引的过程中对腰部、背部和颈部进行按摩的功能,解决了患者进行起坐困难的问题,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