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20672发布日期:2022-05-31 21:4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2.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如体重监测、起背就餐、智能翻身、预防褥疮、负压接尿尿床报警监测、移动运输、休息、康复(被动运动、站立)、给药输液等功能,康复病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
[0003]“急危重症”为医学术语,通常表示患者所得疾病为某种紧急、濒危的病症,应当尽早进行医学处理,否则可能对患者身体产生重度伤害或导致死亡。一般医院都会为此类患者设有专门的急救室或重症观察治疗室,也称“特护室”,配备较好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和治疗。
[0004]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0005]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0006]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目前大多是护士或者医生,在发生特急情况时,人工进行救助的。而护士和医生工作非常繁忙,不会一直就位于病患处,并且在工作时距离病患是有一定距离的,无法立即进行抢救。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能够在医生和护士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包括床架,所述床架顶面设置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将床架分为休息区、头区和尾区;所述床架顶面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位于长侧的两对支撑柱其顶部之间设置有导向纵杆,两根导向纵杆上活动设置有头区移动座,两个头区移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中段设置有第二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底部连接有心脏复苏部并且可控制该心脏复苏部上下移动,所述心脏复苏部设置有下压部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压部贴合于人体胸部进行模拟的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下压部底部设置有胸部保护垫避免胸部受挤压而受伤严重;所述头区的侧边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可移动调节的体征
监测部和监控摄像头,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检测仪器用于对患者进行检测,所述监控摄像头拍摄患者以供医护人员观察;所述体征监测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监测到患者发生意外时,驱动所述心脏复苏部进行心脏复苏工作。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心脏复苏部底部外侧设置有视频监控定位部,利用该视频监控定位部从而时刻监控患者并识别定位患者各个整体部位;所述心脏复苏部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该模块可与终端无线通讯,进行信息连接通讯,并接受终端的控制指令。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心脏复苏部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工作部移动座而顶部设置有四个压缩气泵,所述工作部移动座底部设置有升降活塞筒,所述升降活塞筒内设置有下压滑杆,所述下压滑杆受到液压驱动方式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下压滑杆端部设置有连接套环,所述连接套环利用第一销轴连接安装有万向连接部的连接支脚,所述下压部顶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利用第二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万向连接部上。
[0011]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移动座底部的冲击活塞筒,所述冲击活塞筒的顶部管路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所述压缩气泵轮流循环地向所述冲击活塞筒内充气;所述冲击活塞筒设置有冲压杆,所述冲压杆端部设置有椭球形的冲击头,所述冲击头在所述冲击活塞筒的作用下,向所述下压部有规律地冲击,从而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下压部顶部设置有冲压缓冲垫。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活塞筒外壁上部设置有电子泄压阀,而外壁下部设置有复位接头,所述复位接头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其一;所述电子泄压阀规律地将所述压缩气泵内的高压气排泄,从而辅助实现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复位接头为所述压缩气泵冲入部分气压从而实现所述压缩气泵的活塞能够往复移动。
[0013]
作为优选,所述休息区的中部两侧设置有躯干翻板,所述躯干翻板下方设置有支撑顶杆,该支撑顶杆能够将躯干翻板外边缘顶起使其侧倾;每块所述躯干翻板上设置有外滚杆和内滚杆,所述外滚杆和所述内滚杆的顶部齐平于所述躯干翻板,所述外滚杆和所述内滚杆设置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在躯干翻板水平时阻止所述外滚杆和所述内滚杆滚动,在躯干翻板翻转时不再制动所述外滚杆和所述内滚杆的滚动,两块躯干翻板在外滚杆和内滚杆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病患保持平整仰躺状态,并且能够位于休息区的中轴线上;所述休息区头部的中轴线两侧设置有头部维持翻板,所述头部维持翻板下方也设置有支撑顶杆,用于将其翻起从而稳定保持患者的头部姿势;所述头部维持翻板设置有若干片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以垂直中轴线形式成一排从而分为若干组,每组的连接片下方均由一根支撑杆顶在最外侧的连接片底部。
[0014]
作为优选,两根所述导向纵杆上还各设置有尾区移动座,所述尾区移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中段设置有第一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底部连接有夹持开剪工作部;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用于拉开患者身上盖着的被子,和剪开患者穿着的衣服,使患者胸部暴露外界方便心脏复苏部进行工作。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底部设置有两个移动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移动套筒;所述第一移动套筒内设置有伸出和回缩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端部设置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配合所述第一移动套筒的端面进行夹持被子和衣物的工作,所述夹持头上的夹持工作面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用的垫片;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套筒中间设置有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杆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驱使裁剪头做上下移动工作;所述裁剪头设置有
横向的槽口,所述裁剪头内设置有转动的刀片,所述刀片垂直所述第一横杆,所述刀片部分暴露于所述槽口,从而对进入槽口的布料进行剪切工作。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底部测距探头,该底部测距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夹持头和患者距其的距离,从而判断夹持头是否触碰到患者;所述底部测距探头用于检测刀片距其的距离,从而判断刀片是否就位。
[0017]
作为优选,每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顶部测距探头,该顶部测距探头用于检测最近的头区移动座或尾区移动座距其的距离,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能够在医生和护士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时,快速自动地翻开患者的被子,然后剪开患者的衣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0020]
图1是本发明床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心脏复苏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夹持开剪工作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床架1,隔板11,支撑柱12,顶部测距探头121,导向横杆13,躯干翻板14,外滚杆15,内滚杆16,头部维持翻板17,连接片18,休息区101, 102头区,103尾区,尾区移动座2,第一横杆21,第一升降部22,夹持开剪工作部3,第一移动套筒31,夹持头32,底部测距探头33,活塞筒4,裁剪头41,槽口42,刀片43,头区移动座5,第二横杆51,第二升降部52,心脏复苏部6,工作部移动座61,压缩气泵62,视频监控定位部63,升降活塞筒7,下压滑杆 71,连接套环72,万向连接部73,连接支脚74,冲击活塞筒8,冲击头81,冲压杆82,冲压缓冲垫83,泄压阀84,复位接头85,下压部9,连接头91,胸部保护垫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0026]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顶面设置有两块隔板 11,所述隔板11将床架1分为休息区101、头区102和尾区103;所述床架1 顶面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12,位于长侧的两对支撑柱1其顶部之间设置有导向纵杆13,两根导向纵杆13上活动设置有头区移动座5,两个头区移动座5之间设置有第二横杆51,所述第二横杆51中段设置有第二升降部52,
所述升降部 52底部连接有心脏复苏部6并且可控制该心脏复苏部6上下移动,所述心脏复苏部6设置有下压部9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压部9贴合于人体胸部进行模拟的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下压部9底部设置有胸部保护垫92避免胸部受挤压而受伤严重;所述头区102的侧边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可移动调节的体征监测部和监控摄像头,所述体征监测部设置有检测仪器用于对患者进行检测,所述监控摄像头拍摄患者以供医护人员观察;所述体征监测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监测到患者发生意外时,驱动所述心脏复苏部6进行心脏复苏工作。
[0027]
在将患者放置于本发明的病床上之前,需要先录入病患的相关信息,其中,尤其需要录入病患的心脏是位于左侧还是右侧,这样能够方便工作部移动座61 快速移动至治疗位置,然后下方下压部9进行复苏的工作。
[0028]
所述心脏复苏部6底部外侧设置有视频监控定位部63,利用该视频监控定位部63从而时刻监控患者并识别定位患者各个整体部位;所述心脏复苏部6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该模块可与终端无线通讯,进行信息连接通讯,并接受终端的控制指令。
[0029]
所述心脏复苏部6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工作部移动座61而顶部设置有四个压缩气泵62,所述工作部移动座61底部设置有升降活塞筒7,所述升降活塞筒 7内设置有下压滑杆71,所述下压滑杆71受到液压驱动方式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下压滑杆71端部设置有连接套环72,所述连接套环72利用第一销轴连接安装有万向连接部73的连接支脚74,所述下压部9顶部设置有连接头91,所述连接头91利用第二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万向连接部73上。
[0030]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移动座61底部的冲击活塞筒8,所述冲击活塞筒8的顶部管路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62,所述压缩气泵62轮流循环地向所述冲击活塞筒8内充气;所述冲击活塞筒8设置有冲压杆82,所述冲压杆82端部设置有椭球形的冲击头81,所述冲击头81在所述冲击活塞筒8的作用下,向所述下压部9有规律地冲击,从而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下压部9 顶部设置有冲压缓冲垫83。
[0031]
所述冲击活塞筒8外壁上部设置有电子泄压阀84,而外壁下部设置有复位接头85,所述复位接头85连接四个所述压缩气泵62其一;所述电子泄压阀84 规律地将所述压缩气泵62内的高压气排泄,从而辅助实现模拟心脏复苏工作;所述复位接头85为所述压缩气泵62冲入部分气压从而实现所述压缩气泵62的活塞能够往复移动。
[0032]
所述休息区10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躯干翻板14,所述躯干翻板14下方设置有支撑顶杆,该支撑顶杆能够将躯干翻板14外边缘顶起使其侧倾;每块所述躯干翻板14上设置有外滚杆15和内滚杆16,所述外滚杆15和所述内滚杆16的顶部齐平于所述躯干翻板14,所述外滚杆15和所述内滚杆16设置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在躯干翻板14水平时阻止所述外滚杆15和所述内滚杆16滚动,在躯干翻板14翻转时不再制动所述外滚杆15和所述内滚杆16的滚动,两块躯干翻板14在外滚杆15和内滚杆16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病患保持平整仰躺状态,并且能够位于休息区的中轴线上;所述休息区101头部的中轴线两侧设置有头部维持翻板17,所述头部维持翻板17下方也设置有支撑顶杆,用于将其翻起从而稳定保持患者的头部姿势;所述头部维持翻板17设置有若干片连接片18,所述连接片18以垂直中轴线形式成一排从而分为若干组,每组的连接片18下方均由一根支撑杆顶在最外侧的连接片18底部。
[0033]
两根所述导向纵杆13上还各设置有尾区移动座2,所述尾区移动座2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杆21,所述第一横杆21中段设置有第一升降部22,所述升降部 22底部连接有夹持开剪
工作部3;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3用于拉开患者身上盖着的被子,和剪开患者穿着的衣服,使患者胸部暴露外界方便心脏复苏部进行工作。
[0034]
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3底部设置有两个移动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横杆21的第一移动套筒31;所述第一移动套筒31内设置有伸出和回缩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端部设置有夹持头32,所述夹持头32配合所述第一移动套筒31的端面进行夹持被子和衣物的工作,所述夹持头32上的夹持工作面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用的垫片;两个所述第一移动套筒31中间设置有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杆21的活塞筒4;所述活塞筒4驱使裁剪头41做上下移动工作;所述裁剪头41设置有横向的槽口42,所述裁剪头41内设置有转动的刀片43,所述刀片43垂直所述第一横杆21,所述刀片43部分暴露于所述槽口42,从而对进入槽口42的布料进行剪切工作。
[0035]
所述夹持开剪工作部3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底部测距探头33,该底部测距探头33用于检测所述夹持头32和患者距其的距离,从而判断夹持头是否触碰到患者;所述底部测距探头33用于检测刀片43距其的距离,从而判断刀片43是否就位。
[0036]
每根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顶部测距探头121,该顶部测距探头121用于检测最近的头区移动座5或尾区移动座2距其的距离,从而避免发生碰撞。
[0037]
本发明的护理病床,在检测到患者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心脏复苏的时候,驱使夹持开剪工作部3,先将患者盖着的被子拉开,再将其衣物剪开,露出胸膛,然后驱使下压部9对其进行工作。此外,是否剪开衣物,为可选项,医护人员可以预先进行设定。
[0038]
进行心脏复苏术的前,驱动心脏复苏部6移动,使其移动至病患胸部上空,再利用升降活塞筒7将下压部9下方至病患的胸部,在此之前,需要根据录入病患的心脏位于左侧还是右侧的信息,先将工作部移动座61移动至左侧或者右侧。
[0039]
人体的胸部是一个立体的形状,并不是一个水平的平面,因此本装置在下压部9和下压滑杆71之间设置了诸多的活动链接机构,使得下压部9能够灵活转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胸部。
[0040]
下压部9和胸部接触面设置了胸部保护垫92,可以保护胸部,避免在进行心脏复苏时,导致坚硬的下压部9压坏胸部以及在胸部外皮肤上压出血印。
[0041]
在下压部9压在了胸部上之后,驱使4个压缩气泵62间隔循环地瑞冲击活塞筒8注入空气。在4个压缩气泵62注气的间隙,驱使泄压阀84进行间隔工作,排出注入的空气。因此,在压缩气泵62和泄压阀84的相互配合下,就能够使得冲压杆82进行往复工作,从而使得冲击头81不断地冲击下压部9,实现了模拟心脏复苏工作。为了保护下压部9,提高使用寿命,在两者的冲击部位设置了冲压缓冲垫83。并且,因为下压部9并不是完全水平,因此和冲压杆82会存在一定的角度,为了维持冲压的效果,将冲击头81的外形设置为椭球形,使得无论下压部9处于何种角度,都能够收到冲击头81的冲击效果,实现模拟功能。
[0042]
在进行冲击工作之前,需要先经由复位接头85对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冲入一定的压力的空气,使得泄压阀84工作后,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能够将内部活塞向上顶起。在完成心脏复苏工作后,可以经由复位接头85对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再冲入部分空气,使得冲击头81上移;或者完全卸去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的空气。充气和泄气工作,可由四个压缩气泵62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或者,在冲击活塞筒8下半部设置一个复位弹簧,由该弹簧代替上述的功能。弹簧的缺点是,存在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之后,会有疲劳存在导致寿命大大降低,但
也是一种替代方案。
[004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4]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危重症患者应急监控设备,能够在医生和护士在场或未在场的情况下,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时,快速自动地翻开患者的被子,然后剪开患者的衣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工作,第一时间抢救病人,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