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5183发布日期:2022-04-16 12:4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助产床,尤其涉及一种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科在各大医院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科室之一,是关系到产妇、分娩、妊娠并协助新生儿诞生的全过程护理科室。
3.在产妇怀孕周期满后,都会经历分娩这个流程,不可马虎,产妇分娩时,需躺在助产床上进行分娩,目前,传统的产妇助产床,不具有调节高度的作用,每个产妇的身高不一致,有部分产妇身高较矮小,在准备分娩时,难以躺上助产床,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帮助产妇躺在助产床上,不仅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会浪费时间,增加产妇的痛苦等问题存在。
4.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调节高度功能、达到了支撑产妇作用的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传统的产妇助产床,不具有调节高度的作用,每个产妇的身高不一致,有部分产妇身高较矮小,在准备分娩时,难以躺上助产床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调节高度功能、达到了支撑产妇作用的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
6.技术方案是:一种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包括有:床体和活动板,床体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活动板;支撑外壳,床体底部两侧设有支撑外壳;调节组件,支撑外壳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床体连接;万向轮,调节组件底部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有万向轮;驱动组件,床体内侧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调节组件配合。
7.进一步的是,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筒,床体底部两侧均对称设有支撑筒,支撑筒均位于支撑外壳内侧;第一导向杆,支撑筒内侧对称第一导向杆;圆筒,同侧两个第一导向杆之间均滑动式设有圆筒;第一丝杆,圆筒内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支撑筒转动式连接。
8.进一步的是,驱动组件包括有:转盘,床体一侧转动式设有转盘;第一支撑块,床体内部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支撑块;旋转轴,两侧的第一支撑块之间均转动式设有旋转轴;第一齿轮,旋转轴两侧与转盘一侧均设有第一齿轮;齿条带,两侧的第一齿轮之间均绕有齿条带;第一锥齿轮,旋转轴两侧与第一丝杆上侧均设有第一锥齿轮,上下两侧的第一锥齿轮之间均相互啮合。
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撑起组件,撑起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块,床体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位于一侧支撑外壳内部,第二支撑块与转盘转动式连接;第三支撑块,一侧支撑外壳内部上侧设有第三支撑块;第二丝杆,第三支撑块内侧转动式设有第二丝杆;第二锥齿轮,第二丝杆顶部与转盘一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二导向杆,一端支撑外壳内部两侧设有第二导向杆;顶杆,第二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设
有顶杆,顶杆与第二丝杆通过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有:支撑架,床体底部一侧对称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均位于一侧的支撑外壳内侧;固定滑块,支撑架上均滑动式设有固定滑块;旋转杆,固定滑块上侧均转动式设有旋转杆;放置块,旋转杆顶部均设有放置块;第二齿轮,旋转杆下侧均设有第二齿轮;齿块,另一端支撑外壳内部上侧对称设有齿块,齿块均与第二齿轮间歇性啮合。
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撑开组件,撑开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另一端支撑外壳内部中间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滑杆,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滑杆;第一弹簧,滑杆与支撑外壳之间均对称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套在第一支撑杆上;压块,一侧的圆筒一端均设有压块,压块均与滑杆配合。
12.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有:固定杆,床体两侧均对称设有固定杆;旋转块,两侧的固定杆内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旋转块;扶板,旋转块上侧均设有扶板。
13.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有:棘轮,转盘上设有棘轮;第二支撑杆,一侧的支撑外壳内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拉杆,第二支撑杆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拉杆,拉杆与一侧的支撑外壳滑动式连接;第二弹簧,拉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卡杆,拉杆顶部一侧设有卡杆,卡杆与棘轮配合。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将转盘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齿条带和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一丝杆旋转,第一丝杆的作用,带动圆筒和万向轮上下移动,如此,可调节床体的高度,达到了调节高度的作用。
15.2、本发明通过第二锥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杆顺时针旋转,在第二丝杆的作用,带动顶杆向上移动与活动板接触,顶杆则带动活动板顺时针旋转,同时顶杆起到了支撑活动板的作用,在卡紧组件的作用下,孕妇可以靠在活动板上,有助于产妇进行分娩。
16.3、通过第二齿轮向外移动与齿块啮合,在齿块的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杆和放置块向外旋转,这时,产妇便可将腿部放置在放置块上,使产妇腿部处于张开状态,方便产妇进行分娩,有效提高助产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撑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撑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撑开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卡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b部分放大示意图。
32.图中标号名称:1:床体,2:活动板,3:支撑外壳,4:万向轮,5:调节组件,501:支撑筒,502:圆筒,503:第一导向杆,504:第一丝杆,6:驱动组件,601:转盘,602:第一齿轮,603:齿条带,604:第一支撑块,605:旋转轴,606:第一锥齿轮,7:撑起组件,701:第二支撑块,702:第二锥齿轮,703:第三支撑块,704:第二丝杆,705:第二导向杆,706:顶杆,8:支撑组件,801:支撑架,802:固定滑块,803:旋转杆,804:放置块,805:第二齿轮,806:齿块,9:撑开组件,901:第一支撑杆,902:滑杆,903:第一弹簧,904:压块,10:扶手组件,1001:固定杆,1002:旋转块,1003:扶板,11:卡紧组件,1101:棘轮,1102:第二支撑杆,1103:拉杆,1104:第二弹簧,1105: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一种产科用可升降高度的助产床,如图1-图8所示,包括有床体1、活动板2、支撑外壳3、万向轮4、调节组件5和驱动组件6,床体1顶部右侧转动式设有活动板2,床体1底部左右两侧设有支撑外壳3,支撑外壳3内侧均设有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与床体1连接,调节组件5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万向轮4,床体1内侧设有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与调节组件5配合。
35.调节组件5包括有支撑筒501、圆筒502、第一导向杆503和第一丝杆504,床体1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支撑筒501,支撑筒501均位于支撑外壳3内侧,支撑筒501内侧前后对称第一导向杆503,同侧两个第一导向杆503之间均滑动式设有圆筒502,支撑筒501内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丝杆504,第一丝杆504均与圆筒502通过螺纹连接。
36.驱动组件6包括有转盘601、第一齿轮602、齿条带603、第一支撑块604、旋转轴605和第一锥齿轮606,床体1右侧转动式设有转盘601,床体1内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撑块604,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块604之间均转动式设有旋转轴605,旋转轴605左右两侧与转盘601左侧均设有第一齿轮602,前后两侧的第一齿轮602之间均绕有齿条带603,旋转轴605左右两侧与第一丝杆504上侧均设有第一锥齿轮606,上下两侧的第一锥齿轮606之间均相互啮合。
37.当产妇需要进行分娩时,产妇可躺在本助产床上,产妇上半身躺在活动板2处,通过万向轮4任意转动的作用,可将本助产床任意移动至合适位置,根据每个产妇的身高不一致,人们手动将转盘601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602、齿条带603和旋转轴605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606和第一丝杆504旋转,使得第一丝杆504顺时针旋转,带动圆筒502和万向轮4向下移动,如此,可调节床体1的高度,当人们手动将转盘601顺时针旋转,
从而带动第一齿轮602、齿条带603和旋转轴605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606和第一丝杆504旋转,使得第一丝杆504逆时针旋转,带动圆筒502和万向轮4向上移动,如此反复,达到调节床体1高度的作用,当调节好高度后,停止旋转转盘601即可,在产妇进行分娩时,人们将活动板2逆时针旋转,使产妇处于较为坐立的状态,有效帮助产妇进行分娩,当产妇分娩完毕后,人们手动将活动板2顺时针旋转复位即可。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9-图15所示,还包括有撑起组件7,撑起组件7包括有第二支撑块701、第二锥齿轮702、第三支撑块703、第二丝杆704、第二导向杆705和顶杆706,床体1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块701,第二支撑块701位于右侧支撑外壳3内部,第二支撑块701与转盘601转动式连接,右侧支撑外壳3内部上侧设有第三支撑块703,第三支撑块703内侧转动式设有第二丝杆704,第二丝杆704顶部与转盘601左侧均设有第二锥齿轮702,第二锥齿轮702之间相互啮合,右端支撑外壳3内部前后两侧设有第二导向杆705,第二导向杆705之间滑动式设有顶杆706,顶杆706与第二丝杆704通过螺纹连接。
39.当转盘601逆时针旋转时,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杆704顺时针旋转,在第二丝杆704的作用,带动顶杆706向上移动与活动板2接触,顶杆706则带动活动板2逆时针旋转,此时人们将活动板2固定住,此时产妇便能靠在活动板2上,当转盘601顺时针旋转时,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702和第二丝杆704旋转,使得第二丝杆704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顶杆706向下移动,使得活动板2顺时针旋转复位。
40.还包括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有支撑架801、固定滑块802、旋转杆803、放置块804、第二齿轮805和齿块806,床体1底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架801,支撑架801均位于左侧的支撑外壳3内侧,支撑架801上均滑动式设有固定滑块802,固定滑块802上侧均转动式设有旋转杆803,旋转杆803顶部均设有放置块804,旋转杆803下侧均设有第二齿轮805,左端支撑外壳3内部上侧前后对称设有齿块806,齿块806均与第二齿轮805间歇性啮合。
41.还包括有撑开组件9,撑开组件9包括有第一支撑杆901、滑杆902、第一弹簧903和压块904,左端支撑外壳3内部中间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杆90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901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滑杆902,滑杆902与支撑外壳3之间均对称设有第一弹簧903,第一弹簧903均套在第一支撑杆901上,左侧的圆筒502右端均设有压块904,压块904均与滑杆902配合。
42.当圆筒502向下移动时,带动压块904向下移动,使得压块904与滑杆902接触,从而带动滑杆90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903被压缩,进而带动固定滑块802、旋转杆803、放置块804和第二齿轮805向外移动,使得第二齿轮805向外移动与齿块806啮合,在齿块806的作用,带动第二齿轮805、旋转杆803和放置块804向外旋转,这时,产妇腿部放置在放置块804上,放置块804便能使产妇腿部处于张开状态,方便产妇进行分娩,当产妇分娩完毕后,圆筒502向上移动时,带动压块904向上脱离滑杆902,在第一弹簧903的作用,从而带动滑杆902向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固定滑块802、旋转杆803、第二齿轮805和放置块804向内移动复位,第二齿轮805向内再次与齿块806啮合时,齿块806则带动第二齿轮805、旋转杆803和放置块804向内旋转复位,如此,有效提高助产的工作效率。
43.还包括有扶手组件10,扶手组件10包括有固定杆1001、旋转块1002和扶板1003,床体1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固定杆1001,左右两侧的固定杆1001内侧之间均转动式设有
旋转块1002,旋转块1002上侧均设有扶板1003。
44.当活动板2逆时针旋转,使得产妇处于较为坐立的状态时,产妇双手可扶在扶板1003上,这时,产妇借助扶板1003助力进行分娩,当产妇分娩完毕后,人们便可将扶板1003向外旋转打开,带动旋转块1002旋转,此时,产妇便可下床脱离本助产床,随后人们手动将扶板1003向内旋转合上,带动旋转块1002向内旋转复位即可。
45.还包括有卡紧组件11,卡紧组件11包括有棘轮1101、第二支撑杆1102、拉杆1103、第二弹簧1104和卡杆1105,转盘601上设有棘轮1101,右侧的支撑外壳3内部右上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1102,第二支撑杆1102上侧之间滑动式设有拉杆1103,拉杆1103与右侧的支撑外壳3滑动式连接,拉杆1103与第二支撑杆1102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1104,拉杆1103顶部左侧设有卡杆1105,卡杆1105与棘轮1101配合。
46.当需要将活动板2逆时针旋转时,人们握住拉杆1103将卡杆1105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104被压缩,卡杆1105向下不会卡住棘轮1101,随后人们将转盘601逆时针旋转,带动棘轮1101、第二锥齿轮702和第二丝杆704旋转,在第二丝杆704的作用,使得顶杆706将活动板2逆时针旋转,此时,产妇处于较为坐立的状态,然后人们松开拉杆1103,在第二弹簧1104的作用,带动拉杆1103和卡杆1105向上移动,使得卡杆1105向上将棘轮1101卡紧,如此,有效提高产妇分娩的工作效率,当产妇生产完毕后,手动将卡杆1105向下脱离棘轮1101,由于产妇的重力作用,使得活动板2顺时针旋转复位。
47.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