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2.静脉输液是现阶段医院常见的治疗手段,在静脉输液时一般要求输液部位不能随意活动,但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小儿习惯多动,易于激动,注意力不能持久和长期集中,很难保持输液肢体姿势不变,往往使输液固定失败,因此常需要用到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
3.原有的技术中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过于依靠工作人员将输液瓶固定,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使用;且现有的药液大多较为冰凉,会给孩童造成不适降低体验效果;以及在使用时孩童容易晃动导致输液失败需要反复穿针;且输液瓶需要固定于较高位置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具有可自动进行更换输液瓶完成穿刺工作、具备加温功能且装拆简单便于使用、可避免孩童晃动导致的针体脱落以及便于工作悬挂药瓶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对个药液瓶固定的固定夹具,所述主体的支柱靠近上端位置外侧设置有用于将输液管固定的软管夹具,所述软管夹具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药液加热的恒温仪,所述恒温仪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输液状态的输液监控器,所述恒温仪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恒温仪固定的夹套,所述恒温仪的一侧下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加热的加热座,所述恒温仪的后端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输液监控器的底座,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主体以及软管夹具上下移动的液压伸缩杆,所述主体的座椅前端设置有用于将孩童的上身固定的护带,所述主体的座椅前端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孩童的手臂的护垫,所述护垫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对手臂形成防护的海绵体,所述护垫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孩童手臂固定的弹性护套,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外侧套设有凸环座。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固定夹具上下移动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外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药液剩余量并驱动主体以及电动伸缩杆的光电感应器。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顶紧输液监控器的垫块,所述垫块的后端以及弹性护套的下端均设置有弹簧。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套的开口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夹套闭合的弹性卡板,所述夹套的开口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弹性卡板固定的卡座。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卡板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抵住卡座内部凹槽端面的顶块,所述夹套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护套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自动调节夹持范围的硅胶垫,所述弹性护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弹性护套调节夹持位置的滑板。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主体的支柱晃动的支板,所述凸环座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支板夹持固定的夹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光电感应器对药液瓶内部进行检测并在内部药水使用完毕后,自动驱动电动伸缩杆带动固定夹具上升并由主体带动旋转将另一个药液瓶旋转至指位置,进一步的再次利用电动伸缩杆带动固定夹具下降使穿刺针刺入,整个过程自动完成可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弹性卡板向卡座内部按压利用顶块可自动完成将恒温仪固定对药液进行加热避免对孩童造成不适,操作简单便于使用的同时可利用输液监控器自动对输液状态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输液状态提高使用效果;通过护带将孩童的上身固定后将其输液用的手臂放置于护垫的内部,进一步的将滑板卡合连接于护垫的内部完成弹性护套的安装将手臂固定,可有效避免孩童晃动导致的针体脱落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凸环座套设于液压伸缩杆的上端外侧后利用液压伸缩杆可带动凸环座上下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对药液瓶进行悬挂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主体与输液瓶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恒温仪与支柱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的夹套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的护垫与弹性护套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的液压伸缩杆与凸环座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固定夹具;3、软管夹具;4、恒温仪;5、输液监控器;6、夹套;7、加热座;8、底座;9、液压伸缩杆;10、护带;11、护垫;12、海绵体;13、弹性护套;14、凸环座;15、电动伸缩杆;16、光电感应器;17、垫块;18、弹簧;19、弹性卡板;20、卡座;21、顶块;22、防滑垫;23、硅胶垫;24、滑板;25、支板;26、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5.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对个药液瓶固定的固定夹具2,主体1的支柱靠近上端位置外侧设置有用于将输液管固定的软管夹具3,软管夹具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药液加热的恒温仪4,恒温仪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输液状态的输液监控器5,恒温仪4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恒温仪4固定的夹套6,恒温仪4的一侧下端位置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加热的加热座7,恒温仪4的后端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输液监控器5的底座8,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主体1以及软管夹具3上下移动的液压伸缩杆9,主体1的座椅前端设置有用于将孩童的上身固定的护带10,主体1的座椅前端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孩童的手臂的护垫11,护垫1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对手臂形成防护的海绵体12,护垫1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孩童手臂固定的弹性护套13,液压伸缩杆9的上端外侧套设有凸环座14,本实施例中主体1可带动固定夹具2旋转。
16.具体的,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固定夹具2上下移动的电动伸缩杆15,电动伸缩杆15的下端外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药液剩余量并驱动主体1以及电动伸缩杆15的光电感应器16,本实施例中光电感应器16检测到药液使用完毕后自动驱动电动伸缩杆15以及主体1运转。
17.具体的,底座8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顶紧输液监控器5的垫块17,垫块17的后端以及弹性护套13的下端均设置有弹簧18,本实施例中弹簧18带动垫块17自动将输液监控器5顶紧固定。
18.具体的,夹套6的开口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夹套6闭合的弹性卡板19,夹套6的开口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弹性卡板19固定的卡座20,本实施例中卡座20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弹性卡板19卡合连接的凹槽。
19.具体的,弹性卡板19的前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抵住卡座20内部凹槽端面的顶块21,夹套6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防滑垫22,本实施例中顶块21的下端为倾斜面结构。
20.具体的,弹性护套13的下端设置有用于自动调节夹持范围的硅胶垫23,弹性护套1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弹性护套13调节夹持位置的滑板24,本实施例中将弹性护套13的两端向内侧按压即可紧装拆使用。
21.具体的,液压伸缩杆9的上端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主体1的支柱晃动的支板25,凸环座14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支板25夹持固定的夹板26,本实施例中夹板26在支板25的两侧为对称设置。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通过设置于支柱靠近上端位置外侧的光电感应器16对药液瓶内部进行检测并在内部药水使用完毕后,自动驱动电动伸缩杆15带动设置于支柱上端将药液瓶固定的固定夹具2上升并由主体1带动旋转将另一个药液瓶旋转至指位置,进一步的再次利用电动伸缩杆15带动固定夹具2下降使穿刺针刺入药液瓶完成更
换,整个过程自动完成可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设置于夹套6开口处一端的弹性卡板19向夹套6开口处另一端的卡座20内部按压,此时设置于弹性卡板19前端一侧的顶块21自动抵住卡座20内部凹槽的一端面完成将夹套6固定对恒温仪4以及输液监控器5形成支撑,利用恒温仪4以及位于恒温仪4一侧下端位置的加热座7对药液进行加热避免对孩童造成不适,操作简单便于使用的同时可利用位于恒温仪4一侧底座8上端由垫块17以及弹簧18固定的输液监控器5自动对输液状态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输液状态提高使用效果;通过设置于座椅前端的护带10将孩童的上身固定后将其输液用的手臂放置于座椅前端的护垫11的内部,进一步的将位于弹性护套13两侧位置的滑板24卡合连接于护垫11上端的滑道内部,利用弹性护套13下端弹簧18的弹性可带动硅胶垫23自动调节对孩童手臂的压紧力完成弹性护套13的安装将手臂固定,可有效避免孩童晃动导致的针体脱落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凸环座14套设于液压伸缩杆9的上端外侧后利用液压伸缩杆9可带动凸环座14上下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对药液瓶进行悬挂提高工作效率,且通过螺栓将设置于液压伸缩杆9上端位置外侧的支板25与凸环座14外侧位置的夹板26连接固定后可防止支柱倾斜提高稳定性能。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