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5702发布日期:2022-03-16 13:5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喂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内科喂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的患者手术后,需要静卧休养,在休养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将药物通过注射器送到口腔中,此种注射器的结构与一般注射器的结构相类似,都是由活塞式注射部分和注射管两大部分构成,在注射之前如果药液为多种构成的混合药,则需要通过一个容器将这些药液依次注入,然后采用晃动或静止等待的方式,使它们充分溶解,以使患者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
3.利用上述结构的注射器向患者口腔注入药液之前需要利用注射器配药、混药,将多种药液充分混合后再注入到患者口腔中,配药后由于缺少合理的混药装置,导致多种药液混合不均匀,影响患者正常吸收,且混药充分溶解的时间较长,并且配药设备和喂药设备不能统一在一起,造成医护人员使用或携带转运时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喂药功能和混药功能合理结合,使配药和喂药工作有序进行,使用后便于快速转运,存放时节省空间,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可快速混合。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内科喂药装置,包括由两片立板构成的立架,立架内侧设有位于两立板之间的空腔,所述立架底部设有贯穿在空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位于空腔内进行上下旋转的混药舱,两立板上开设有位于所述混药舱上方的导槽,空腔内还设有注射器,注射器的药筒壁上设有两处分别延伸至两导槽内的导柱,所述导槽内设有用于使所述导柱在其槽道内上下平稳移动的导杆,注射器的排药管对应在混药舱的上方,所述混药舱的两外壁面上均还焊接有拉板,两立板上均还焊接有拉柱,所述拉板与所述拉柱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混药舱远离于注射器的一端略为倾斜向上的撑簧,所述混药舱的内腔中远离于注射器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设有两处主动锥齿轮,由所述混药舱的一端向其内腔中通过轴承还贯穿有两处第二搅拌杆,且第二搅拌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使得所述第一搅拌杆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时,又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杆在注射器内同步旋转动作。
6.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一端接触在导柱底部,另一端接触在导槽底部的弹簧。
7.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的外壁面上还设有转套,所述导柱的内端配合在转套内,所导柱的外端延伸至导槽内并贯穿在导杆上。
8.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混药舱靠近于注射器的一端还设有对应在注射器下方,且位于两立板外侧的接板,所述接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圈围挡。
9.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接板远离于立板的一端设有弧口,所述接板靠近于立板
的一端设有对应在混药舱上方的缺口。
10.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接板是橡胶板,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所述围挡是向上伸展的橡胶皮。
11.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立架的底部设有两片分别焊接在两立板上的延伸板,两延伸板延伸至所述混药舱的下方,且还在其中一处延伸板上设有向上弯曲的摩擦板,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端设有接触在摩擦板上的橡胶轮。
12.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所述橡胶轮和所述摩擦板的接触面上均还设有防滑纹理。
13.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两片立板设置了立架,并在立架上设置了混药舱,将注射器通过可旋转并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混药舱的上方,利用混药舱将多种药液混合,然后将注射器以移动的方式插到混药舱内将药液吸入,再以旋转的方式将药液喂入患者口腔中,由于将混药机构和喂药机构设置在一起,使喂药机构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使它们结构更加紧凑,使配药和喂药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使用后便于快速转运,存放时节省空间,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可快速混合,并且其中混药机构内设置多处搅拌杆呈垂直状分布,并且可同时搅拌动作,提高了混药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混药舱去除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由图3引出的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由图4引出的另一旋转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中仅注射器以及其具面的转套和导柱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中剖开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立架;101、立板;102、延伸板;2、空腔;3、转轴;4、混药舱;5、导槽;6、注射器;7、导柱;8、导杆;81、弹簧;9、拉板;11、拉柱;12、撑簧;13、第一搅拌杆;14、主动锥齿轮;15、第二搅拌杆;16、从动锥齿轮;17、转套;18、接板;19、围挡;20、弧口;21、缺口;22、摩擦板;23、橡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7所示。
24.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心内科喂药装置,包括由两片立板101构成的立架1,立架1内侧设有位于两立板101之间的空腔2,立架1底部设有贯穿在空腔2内的转轴3,转轴3上设有位于空腔2内进行上下旋转的混药舱4,两立板101上开设有位于混药舱4上方的导槽5,空腔2内还设有注射器6,注射器6的药筒壁上设有两处分别延伸至两导槽5内的导柱7,导槽5
内设有用于使导柱7在其槽道内上下平稳移动的导杆8,注射器6的排药管对应在混药舱4的上方,混药舱4的两外壁面上均还焊接有拉板9,两立板101上均还焊接有拉柱11,拉板9与拉柱11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混药舱4远离于注射器6的一端略为倾斜向上的撑簧12,混药舱4的内腔中远离于注射器6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有第一搅拌杆13,第一搅拌杆13的中部设有两处主动锥齿轮14,由混药舱4的一端向其内腔中通过轴承还贯穿有两处第二搅拌杆15,且第二搅拌杆15的另一端设有与主动锥齿轮14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6,使得第一搅拌杆13带动主动锥齿轮14旋转时,又通过主动锥齿轮14与从动锥齿轮16啮合作用下,使得第二搅拌杆15与第一搅拌杆13在注射器6内同步旋转动作。
25.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由于设置了混药舱4,且还在混药舱4内设置了至少三组搅拌杆,如图4所示,医护人员配药时直接将本装置转送到病房,然后将多种药液共同注入到混药舱4内,并且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这三组搅拌杆中的一处与至少另两处呈交叉分布,因此搅拌动作时搅拌面积更为广泛,搅拌效率更高,例如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剂时,可加快其溶解速度,混药完毕后,将注射器6向下按压,注射器6通过两端导柱7在导杆8上向下移动的方式,直至将其底端的出药管插到混药舱4中,接着将药液吸到注射器6内,又由于导杆8上套设有一端接触在导柱7底部,另一端接触在导槽5底部的弹簧81,停止对注射器6施压时,受弹簧81作用下,又使得注射器6向上移动到初始位置,又由于注射器6的外壁面上还设有转套17,导柱7的内端配合在转套17内,所导柱7的外端延伸至导槽5内并贯穿在导杆8上,因此注射器6又可单独旋转,此时将注射器6旋转至对针于患者口腔,刚可将药液喂入患者口腔内,便于使用,综上可以看出,在本喂药装置中,配药和喂药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使用过程中混药后又可快速喂到患者口腔中,且使用后便于快速转运,存放时节省空间,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可快速混合,并且其中混药机构内设置多处搅拌杆呈垂直状分布,并且可同时搅拌动作,提高了混药效率。
26.具体的,混药舱4靠近于注射器6的一端还设有对应在注射器6下方,且位于两立板101外侧的接板18,接板18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圈围挡19,在喂药过程中,可使接板18部位靠在患者胸部,一旦患者出现呛药现象时,用于接取药液,围挡19的设置,可防止滴落到接板18上的药液任意洒落。
27.具体的,接板18远离于立板101的一端设有用于使其靠贴在患者胸部的弧口20,接板18靠近于立板101的一端设有对应在混药舱4上方用于将接取的药液再次回流至混药舱4的缺口21,并且接板18是具有一定柔软性的橡胶板,而且设置在其上表面上的围挡19是向上伸展的橡胶皮。
2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立架1的底部设有两片分别焊接在两立板101上的延伸板102,两延伸板102延伸至混药舱4的下方,且还在其中一处延伸板102上设有向上弯曲的摩擦板22,第一搅拌杆13的外端设有接触在摩擦板22上的橡胶轮23。橡胶轮23和摩擦板22的接触面上均还设有防滑纹理。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混药舱4内的药液可被上述至少三组搅拌杆快速混药,其操作方式可通过按压混药舱4使其上下旋转的方式来完成,操作过程为:手部按压在混药舱4的伸出端,向下旋压时混药舱4向下旋转,失去手压作用时,在撑簧12作用下,又使其向上旋转复位,由于摩擦板22和橡胶轮23的接触面上均还设有防滑纹理,因此混药舱4在进行一上一下的旋转动作下,还会带着橡胶轮23沿着摩擦板22的弧形面上下滚动,首先就使得第
一搅拌杆13旋转带着主动锥齿轮14旋转,而又由于主动锥齿轮14至少为两处,且又与另外的至少两处从动锥齿轮16相互啮合,因此第一搅拌杆13旋转时还会驱动其它的第二搅拌杆15旋转,最终使第二搅拌杆15、第一搅拌杆13同时旋转并将混药舱4内的药液快速混合溶解,综上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只需要按压混药舱4,令其向下旋转,即可使混药舱4内的药液快速混合溶解,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0.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