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文档序号:29412939发布日期:2022-03-26 12:1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背景技术: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旁路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尽管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tascii明确指出,a形病变适合腔内治疗,d形病变则推荐手术治疗;同时腔内治疗存在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等腔内治疗失败的情况,故针对腔内治疗失败的病例且流入道和流出道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同样可考虑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同时相当多的病例需要依靠腔内治疗和外科旁路的手术杂交治疗,故目前血管旁路手术有较为广泛的治疗适应症。
4.股-股动脉旁路、股-腘动脉旁路、腋-双股动脉、主-双股动脉旁路是目前外科治疗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术式,通过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将流入道及流出道血管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缓解下肢缺血的治疗目的。既往采用传统的皮下血管隧道器建立皮下隧道,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该方法根据术者经验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由于无法直视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中,会导致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尤其在主-双股旁路手术过程中,皮下隧道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髂股血管的损伤,带来致命性的并发症。(2)若血管损伤导致皮下血肿吸收不良可导致进一步人工血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同时由于无法直视,在推进过程中皮下隧道器进入不同的解剖层次,从而在反复推送及后撤过程会加重上述损伤(4)在推送血管隧道器过程中,由于前端无可视化纤维指示,导致推进方向偏离血管吻合口的位置,从而需不断调整推送反向,同样可以加重上述损伤。故研发新型的可视化血管隧道器可避免上述常见的临床并发症,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风险。
5.中国专利文献:cn202021563135.6,申请日2020.07.31,专利名称为:一种医用皮下隧道器组件。公开了一种医用皮下隧道器组件,该组件主要由隧道针和相应长度的隧道器组成,所述隧道针为可连接的针体,所述针体的前端为钝性针头。
6.中国专利文献:cn202020148081.0,申请日2020.01.30,专利名称为:一种光束引导的多功能皮下隧道器。公开了一种光束引导的多功能皮下隧道器,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杆,所述隧道杆的内侧插接有钝性光束引导内芯,所述钝性光束引导内芯的内侧插接有光索,所述光索的两侧均开设有出药孔,所述出药孔的内侧还插接有锐性牵引内芯。
7.上述专利文献cn202021563135.6中的一种医用皮下隧道器组件,采用隧道器为圆柱体,由上下两个隧道管组成,连接处以卡槽的形式连接,该实用新型可以迅速制作粗细合适的皮下隧道,减少非专业器械引起的过度扩张,减少血管在皮下的牵拉损伤,使其松紧适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而专利文献cn202020148081.0中的一种光束引导的多功
能皮下隧道器,则通过设有隧道杆、钝性光束引导内芯、光索、出药孔、锐性牵引内芯、连接头、调整头、注射器和光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在鞘内药物输注通道等需要进行皮下隧道建立的手术中,能够给手术医生精准、轻松的皮下隧道建立引导,减少病人在隧道建立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一次经皮下隧道牵引的成功率,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但是关于一种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时,可直接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同时便于调整推进方向,精确对准血管吻合口,避免临床并发症的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8.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时,可直接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同时便于调整推进方向,精确对准血管吻合口,避免临床并发症的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时,可直接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同时便于调整推进方向,精确对准血管吻合口,避免临床并发症的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1.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所述的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包括皮下隧道器、充气装置和电子显微镜;所述的皮下隧道器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和显微镜通道;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和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直径小于气体通道的直径;所述的电子纤维镜包括显示屏和纤维管道;所述的纤维管道末端与显示屏连接,且所述纤维管道前端内部设有照明灯和摄像头;所述的纤维管道的直径小于显微镜管道的直径。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皮下隧道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充气囊为电动式充气结构。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皮下隧道器内部还设有中空结构的血管通道。
15.本发明优点在于:
16.1、通过皮下隧道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的设计,可降低皮下隧道器进入皮下筋膜内的阻力,方便推进或退出。
17.2、通过在皮下隧道器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和显微镜通道,在皮下隧道器推进至皮下筋膜内时,可通过将充气装置上的充气管内置于气体通道内,同时将电子显微镜上的纤维管道内置于显微镜管道内。
18.3、术中可通过充气装置对充气管进行吹气,从而使得皮深浅筋膜间隙打开,方便皮下隧道器的推进,同时通过打开电子显微镜便可通过纤维管道前端内部设有的照明灯和摄像头将皮下筋膜组织在外部显示屏上清晰显示。
19.4、术者可在直视状态下将皮下隧道器推进到位,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可清晰辨别解剖层次、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在皮下隧道器推进的过程中可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患者的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的并发症。
20.5、当皮下隧道器推进到位后,即可退出充气管和显微管道,然后通过皮下隧道器内部的通道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成功通过皮下隧道,实现直视状态下的血管隧道建立。
21.6、通过在皮下隧道器内还设有血管通道的设计,可在皮下隧道器推进至准确位置后,可直接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通过血管通道成功进入皮下隧道,而无需先退出充气管和纤维管道,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22.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皮下隧道器结构示意图。
23.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充气装置和电子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24.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纤维管道前端结构示意图。
25.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7.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8.1.皮下隧道器
ꢀꢀꢀꢀꢀꢀꢀꢀꢀꢀꢀꢀ
11.气体通道
29.12.显微镜通道
ꢀꢀꢀꢀꢀꢀꢀꢀꢀꢀꢀ
2.充气装置
30.21.充气囊
ꢀꢀꢀꢀꢀꢀꢀꢀꢀꢀꢀꢀꢀꢀꢀ
22.充气管
31.3.电子显微镜
ꢀꢀꢀꢀꢀꢀꢀꢀꢀꢀꢀꢀ
3.显示屏
32.32.纤维管道
ꢀꢀꢀꢀꢀꢀꢀꢀꢀꢀꢀꢀꢀ
33.照明灯
33.34.摄像头
34.实施例1
35.请参看附图1-3,图1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皮下隧道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充气装置和电子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的纤维管道前端结构示意图。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所述的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包括皮下隧道器1、充气装置2和电子显微镜3;所述的皮下隧道器1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所述的皮下隧道器1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11和显微镜通道12;所述的充气装置2包括充气囊21和充气管22;所述的充气管22直径略小于气体通道11的直径;所述的电子纤维镜3包括显示屏31和纤维管道32;所述的纤维管道32末端与显示屏31连接,且所述纤维管道32前端内部设有照明灯33和摄像头34;所述的纤维管道32的直径略小于显微镜管道12的直径。
3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皮下隧道器1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的设计,可降低皮下隧道器1进入皮下筋膜内的阻力,方便推进或退出;所述的通过在皮下隧道器1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11和显微镜通道12,在皮下隧道器推进至皮下筋膜内时,可通过将充气装置2上的充气管22内置于气体通道11内,同时将电子显微镜3上的纤维管道32内置于显微镜管道12内;所述的在术中,可通过充气装置2对充气管22进行吹气,从而使得皮深浅筋膜间隙打开,方便皮下隧道器1的推进,同时通过打开电子显微镜3便可通过纤维管道32前端内部设有的照明灯33和摄像头34将皮下筋膜组织在外部显示屏31上清晰显示,从而方便术者在直视状态下将皮下隧道器1推进到位,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可清晰辨别解剖层次、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在皮下隧道器1推进的过程中可避免损伤重要
解剖结构,减少患者的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的并发症;当所述的皮下隧道器1推进到位后,即可退出充气管22和显微管道32,然后通过皮下隧道器1内部的通道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成功通过皮下隧道,实现直视状态下的血管隧道建立。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皮下隧道器1内还设有中空结构的血管通道(图中未示出);所述的通过在皮下隧道器1内还设有血管通道的设计,可在皮下隧道器1推进至准确位置后,可直接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通过血管通道成功进入皮下隧道,而无需先退出充气管22和纤维管道32,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
39.本发明的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通过皮下隧道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的设计,可降低皮下隧道器进入皮下筋膜内的阻力,方便推进或退出;通过在皮下隧道器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和显微镜通道,在皮下隧道器推进至皮下筋膜内时,可通过将充气装置上的充气管内置于气体通道内,同时将电子显微镜上的纤维管道内置于显微镜管道内;术中可通过充气装置对充气管进行吹气,从而使得皮深浅筋膜间隙打开,方便皮下隧道器的推进,同时通过打开电子显微镜便可通过纤维管道前端内部设有的照明灯和摄像头将皮下筋膜组织在外部显示屏上清晰显示,从而方便术者在直视状态下将皮下隧道器推进到位,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可清晰辨别解剖层次、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在皮下隧道器推进的过程中可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患者的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的并发症;当皮下隧道器推进到位后,即可退出充气管和显微管道,然后通过皮下隧道器内部的通道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成功通过皮下隧道,实现直视状态下的血管隧道建立;通过在皮下隧道器内还设有血管通道的设计,可在皮下隧道器推进至准确位置后,可直接将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通过血管通道成功进入皮下隧道,而无需先退出充气管和纤维管道,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