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1286发布日期:2022-04-09 00:5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病床,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


背景技术:

2.妇产科中,一般会把出生不久的婴儿放在婴儿床上,婴儿床集体放在婴儿室由护士照看,或是放在产妇床旁边由产妇自己照看,婴儿躺在床上经常会哭闹,要将婴儿抱起或是摇晃婴儿床才能让婴儿停止哭闹。
3.传统的妇产科病床,是无法携带婴儿床的,当需要抱起或放下婴儿时,病人要弯腰,摆好姿势将婴儿竖直抱起或放下,而且容易导致姿势不正确伤到婴儿,并且传统的妇产科病床中没有安装护架,有时候容易病人在睡觉过程中因动作幅度过大而从病床上摔落,从而给病人带来伤害。
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现安抚婴儿情绪和防止病人摔落的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传统婴儿病床无法实现安抚婴儿情绪和无法防止病人摔落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安抚婴儿情绪和防止病人摔落的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
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包括:躺板、遮挡板、座板、遮挡机构、卡位机构和滑动床机构,躺板上两侧均设有遮挡板,躺板下侧中部设有座板,躺板顶部设有遮挡机构,躺板上设有卡位机构,躺板上设有滑动床机构。
7.进一步说明,遮挡机构包括:座板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旋转连接板,两个第一旋转连接板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用于防止病人摔落的第一旋转挡板,两个第一旋转连接板上两侧均绕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连接板和第一旋转挡板连接。
8.进一步说明,卡位机构包括:座板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框,第一连接框上滑动式设有滑动挡杆,滑动挡杆下部两侧均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框和滑动挡杆连接。
9.进一步说明,滑动床机构包括:座板内壁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两根第一连接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连接板,两根第一连接杆上均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座板和第一滑动连接板连接,两个第一滑动连接板顶部均设有第二滑动连接板,两个第二滑动连接板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用于为婴儿提供休息环境的滑动板,滑动板下部两侧均绕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动连接板和滑动板连接。
10.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旋转遮板机构,旋转遮板机构包括:滑动板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框,两个第二连接框内壁均设有第二旋转连接板,两个第二旋转连接板均转动式设有用于保护婴儿身体安全的第二旋转挡板,两个第二旋转连接板上两侧均绕有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旋转连接板和第二旋转挡板连接。
11.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侧面挡板机构,侧面挡板机构包括:滑动板底部设有第三连
接框,第三连接框内壁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旋转连接杆,两根旋转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旋转连接板,第三连接框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内部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动连接板,第三滑动连接板与第三旋转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杆内部两侧均绕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和第三滑动连接板连接,两根旋转连接杆上均绕有第三扭力弹簧,第三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框和旋转连接杆连接。
12.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带动机构,带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框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三连接杆,两根第三连接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连接杆,两根第三连接杆上均绕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和滑动连接杆连接,两根旋转连接杆上均设有单向直齿轮,两根滑动连接杆上侧均设有齿条。
13.进一步说明,第二连接杆用于保护婴儿,避免婴儿被躺板卡伤。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挡板可以对病人进行遮挡,防止病人在休息过程中因动作过大而摔落在地面上,为病人提供了安全保证,增加了病人本身的安全系数;2、滑动挡杆可以对第一旋转挡板进行卡紧,防止病人在休息过程中因动作过大而转动第一旋转挡板,导致病人摔落在地面上,增加了第一旋转挡板的稳固性;3、本发明通过第一滑动连接板向前运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第一滑动连接板停留,使用者可将婴儿放置在滑动板上,滑动板为婴儿提供休息的环境,在婴儿哭啼时,可通过滑动板前后运动,可对婴儿进行安抚,从而稳定婴儿的情绪,减轻了病人的负担;4、当第二连接杆向上运动到极限后,第三滑动连接板继续向外侧运动,第四弹簧被压缩,使得旋转连接杆转变为竖直状态,第二连接杆对婴儿进行保护,从而防止躺板卡伤婴儿,增加了婴儿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遮挡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遮挡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卡位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卡位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滑动床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滑动床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滑动床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旋转遮板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旋转遮板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的旋转遮板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的侧面挡板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的侧面挡板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的侧面挡板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6为本发明的带动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7为本发明的带动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的标记:1:躺板,2:遮挡板,3:座板,4:遮挡机构,41:第一旋转连接板,42:第一旋转挡板,43:第一扭力弹簧,5:卡位机构,51:第一连接框,52:滑动挡杆,53:第一弹簧,6:滑动床机构,61:第一连接杆,62:第一滑动连接板,63:第二弹簧,64:第二滑动连接板,65:滑动板,66:第三弹簧,7:旋转遮板机构,71:第二连接框,72:第二旋转连接板,73:第二旋转挡板,74:第二扭力弹簧,8:侧面挡板机构,81:第三连接框,82:旋转连接杆,83:第三旋转连接板,84:第二连接杆,85:第三滑动连接板,86:第四弹簧,87:第三扭力弹簧,9:带动机构,91:第三连接杆,92:滑动连接杆,93:第五弹簧,94:齿条,95:单向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4.请参阅图1-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包括有躺板1、遮挡板2、座板3、遮挡机构4、卡位机构5和滑动床机构6,躺板1上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遮挡板2,躺板1下侧中部连接有座板3,躺板1后侧设有卡位机构5,躺板1顶部后侧设有遮挡机构4,躺板1上设有滑动床机构6。
35.遮挡机构4包括有第一旋转连接板41、第一旋转挡板42和第一扭力弹簧43,座板3后侧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旋转连接板41,两个第一旋转连接板4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旋转挡板42,两个第一旋转连接板41左右两侧均绕有第一扭力弹簧43,第一扭力弹簧43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连接板41和第一旋转挡板42连接。
36.卡位机构5包括有第一连接框51、滑动挡杆52和第一弹簧53,座板3后侧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框51,第一连接框51后侧开有多个凹槽,第一连接框51上滑动式设有滑动挡杆52,滑动挡杆52与第一旋转挡板42配合,滑动挡杆52下部左右两侧均绕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框51和滑动挡杆52连接。
37.滑动床机构6包括有第一连接杆61、第一滑动连接板62、第二弹簧63、第二滑动连接板64、滑动板65和第三弹簧66,座板3内壁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1,两根第一连接杆61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连接板62,两根第一连接杆61后侧均绕有第二弹簧63,第二弹簧63两端分别与座板3和第一滑动连接板62连接,两个第一滑动连接板62顶部均连接有第二滑动连接板64,两个第二滑动连接板64上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动板65,滑动板65下部左右两侧均绕有第三弹簧66,第三弹簧66两端分别与第二滑动连接板64和滑动板65连接。
38.还包括有旋转遮板机构7,旋转遮板机构7包括有第二连接框71、第二旋转连接板72、第二旋转挡板73和第二扭力弹簧74,滑动板65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接框71,两个第二连接框71内壁均连接有第二旋转连接板72,两个第二旋转连接板72均转动式设有第二旋转挡板73,两个第二旋转连接板72前后两侧均绕有第二扭力弹簧74,第二扭力弹簧74两端分别与第二旋转连接板72和第二旋转挡板73连接。
39.还包括有侧面挡板机构8,侧面挡板机构8包括有第三连接框81、旋转连接杆82、第三旋转连接板83、第二连接杆84、第三滑动连接板85、第四弹簧86和第三扭力弹簧87,滑动
板65底部后侧连接有第三连接框81,第三连接框81内壁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旋转连接杆82,第三连接框81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84,第二连接杆84用于保护婴儿避免被躺板1卡伤,两根旋转连接杆82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旋转连接板83,第二连接杆84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动连接板85,第三滑动连接板85与第三旋转连接板83连接,第二连接杆84内部左右两侧均绕有第四弹簧86,第四弹簧86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杆84和第三滑动连接板85连接,两根旋转连接杆82前侧均绕有第三扭力弹簧87,第三扭力弹簧87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框81和旋转连接杆82连接。
40.还包括有带动机构9,带动机构9包括有第三连接杆91、滑动连接杆92、第五弹簧93、齿条94和单向直齿轮95,第三连接框8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连接杆91,两根第三连接杆91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动连接杆92,滑动连接杆92与第二旋转挡板73配合,两根第三连接杆91上均绕有第五弹簧93,第五弹簧93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杆91和滑动连接杆92连接,两根旋转连接杆82后侧均设有单向直齿轮95,两根滑动连接杆92上侧均设有齿条94,齿条94与单向直齿轮95配合。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妇产科室中,当病人想要携带婴儿时,可使用这种妇产科用可携带婴儿的病床,首先,使用者向下推动卡位机构5,卡位机构5向下运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卡位机构5停留,接着使用者向下转动遮挡机构4,遮挡机构4向下转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遮挡机构4停留,随后使用者扶着病人平躺在躺板1上,病人平躺完成后,使用者松开遮挡机构4,使得遮挡机构4向上转动到恢复原位,随后使用者松开卡位机构5,使得卡位机构5向上运动到恢复原位,卡位机构5向上运动到与遮挡机构4接触后,卡位机构5对遮挡机构4进行卡紧,防止病人在休息过程中因动作过大而转动遮挡机构4,导致病人摔落在地面上,从而对病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当病人想要将婴儿携带在身边时,使用者操作滑动床机构6运转,滑动床机构6运转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滑动床机构6停留,接着使用者再将婴儿放置在滑动床机构6上,滑动床机构6为婴儿提供休息的环境,当婴儿哭啼时,使用者通过前后推动滑动床机构6,使得滑动床机构6对婴儿进行安抚,从而稳定婴儿的情绪,婴儿情绪稳定后,使用者停止操作滑动床机构6,当病人想要起身锻炼时,使用者向下推动卡位机构5,卡位机构5向下运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卡位机构5停留,接着使用者向下转动遮挡机构4,遮挡机构4向下转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遮挡机构4停留,当病人起身离开躺板1后,使用者松开遮挡机构4,使得遮挡机构4向上转动到恢复原位,随后使用者松开卡位机构5,使得卡位机构5向上运动到恢复原位,接着使用者将婴儿从滑动床机构6抱出,婴儿抱出后,使用者松开滑动床机构6,使得滑动床机构6反向运转到恢复原位。
42.当病人想要躺在躺板1上进行休息时,使用者向下推动卡位机构5,卡位机构5向下运动脱离第一旋转挡板42后,使用者向下转动第一旋转挡板42,第一扭力弹簧43扭转形变,第一旋转挡板42向下转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第一旋转挡板42停留,待病人平躺在躺板1上后,使用者松开第一旋转挡板42,第一扭力弹簧43复位,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挡板42向上运动到恢复原位,第一旋转挡板42对病人进行遮挡,防止病人在休息过程中因动作过大而摔落在地面上,为病人提供了安全保证,接着使用者松开卡位机构5,使得卡位机构5对第一旋转挡板42进行卡紧。
43.当病人想要躺在躺板1上进行休息时,使用者向下推动滑动挡杆52,第一弹簧53被
压缩,滑动挡杆52向下运动脱离第一旋转挡板42后,使用者控制滑动挡杆52停留,然后向下转动第一旋转挡板42,第一扭力弹簧43扭转形变,第一旋转挡板42向下转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第一旋转挡板42停留,待病人平躺在躺板1上后,使用者松开第一旋转挡板42,第一扭力弹簧43复位,从而带动第一旋转挡板42向上运动到恢复原位,接着使用者松开滑动挡杆52,第一弹簧53复位,从而带动滑动挡杆52向上运动,滑动挡杆52向上运动到与第一旋转挡板42接触后,使得滑动挡杆52对第一旋转挡板42进行卡紧,防止病人在休息过程中因动作过大而转动第一旋转挡板42,导致病人摔落在地面上。
44.当病人想要将婴儿携带在身边时,使用者向前拉动第一滑动连接板62,第二弹簧63被拉伸,第一滑动连接板62带动第二滑动连接板64、滑动板65和第三弹簧66向前运动,第一滑动连接板62向前运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者控制第一滑动连接板62停留,使用者可将婴儿放置在滑动板65上,滑动板65为婴儿提供休息的环境,当婴儿哭啼时,使用者向前拉动滑动板65,第三弹簧66形变,滑动板65向前运动到极限后,使用者再向后推动滑动板65,第三弹簧66先复位后形变,通过滑动板65前后运动,可对婴儿进行安抚,从而稳定婴儿的情绪,婴儿情绪稳定后,使用者松开滑动板65,第三弹簧66复位,使得滑动板65运动到恢复原位,随后使用者再将婴儿从滑动板65中抱出,婴儿抱出后,使用者松开第一滑动连接板62,第二弹簧63复位,从而带动第二滑动连接板64、滑动板65和第三弹簧66向后运动到恢复原位。
45.第二旋转挡板73处于压紧状态,当滑动板65向前运动时,滑动板65带动第二连接框71、第二旋转连接板72、第二旋转挡板73和第二扭力弹簧74向前运动,第二旋转挡板73向前运动脱离躺板1后,第二扭力弹簧74复位,从而带动第二旋转挡板73向外侧转动,使得第二旋转挡板73从平齐状态变成竖直状态,第二旋转挡板73对婴儿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婴儿从滑动板65上掉落在地面上而对婴儿造成伤害,婴儿抱出滑动板65后,使用者向内侧转动第二旋转挡板73,第二扭力弹簧74扭转形变,第二旋转挡板73向内侧转动到与滑动板65接触后,使用者控制第二旋转挡板73停留,当滑动板65向后运动时,滑动板65带动第二连接框71、第二旋转连接板72、第二旋转挡板73和第二扭力弹簧74向后运动,第二旋转挡板73向后运动到躺板1下方后,使用者松开第二旋转挡板73,使得躺板1对第二旋转挡板73进行卡紧。
46.滑动板65拉出后,使用者向外侧转动旋转连接杆82,第三扭力弹簧87扭转形变,旋转连接杆82带动第三旋转连接板83和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外侧转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上运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上运动到极限后,第三滑动连接板85继续向外侧运动第四弹簧86被压缩,使得旋转连接杆82转变为竖直状态,第二连接杆84对婴儿进行保护,从而防止躺板1卡伤婴儿,婴儿抱出后,使用者松开旋转连接杆82,第三扭力弹簧87复位,从而带动旋转连接杆82向内侧转动,旋转连接杆82带动第三旋转连接板83和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内侧转动,第四弹簧86复位,从而带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内侧运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下运动到恢复原位。
47.当第二旋转挡板73向外侧转动时,第二旋转挡板73向外侧转动到与滑动连接杆92接触配合,从而带动滑动连接杆92向下运动,第五弹簧93被压缩,滑动连接杆92带动齿条94向下运动,齿条94与单向直齿轮95配合,从而带动单向直齿轮95转动,单向直齿轮95带动旋转连接杆82向外侧转动,第三扭力弹簧87扭转形变,旋转连接杆82带动第三旋转连接板83和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外侧转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上运动,第二连
接杆84向上运动到极限后,第三滑动连接板85继续向外侧运动第四弹簧86被压缩,使得旋转连接杆82转变为竖直状态,第二连接杆84对婴儿进行保护,从而防止躺板1卡伤婴儿,婴儿抱出后,当第二旋转挡板73向内侧转动时,第二旋转挡板73向内侧转动脱离滑动连接杆92后,第五弹簧93复位,从而带动滑动连接杆92和齿条94向上运动,齿条94与单向直齿轮95配合,单向直齿轮95空转,齿条94脱离单向直齿轮95后,第三扭力弹簧87复位,从而带动旋转连接杆82向内侧转动,旋转连接杆82带动第三旋转连接板83和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内侧转动,第四弹簧86复位,从而带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向内侧运动,第三滑动连接板85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下运动到恢复原位。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