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5905发布日期:2022-03-16 14:0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


背景技术:

2.二尖瓣、三尖瓣疾病的发病率在成人心脏瓣膜疾病中居高不下,比如二尖瓣疾病中二尖瓣返流(mr)对患者影响非常严重,正常情况下,人体心脏中的二尖瓣起着止血阀的作用,阻止从肺部来的富氧血液回流到左心房中,一旦二尖瓣出现闭合不当或者错位,就会产生mr,这会显著降低心脏泵送效率甚至造成心脏衰竭。二尖瓣返流分为功能性和退行性两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特征是二尖瓣环扩张、小叶接合不充分和二尖瓣瓣叶栓系,这是由左心室功能障碍和重构引起的。外科瓣膜成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外科手术中需要对病人进行开胸,并且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的身体条件要求很高,风险较大,相当一部风的高龄患者无法耐受。在外科二尖瓣成形术的不良结果和较高风险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寻找采用导管和微创等方式的替代方案,如经皮缘对缘修复、间接环成形术、直接环成形术等。
3.cardioband系统(edwards lifescience, irvine, usa)是一种经皮可调节外科式直接环成形装置。该装置采用经股静脉入路,穿过房间隔植入在心脏瓣环上,可实现缩小瓣环尺寸,并改善瓣小叶的接合的功能。cardioband的输送系统很大程度上复制了外科环成形术。
4.公开号为cn201580008010.2提供的可调节的瓣环成形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环体的位置与在收紧时不便于控制;2、在收口的过程中,血液会进入到环体的内部,从而提高造成血栓的风险;3、现有环体装置的刚度比较大,在体内的灵活性较差,同时不便于观察到环体在人体内部所处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组具有一定弹性的显影环,且相邻两组所述显影环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所述环体的一端连接有一环套,收缩线一端与所述环套连接,另一端自所述环体内部穿过并与所述收线装置连接,所述收线装置用以通过收紧所述收缩线进而控制所述环体的收缩。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线装置的内部包括传动头,所述传动头的下端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套接有收线轴,所述收线轴的下端均匀焊接有多组卡
片,所述外壳的下端连接有底座板。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的内壁处设置有多组凸起,且凸起的一侧为圆弧形,另一侧为平面,所述卡片与凸起相卡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套的内部包括内环套与套接在所述内环套外部的外环套,开设在所述外环套外部的啮合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环套的外壁与所述外环套的内壁均为倾斜环面,两者倾斜角度不同。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体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套筒。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体内部的高分子材料为pe或者pet,所述环体的金属丝材料为不锈钢、镍钛或者钴铬。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显影环通过热缩工艺贴合在所述环体的外表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缩线为金属线或者pet、pe材质的缝合线。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动头的下端设置有螺栓且与所述收线轴相连接。
16.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在环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套,为环体的位置控制以及收口了提供刚性平台,从而更加方便操作环体的前后和扭转运动以及更加容易进行环体的收口操作。
17.2、本发明通过收缩线的一端(近端)与环套铆接后,在距离环套底部3-10mm的环体平面通过穿入穿出的方式绕一圈后,沿环体轴向穿插至环体的另一端(远端),当收线装置开始收线时,收线力由远端传递到近端,并且通过上述特殊的绕线方式,可以达到收口操作,减小器械植入后血液从远端进入高分子编织体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18.3、本发明通过高分子材质显影环和通过热缩工艺使显影环贴合在环体的外表面,增加了环体在体内的可视性和环体的顺应性,使得植入体刚性较小,能够比较贴合瓣环形状,并且显影环材料在热缩时,材料发生流动,可以渗透于环体的孔隙中,牢固度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收线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收线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环套与环体连接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环套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的环套剖视图。
20.图例说明:1、环体;2、显影环;3、收缩线;4、收线装置;401、传动头;402、外壳;403、收线轴;404、卡片;405、底座板;5、环套;501、内环套;502、外环套;503、啮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心脏瓣膜成形环,包括环体1;环体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组具有一定弹性的显影环2,且相邻两组显影环2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环体1的一端连接有一环套5,收缩线3一端与环套5连接,另一端自环体1内部穿过并与收线装置4连接,收线装置4用以通过收紧收缩线5进而控制环体1的收缩。
24.同时显影环2的材质为尼龙、聚氨酯与硫酸钡、氧化铋、钨粉或者钽粉混合而成,用于提高显影环2的弹性。
25.进一步的,收线装置4的内部包括传动头401,传动头401的下端连接有外壳402,外壳402的内部套接有收线轴403,收线轴403的下端均匀焊接有多组卡片404,外壳402的下端连接有底座板405。
26.进一步的,外壳403的内壁处设置有多组凸起,且凸起的一侧为圆弧形,另一侧为平面,卡片404与凸起相卡接,卡片404的数量为4-12片,从而实现收线轴403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实现单向自锁的效果。
27.进一步的,环套5的内部包括内环套501与套接在内环套501外部的外环套502,开设在外环套502外部的啮合槽503。
28.进一步的,内环套501的外壁与外环套502的内壁均为倾斜环面,两者倾斜角度不同。
2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者斜面产生的摩擦力将环体1的一端夹持住,外环套502外壁上有啮合槽503,该啮合槽503与卡爪(未示出)配合使用,从而控制环体1一端的前后和扭转运动,同时收缩线3的一端(近端)与环套5铆接后,在距离环套5底部3-10mm的环体1平面(称为a平面)通过穿入穿出的方式绕一圈后,沿环体1轴向穿插至环体1的另一端(远端),并且通过螺丝使环体1与肌肉相连接,从当收线装置4开始收线时,收线力由远端传递到近端,从而使环体1收缩,将会在环体1所在的肌肉平面形成收口操作,阻止血液从环套5进入环体1内部形成血栓。
30.进一步的,环体1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套筒,具有较强的拉伸
强度和较低的血液渗透率,可以避免血液渗入环体1的内部形成血栓。
31.进一步的,环体1内部的高分子材料为pe或者pet,环体1的金属丝材料为不锈钢、镍钛或者钴铬。
3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一定刚性的同时可以保证环体1的弹性。
33.进一步的,显影环2通过热缩工艺贴合在环体1的外表面。
3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高分子材质显影环2和通过热缩工艺使显影环2贴合在环体1的外表面,增加了环体1在体内的可视性和环体1的顺应性,使得植入体刚性较小,能够比较贴合瓣环形状,并且显影环2材料在热缩时,材料发生流动,可以渗透于环体1的孔隙中,牢固度高。
35.进一步的,收缩线3为金属线或者pet、pe材质的缝合线。
36.进一步的,传动头401的下端设置有螺栓且与收线轴403相连接。
37.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本装装置被预装于输送系统内,由股静脉入路经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室后,穿过房间隔进入左心房,调整导管角度放置环体1于后叶瓣环处,在每两个显影环2之间扎入锚钉(未示出),从而将环体1和心脏组织固定,使用传动芯丝与收线装置4啮合,传动头401与传动芯丝(未示出)连接,芯丝握在医生手中,通过旋转芯丝的圈数控制环缩的程度,转动传动头401,收缩力由收缩线3和环体1传递到每一个锚钉上,从而实现瓣环组织的收缩,达到治疗反流的目的,外壳402内部设计有凸起,与卡片404联合使用,实现收线轴403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实现单向自锁的效果。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