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0239发布日期:2022-04-06 12: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止肛门。直肠在盆膈以上称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门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时呈梭形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在前后的方向上有两个弯曲,由于直肠特殊的生理弯曲构造,导致对直肠上药治疗时较为困难,一般难以把药物精准的给到患处,给药精准性难以把控。
3.申请号为cn20131002094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直肠给药装置,由给药器头、给药器杆、给药器柄、给药器推杆、给药器推杆头、橡胶囊柄、橡胶囊、单向进气阀组成,给药器从内向外依次为杆心气管、给药器推杆、给药器杆腔、给药器杆壁组成,杆心气管是给药器推杆中央的直径为1-3毫米的管道,一端开口为杆心气管孔,与橡胶囊相连通,另一端开口为喷气孔,与药栓腔相连通,杆心气管孔处有一个能保证气体从橡胶囊单向吹向杆心气管的圆锥形的橡胶片;患者在使用时将药栓固定给药器头内,推动给药器推杆、或者鼓动橡胶囊,将药栓释放到直肠内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直肠疾病的患者自己能够给自己上药的目的。
4.但该类直肠上药装置,一方面由于直肠弯曲生理结构,导致无法确定直肠具体的患处位置,而且上药装置不带摄像部件,无法了解患处的具体情况,使得上药不够精细、精准,也造成疗效一般;另一方面,有一些带有摄像装置的给药装置,虽然实现了上药过程的可视化,但是直肠内未排尽的粪便、气泡、肠内黏液等会影响摄像头的正常工作,导致拍摄直肠内画面不清晰,也会影响正常上药。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直肠给药装置进行进一步改进,提高直肠上药的精准性,促进药效的发挥,使直肠疾病患者早日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直肠弯曲生理结构,导致无法确定直肠具体的患处位置,而且上药装置不带摄像部件,无法了解患处的具体情况,使得上药不够精细、精准,也造成疗效一般以及肠内未排尽的粪便、气泡、肠内黏液等对上药精准性的影响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上药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在所述上药组件的腔体内运动;
7.所述上药组件包括壳体,所述上药组件的一端连接有中空的纤维软管,所述纤维软管一端与壳体内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纤维软管另一端与控制组件相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支撑部和柔性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通孔;
8.所述柔性部包括呈环形矩阵排列的多根端部为弧形的弹性管,所述弹性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弹性管之间连接有弹性壁,所述弹性管的端部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上设有多个给药孔;当弹性膜受到第一压力挤压时,所述给药孔打开;
9.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内镜部件和端部为弧形的调节部,所述内镜部件和调节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两侧对称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支撑块相连接;所述调节部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壳体内壁的下方相连接;
10.所述内镜部件包括球形部和圆柱部,所述球形部内部设有摄像机;
11.所述第二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在所述第二弹簧挤压调节部,使圆柱部运动至柔性部的端部并与柔性部相挤压接触,柔性部和圆柱部对腔体形成密封;
12.当调节部受到第二压力挤压时,所述连接部运动至柔性部处,所述第一弹簧推动调节块并使调节块挤压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和圆柱部不再对腔体密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空腔、通孔并配合调节部共同作用,当需要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以便更进一步近距离拍摄直肠内壁的情况时,通过纤维软管、空腔、通孔向腔体内通入具有第三压力的清洗液,其中第三压力小于第二压力,由于此时柔性部和圆柱部保持对腔体形成密封且给药孔未打开,第三压力值的清洗液进入腔体内后,挤压调节部,使调节部推动球形部内部的摄像机向前运动,进而使得摄像机能进一步靠近直肠内壁,以拍摄近距离的直肠内壁的画面。如此,通过清洗液调整摄像机的微小运动以获取近距离的直肠内壁的画面,避免了使用纤维软管调节摄像机不能实现微小运动,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且容易伤到直肠内壁的问题,提高的对直肠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15.2.本方案中,通过纤维软管、空腔、通孔向腔体内通入具有第二压力的清洗液,调节部受到第二压力挤压时,连接部运动至柔性部处,第一弹簧推动调节块并使调节块挤压柔性部,柔性部和圆柱部不再对腔体密封,腔体内的清洗液从柔性部和圆柱部之间的间隙喷出,且在柔性部弧形前端的引导下,沿着弧线喷出,能对摄像机的前端进行冲洗,以使得摄像机持续的拍摄到直肠内部清洗的画面;
16.3.在本方案中,通过纤维软管、空腔、通孔向腔体内通入具有第一压力的清洗液,使得连接部沿着柔性部进一步向前运动,调节块进一步挤压柔性部上的柔性管,柔性管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其上方的给药孔的方向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压力值的清洗液的作用,给药孔被打开,部分清洗液从给药孔处喷出,以对直肠内壁进行冲洗,冲刷掉直肠内壁上残余的粪便、黏液等,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摄像机观察直肠内壁上的患处,为精准对患处给药做好准备;
17.4.在本方案中,在第一压力值的基础上,逐步增大供入清洗液的压力,通过调节部继续带动调节块向前运动,调节块进一步挤压柔性部上的柔性管,使柔性管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进而进一步带动其上方给药孔运动,进而进一步调节给药孔的方向,进而进一步改变给药孔喷射的角度,进而扩大给药孔喷射清洗液的范围,以提升对直肠内壁的清洗范围,利于摄像机进行拍摄,获取直肠内清洗的画面,为给药做好准备;
18.5.在本方案中,为了更精准的对直肠患处进行喷药,通过设置永磁部、电磁部,并配合弹性管共同工作,当调节块与磁吸块相磁吸附以对通孔密封后,具有第一压力的药物打开给药孔并对患处进行喷药;通过使弹性管的上端部为弧形,多根弹性管的给药孔的喷药方向的交点位于摄像机所在方向的延长线上,在对患处进行上药时,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患处与给药孔的喷药方向的交点相重合,保证各个给药孔喷射的药液精确的到达患处,进而实现了对患处的精准喷药,提高治疗的精准性,更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总体分解结构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柔性部和圆柱部对腔体形成密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调节块挤压柔性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调节块密封通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连接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弹性管和弹性壁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给药孔给药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示意图。
30.图中:1.上药组件;101.壳体;102.空腔;103.支撑部;104.柔性部;105.通孔;106.弹性膜;107.弹性管;108.弹性壁;109.给药孔;2.调节组件;201.内镜部件;2011.球形部;2012.圆柱部;202.调节部;203.连接部;2031.支撑块;2032.调节块;2033.第一弹簧;2034.第二弹簧;2035.永磁部;2036.电磁部;3.腔体;4.纤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专用直肠给药装置,包括上药组件1和调节组件2,调节组件2在上药组件1的腔体3内运动,一方面调节组件2的运动,能带动其内部的摄像机调整视野范围,用于对直肠内部进行不同位置的拍摄;另一方面能对摄像机的镜头进行清洗;再者能调整给药孔109的方向,便于通过对直肠进行清洗和给药。
33.具体的,上药组件1包括壳体101,上药组件1的一端连接有中空的纤维软管4,纤维软管4一端与壳体101内部的空腔102相连通,纤维软管4另一端与控制组件相连接;其中,纤维软管4内设有水管和控制线,水管根据需要供水或供药,以对直肠进行清洗或给药;控制线与电控元件相电性连接且电压不大于24v,在保证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各电控部件的同时,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纤维软管4通过水管、第一电磁阀与控制组件内部的清洗机构相连通;纤维软管4通过水管、第二电磁阀与控制组件内部的供药机构相连通。当需要对患者的直肠进行清洗时,第二电磁阀关闭,控制组件能通过水管和第一电磁阀为本装置供入清洗液,对患者的直肠进行清洗,以清洗掉直肠壁上残余的粪便、黏液等,便于对患处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对本装置相关部件进行控制,对摄像机的镜头进行清洗,以保证摄像机能获取清洗的图像。当需要对患者直肠患处进行给药时,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组件能通过水管和第二电磁阀为本装置供入药液,对患者的直肠进行上药。
34.壳体101包括支撑部103和柔性部104;其中支撑部103用于配合纤维软管4带动本装置在直肠内运动,而柔性部104则用于控制清洗或给药方向,以定向对直肠进行清洗或给药。
35.支撑部103上设有连通腔体3的通孔105,清洗液通过空腔102及通孔105进入到腔体3内,具有压力的清洗液一方面能推动调节组件2运动,以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也能对摄像机的镜头进行清洗;另一方面调节组件2能调整上药组件1上的给药孔109的方向,进而调整给药孔109喷清洗液或者药液的方向,多角度、精准的对直肠进行清洗或对直肠患处进行给药。
36.柔性部104包括呈环形矩阵排列的多根端部为弧形的弹性管107,弹性管107与空腔102相连通,以便清洗液或药液通过空腔102、弹性管107及给药孔109喷出;其中弹性管107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受到圆柱部2012或调节块2032的挤压后会发生形变,而当上述挤压力解除后,弹性管107恢复弹性形变,进而实现了圆柱部2012或调节块2032通过弹性管107调节给药孔109的方向,以调整对直肠的清洗方向和给药方向。
37.弹性管107之间连接有弹性壁108,弹性管107的端部设有弹性膜106,弹性膜106上设有多个给药孔109;当弹性膜106受到第一压力挤压时,给药孔109打开;当通过纤维软管4向弹性管107内供入具有第一压力的清洗液或药液时,弹性膜106受到挤压后发生弹性形变并使给药孔109打开,从给药孔109喷出的清洗液或药液对直肠进行清洗或上药。
38.调节组件2包括内镜部件201和端部为弧形的调节部202,内镜部件201和调节部202之间设有连接部203,连接部203包括支撑块2031,支撑块2031两侧对称设有调节块2032,调节块2032通过第一弹簧2033与支撑块2031相连接;在调节组件2在上药组件1的腔体3内运动时,连接部203沿着柔性部104运动,当调节块2032运动至柔性部104位置处时,在第一弹簧2033的作用力下,调节块2032逐步挤压弹性管107以调整弹性管107端部的给药孔109的方向,进而调整给药孔109的喷射方向,以调整此时喷射的清洗液的喷射方向,进而对直肠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清洗。
39.调节部202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2034与壳体101内壁的下方相连接;调节部202运动时拉伸或进一步压缩第二弹簧2034。通过对圆柱部2012的设置,使圆柱部2012的直径大于柔性部104初始状态时端口的直径且使第二弹簧2034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以保证第二弹簧2034挤压调节部202,使圆柱部2012运动至柔性部104的端部并与柔性部104相挤压接触,柔性部104和圆柱部2012对腔体3形成密封;通过纤维软管4、空腔102、通孔105向腔体3内通入具有第二压力的清洗液,调节部202受到第二压力挤压时,连接部203运动至柔性部104处,第一弹簧2033推动调节块2032并使调节块2032挤压柔性部104,柔性部104和圆柱部2012不再对腔体3密封。
40.实施例一,在使用本装置对患者直肠进行检查并上药时,通过肛门把上药组件1和调节组件2送入患者直肠内,并通过纤维软管4调节两者的前进方向和前进深度,并通过摄像机拍摄的实时画面观察直肠内的情况;当需要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以便更进一步近距离拍摄直肠内壁的情况时,通过纤维软管4、空腔102、通孔105向腔体3内通入具有第三压力的清洗液,其中第三压力小于第二压力,由于此时柔性部104和圆柱部2012保持对腔体3形成密封且给药孔109未打开,第三压力值的清洗液进入腔体3内后,挤压调节部202,使调节部202推动球形部2011内部的摄像机向前运动,进而使得摄像机能进一步靠近直肠内壁,以拍摄
近距离的直肠内壁的画面。如此,通过清洗液调整摄像机的微小运动以获取近距离的直肠内壁的画面,避免了使用纤维软管4调节摄像机不能实现微小运动,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且容易伤到直肠内壁的问题,提高的对直肠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41.实施例二,由于直肠内往往存在残余的粪便、黏液等,会粘到摄像机的摄像头处,影响摄像机的正常拍摄,导致无法获取直肠内部清晰的画面,此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纤维软管4、空腔102、通孔105向腔体3内通入具有第二压力的清洗液,调节部202受到第二压力挤压时,连接部203运动至柔性部104处,第一弹簧2033推动调节块2032并使调节块2032挤压柔性部104,柔性部104和圆柱部2012不再对腔体3密封,腔体3内的清洗液从柔性部104和圆柱部2012之间的间隙喷出,且在柔性部104弧形前端的引导下,沿着弧线喷出,能对摄像机的前端进行冲洗,以使得摄像机持续的拍摄到直肠内部清洗的画面。
42.进一步的,通过纤维软管4、空腔102、通孔105向腔体3内通入具有第一压力的清洗液,其中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值,使得连接部203沿着柔性部104进一步向前运动,调节块2032进一步挤压柔性部104上的柔性管107,柔性管107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其上方的给药孔109的方向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压力值的清洗液的作用,给药孔109被打开,部分清洗液从给药孔109处喷出,以对直肠内壁进行冲洗,冲刷掉直肠内壁上残余的粪便、黏液等,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摄像机观察直肠内壁上的患处,为精准对患处给药做好准备。通过上述操作,在第一压力值的基础上,逐步增大供入清洗液的压力,通过调节部202继续带动调节块2032向前运动,调节块2032进一步挤压柔性部104上的柔性管107,使柔性管107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进而进一步带动其上方给药孔109运动,进而进一步调节给药孔109的方向,进而进一步改变给药孔109喷射的角度,进而扩大给药孔109喷射清洗液的范围,以提升对直肠内壁的清洗范围,利于摄像机进行拍摄,获取直肠内清洗的画面,为给药做好准备。
43.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完成对直肠内壁的冲洗后,通过本实施例对直肠患处进行上药。
44.如图3至图5所示,调节部202底部设有永磁部2035,壳体101内壁的下方设有电磁部2036,电磁部2036通电并磁吸附永磁部2035,第二弹簧2034被进一步压缩,第二弹簧2034带动调节部202运动,使调节块2032对通孔105形成密封。当调节块2032与磁吸块相磁吸附以对通孔105密封后,具有第一压力的药物打开给药孔109并对患处进行喷药。
45.为了更精准的对直肠患处进行喷药,对相关部件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46.具体的,摄像机为测距摄像机,能测量到目标的距离,现有技术有能测距的摄像机,此处不再论述其工作原理;具有测距功能的摄像机在拍摄到直肠内壁患处后,能确定摄像机距离患处的距离,为准备对患处进行上药做好准备。
47.具体的,弹性管107的上端部为弧形,多根弹性管107的给药孔109的喷药方向的交点位于摄像机所在方向的延长线上。具体的,如图9所示,其中oc、od、oe、of、og、oh、oi、oj为各个给药孔109喷射药液的方向,o为多根弹性管107的给药孔109的喷药方向的交点,o’o为摄像机的拍摄方向;通过摄像机的拍摄和测距功能,在对患处进行上药时,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患处位于o处,就能保证各个给药孔109喷射的药液精确的到达o,即直肠内部患处所在位置,进而实现了对患处的精准喷药,提高治疗的精准性,更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48.实施例四,在基于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把喷射的药液换成清洗液,能精准的对直肠
内部指定部位进行精准的冲洗,操作过程和实施例三相同,通过上述相同的操作方式,能实现对支撑内部指定部位进行冲洗,提高直肠内壁的清洗效果,为对患处实现精准给药做好准备。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