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针激发装置及全自动活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5368发布日期:2022-01-07 23: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检针激发装置及全自动活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活检针激发装置及全自动活检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检的全称为“活体组织检查”,其是一种病理学检查技术,需要用专业装置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小又位于体表者常常全取病变)送病理活检,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了确切的依据,以便临床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或其它治疗措施。
3.活检的优点在于:创伤较小、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恢复周期、操作难度低;缺点在于,手术是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操作,还受活检设备的影响,现有的活检设备,普遍存在按键排布不合理、操作繁琐、取样无法激发、误激发、取不到病变组织等问题,活检设备出现此类问题易造成诊断困难或漏诊,甚至医疗事件,从而加深患者精神、身体上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激发装置及全自动活检装置,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通过激发按钮触发激发装置,该活检针操作简便,以及活检针上各按钮的合理布置,可避免因为结构繁琐导致的无法激发、误激发等状况,使得活检针激发装置更加灵活、安全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激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出针端为前端,远离出针端的一端为后端,壳体内沿后端至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激发按钮和激发装置,其中:激发按钮用于触发激发装置;激发装置用于在被触发时执行出针操作,激发装置具有第一上弦按钮和第二上弦按钮,在所述后端至前端方向上,第一上弦按钮和第二上弦按钮左右并列设置。
6.可选地,激发按钮具有侧激发部;第一上弦按钮和第二上弦按钮设置在壳体正面,侧激发部设置在壳体侧面。
7.可选地,激发装置包括第一激发装置和第二激发装置,其中:激发按钮用于触发第一激发装置的第一储能结构,使第一储能结构驱动第一激发装置向第二激发装置移动,并且,第一激发装置能触发第二激发装置的第二储能结构,使第二储能结构驱动第二激发装置向壳体的前端移动。
8.可选地,第一激发装置还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一针座,第一储能结构为第一弹簧,其中,第一凸台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一针座通过第一弹簧驱动在第一凸台和第二激发装置之间移动,并且第一针座移动至第一凸台时第一弹簧被压缩,第一针座与第一凸台卡接,激发按钮位于第一凸台和壳体的后端之间,用于驱动第一针座与第一凸台分离;第二激发装置还包括第二凸台和第二针座,第二储能结构为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凸台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针座通过第二弹簧驱动在第二凸台和壳体前端之间移动,并且第二针座移动至第二凸台时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二针座与第二凸台卡接,通过第一针座驱动第二针座与第二凸台
分离。
9.可选地,第一针座的尾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第一凹槽底部的第一直杆,第一弹簧的前端位于第一凹槽内,并套设于第一直杆上,第一弹簧的后端抵接第一凸台,第一直杆的端部伸出第一凹槽,并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凸台上设有与第一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接口,激发按钮的前端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接口分离的第一锥形槽。
10.可选地,第二针座的尾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第二凹槽底部的第二直杆,第二弹簧的前端位于第二凹槽内,并套设于第二直杆上,第二弹簧的后端抵接第二凸台,第二直杆的端部伸出第二凹槽,并设有第二卡扣,第二凸台上设有与第二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接口,第一针座的前端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接口分离的第二锥形槽。
11.可选地,第一上弦按钮设于第二激发装置与壳体前端之间;第一上弦按钮的前端设有第一针体安装位和第一上弦手位,后端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针座连接,第一上弦手位穿出壳体的前端。
12.可选地,第二上弦按钮设于第二激发装置与壳体前端之间;第二上弦按钮的前端设有第二针体安装位和穿出壳体前端的第二上弦手位,后端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针座连接。
13.可选地,壳体前端的底部的位于第一上弦手位和第二上弦手位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延伸部,第一上弦手位和第二上弦手位能够沿延伸部的上表面滑动;延伸部的前端为出针端。
14.可选地,激发按钮还包括后激发部;壳体的后端设有通孔,后激发部设于通孔内,后激发部与激发按钮的后端连接。
15.可选地,激发按钮还包括第三连杆,其中:第三连杆自壳体内穿过壳体侧端的条形孔,侧激发部通过第三连杆与激发按钮连接并且位于壳体外。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活检装置,包括内针、外针和上述活检针激发装置;内针和外针与激发装置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激发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通过激发按钮触发触发激发装置,活检针操作更加简便,以及活检针上按钮的合理布置,可避免因为结构繁琐导致的无法激发、误激发等状况,活检针激发装置更加灵活、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8.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的第一激发装置处的剖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的第二激发装置处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未激发时的局部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激发时的局部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主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左视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仰视图。
26.图中:
27.1:壳体;2:激发按钮;3:第一激发装置;4:第二激发装置;5:内针;6:外针;
28.11:延伸部;
29.21:第一锥形槽;22:后激发部;23:侧激发部;24:第三连杆;
30.31:第一凸台;32:第一针座;33:第一弹簧;34:第一凹槽;35:第一直杆;36:第一卡扣;37:第一卡接口;38:第二锥形槽;39:第一上弦按钮;391:第一针体安装位;392:第一上弦手位;393:第一连杆;
31.41:第二凸台;42:第二针座;43:第二弹簧;44:第二凹槽;45:第二直杆;46:第二卡扣;47:第二卡接口;48:第二上弦按钮;481:第二针体安装位;482:第二上弦手位;483: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为简明起见,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装置/方法步骤,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的第一激发装置处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的第二激发装置处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活检针激发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出针端为前端,远离出针端的一端为后端,壳体1内沿后端至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激发按钮2、第一激发装置3和第二激发装置4;第一激发装置3包括第一凸台31、第一针座32和第一弹簧33,第一凸台31与壳体1固定连接,激发按钮2位于第一凸台31和壳体1的后端之间,第一针座32通过第一弹簧33驱动在第一凸台31和第二激发装置4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针座32移动至第一凸台31时,第一弹簧33被压缩,并且第一针座32与第一凸台31卡接,通过激发按钮2驱动第一针座32与第一凸台31分离;第二激发装置4包括第二凸台41、第二针座42和第二弹簧43,第二凸台41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针座42通过第二弹簧43驱动在第二凸台41和壳体1前端之间移动,其中,第二针座42移动至第二凸台41时,第二弹簧43被压缩,并且第二针座42与第二凸台41卡接,通过第一针座32驱动第二针座42与第二凸台41分离。
3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中,将第二激发装置4布置在第一激发装置3的行程中,可通过第一激发装置3激发第二激发装置4,因此,在使用时,只需手动的通过激发按钮2激发第一激发装置3即可,此激发装置的设置方式,满足了第一激发装置3和第二激发装置4的一键激发,还满足了两者的激发时间差要求。
36.如图1所示,第一针座32的尾端设有第一凹槽34,第一凹槽34内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第一凹槽34底部的第一直杆35,第一弹簧33的前端位于第一凹槽34内,并套设于第一直杆35上,第一弹簧33的后端抵接第一凸台31,第一直杆35的端部伸出第一凹槽34,并设有第一卡扣36,第一凸台31上设有与第一卡扣36连接的第一卡接口37,激发按钮2的前端设有用
于驱动第一卡扣36与第一卡接口37分离的第一锥形槽21。第一激发装置3还包括第一上弦按钮39,第一上弦按钮39设于第二激发装置4与壳体1前端之间;第一上弦按钮39的前端设有第一针体安装位391和第一上弦手位392,后端通过第一连杆393与第一针座32连接,第一上弦手位392穿出壳体1的前端。使用时,按压第一上弦手位392,第一弹簧33在第一针座32和第一凸台31之间被压缩,当第一卡扣36移动至第一凸台31位置时,第一卡扣36与第一卡接口37卡接,其中,第一卡扣36的端部穿出第一卡接口37。激发操作时,激发按钮2上的第一锥形槽21抵接第一卡扣36的端部,由于第一锥形槽21的槽体宽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卡扣36产生向第一锥形槽21中心方向的形变,即卡接在第一卡接口37上的第一卡扣36被收缩(消除扩张),进而脱离第一卡接口37的限位,在第一弹簧33回弹力的作用下,使第一针座32激发。
37.如图2所示,第二针座42的尾端设有第二凹槽44,第二凹槽44内设有至少一条垂直于第二凹槽44底部的第二直杆45,第二弹簧43的前端位于第二凹槽44内,并套设于第二直杆45上,第二弹簧43的后端抵接第二凸台41,第二直杆45的端部伸出第二凹槽44,并设有第二卡扣46,第二凸台41上设有与第二卡扣46连接的第二卡接口47,第一针座32的前端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卡扣46与第二卡接口47分离的第二锥形槽38。第二激发装置4还包括第二上弦按钮48,第二上弦按钮48设于第二激发装置4与壳体1前端之间;第二上弦按钮48的前端设有第二针体安装位481和第二上弦手位482,后端通过第二连杆483与第二针座42连接,第二上弦手位482穿出壳体1的前端。第一针座32激发第二激发装置4的方式与激发按钮2激发第一激发装置3的方式相同,即被激发的第一针座32向第二凸台41方向移动,移动至第二凸台41位置时,第二激发装置4被激发。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前端位于第一上弦手位392和第二上弦手位482的底部设有延伸部11,第一上弦手位392和第二上弦手位482沿延伸部11的上表面滑动;延伸部11的前端为出针端。第一上弦手位392和第二上弦手位482位于壳体1的前端,并且并排布置。采用上述布置形式,按键位置布置更加合理,且方便按压上弦操作。
3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活检针激发装置还包括后激发部22和侧激发部23;壳体1的后端设有通孔,后激发部22设于通孔内,后激发部22与激发按钮2的后端连接;壳体1的侧端设有条形孔,侧激发部23通过第三连杆24与激发按钮2的侧端连接,侧激发部23位于壳体1外,第三连杆24位于壳体1内。活检结构包括两种激发方式,即后激发和侧激发,激发位置在活检结构的不同位置,在进行活检操作时,可根据操作的方便程度,选择合适的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未激发时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检针激发装置激发时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激发装置3和第二激发装置4均处于上弦状态,此状态下,第一弹簧33和第二弹簧43被压缩,第一卡扣36与第一卡接口37卡接,第二卡扣46与第二卡接口47卡接。激发操作时,可以选择按压后激发部22或侧激发部23。如图4所示,激发按钮2激发第一激发装置3,使得第一卡扣36脱离第一卡接口37,在第一弹簧33作用下,第一针座32向壳体1前端移动,移动至第二凸台41后,第一针座32激发第二激发装置4,使得第二卡扣46脱离第二卡接口47,在第二弹簧43作用下,第二针座42向壳体1的前端移动。
4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
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左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活检装置的仰视图。如图3至图7所示,全自动活检装置包括内针5、外针6和上述活检针激发装置;内针5与第一激发装置3连接,外针6与第二激发装置4连接。
42.全自动活检装置使用时,第一激发装置3带动内针5移动,使内针5先进入人体病灶,然后,第二激发装置4带动外针6移动,使外针6进入人体病灶,外针6切削部分样本留在内针5的取样槽内,从而达到活检的目的。
43.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激发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可利用第一激发装置3激发第二激发装置4,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只需要驱动激发按钮2,即可实现第一激发装置3和第二激发装置4的间隔激发,使活检针架构的操作更加简单,以及可避免因为结构繁琐导致的无法激发、误激发等状况,活检针激发装置更加安全可靠。
4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