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7682发布日期:2022-01-26 18:2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内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


背景技术:

2.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由于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或是外伤辐射等,都能引起眼部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变性产生混浊,从而使得光线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会用到水分离针,但是目前常见的水分离针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3.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内障水分离针,通常为直线型设置,仅能进入前囊膜下,水分离成功率低,且针头端多为平端设计,若深入赤道容易损伤囊膜,不够安全;
4.2.并且现有的水分离针与其它仪器进行连接使用时,多直接进行针管的套接,套接后可能会出现连接不紧密的现象,使得连接头滑落,造成使用不稳定。
5.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白内障水分离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内障水分离针,通常为直线型设置,仅能进入前囊膜下,水分离成功率低,且针头端多为平端设计,若深入赤道容易损伤囊膜,不够安全,并且现有的水分离针与其它仪器进行连接使用时,多直接进行针管的套接,套接后可能会出现连接不紧密的现象,使得连接头滑落,造成使用不稳定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包括连接头和第一针管,所述连接头一侧连接有第一针管,且第一针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针管,并且第二针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针管,同时第三针管顶端连接有针头,所述连接头内部设置有密封圈,且连接头内侧开设有通槽,并且通槽靠近密封圈一端连接有锁定槽,同时连接头的外侧等距离分布有边条,所述连接头与连接管相互连接,且连接管一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块。
8.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管、第二针管、第三针管和针头为一体化结构,且针头为球形设置,并且第三针管与第二针管之间呈90
°
夹角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管的长度为14mm,所述第二针管的长度为10mm,所述第三针管的长度为1mm,所述针头的直径为0.5mm,所述第一针管、第二针管和第三针管都为外径27g的中空管。
10.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位于通槽一侧,且通槽关于连接头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并且密封圈的内径小于两个通槽之间的最小距离。
11.优选的,所述锁定槽为弧形设置,且锁定槽与通槽对应设置,并且锁定槽与连接块卡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头的连接方式为套接连接,所述连接块在通槽内部卡
合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
14.1.通过第一针管、第二针管、第三针管和针头的设置,第二针管与第三针管呈90
°
连接,使其头部贴近晶体赤道部,对囊膜和皮质进行分离成功率高,且针头为球形设置,不容易损伤囊膜,安全性更高;
15.2.通过在连接头内部设置密封圈、锁定槽、和通槽,连接管通过连接块与通槽和锁定槽卡合连接,且连接块可以在锁定槽内部转动,使其卡紧,不容易出现连接管与连接头套接滑落现象,并且密封圈使其密封性更高,不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头与通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与锁定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连接头;2、第一针管;3、第二针管;4、第三针管;5、针头;6、边条;7、密封圈;8、通槽;9、锁定槽;10、连接管;11、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包括连接头1和第一针管2,连接头1一侧连接有第一针管2,且第一针管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针管3,并且第二针管3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针管4,同时第三针管4顶端连接有针头5,连接头1内部设置有密封圈7,且连接头1内侧开设有通槽8,并且通槽8靠近密封圈7一端连接有锁定槽9,同时连接头1的外侧等距离分布有边条6,连接头1与连接管10相互连接,且连接管10一端外侧设置有连接块11;
23.第一针管2、第二针管3、第三针管4和针头5为一体化结构,且针头5为球形设置,并且第三针管4与第二针管3之间呈90
°
夹角连接,球形设置使得该针头5不容易对患者眼球造成伤害,安全性更高,角度设置使其可以更好的接近晶体赤道部;
24.第一针管2的长度为14mm,第二针管3的长度为10mm,第三针管4的长度为1mm,针头5的直径为0.5mm,第一针管2、第二针管3和第三针管4都为外径27g的中空管,便于通过中空管将水导入患者眼部,对囊膜和皮质进行分离;
25.密封圈7位于通槽8一侧,且通槽8关于连接头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并且密封圈7的内径小于两个通槽8之间的最小距离,同时密封圈7为弹性橡胶材质,便于通过密封圈7的设置使得连接头与外部设备连接更加紧密;
26.锁定槽9为弧形设置,且锁定槽9与通槽8对应设置,并且锁定槽9与连接块11卡合连接,便于通过锁定槽9与连接块11的卡合,对连接管10进行卡紧;
27.连接管10与连接头1的连接方式为套接连接,连接块11在通槽8内部卡合连接,便于通过连接管10将该水分离针与需要连接的医疗仪器相连接,便于后续对患者进行治疗。
28.工作原理:根据图1-4,在使用该新型白内障水分离针时,首先工作人员将需要连接的医疗设备的街头与连接管10卡接连接,然后工作人员拿握住连接头1外侧,在边条6的设置下,增强了摩擦力,不容易产生连接时打滑的现象,将连接管10上的连接块11对准连接头1内侧开设的通槽8,使得连接块11与通槽8对应卡合连接,同时连接管10套接进入连接头1内部,直到连接管10与密封圈7相互贴合时,转动连接头1,使得锁定槽9在连接块11外侧移动,直到锁定槽9与连接块11卡死,此时连接块11被固定在锁定槽9内部,连接管10与连接头1卡合,不会脱落,且在密封圈7的弹性作用下,连接管10与连接头1紧密连接,不会出现渗漏的情况;
29.根据图1-2,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该水分离针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将针头5从晶体前囊膜下进入赤道部,由于针头5是球形设置,不容易对患者的晶体囊膜造成损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通过外界连接,将带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连接管10传送至连接头1,在通过第一针管2、第二针管3和第三针管4传送至针头5,水进入晶体赤道部的囊膜和皮质中间,将囊膜和皮质进行分离,方便后续操作,以上便是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