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床头部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2212发布日期:2021-09-29 04:2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翻身床头部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床头部固定枕。


背景技术:

2.临床上为避免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受压引起创面加深、感染或因手术需要进行体位改变,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翻身床治疗。目前翻身床头部多采用固定带固定,缺少头部侧方固定,固定较为松散,翻身床翻身过程中易引起因头部剧烈摆动导致的颈椎损伤或气管插管脱离,手术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颈部肌肉松弛,发生上述情况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传统头部固定方式可靠性差,无法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可靠的头部固定装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身床头部固定枕。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患者翻身时对头部进行有效固定,使用安全可靠。
4.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翻身床头部固定枕,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枕片和下枕片,上枕片四侧面均设有多处连接扣公端,下枕片四侧面设有与连接扣公端一一对应的连接扣母端;所述上枕片两处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多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之间的上枕片侧面设有额部凹槽,下枕片上设有枕部凹槽,额部凹槽与枕部凹槽形成半球形凹槽;所述枕部凹槽下方的下枕片侧面设有支撑垫。
5.上述的翻身床头部固定枕中,所述连接扣公端包括设置于上枕片表面的上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旋转座,旋转座之间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把手,把手的两侧面共同设有一处卡扣环;所述连接扣母端包括设置于下枕片表面的下固定座,下固定座上设有弧形弯板,弧形弯板的开口朝向连接扣公端的相反侧。
6.前述的翻身床头部固定枕中,所述固定带包括与上枕片侧面相连的绑带,绑带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与绑带相适配的通孔,通孔两侧的绑带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公端和魔术贴母端,魔术贴公端与魔术贴母端相配合。
7.前述的翻身床头部固定枕中,所述支撑垫、额部凹槽和枕部凹槽上设有硅胶垫。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上枕片四侧面均设有多处连接扣公端,上枕片四侧面均设有多处连接扣公端,下枕片四侧面设有与连接扣公端一一对应的连接扣母端;所述上枕片两处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多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之间的上枕片侧面设有额部凹槽,下枕片上设有枕部凹槽,额部凹槽与枕部凹槽形成半球形凹槽;将连接扣公端与对应的连接扣母端相连接,使上枕片与下枕片连接形成整体;将上枕片与下枕片放置于翻身床头部两侧的栏杆之间,使用固定带与栏杆进行固定,使上枕片和下枕片共同固定在翻身床上,连接可靠;额部凹槽与枕部凹槽相结合可以用于固定患者的头部,在改变体位时也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支撑,减少因头部晃动引起的意外,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10.2、本实用新型枕部凹槽下方的下枕片侧面设有支撑垫,支撑垫可以对患者的枕部进行更全面的支撑,进一步提升患者仰卧时的舒适性,同时避免对耳部的受压。
11.3、本实用新型连接扣公端包括设置于上枕片表面的上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旋转座,旋转座之间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两端共同设有把手,把手的两侧面共同设有一处卡扣环;所述连接扣母端包括设置于下枕片表面的下固定座,下固定座上设有弧形弯板,弧形弯板的开口朝向连接扣公端的相反侧。将连接扣公端的卡扣环套于连接扣母端的弧形弯板上,转动把手使之贴近上固定座,把手带动卡扣环远离下固定座,从而使卡扣环与弧形弯板形成紧密贴合,上枕片与下枕片之间可以实现可靠连接,防止分离。
12.4、本实用新型固定带包括与上枕片侧面相连的绑带,绑带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与绑带相适配的通孔,通孔两侧的绑带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公端和魔术贴母端,魔术贴公端与魔术贴母端相配合。连接时将绑带的端部绕过栏杆后穿设于通孔内并拉紧,使固定件与栏杆紧密贴合,将魔术贴公端与魔术贴母端相粘合实现固定,拆装方便,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扣公端和连接扣母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的标记为:1

上枕片;2

下枕片;3

连接扣公端;4

连接扣母端;5

固定带;9

额部凹槽;10

枕部凹槽;11

支撑垫;12

上固定座;13

旋转座;14

旋转轴;15

把手;16

卡扣环;17

下固定座;18

弧形弯板;19

绑带;20

固定件;21

通孔;22

魔术贴公端;23

魔术贴母端;24

硅胶垫;25

半球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9.实施例:翻身床头部固定枕,如附图1所示,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枕片1和下枕片2,上枕片1和下枕片2采用合成革作为外包装,高密度海绵作为填充物,上枕片1每处侧面均设有两处连接扣公端3,下枕片2四侧面设有与连接扣公端3一一对应的连接扣母端4,如附图2所示,所述连接扣公端3包括设置于上枕片1表面的上固定座12,上固定座12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旋转座13,旋转座13之间设有旋转轴14,旋转轴14上设有把手15,把手15的两侧面共同设有一处卡扣环16,卡扣环16位于旋转轴14靠近把手15的一侧;所述连接扣母端4包括设置于下枕片2表面的下固定座17,下固定座17上设有弧形弯板18,弧形弯板18的开口朝向连接扣公端3的相反侧;所述上枕片1两处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多处固定带5,如附图3所示,所述固定带5包括与上枕片1侧面相连的绑带19,绑带19上设有固定件20,固定件20上设有与绑带19相适配的通孔21,通孔21两侧的绑带19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公端22和魔术贴母端23,魔术贴公端22与魔术贴母端23相配合;所述固定带5之间的上枕片1侧面设有额部凹槽9,下枕片2上设有枕部凹槽10,额部凹槽9与枕部凹槽10形成半球形凹槽25;所述枕部凹槽10下方的
下枕片2侧面设有支撑垫11,所述支撑垫11、额部凹槽9和枕部凹槽10上设有硅胶垫24,在与患者皮肤接触时可以减少刺激,提升使用的舒适性。
20.工作原理:如附图4所示,患者仰卧位时将下枕片放于患者枕部,提高患者舒适性,需改变为俯卧位时,将上枕片放置于翻身床头部两侧栏杆之间,将绑带的端部绕过栏杆后穿设于通孔内,上枕片调节至与下枕片匹配位置后拉紧绑带,使固定件与栏杆紧密贴合,将魔术贴公端与魔术贴母端相粘合实现固定。将连接扣公端与对应的连接扣母端相连接,使上枕片与下枕片连接形成整体,共同固定在翻身床上,连接可靠。额部凹槽与枕部凹槽相结合用于固定患者头部,在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过程中对头部进行全方位支撑,避免头部剧烈摆动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患者体位改变完成后将连接扣公端与对应的连接扣母端分离,使上枕片与下枕片分离后取下枕片,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