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的密封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9213发布日期:2021-12-04 12:1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的密封舱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的密封舱体。


背景技术:

2.热疗是一种借助外部能量将人体温度快速均匀升高,以达到灭杀病变细胞或者激活身体免疫系统工作,进而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具有激活免疫功能、提高基础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辅助放化疗、选择性杀灭肿瘤细胞等作用,全身热疗对于大型手术后、糖尿病晚期、晚期扩散型肿瘤和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全身性疾病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特别是肿瘤的高温全身热疗,通过改变人体自身的温度杀死肿瘤细胞而正常组织不受损,相较放疗、化疗等副作用小,因而在临床上有“绿色疗法”之誉。
3.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相对于全身红外辐射热疗可以有效解决纵向(深度方向)受热不匀问题,实现更快速的升高人身温度。其中全身微波辐射热疗设备可包括舱体、出入舱体的床体、天线、馈线、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传感器等,但是这些部件在配合后会存在可让微波信号外泄的缝隙。
4.为了避免微波信号外泄造成辐射污染以及微波能量损失,如何改善舱体对微波信号的密封性,是全身微波辐射热疗设备的设计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微波信号密封效果的热疗舱体结构,有效保证舱体密封性、避免微波信号外泄,进而防止舱外微波辐射污染和降低微波能量损失。
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适用于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的密封舱体,包括主体、位于主体两端的两个端盖、可出入舱体的床体,所述主体至少由第一半舱体、第二半舱体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舱体、第二半舱体的侧壁内分别设有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的拼接处设有主体密封条,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主体密封条用以实现主体在周向上的密封,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屏蔽端板和第二屏蔽端板,第一屏蔽端板和第二屏蔽端板与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的端部连接处密封。
8.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主体密封条、第一屏蔽端板、第二屏蔽端板的配合设置实现了舱体的整体密封,有效避免微波信号外泄,防止舱外微波辐射污染和降低微波能量损失,使舱体具有良好的微波信号密封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密封是指避免微波信号外泄。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端板的边缘面与同侧的第一屏蔽层端面、第二屏蔽层端面贴靠,第二屏蔽端板的边缘面与同侧的第一屏蔽层端面、第二屏蔽层端面贴靠。
10.由于直线传播的微波信号不会从舱内再转弯进入贴靠处,因此这样设置可以有效
避免微波信号泄出舱外。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端板上设有人体出入口,人体出入口处设有屏蔽布。
12.进行热疗操作时,人体需要躺在床体上并随床体出入舱体,因此需要在第一屏蔽端板上设有用以避让人体出入舱体的人体出入口,屏蔽帘的设置可以密封人体与人体出入口之间的缝隙,以避免微波信号外泄;其中屏蔽帘为柔性材料,柔性的屏蔽帘能与人体贴合,有效密封人体与人体出入口之间的缝隙。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端板上设有床体出入口,床体出入口与床体外端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14.在床体出入口与床体之间会留有缝隙,当进行热疗工作时,微波信号通过缝隙外泄,而密封结构可以阻断微波信号外泄。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端板由设置于第一半舱体第一端的第一上半部分和设置于第二半舱体第一端的第一下半部分组成,所述人体出入口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第一上半部分的下部,所述床体出入口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第一下半部分的上部。
16.第一屏蔽端板分为第一上半部分、第一下半部分,可以降低模具、维修、运输成本。
17.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相互可交叠配合的第一屏蔽挡边和第二屏蔽挡边,第一屏蔽挡边围绕床体出入口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外侧,所述第二屏蔽挡边设置于床体外端朝向第一屏蔽端板的安装面上,当第一屏蔽挡边和第二屏蔽挡边相互交叠时,第二屏蔽挡边包围第一屏蔽挡边。
18.由于直线传播的微波信号不会从舱内转弯进入第一屏蔽挡边和第二屏蔽挡边的交叠处,因此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微波信号泄出舱外。
1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端板第一上半部分、第一下半部分的边缘面分别折弯形成第一上折边、第一下折边,第一上折边、第一下折边拼接并在拼接缝设置第一端密封条。
20.第一屏蔽端板第一上半部分、第一下半部分通过第一上折边、第一下折边拼接连接,可以提高两者连接强度;第一端密封条可以密封第一上折边、第一下折边之间的拼接缝隙以阻断微波信号外泄路径。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屏蔽端板由设置于第一半舱体第二端的第二上半部分和设置于第二半舱体第二端的第二下半部分组成;其中第二屏蔽端板第二上半部分、第二下半部分的边缘面分别折弯形成第二上折边、第二下折边,第二上折边、第二下折边拼接并在拼接缝设置第二端密封条。
22.第二屏蔽端板分为第二上半部分、第二下半部分,可以降低模具、维修、运输成本;第二屏蔽端板第二上半部分、第二下半部分通过第二上折边、第二下折边拼接连接,可以提高两者连接强度,第二端密封条可以密封第二上折边、第二下折边之间的拼接缝隙以阻断微波信号外泄路径。
2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屏蔽端板上设置有用以连接舱体内外馈线的屏蔽接线端子。
24.传统上,馈线是直接穿过第二屏蔽端板进入舱体内,那么在馈线与第二屏蔽端板之间就会留有使微波信号外泄的缝隙;而第二屏蔽端板与屏蔽接线端子之间不存在缝隙,不仅可以保证第二屏蔽端板的密封性,而且舱体内外馈线通过屏蔽接线端子连接,即相当于实现了馈线的穿设,保证馈线的正常连接。
25.作为优选,沿床体侧边设置有屏蔽管体,用于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传感器的线缆
由舱体外部经过屏蔽管体进入舱体,屏蔽管体上设有线缆穿出屏蔽管体的线孔。
26.屏蔽管体的设置既可以保证线缆正常穿设,又可以避免舱体内微波信号外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微波信号密封效果的热疗舱结构,有效保证舱体密封性、避免微波信号外泄,进而防止舱外微波辐射污染和降低微波能量损失。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主体密封条、第一屏蔽端板、第二屏蔽端板的配合设置实现了舱体的整体密封,使舱体具有良好的微波信号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施例密封舱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施例中主体、端盖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主体密封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施例中密封舱体去掉床体、屏蔽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实施例中床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图8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图9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挡边、第二屏蔽挡边交叠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图11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1.图13为本实施例密封舱体其中一个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图13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5为图13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16为本实施例密封舱体整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45.图17为图16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6.图18为图16中j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7.图19为本实施例中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0为图19中k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9.图21为床体去掉塑料包裹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2为图21中l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
52.主体100、屏蔽层100a、保温层100b、壳体100c、支架层100d、第一半舱体110、第一屏蔽层111、第二半舱体120、第二屏蔽层121、主体密封条130、第一屏蔽端板210、第一上半部分a210、第一上折边a211、第一下半部分b210、第一下折边b211、人体出入口211、屏蔽布212、缺口212a、床体出入口213、第一屏蔽挡边214、第一凹凸面214a、第一端密封条215、第二屏蔽端板220、第二上半部分a220、第二上折边a221、第二下半部分b220、第二下折边b221、第二端密封条222、屏蔽接线端子223、床体300、第二屏蔽挡边310、第二凹凸面310a、屏蔽管体320、线孔321、端部孔322、塑料包裹层330、外层孔331、馈线400。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实施例:
55.如图1

22所示,一种适用于全身微波辐射热疗的密封舱体,包括主体100、位于主体100两端的两个端盖、可出入舱体的床体300,所述主体10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屏蔽层100a、保温层100b、壳体100c,在保温层100b、壳体100c之间设有支架层100d,其中屏蔽层100a为下述的第一屏蔽层111、第二屏蔽层121,两个端盖为下述的第一屏蔽端板210和第二屏蔽端板220。
56.具体而言,所述主体100由第一半舱体110、第二半舱体120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半舱体110、第二半舱体120的侧壁内分别设有第一屏蔽层111、第二屏蔽层121,第一屏蔽层111与第二屏蔽层121的拼接处设有主体密封条130,第一屏蔽层111、第二屏蔽层121、主体密封条130用以实现主体100在周向上的密封,所述主体1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屏蔽端板210和第二屏蔽端板220,第一屏蔽端板210和第二屏蔽端板220与第一屏蔽层111和第二屏蔽层121的端部连接处密封,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屏蔽端板210的边缘面与同侧的第一屏蔽层111端面、第二屏蔽层121端面贴靠,第二屏蔽端板220的边缘面与同侧的第一屏蔽层111端面、第二屏蔽层121端面贴靠,以此阻断视频信号外泄路径。
57.其中,第一屏蔽端板210上设有人体出入口211、床体出入口213,人体出入口211处设有屏蔽布212,床体出入口213与床体300外端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58.所述的屏蔽布212为柔性屏蔽布,屏蔽布212具体为由银丝与棉布混纺制成,且在屏蔽布212上开有缺口212a,当人体随床体300进入舱体时(人体身体在舱内、头部在舱外),此时人体脖颈部与缺口212a贴合接触,可以有效避免微波信号泄出。
59.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相互可交叠配合的第一屏蔽挡边214和第二屏蔽挡边310,第一屏蔽挡边214围绕床体出入口213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210外侧,所述第二屏蔽挡边310设置于床体300外端朝向第一屏蔽端板210的安装面上,当第一屏蔽挡边214和第二屏蔽挡边310相互交叠时,第二屏蔽挡边310包围第一屏蔽挡边214;更为具体地说,第一屏蔽挡边214上设有第一凹凸面214a,第二屏蔽挡边310上设有第二凹凸面310a,当第一屏蔽挡边214和第二屏蔽挡边310相互交叠时,第一凹凸面214a、第二凹凸面310a对接,第一凹凸面214a、第二凹凸面310a具体为波浪面结构,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在实际生产时,钣金难以做到平直,可以设置成波浪结构,实现上下咬合避免产生缝隙。
6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端板210由设置于第一半舱体110第一端的第一上半部分a210和设置于第二半舱体120第一端的第一下半部分b210组成,所述人体出入口211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210第一上半部分a210的下部,所述床体出入口213设置于第一屏蔽端板210第一下半部分b210的上部;其中第一屏蔽端板210第一上半部分a210、第一下半部分b210的边缘面分别折弯形成第一上折边a211、第一下折边b211,第一上折边a211、第一下折边b211拼接并在拼接缝设置第一端密封条215。
61.其中,第二屏蔽端板220由设置于第一半舱体110第二端的第二上半部分a220和设
置于第二半舱体120第二端的第二下半部分b220组成;其中第二屏蔽端板220第二上半部分a220、第二下半部分b220的边缘面分别折弯形成第二上折边a221、第二下折边b221,第二上折边a221、第二下折边b221拼接并在拼接缝设置第二端密封条222。所述的主体密封条130、第一端密封条215、第二端密封条222可以为一体的结构。
6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端板220上设置有用以连接舱体内外馈线400的屏蔽接线端子223。
63.此外,沿床体300侧边设置有屏蔽管体320,用于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传感器的线缆由舱体外部经过屏蔽管体320进入舱体,屏蔽管体320上设有线缆穿出屏蔽管体320的线孔321。
64.进一步地,所述床体300外层为塑料包裹层330,屏蔽管体320被塑料包裹层330包围,在塑料包裹层330上设有与线孔321对应的外层孔331,在屏蔽管体320上设有与线孔321、外层孔331均不对应的端部孔322。
65.此外,所述的第一屏蔽层111、第二屏蔽层121、第一屏蔽端板210、第二屏蔽端板220、屏蔽接线端子223、屏蔽管体320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密封条130、第一端密封条215、第二端密封条222为屏蔽胶条,即在软质橡胶上涂抹金属涂层。
6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