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
[0003]
现有的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大多无法对其药液进行加热,特别是冬季药液温度过低容易刺激患处,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每使用一次必须将喷药瓶内的残存药物倒出并进行清洗才能再次使用,但现有的装置清洗不方便,费事费力,而且喷药瓶内药物放置后不进行搅拌的话,容易导致沉淀而影响药效。
技术实现要素:[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其解决了清洗不便和不具有加热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喷药瓶,所述喷药瓶内开设有凹槽和真空腔,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真空腔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pet加热膜片,所述喷药瓶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固定连接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液球,所述喷药瓶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吸液球位于放置槽内,所述吸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内固定连接有喷药头。
[0006]
所述箱体内开设有储液腔、废液腔和清洗腔,所述储液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固定连接在储液腔内壁的侧面,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喷嘴和第二烘干机,所述第二喷嘴和第二烘干机位于喷药瓶内,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穿过储液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位于清洗腔内,所述清洗腔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烘干机和镂空框,所述废液腔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漏液孔。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壁的顶部,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喷药瓶内。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储液腔和清洗腔内壁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内均设置有密封塞。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废液腔和清洗腔相连通,所述密封盖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药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所述
储液腔内壁的顶部与第二输送管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电机、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petpet加热膜片通过微处理器信号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该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通过控制pet加热膜片升温,能够对喷药瓶内的药液进行加热并不影响药性,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患处,通过控制第一水泵工作,能够将储液腔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第一喷嘴,对镂空框内的吸液管和喷药头进行清洗,并通过控制第一烘干机工作,能够对清洗后湿润的吸液管和喷药头烘干,以便于下次正常使用。
[0014]
2、该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通过控制第二水泵工作,能够将储液腔内的清水输送至第二喷嘴,对喷药瓶的内部进行清洗,并通过控制第二烘干机工作,对喷药瓶的湿润的内部烘干,以便于下次的正常使用,通过控制电机工作,带动搅拌轴转动,能够对喷药瓶内的药液进行搅拌,避免药液沉淀而影响药效,通过设置密封塞,能够保障储液腔和清洗腔内的液体安全的存放,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一方面能够增大手握喷药瓶的摩擦力,使手握时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在掉落和碰撞的时候容易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喷药瓶和喷药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箱体;2、第一输送管;3、储液腔;4、第一水泵;5、第二输送管;6、第二水泵;7、废液腔;8、清洗腔;9、排液口;10、密封塞;11、镂空框;12、按钮开关;13、第一喷嘴;14、第一烘干机;15、防滑橡胶垫;16、喷药瓶;17、真空腔;18、pet加热膜片;19、搅拌组件;191、搅拌轴;192、轴承;193、电机;20、凹槽;21、第二喷嘴;22、第二烘干机;23、密封圈;24、卡槽;25、漏液孔;26、进液口;27、按压头;28、密封盖;29、吸液球;30、放置槽;31、吸液管;32、喷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
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临床喷药治疗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24,卡槽24内卡接有喷药瓶16,喷药瓶16内开设有凹槽20和真空腔17,凹槽20内固定连接有搅拌组件19,真空腔17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pet加热
膜片18,通过控制pet加热膜片18升温,能够对喷药瓶16内的药液进行加热并不影响药性,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患处,喷药瓶16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8,密封盖28内固定连接有吸液管31,吸液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液球29,喷药瓶16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30。
[0023]
吸液球29位于放置槽30内,吸液管31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27,按压头27内固定连接有喷药头32,箱体1内开设有储液腔3、废液腔7和清洗腔8,储液腔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5,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6,通过控制第一水泵4工作,能够将储液腔3内的清水通过第一输送管2输送至第一喷嘴13,对镂空框11内的吸液管31和喷药头32进行清洗,并通过控制第一烘干机14工作,能够对清洗后湿润的吸液管31和喷药头32烘干,以便于下次正常使用。
[0024]
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6均固定连接在储液腔3内壁的侧面,通过控制第二水泵6工作,能够将储液腔3内的清水输送至第二喷嘴21,对喷药瓶16的内部进行清洗,并通过控制第二烘干机22工作,对喷药瓶16的湿润的内部烘干,以便于下次的正常使用,第二输送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喷嘴21和第二烘干机22,第二喷嘴21和第二烘干机22位于喷药瓶16内,第一输送管2的一端穿过储液腔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喷嘴13,第一喷嘴13位于清洗腔8内,清洗腔8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烘干机14和镂空框11,废液腔7内壁的顶部开设有漏液孔25。
[0025]
搅拌组件19包括电机193,电机193固定连接在凹槽20内壁的顶部,通过控制电机193工作,带动搅拌轴191转动,能够对喷药瓶16内的药液进行搅拌,避免药液沉淀而影响药效,凹槽20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192,电机193的输出轴穿过轴承192并固定连接有搅拌轴191,搅拌轴191位于喷药瓶16内,储液腔3和清洗腔8内壁的侧面分别开设有进液口26和排液口9,进液口26和排液口9内均设置有密封塞10,通过设置密封塞10,能够保障储液腔3和清洗腔8内的液体安全的存放。
[0026]
废液腔7和清洗腔8相连通,密封盖28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喷药瓶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15,储液腔3内壁的顶部与第二输送管5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3,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15,一方面能够增大手握喷药瓶16的摩擦力,使手握时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在掉落和碰撞的时候容易破裂的问题,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按钮开关12,按钮开关12与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6、电机193、第一烘干机14、第二烘干机22、petpet加热膜片18通过微处理器信号连接。
[00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8]
s1、在使用装置之前,通过进液口26往储液腔3内添加适量的清水,添加后将密封塞10塞入进液口26内,当需要对一位患者进行喷药治疗时,需要对喷药瓶16单独进行使用,先向上拉动喷药瓶16,使喷药瓶16的底部与卡槽24分离,再将药液添加至喷药瓶16内,将喷药头32和吸液管31从镂空框11内取出,将吸液管31底端的吸液球29放到喷药瓶16内的放置槽30内,然后通过转动密封盖28,将喷药瓶16密封,然后通过点击按钮开关12,控制电机193开始工作,带动搅拌轴191转动,对喷药瓶16内的药液进行搅拌,然后通过按压按压头27,在吸液球29的作用下,喷药瓶16内的药液顺着吸液管31输送至喷药头32,医生手握喷药头32对患处进行喷药,当需要对药液进行加热时,通过控制pet加热膜片18的温度升高,对喷药瓶16内的药液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
[0029]
s2、喷药完成后,将密封盖28和喷药瓶16分离,将喷药瓶16的底部的凸起卡接在卡
槽24内,将吸液管31和喷药头32放到镂空框11内,然后通过点击按钮开关12,控制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6开始工作,储液腔3内的清水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5输送至第一喷嘴13和第二喷嘴21,从第一喷嘴13喷洒的清水对准镂空框11内的吸液管31和喷药头32进行清洗,从第二喷嘴21喷洒的清水对喷药瓶16的内部进行清洗,使用后的清水顺着漏液孔25流入废液腔7内,待清洗一定时间后,通过点击按钮开关12,控制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6停止工作,再控制第一烘干机14和第二烘干机22开始工作,对湿润的吸液管31、喷药头32和喷药瓶16内部烘干,需要再次使用时,将喷药瓶16从卡槽24内取出,将吸液管31和喷药头32取出,再进行使用即可。
[003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