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8591发布日期:2021-10-30 10:1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肢摆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3.在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将患者的上肢保持固定的姿势,而现有的摆放大多为固定的,不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整,并且也不能进行角度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包括主固定板,所述主固定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固定板,所述主固定板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副固定板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支撑座,所述主支撑座的一侧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主支撑座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主支撑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支撑座,所述主固定板、所述副固定板、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副支撑座顶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主固定板、所述副固定板、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副支撑座顶部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绑带。
8.可选的,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壁插接有定位杆。
9.可选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副固定板的一侧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0.可选的,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杆。
11.可选的,所述绑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所述主固定板、所述副固定板、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副支撑座外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
12.可选的,所述主固定板、所述副固定板、所述主支撑座和所述副支撑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通过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的配合设置,能够将患者的大臂进行支撑,通过导向槽和导向杆的配合设置,能够调整主固定板和副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对装置进行调整,通过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患者的小臂进行支撑,通过固定孔和固定杆的配合设置,可以调整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之间的距离。
16.2、该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通过连接板和连接块的配合设置,可以调整副固定板和主支撑座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根据康复训练的需要,对装置进行角度的调整,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将调整好角度装置进行固定,使装置保持在固定的角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固定板;2、导向槽;3、导向杆;4、副固定板;5、定位孔;6、定位杆;7、定位槽;8、定位板;9、连接板;10、连接块;11、主支撑座;12、限位板;13、限位槽;14、限位块;15、固定孔;16、固定杆;17、副支撑座;18、限位孔;19、限位杆;20、套环;21、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上肢位摆放装置,包括主固定板1,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大臂进行支撑,因此在主固定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2,导向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杆3,导向杆3远离主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固定板4,导向槽2和导向杆3的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5,定位孔5的内壁插接有定位杆6,主固定板1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7,定位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定位板8,通过定位孔5和定位杆6的配合设置,能够将调整好长度的导向杆3进行固定,从而对主固定板1和副固定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固定;
23.为了能够调整副固定板4和主支撑座11之间的角度,因此在副固定板4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支撑座11,主支撑座11的一侧位于连接块10的下方转动连接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3,副固定板4的一侧位于连接板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通过连接板9和连接块10的配合设置,能够将主支撑座11进行转动,通过将限位块14卡入到限位槽13中,能够将主支撑座11转动的角度进行固定;
24.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小臂进行支撑,因此在主支撑座11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
15,固定孔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远离主支撑座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支撑座17,主支撑座11和固定杆16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18,限位孔18的内壁插接有限位杆19,通过固定杆16的设置,能够调整主支撑座11和副支撑座17之间的距离,通过限位孔18和限位杆19的配合设置,能够将调整好距离的副支撑座17进行固定;
25.为了能够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因此在主固定板1、副固定板4、主支撑座11和副支撑座17顶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环20,主固定板1、副固定板4、主支撑座11和副支撑座17顶部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绑带21,绑带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主固定板1、副固定板4、主支撑座11和副支撑座17外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主固定板1、副固定板4、主支撑座11和副支撑座17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通过套环20和绑带21的配合设置,可以将绑带21穿过套环20,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通过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的配合设置,能够将绑带21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
26.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27.1、将定位杆6拔出,将副固定板4向外调整距离,调节完成后,将定位杆6插回到定位孔5中;
28.2、将限位杆19拔出,将副支撑座17向外调整距离,调节完成后,将限位杆19插回到限位孔18中;
29.3、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主固定板1上,将绑带21穿过套环20,将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再将绑带21拉回,通过魔术贴毛面贴到魔术贴勾面,依次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
30.4、将主支撑座11向上抬起,将限位块14卡入到限位槽13中,对偏转对角度进行固定;
31.5、使用完毕后,将绑带21从魔术贴勾面上取下,将患者的手臂取出,将装置复位,进行收纳。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