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液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9101发布日期:2021-12-18 00: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液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液器结构。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0871245u于2020年06月30日公开了一种调节起泡浓度装置,包括外壳、储液容器、混合泵和发泡单元,发泡单元内设有发泡网,混合泵上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气端,储液容器与混合泵的进液口连接,混合泵的出液口与发泡单元连接,进气端上设有调节进气量的调节装置,还包括一种起泡浓度可调的自动洗手机。这种起泡装置的结构较复杂,而且混合泵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低,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抽液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抽液器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泵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腔,泵体插装在第一装配腔中,第一装配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泵体的出液管设置在第一开口上,泵体的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开口上。
5.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环状的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以上的隔板共同围成第一装配腔,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泵体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一端与第二隔板的一端之间,第二开口设置在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之间。
6.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翻边,该第一翻边朝外弯折设置。
7.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朝外横向或竖向设置。
8.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位于外壳顶部的出泡口所在方向设置,出泡口与出液管之间通过导管以及起泡器相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或相邻设置。
9.进一步,所述抽液器结构还包括弹性碰勾,该弹性碰勾设置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中,弹性碰勾的顶部设置有导斜面,该导斜面与泵体的外壁相接。
10.进一步,所述抽液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底部的第二装配腔,该第二装配腔位于第一装配腔的旁边,电池插装在第二装配腔中,第二装配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
11.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底部环状的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以上的隔板共同围成第二装配腔,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电池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三开口设置在第三隔板的一端与第四隔板的一端之间。
12.进一步,所述第三隔板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翻边,该第二翻边朝外弯折设置,第三隔板通过第二翻边与外壳的内壁相接。
13.进一步,所述第三隔板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凸起,该凸起抵靠在电池的
外壁上。
14.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液器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泵体,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腔,泵体插装在第一装配腔中,第一装配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泵体的出液管设置在第一开口上,泵体的进气管设置在第二开口上。当泵体在第一装配腔中转动时,由于泵体的出液管通过导管以及起泡器与设置在外壳顶部的出泡口相连通,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起到限位作用,于是既能在确保泵体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又能保证进气管和出液管的安装位置不会发生变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隔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翻边,该第一翻边朝外弯折设置。由于第一隔板为环状设置,通过第一翻边能够提高第一隔板的结构强度,令第一隔板更稳固的对泵体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16.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隔板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朝外横向或竖向设置。由于第一隔板为环状设置,第一隔板中部的压力较大,容易发生折断,因此通过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隔板的结构强度,避免了第一隔板的损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液器结构还包括弹性碰勾,该弹性碰勾设置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中,弹性碰勾的顶部设置有导斜面,该导斜面与泵体的外壁相接。当泵体需要插装在第一装配腔时,弹性碰勾起到弹性件的作用,用户可以通过掰动弹性碰勾令泵体进入第一装配腔中,松开后的弹性碰勾由于弹性作用复位并压接在泵体的外壁中,弹性碰勾与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对泵体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18.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隔板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翻边,该第二翻边朝外弯折设置,第三隔板通过第二翻边与外壳的内壁相接。通过第二翻边提高了第三隔板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隔板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凸起,该凸起抵靠在电池的外壁上。当电池插装在第二装配腔时,弧形的凸起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池发生摆动,电池只能够在凸起所限定的位置上原地转动,防止电池摆动对外壳内的其他机件造成破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0.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路走向示意图。
25.图中:1为外壳,1.1为出泡口,2为泵体,2.2为进液管,2.3为出液管,2.4为进气管,2.5为限位台阶,3为隔板,3.1为第一隔板,3.1.1为第一翻边,3.2为第二隔板,3.3为第一开口,3.4为第二开口,3.5为翻边, 3.6为加强筋,3.7为弹性碰勾,3.7.1为导斜面,3.8为辅助定位板,3.10 为第一装配腔,4.1为第二装配腔,4.2为第三隔板,4.2.1为第二翻边, 4.2.2为凸起,4.3为第四隔板,4.4为第三开口,箭头方向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7.参见图1

图4,本抽液器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泵体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装配腔3.10,泵体2插装在第一装配腔3.10中,第一装配腔3.10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3.3和第二开口3.4,泵体2 的出液管2.3设置在第一开口3.3上,泵体2的进气管2.4设置在第二开口 3.4上。在本实施例中,泵体分别控制设置在泵体底部的进液管2.2吸取液体瓶内的液体以及控制进气管吸取外壳内的空气进入泵体内,液体和空气在泵体中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后从出液管输出至起泡器,气液混合物经过设置在外壳内的起泡器中的泡沫棒后被细化成用于洗手的泡沫,最后泡沫从出泡口在人的手上,从而实现自动出泡沫的效果。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底部环状的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以上的隔板共同围成第一装配腔3.10,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泵体2设置在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第一开口3.3设置在第一隔板3.1的一端与第二隔板3.2的一端之间,第二开口3.4设置在第一隔板3.1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3.2的另一端之间。
29.所述第一隔板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翻边3.1.1,该第一翻边3.1.1朝外弯折设置。
30.所述第一隔板3.1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3.6,该加强筋3.6朝外横向或竖向设置。
31.所述第一开口3.3的开口方向朝向位于外壳1顶部的出泡口1.1所在方向设置,出泡口1.1与出液管2.3之间通过导管以及起泡器相连通,第二开口3.4与第一开口3.3相对或相邻设置。
32.所述抽液器结构还包括弹性碰勾3.7,该弹性碰勾3.7设置在第一开口 3.3和/或第二开口3.4中,弹性碰勾3.7的顶部设置有导斜面,该导斜面与泵体2的外壁相接。
33.所述抽液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第二装配腔4.1,该第二装配腔4.1位于第一装配腔3.10的旁边,电池插装在第二装配腔4.1中,第二装配腔4.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4.4。
34.所述外壳1的底部环状的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以上的隔板共同围成第二装配腔4.1,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第三隔板4.2和第四隔板 4.3,电池设置在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第三开口4.4设置在第三隔板4.2的一端与第四隔板4.3的一端之间。
35.所述第三隔板4.2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翻边4.2.1,该第二翻边 4.2.1朝外弯折设置,第三隔板4.2通过第二翻边4.2.1与外壳1的内壁相接。
36.所述第三隔板4.2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凸起4.2.2,该凸起 4.2.2抵靠在电池的外壁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