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行器

文档序号:28112699发布日期:2021-12-22 14:1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行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2.生理机能的衰退会导致人体的反应迟缓、肌肉松弛和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在一般的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存在重心不稳、肢体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不稳的现象,导致日常的弯曲、站立、行走困难和容易产生疲劳、无力,跌倒等情况,助行器的出现成为了老人自由行走的重要工具,作为一种行走的辅助工具,助行器能使老人在无需他人的帮助下实现轻松自由的行走。目前市场中助行器的种类繁多,市场上最常见的助行器大致可分为3类:无轮助行器、双轮助行器和四轮助行器,在这三种助行器中,无轮助行器的安全性最高,但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抬起动作对老年人来说会增加腰部和手部的负荷;而四轮助行器使用起来则相对简单只需推行便可实现辅助行走,但正是增加了四个车轮导致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虽然一些四轮助行器增加了刹车功能,但由于老年人本身手脚不便,反应迟缓,在突发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危险;双轮助行车则稳定性较低,只能起到辅助行走的作用,在不使用时亦不能随意摆放,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助行器,包括主架、扶手与支撑部,所述扶手连接于所述主架的顶侧,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脚、滑套、滑轮、弹簧,所述支撑脚连接于所述主架的底侧,所述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脚上,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滑套上,所述支撑脚的底端面为支撑面,所述滑套可上下滑动并带动所述滑轮移动至所述支撑面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支撑脚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肩,所述限位肩位于所述滑套的上方,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支撑脚上,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限位肩相抵,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滑套相抵,所述滑套与支撑脚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
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具有两种使用形态,在正常使用时,滑套与支撑脚之间没有锁紧,整体不受外力放置在地上时,滑轮与地面接触,当使用者向前走时,使用者着力在扶手上,此时传递至支撑脚向下的压力较小,弹簧压缩程度有限,整体移动时主要依靠滑轮与地面接触,当使用者需要歇息时,其作用在扶手上的力多为向下的压力,如此传递至支撑脚的压力亦为向下,弹簧压缩并且支撑面与地面相抵,此时可有效避免了因滑轮带来的打滑或者偏移而造成使用者摔倒的问题,当使用者撤去对扶手的压力后,弹簧复原,支撑脚向上复位,当不需要使用支撑面着地支撑的功能时,可将滑套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固定在支撑脚上,此时滑套不可滑动,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滑轮位于支撑面所在平面的下方,亦即整体始终由滑轮支撑滑行,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既可满足正常的滑轮
支撑辅助行走的需求,亦可满足在休息时直接通过下压对整体定位的需求,使用更加安全,适用性更强。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套筒与第一弹簧柱,所述锁紧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撑脚上,所述锁紧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肩的外径,所述锁紧套筒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弹簧柱在所述支撑脚上沿竖直方向排列有多个,任一个所述第一弹簧柱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当需要限制滑套的滑动时,将第一弹簧柱向支撑脚方向施压,使得第一弹簧柱退出第一卡接孔,此时滑套可上下滑动,当锁紧套筒与滑套相抵时,第一弹簧柱从与其正对的第一卡接孔处伸出,通过第一弹簧柱与第一卡接孔的卡紧固定,从而保持锁紧套筒与滑套的抵接状态,实现限制滑套的活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限位肩的上方,所述锁紧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导槽,所述导轨配合连接于所述导槽内。锁紧套筒在支撑脚上滑动时,通过导轨与导槽的配合限制,锁紧套筒活动更加顺畅。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套筒、主杆,所述主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柱,所述调节套筒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孔,所述扶手连接于所述主杆的顶端,所述支撑脚连接于所述调节套筒的底端,所述主杆的底端插入所述调节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柱配合连接于任一个所述第二卡接孔内。通过调节主杆插入到调节套筒内的长度,从而调节扶手与支撑脚之间的距离,亦即调节扶手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可利用第二弹簧柱锁紧到第二卡接孔内即可,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亦可使用,适用性更强。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套筒上设置有座板。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可直接坐在座板上,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杆上设置有靠背。靠背可方便使用者坐下时进行倚靠,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套设有防滑垫。支撑脚底端的防滑垫可防止进一步防止支撑面支撑时打滑的现象,并且可减少对支撑脚底部的磨损,便于维护。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的两端均套设有防滑筒。扶手上的防滑筒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握持体验。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16.附图中:110

调节套筒、111

第二卡接孔、120

主杆、200

扶手、310

支撑脚、320

滑套、330

滑轮、340

弹簧、350

锁紧套筒、400

座板、500

靠背、600

防滑垫、700

防滑筒。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18.参照图1,一种助行器,包括主架、扶手200与支撑部,所述扶手200连接于所述主架的顶侧,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脚310、滑套320、滑轮330、弹簧340,所述支撑脚310连接于所述主架的底侧,所述滑套320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脚310上,所述滑轮330设置于所述滑套320上,所述支撑脚310的底端面为支撑面,所述滑套320可上下滑动并带动所述滑轮330移动至所述支撑面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支撑脚310的外侧设置有限位肩,所述限位肩位于所述滑套320的上方,所述弹簧340套接于所述支撑脚310上,所述弹簧340的顶端与所述限位肩相抵,所述弹簧340的底端与所述滑套320相抵,所述滑套320与支撑脚310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支撑部设置有不少于三个。
19.由上述可知,具有两种使用形态,在正常使用时,滑套320与支撑脚310之间没有锁紧,整体不受外力放置在地上时,滑轮330与地面接触,当使用者向前走时,使用者着力在扶手200上,此时传递至支撑脚310向下的压力较小,弹簧340压缩程度有限,整体移动时主要依靠滑轮330与地面接触,当使用者需要歇息时,其作用在扶手200上的力多为向下的压力,如此传递至支撑脚310的压力亦为向下,弹簧340压缩并且支撑面与地面相抵,此时可有效避免了因滑轮330带来的打滑或者偏移而造成使用者摔倒的问题,当使用者撤去对扶手200的压力后,弹簧340复原,支撑脚310向上复位,当不需要使用支撑面着地支撑的功能时,可将滑套320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固定在支撑脚310上,此时滑套320不可滑动,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滑轮330位于支撑面所在平面的下方,亦即整体始终由滑轮330支撑滑行,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既可满足正常的滑轮330支撑辅助行走的需求,亦可满足在休息时直接通过下压对整体定位的需求,使用更加安全,适用性更强。
20.锁紧结构主要用于将滑套320相对固定在支撑脚310上,使得滑轮330无法上下滑动,从而始终保持滑轮330支撑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套筒350与第一弹簧柱,所述锁紧套筒350套设于所述支撑脚310上,所述锁紧套筒350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肩的外径,所述锁紧套筒350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弹簧柱在所述支撑脚310上沿竖直方向排列有多个,任一个所述第一弹簧柱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内。当需要限制滑套320的滑动时,将第一弹簧柱向支撑脚310方向施压,使得第一弹簧柱退出第一卡接孔,此时滑套320可上下滑动,当锁紧套筒350与滑套320相抵时,第一弹簧柱从与其正对的第一卡接孔处伸出,通过第一弹簧柱与第一卡接孔的卡紧固定,从而保持锁紧套筒350与滑套320的抵接状态,实现限制滑套320的活动。
21.在上述实施例中,锁紧套筒350在上下滑动时,可能会出现锁紧套筒350与支撑脚31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310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限位肩的上方,所述锁紧套筒350的内壁设置有导槽,所述导轨配合连接于所述导槽
内。锁紧套筒350在支撑脚310上滑动时,通过导轨与导槽的配合限制,锁紧套筒350活动更加顺畅。
22.作为主架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主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套筒110、主杆120,所述主杆120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柱,所述调节套筒110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孔111,所述扶手200连接于所述主杆120的顶端,所述支撑脚310连接于所述调节套筒110的底端,所述主杆120的底端插入所述调节套筒110内,所述第二弹簧柱配合连接于任一个所述第二卡接孔111内。通过调节主杆120插入到调节套筒110内的长度,从而调节扶手200与支撑脚310之间的距离,亦即调节扶手200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可利用第二弹簧柱锁紧到第二卡接孔111内即可,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亦可使用,适用性更强。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套筒110上设置有座板400。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可直接坐在座板400上,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杆120上设置有靠背500。靠背500可方便使用者坐下时进行倚靠,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
25.如使用支撑面可着地的使用状态时,使用者的压力过大时难免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使支撑面着地,如此在前行过程中会对支撑面造成磨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310的底端套设有防滑垫600。支撑脚310底端的防滑垫600可防止进一步防止支撑面支撑时打滑的现象,并且可减少对支撑脚310底部的磨损,便于维护。
26.为了方便使用者握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200的两端均套设有防滑筒700。扶手200上的防滑筒700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握持体验。
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