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科枢机锤。
背景技术:2.对于伴随剧烈疼痛的骨科疾病而言,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主要为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时有一种操作方法叫穿洞法,具体操作时需要敲击针刀的刀柄使针刀在患处打孔,这就需要用到敲击锤,但是现有的敲击锤就为普通的木锤等物,难以根据不同位置的需求而调节敲击力道,使用极为不便,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枢机锤,能根据敲击需求选用相应的敲击面,使用极为方便。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骨科枢机锤,包括锤头及锤柄,所述锤头为圆台型,所述锤柄从锤头的侧面中部与锤头固定连接。
6.更进一步地,所述锤柄上对称设置有2个内凹的拇指槽,所述拇指槽的长度为 1.5-3cm。
7.更进一步地,所述锤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锤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套设在第二连接杆外,所述第三连接杆套设在第一连接杆外,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与第三连接杆内壁相抵的后座及与第一连接杆内壁相抵的杆体,所述杆体远离后端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连接杆位置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后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三连接杆位置的第二固定部件。
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均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靠近后座一端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2个第一限位孔,且安装腔远离后座一端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2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2块限位块、位于限位块之间的梯形调节块,所述限位块一端位于安装腔内且与调节块的斜面相抵,限位块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外,2块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调节块与安装腔的端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调节块远离第二弹簧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杆长度方向平行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端部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另一端铰接有按压头,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按压头伸出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内壁上设置有供限位块卡入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连接杆内壁上设置有供限位块卡入的第二限位槽。
9.更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的活动杆均与同一按压头铰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一限位槽,所述按压头位于第一连接杆靠近后座一端。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连接有一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端部设置有一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的截面尺寸大于定位杆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三连接杆内壁上设置有供定位头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第一连接杆一端开口设置,且开口尺寸与定位杆尺寸适配。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将锤头设置为圆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治疗的需求选择锤头的大敲击面或小敲击面来进行敲击,从而帮助医生控制敲击力道,提升治疗效果;
14.2.在锤柄上设置有2个拇指槽,在使用不同的敲击面进行敲击时,可以把拇指放入相应的拇指槽内,以控制敲击方向,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翻转,同时也有利于医生进行握持,避免打滑;
15.3.将锤柄设置为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以在不用时减小锤柄长度,方便进行收纳,同时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整锤柄的长度,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是枢机针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枢机锤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端头与紧固件第一种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端头与紧固件第二种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枢机锤优化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锤柄打开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锤柄折叠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定位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针体,101-紧固件,2-端头,201-定位孔,202-定位槽,203-定位块,204-定位弹簧,205-拉杆,206-握把,3-刀刃,4-锤头,5-锤柄,501-第一连接杆,502-第二连接杆,503-第三连接杆,504-后座,505-安装腔,506-限位块, 507-第一弹簧,508-调节块,509-第二弹簧,510-调节杆,511-活动杆,512-按压头,513-第一限位槽,514-第二限位槽,515-安装板,516-定位杆,517-定位头, 6-拇指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骨科枢机锤,所述枢机锤包括锤头4 及与锤头4固定连接的锤柄5,所述锤头4两端均可对端头2进行敲击,其中为了贴合一般的使用习惯,一般将锤柄5的长度设置为8-15cm,既方便握持,又不会占用过多地方,其中为了提升疗效,简化操作,该枢机锤还适配有专门的枢机针,所述枢机针包括针体1,针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敲击及握持的端头2,底部设置有刀刃3,刀刃3可以与一般的针刀一样,即宽度与针体1的直径相同,而长度根据本发明的需要可以设置在3.5mm左右,宽度可以设置为1-4mm左右,既能有效治疗,又能减小创口的面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当然根据治疗的位置不同,也可以选择不同长度或直径的针体1来进行操作,而针体1的长度一般在5-12cm,宽度一般在1-4mm,例如直径为1.2mm,长度为5cm或8cm的针杆,当然相应地刀刃3的宽度因为1.2mm。
30.在使用时,先根据病情选穴,一般不超过4-5穴,先用龙胆紫定位,患处皮肤消毒,采用针刺的进针方式插入枢机针,破皮后不切割、不松解、不剥离组织直达痛点或病灶的骨皮质(骨膜)上,通过枢机锤敲击针柄20-30次/每针,频率为每秒 2-3次,中途一般不需要局部麻醉,也可以表面局麻以免增加病人痛苦。
31.其中,上述治疗方式融合了冲击波原理、脑针原理、针刀原理、骨膜刺激术原理、骨内减压术原理,产生了较佳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
32.(1)冲击波的原理
33.1)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声学特性,在不同的声阻抗界面会产生拉力与压力,对材料产生机械破坏作用,有助于松解组织粘连,粉碎骨刺。
34.2)空化效应:冲击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化泡,这些空化泡在过程中生长,震荡,溃破,释放出大量能量。
35.3)镇痛效应:激活产生p物质,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后,疼痛阈值提高,且p物质产生减少。
36.4)代谢激活:冲击波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膜内外离子交换过程,并加快代谢分解产物清除与吸收。
37.5)其他作用:成骨效应,促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等。
38.(2)脑针的原理
39.脑针疗法是宫长祥教授创立的一种神经调衡理论与技术,原名神经调衡理念及原极针疗法,后正式定名为宫氏脑针疗法。宫氏脑针疗法主要以“肌筋膜松解”与“实像透骨扎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以神经调衡理论为指导,运用脑针(即原极针) 松解肌筋膜来调整力学平衡,改变神经系统的力学环境。同时也运用实像扎法调整脑内体像,来影响大脑功能状态。
40.宫氏脑针治疗部位为头部及脊柱正中线上,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宫氏脑针治疗部位为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脑针吸纳了现代神经系统理论,并与中医的阴阳平衡及整体观念相结合,再次定义并发展神经支配失调定律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41.(3)针刀的原理
42.有“针”与“刀”的双重作用,是一种闭合性的“松解术”通过在患处进行局部的松解,进而达到松解粘连、消肿止挛、消除无菌性炎症等。
43.(4)骨膜刺激术的原理
44.骨膜具有成骨和成软骨的双重分化能力及骨膜张力约束骨生长,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序器官,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经针刺至骨膜,因骨膜神经末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此引起显著的神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45.(5)骨内减压术
46.通过骨减压针调整筋骨关系,恢复关节骨和软组织的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减轻骨内压力,在治疗各种疼痛病及骨高压引起的疼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47.治疗机制:
48.1)减压改善了骨静脉引流。
49.2)减压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状态。
50.3)减压孔处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了骨内外血液循环的通道。
51.4)减压打破了骨内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从而使骨内血液循环状态和代谢水平恢复正常。
52.枢机针刺治疗组件完美的结合了以上五种治疗的优点,对骨病科诸如各类无菌炎症引起的疼痛有特效,诸如: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卡压的疼痛、麻木、酸胀等症。典型及顽固难治网球肘(高尔夫球肘)、一般性的肩周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以及这几类的混合型。腰部脊上韧带炎、骨质增生症、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髌下脂肪垫炎、踝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跗骨窦高压病、各型腱鞘炎、跟骨骨刺等,均能在一次治疗后疼痛较大程度地缓解,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具有治疗后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及特点,同时组件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创伤小、无不良反应。
53.其中,为了方便控制敲击力道,所述锤头4设置为圆台型,即一端大一端小,根据需要的敲击力度来选择相应端进行敲击,为了使用方便,并有较好的敲击效果,可以使锤头4一端的直径为2.6cm,另一端的直径为2cm,高度可以设置为4cm,并且为了使端头2与锤头4能较好地接触的同时,还能方便握持,请参见图3-5所示,所述端头2设置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块,所述锤头4与端头2顶部接触,即锤头4与端头2大的一端接触,而端头2小的一端用于安装针体1,具体可以使端头2的上端长度为1.5cm,下端长度为1cm,而上下两端的宽度0.5cm,高度可以为3侧面,以在方便握持的同时能与锤头4较好接触,当然也可以在端头2外部设置防滑纹进行防滑,针体1与端头2可以为一体成型,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容易出现脱针的问题,使用较为不便,对此,所述针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件101,所述紧固件10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针体1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紧固件101及针体1上部嵌设在端头2内,端头2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只要能卡合在端头2内部防止脱针即可,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刀刃3损坏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丢弃整个枢机针,大幅度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对此,本实施例选择将紧固件101与针体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制备,而端头2与紧固件101、针体1为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所述紧固件101为一与针体1垂直的长方形紧固块,即紧固块与针体1 整体看起来为一t型结构,所述端头2底部设置有供紧固块插入的定位孔201,所述定位孔201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槽202,所述定位槽202内设置有契形定位块203,所述定位块203与定位槽202底部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204,且定位块203远离定位弹簧
204一端延伸至定位孔201内,所述紧固块两侧设置有与定位块203的斜面配合的斜坡,且紧固块上端的长度小于下端的长度,即紧固块的斜面与定位块203的斜面相贴,且彼此配合,在使用时将握持住针体1将紧固块插入定位孔201内,此时紧固块的斜面与定位块203的斜面相抵,推动定位块203朝着定位槽202内回缩,直至紧固块移动至定位块203上方与定位块203底部卡合,当然为了提升连接的紧密性,可以使定位孔201位于定位块203上方的部分与紧固块的形状适配,使得紧固块不会晃动,提升对针体1固定的稳定性,在针体1有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按动2块定位块203,将紧固块取出。
54.而为了提升取出的方便性,所述定位弹簧204内套设有拉杆205,所述拉杆205 一端与定位块203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定位槽202壁延伸至端头2,所述拉杆205 端部设置有握把206,在需要取出针体1时,握住握把206拉动拉杆205即可,而且由于需要外拉才可以将定位块203拉入定位槽202内,使紧固块脱出,因此完全不用担心误触而使针杆与端头2脱离的情况的出现。
55.其中,请参见图6所示,为了在使用时,能较好地对锤头4进行定位,可以在所述锤柄5上对称设置2个内凹的拇指槽6,所述拇指槽6的长度为1.5-3cm,2个拇指槽6分别对应锤头4的两端,既能定位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
56.锤柄5一直为一根直杆,在收纳时便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进行收纳,对此,请参见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中进行如下设置:所述锤柄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杆501、第二连接杆502及第三连接杆503,所述第一连接杆501与锤头4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01套设在第二连接杆502外,且第一连接杆501与第二连接杆502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03套设在第一连接杆501外,其内的空腔面积可以略大于第一连接杆501的外径,即第三连接杆503可以沿着第一连接杆501 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杆502包括与第三连接杆503内壁相抵的后座504及与第一连接杆501内壁相抵的杆体,所述杆体远离后端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连接杆501 位置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后座50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三连接杆503位置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连接杆502内部设置有安装腔505,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均设置在安装腔505内,所述安装腔505靠近后座504一端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2个第一限位孔,且安装腔505远离后座504一端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2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2块限位块506、位于限位块506之间的梯形调节块508,所述限位块506一端位于安装腔505内且与调节块508的斜面相抵,限位块50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外,2 块所述限位块506相互靠近一端设置有第一弹簧507,第一弹簧507设置有2根,且分别位于调节块508两侧,即调节块508在2根第一弹簧507之间滑动,所述调节块508与安装腔505的端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509,所述调节块508远离第二弹簧 509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杆502长度方向平行的调节杆510,所述调节杆510端部铰接有活动杆511,所述活动杆511另一端铰接有按压头512,所述安装腔50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按压头512伸出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501内壁上设置有供限位块 506卡入的第一限位槽513,所述第三连接杆503内壁上设置有供限位块506卡入的第二限位槽514。
57.而为了简化加工,并方便操作,所述按压头512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的活动杆511均与同一按压头512铰接。
58.在使用时,如果需要收纳枢机锤,则按动按压头512,使得按压头512朝着安装腔505内移动,此时,活动杆511转动,并推动调节杆510朝着远离按压头512的方向移动,此时,
使得调节块508朝着远离按压头512的方向移动,压缩第二弹簧 509,而由于调节块508为梯形,随着其移动,使得限位块506开始在第一弹簧507 的作用下朝着安装腔505内移动,即限位块506自动回缩至安装腔505内,先推动第一连接杆501,使其朝着靠近后座504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杆壁会压住限位块 506,使得按压头512保持下沉装态,即第二固定部件中的限位块506也回缩至安装腔505内,与第二限位槽514脱离,第一连接杆501推动到位后,即可推动第三连接杆503,使其套设在第一连接杆501外,有效将锤柄5缩短至5cm左右进行收纳,减轻了收纳负担,当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调节杆510不便宜,始终在同一水平线上滑动,对此,可以在安装腔505内设置安装板515,并在安装板515上开口,使调节杆510穿过安装板515上的开口,并与安装板515滑动连接即可,而在需要打开锤柄5进行使用时,直接同时反向拉动第三连接杆503及第一连接杆501即可使限位块506自动卡入第一限位槽513/第二限位槽514内进行限位,使得枢机锤能正常使用。
59.当然为了在使用工程中能更细微地调节锤柄5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杆50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一限位槽513,所述按压头512位于第一连接杆501靠近后座 504一端,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固定部件的限位块506对应的第一限位槽513的位置来调整锤柄5的长度,更为贴合医生的实际使用需求。
60.当然为了防止第一连接杆501与第三连接杆503从第二连接杆502上脱离,所述第一连接杆501端部连接有一定位杆516,所述定位杆516端部设置有一定位头 517,所述定位头517的截面尺寸大于定位杆516的截面尺寸,即定位杆516与定位头517形成t型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杆503内壁上设置有供定位头517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第一连接杆501一端开口设置,且开口尺寸与定位杆516尺寸适配,即滑槽为t型槽,而端部为一直条形的开口,定位头517无法从开口处离开滑槽,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滑槽与定位头517、定位杆516来控制第一连接杆501与第三连接杆503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501、第二连接杆502、第三连接杆503不会脱离。试验例
61.在成都育才骨科医院记录了1000名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回访,发现显效患者有950人,即显效率高达95%,而余下的50名患者也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以下选取部分病例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62.(1)椎动脉型颈椎病
63.患者陈某,女,45岁,因“颈部疼痛伴头晕1周”就诊,行颈椎及颅脑ct检查后排除颅脑肿瘤,结合查体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0064]”处理:1)取穴:枕外隆突处、百会穴及颈七椎棘突,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毕。患者“头晕”“颈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于1周后复诊,症状消失。
[0065]
(2)神经根型颈椎病
[0066]
患者刘某,男,56岁,因“颈部症状伴右上肢放射疼痛1月”就诊,颈椎ct示: c4/5、c5/6椎间盘突出,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取c5、c6棘突,右侧 c4/5、c5/6关节突关节投影点,右侧肩胛骨内上角,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67]
(3)网球肘
[0068]
患者徐某,男,39岁,因“左肘关节疼痛2月”就诊,行左肘关节x片及结合查体后,诊断“左网球肘”处理:取左侧肱骨外上髁处,局部压痛点及肱三头肌长头止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69]
(4)腰椎间盘突出症
[0070]
患者唐某,女,52岁,因“腰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疼痛1月”就诊,行腰椎 ct示:l4/5椎间盘向右侧突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处理:取穴,l5椎体棘突、右侧l4/5关节突关节投影点及右侧臀部环跳穴,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71]
(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0072]
患者廖某,男,60岁,因“左膝关节疼痛1年”就诊,完善左膝x片等检查后,诊断:“左膝骨性关节炎”处理:取局部痛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73]
(6)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0074]
患者黄某,女,62岁,因“右踝关节疼痛半年”就诊。完善右踝x片等检查后,诊断:“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处理:取局部痛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75]
(7)跟痛症
[0076]
患者李某,女,59岁,因“右足底部疼痛3月”就诊。完善右足x片等检查后,诊断:“右足跟痛症、右跟骨骨质增生”。处理:取跟骨结节、局部压痛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77]
(8)腱鞘炎
[0078]
患者陈某,男,41岁,因“左手第一掌指关节处疼痛1月”就诊。完善左手x 片等检查后,诊断:“左手腱鞘炎”。处理:取局部压痛点,
[0079]
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80]
(9)肩周炎
[0081]
患者曾某,女,55岁,因“左肩关节疼痛3月”就诊,完善左肩关节x片等检查后,诊断:“左侧肩关节周围炎”。处理:取局部压痛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82]
(10)痛风性关节炎
[0083]
患者张某,男,39岁,因“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热痛1天”就诊,完善右足x片、血尿酸等检查后,诊断:“右足痛风性关节炎”。处理:取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局部痛点,按枢机针规程操作,术中局部挤压出“黄血水”,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