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5579发布日期:2021-12-22 14:3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血透护理时,也通常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取样进行检查,血液取样需从病人身体中抽取至少一滴血液,血液取样通常通过手指穿刺、踵穿刺或静脉穿刺而从病人中获取。
3.目前,中国专利号为“201921364139.9”公开了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包括壳体、取样头和限位板,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取样头,取样头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和固定杆,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推块,推块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远离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该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通过取样头的设置,能够对针头起到防护作用,通过压块、推杆和推块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按压压块,推动推块进行移动,通过推块、固定块、连接块和针头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推块的移动,带动针头刺出,使得针头从取样头内探出,从而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取样。
4.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5.该负压瓶连接导管后,并在针头没进入患者体内时,外界气体从针头进入负压瓶,则使得负压瓶失去负压效果,进而不易使得血液进入负压瓶内。


技术实现要素:

6.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负压瓶连接导管后,并在针头没进入患者体内时,外界气体从针头进入负压瓶,则使得负压瓶失去负压效果,进而不易使得血液进入负压瓶的问题。
8.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包括管体、取样针、导管以及保护件;
11.所述取样针包括针座以及与之连通的针头;
12.所述导管一端与针座远离针头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管体连通;
13.所述保护件包括盒体、滑动连接在盒体内的移动部、设置在移动部后部的压板以及均匀设置在压板底侧的若干组压条,盒体前部左右均塑性连接有盒盖,盒体后部底侧设置有凹槽部,盒体后侧壁设置有固定孔,盒体顶侧开设有开口,移动部顶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顶侧穿过并穿出开口并固定连接有推移部,移动部后侧壁开设有穿孔,移动部前部内设置有与针座卡接固定的卡接槽,且移动部前侧壁开设有与卡接槽相通的针孔,针头穿过并穿出针孔,靠近针座一侧的导管位于移动部内并从穿孔穿出移动部,且导管中间一段夹持在压条与凹槽部内侧壁之间,导管从固定孔穿出并与固定孔固定连接。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管体采用透明的玻璃管,且其管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其内为负
压状态,所述导管远离针座一端穿过密封盖并穿入管体内。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左右内侧壁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部左右外侧壁均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实现移动部在盒体内移动。
16.更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盒盖相向侧均开设有收纳针槽,所述针头远离针座一端部位于两组收纳针槽之间;通过收纳针槽,使得针头的端部隐藏在两组盒盖之间。
17.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设置呈前端部为等腰梯形的空腔结构体,所述盒盖均设置呈直角梯形空腔结构,盒盖的斜边侧与移动部等腰边接触配合;通过直角梯形的盒盖与前端部为等腰梯形的移动部的配合,从而当移动部向盒盖方向移动时,移动部的前端挤压两组盒盖相互打开。
18.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等腰边侧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盒盖的斜边侧均设置有与限位限位槽配合的弧形限位部;通过限位限位槽与弧形限位部的限位配合,使得在移动部无移动情况下,使得两组盒盖保持闭合状态,用来防止两组盒盖在自然状态下的展开。
19.有益效果
2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一次性使用,并可与采样针配套使用,通过保护件对采样针的保护以及对导管的封堵,不仅有效对取样针进行保护,避免未取样时针头对医护人员的刺伤,以及有效避免针头受到污染,同时有效避免未取样时外界气体进入管体,从而有效保持管体的负压状态,进而有效避免采血失败,同时操作简单,快速,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便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仰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件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件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

管体;2

导管;3

针座;4

针头;5

盒体;6

移动部;7

压板;8

压条;9

盒盖;10

凹槽部;11

开口;12

连接部;13

推移部;14

穿孔;15

针孔;16

滑槽;17

滑块;18

收纳针槽;19

弧形限位槽;20

弧形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32.实施例
33.本实施例的一种血透护理用血液取样装置,参照图1

6:包括管体1、取样针、导管2以及保护件;
34.取样针包括针座3以及与之连通的针头4;
35.导管2一端与针座3远离针头4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管体1连通;
36.保护件包括盒体5、滑动连接在盒体5内的移动部6、设置在移动部6后部的压板7以及均匀设置在压板7底侧的若干组压条8,盒体5前部左右均塑性连接有盒盖9,盒体5后部底侧设置有凹槽部10,盒体5后侧壁设置有固定孔,盒体5顶侧开设有开口11,移动部6顶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2,连接部12顶侧穿过并穿出开口11并固定连接有推移部13,移动部6后侧壁开设有穿孔14,移动部6前部内设置有与针座3卡接固定的卡接槽,且移动部6前侧壁开设有与卡接槽相通的针孔15,针头4穿过并穿出针孔15,靠近针座3一侧的导管2位于移动部6内并从穿孔11穿出移动部6,且导管2中间一段夹持在压条8与凹槽部10内侧壁之间,导管2从固定孔穿出并与固定孔固定连接。
37.其中,管体1采用透明的玻璃管,且其管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其内为负压状态,导管2远离针座3一端穿过密封盖并穿入管体1内。
38.其中,盒体5内左右内侧壁均设置有滑槽16,移动部6左右外侧壁均设置有与滑槽16滑动配合的滑块17;通过滑槽16与滑块17的配合,实现移动部6在盒体5内移动。
39.其中,两组盒盖9相向侧均开设有收纳针槽18,针头4远离针座3一端部位于两组收纳针槽18之间;通过收纳针槽18,使得针头4的端部隐藏在两组盒盖9之间。
40.其中,移动部6设置呈前端部为等腰梯形的空腔结构体,盒盖9均设置呈直角梯形空腔结构,盒盖9的斜边侧与移动部6等腰边接触配合;通过直角梯形的盒盖9与前端部为等腰梯形的移动部6的配合,从而当移动部6向盒盖9方向移动时,移动部6的前端挤压两组盒盖9相互打开。
41.其中,移动部6等腰边侧均开设有弧形限位槽19,盒盖9的斜边侧均设置有与限位限位槽19配合的弧形限位部20;通过限位限位槽19与弧形限位部20的限位配合,使得在移动部6无移动情况下,使得两组盒盖9保持闭合状态,用来防止两组盒盖9在自然状态下的展开。
42.工作原理:位于盒体5后部内一段的导管2夹持在压条8与凹槽部10内侧壁之间,实现将此段位的导管2进行封堵,即导管2前后端不相通,从而当导管2一端与管体1连通后,外界气体无法通过导管2进入管体1内,从而有效保持管体1的负压状态,进而有效避免采血失败;同时通过导管2对压条8的摩擦阻力,从而移动部6在无外力下,移动部6无法在盒体5内自由移动,继而有效将导管2夹持在压条8与凹槽部10内侧壁之间,同时使得两组盒盖9保持闭合状态,则有效将取样针保护在盒体5内,并避免未取样时针头3对医护人员的刺伤,以及有效避免针头3受到污染;使用时,将导管2一端刺入管体1内,再单手手持盒体5,并使用拇指推动推移部13,通过连接部12,使得移动部6在盒体5内向盒盖9方向移动,则移动部6的前
端“挤开”两组盒盖9,使得两组盒盖9打开,并使得针头3随移动部6的移动而伸出盒体5,此时还有部分压条8继续将导管2夹持在凹槽部10内侧壁上,当医护人员继续使用拇指推动推移部13,并实使得针头3刺入患者体内后,则此时压板7全部脱离凹槽部10内侧壁上,从而解除对导管2的封堵,继而在管体1负压状态下,将患者体内的血抽入管体1内,抽取完毕后,再通过盒体5,将针头3拔出,再将导管2另一端从管体1拔出,实现对患者的采血。
43.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一次性使用,并可与采样针配套使用,通过保护件对采样针的保护以及对导管2的封堵,不仅有效对取样针进行保护,避免未取样时针头3对医护人员的刺伤,以及有效避免针头3受到污染,同时有效避免未取样时外界气体进入管体1,从而有效保持管体1的负压状态,进而有效避免采血失败,同时操作简单,快速,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便利。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