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冲洗领域,特别是一种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2.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已经引起危重病急救医学界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指出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误吸物的主要来源,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住icu的时间。气囊上滞留物是指积聚在声门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之间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等异物。这些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气囊上滞留物随着患者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体位变动及气道管径改变等原因,从气囊的边缘进入下呼吸道,从而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近些年,临床上关于研究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很多,例如声门下冲洗吸引法、气囊上吸引引流法、简易呼吸气囊气流冲击法、呼吸机吸气屏气键联合气囊充放气气流冲击法等方法,这些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方法的研究是借着负压吸引器装置、简易呼吸气囊和呼吸机屏气功能进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现临床上并无专门的医疗装置进行有效的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同时现临床研究中清除方法对操作者之间的配合要求较高,难以掌握,清除方法难以确定。目前临床清除技术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3.1.易引起患者呛咳,气道直径会随之改变,导致气囊上滞留物下滑至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易引起气道黏膜损伤,患者气道水肿与感染;
4.2.气囊上滞留物粘稠时,易堵塞吸引管,无法将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出;
5.3.操作时间长,突然断开呼吸机,利用呼吸囊进行通气,其吸气时间、吸气流速、气道压力等均发生改变,患者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产生呛咳、与呼吸囊对抗等反应,导致各项生命体征波动大,耐受性差;
6.4.要求操作者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培训与配合,操作者之间的配合要求较高,难以掌握。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便于吸引出气囊上滞留物;使用安全,避免患者呛咳;不会对气道黏膜损伤造成损伤;使用方便快捷,冲洗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9.一种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接头本体,所述冲洗接头本体为空心结构,所述冲洗接头本体上设有人工气道连接端、输氧管连接端以及吸痰管连接端,所述人工气道连接端用于与人工气道连接,所述输氧管连接端用于与输氧管连
接,所述输氧管连接有高流量输氧装置,所述吸痰管连接端用于与吸痰管连接,所述吸痰管连接端与冲洗接头本体之间设有吸痰通道开关,所述吸痰通道开关用于控制吸痰管连接端内的吸痰通道的通断,所述冲洗接头本体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在冲洗接头本体内的压力过大时泄压。
10.进一步,所述人工气道连接端为凹槽。
11.进一步,所述输氧管连接端设有环形卡件。
12.进一步,所述吸痰管连接端上设有与吸痰管连接端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槽道,所述槽道上沿吸痰管连接端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吸痰管连接端内的吸痰通道相通,所述槽道上插入吸痰通道开关,所述吸痰通道开关沿吸痰管连接端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吸痰通道开关在槽道内可移动,所述第二通孔随吸痰通道开关的移动与第一通孔重合时打开吸痰管连接端内的吸痰通道,所述第二通孔随吸痰通道开关的移动与第一通孔完全错开时关闭吸痰管连接端内的吸痰通道。
13.进一步,所述冲洗接头本体上设有安全阀连接端,所述安全阀连接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安全阀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14.进一步,所述安全阀包括阀体和阀帽,所述阀体上沿阀体轴向设有插接通孔,所述阀体顶部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阀帽包括与插接通孔间隙配合的插接杆以及设于插接杆顶部的帽盖,所述插接杆底部设有限位件,所述插接杆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冲洗接头本体内的通道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位于限位件上方,所述插接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插接杆或密封圈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阀体上,所述帽盖的直径大于插接通孔的直径。
15.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6.进一步,所述输氧管的接头处设有可调方向的弹性管道。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吸痰通道开关的设置便于控制吸痰管与冲洗接头本体之间的通断,便于吸引出气囊上滞留物,同时在不间断供氧情况下进行吸痰;安全阀的设置,防止装置内压力过高,避免患者呛咳;不会对气道黏膜损伤造成损伤;使用方便快捷,冲洗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一名护士便可掌握,持续高流量低压氧流,维持了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冲向口咽部,减少了反向流入气道深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1.图3为沿图1中a
‑
a’方向的剖面图;
22.图4为沿图1中b
‑
b’方向的剖面图;
23.图5为吸痰通道开关的示意图;
24.图6为吸痰通道开关的第二通孔与槽道的第一通孔完全错开的示意图;
25.图7为吸痰通道开关的第二通孔与槽道的第一通孔重合的示意图;
26.图8为阀帽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阀体的结构图;
29.图11为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输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32.图中,冲洗接头本体1、人工气道连接端11、凹槽111、输氧管连接端12、环形卡件121、吸痰管连接端13、吸痰通道开关14、第二通孔141、槽道15、第一通孔151、安全阀连接端16、外螺纹161、安全阀2、阀体21、插接通孔211、通气孔212、内螺纹213、阀帽22、插接杆221、帽盖222、限位件223、密封圈224、弹性件225、人工气道3、输氧管4、弹性管道41。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人工气道3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包括冲洗接头本体1,所述冲洗接头本体1为空心结构,所述冲洗接头本体1上设有人工气道连接端11、输氧管连接端12以及吸痰管连接端13,所述人工气道连接端11用于与人工气道3连接,所述输氧管连接端12用于与输氧管4连接,所述输氧管4连接有高流量输氧装置,所述吸痰管连接端13用于与吸痰管连接,所述吸痰管连接端13与冲洗接头本体1之间设有吸痰通道开关14,所述吸痰通道开关14用于控制吸痰管连接端13内的吸痰通道的通断,所述冲洗接头本体1连接有安全阀2,所述安全阀2在冲洗接头本体1内的压力过大时泄压。
37.吸痰通道开关14的设置便于控制吸痰管与冲洗接头本体1之间的通断,便于吸引出气囊上滞留物,同时在不间断供氧情况下进行吸痰;安全阀2的设置,放置装置内压力过高,避免患者呛咳;不会对气道黏膜损伤造成损伤;使用方便快捷;易于掌握使用方法。
38.安全阀2的控压应用,避免了高压气体对气道及肺组织的刺激,降低了呛咳次数的发生,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纯氧的流入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很少出现呛咳和人机对抗等,各项生命体征值波动也会减小,不同患者均可以更好地适应该项操作。
39.优选,所述人工气道连接端11为凹槽111。
40.优选,所述输氧管连接端12设有环形卡件121。环形卡件121的设计,使输氧管4不易滑脱。
41.输氧管连接端12也可设置螺纹卡槽,防止输氧管4滑脱。
42.优选,所述吸痰管连接端13上设有与吸痰管连接端1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槽道15,所述槽道15上沿吸痰管连接端13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151,所述第一通孔151与吸痰管
连接端13内的吸痰通道相通,所述槽道15上插入吸痰通道开关14,所述吸痰通道开关14沿吸痰管连接端13的延伸方向设有第二通孔141,所述吸痰通道开关14在槽道15内可移动,所述第二通孔141随吸痰通道开关14的移动与第一通孔151重合时打开吸痰管连接端13内的吸痰通道,所述第二通孔141随吸痰通道开关14的移动与第一通孔151完全错开时关闭吸痰管连接端13内的吸痰通道。
43.吸痰通道开关14开启时,用于吸痰管吸引人工气道3内的痰液,吸痰通道开关14关闭时,用于维持人工气道3内压力。
44.优选,所述冲洗接头本体1上设有安全阀连接端16,所述安全阀连接端16设有外螺纹161,所述安全阀2上设有与外螺纹161相匹配的内螺纹213。
45.采用螺纹连接,密封性好,易拆。
46.优选,所述安全阀2包括阀体21和阀帽22,所述阀体21上沿阀体21轴向设有插接通孔211,所述阀体21顶部设有多个通气孔212,所述阀帽22包括与插接通孔211间隙配合的插接杆221以及设于插接杆221顶部的帽盖222,所述插接杆221底部设有限位件223,所述插接杆221上套设有密封圈224,所述密封圈224与安全阀连接端16内的通道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圈224位于限位件223上方,所述插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件225,所述弹性件225一端固定于插接杆221或密封圈224上,所述弹性件225的另一端固定于阀体21上,所述帽盖222的直径大于插接通孔211的直径。
47.人工气道3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内的压力超60cmh20,阀帽22弹起,密封圈224与安全阀连接端16内的通道分离,限位件223防止密封圈224脱离插接杆221,气流通过通气孔212排出,;压力下降后,安全阀2回落,在弹性件225作用下,密封圈224与安全阀连接端16内的通道再次过盈配合,实现密封。安全阀2自动排气泄压,有效保护气道及肺组织的安全。
48.优选,所述弹性件225为弹簧。弹簧为控压弹簧。
49.优选,所述输氧管4两端的接头处设有可调方向的弹性管道41。
50.弹性管道41可随意调节方向,避免出现管路打折现象。
51.输氧管4两端分别为氧源端和输氧端,氧源端与高流量输氧装置螺纹连接,输氧端与输氧管连接端12螺纹连接。
52.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紧密,不易漏气。
53.所述输氧管4的材料为软聚氯乙烯材料,输氧管4的管道内径12mm,外径15mm,长约1500mm。
54.人工气道3为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导管开口。
55.气囊上滞留物是指积聚在声门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之间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等异物。
56.使用方法:
57.(1)充分吸引清除患者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58.(2)将患者取平卧位,调整呼吸机吸氧浓度为100%辅助呼吸2min;
59.(3)将输氧管4的输氧端连接于输氧管连接端12,将高流量输氧装置与输氧管4的氧源端连接后,调整氧流量设为30
‑
40l/min,使其大于呼吸机实测峰流速,检查安全阀2功能,(安全阀2上限为60cmh2o);
60.(4)将吸痰管连接于吸痰管连接端13,开启吸痰通道开关14,打开吸痰通道,将人工气道3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器与人工气道3相接;
61.(5)操作者左手将气管插管气囊放气的同时右手将吸痰通道开关14滑闭,气囊上滞留物随高流量气流持续冲向口咽部,使用无菌集痰器收集冲至口咽部滞留物;
62.(6)将气囊充气的同时开启吸痰通道开关14,打开吸痰通道,连接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
63.利用气流冲击法原理,有效提高了清除人工气道3上气囊上滞留物的效果,简化操作流程。
64.通过呼吸机核查患者实际最大流速,然后通过电子流量计准确设置流速为最大流速,与患者自身情况同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及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65.操作过程中持续纯氧的流入保证了供氧的不间断,高流量输氧过程在呼气末有一定水平的呼气末正压支持,其作用主要是维持肺泡张力.防止肺泡塌陷,增加氧气弥散;
66.冲洗操作简单,一名护士便可掌握,持续高流量低压氧流,维持了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冲向口咽部,减少了反向流入气道深处。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的概率。高流量低压的设计既保证了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也保护了气道及肺组织。
67.在操作过程中留有吸痰通道,方便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气道通畅,保障安全。
68.人工气道连接端11与人工气道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安装拆解简单,清洗方便。
69.人工气道3气囊上滞留物高流量控压冲洗装置每24小时清洗更换,可实现院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降低耗材,为患者减少住院费用。
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