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文档序号:29003174发布日期:2022-02-23 19:0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热敏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


背景技术:

2.在临床医疗中,利用多导睡眠检测仪来诊断睡眠呼吸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症,也用于其它睡眠障碍的辅助诊断,在监测过程中利用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来监测睡眠呼吸功能,以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分析其类型和严重程度,现有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如图1所示,包括传感组件1,传感组件1由导线1-1及自导线输入端1-1-1至导线输出端1-1-2依次串联的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口部热敏电阻1-3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导线1-1外由注塑的硅胶、塑胶或其他符合医疗器械要求的材料制成的包裹物包裹,患者在佩戴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时,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从耳后绕过,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放置于鼻腔内部或鼻孔下方,口部热敏电阻1-3位于嘴部外侧。
3.现有临床使用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1)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与包裹物相连接的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扯拽,易折断或拽断,缩短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5.(2)鼻腔产生的雾气会通过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的导线1-1渗入到包裹物中,因包裹物为一次注塑成型产品,包裹物内的导线1-1不能被维护到,易发生腐蚀,导致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失灵。
6.(3)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中的导线1-1为一体成型产品,在因为折断、拽断或腐蚀被损坏时,只能整体更换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造成使用成本增高。
7.(4)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在佩戴过程中,仅仅通过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从患者的耳后绕过,没有其他的固定部件,在使用中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极易发生移位甚至掉落,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现有临床中会用医用胶布将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贴在患者脸颊上做简单固定,但并不牢固且存在过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能够防止导线折损及被腐蚀,增加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解决操作不便,易发生移位甚至掉落,患者不适度高的技术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包括传感组件,所述的传感组件包括由导线及自导线输入端至导线输出端依次串联的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口部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还包括套装在导线外部的壳体组件,所述的壳体组件顶部、底部及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导线的卡孔;
11.所述的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口部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均设置于壳体组件的外部。
12.本实用新型还有如下技术特点:
13.所述的壳体组件包括顶部开放且内部中空的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的顶部可拆卸的安装有内部中空的上壳体;
14.所述的下壳体的底部卡孔为用于固定连接口部热敏电阻的导线的口部定位孔;所述的下壳体左侧壁上的卡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输入端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下壳体右侧壁上的卡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输出端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
15.所述的上壳体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二上壳体;所述的第一上壳体的底部和内端面开放,第一上壳体的顶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槽;所述的第二上壳体的底部和内端面开放,第二上壳体的顶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对第二定位槽;所述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合并后形成可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的导线的卡孔。
16.所述的第一上壳体和第二上壳体的内部均填充有雾气吸附层;所述的雾气吸附层的内侧沿垂直方向开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的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的第一定位槽3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的第二定位槽同轴设置。
17.所述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为一端开放的管状结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的封闭端位于下壳体内部,输入导线接线端子的开放端位于下壳体的外部,所述的导线输入端由封闭端穿出至输入导线接线端子内且不伸出开放端;
18.所述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为一端开放的管状结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的封闭端位于下壳体内部,输出导线接线端子的开放端位于下壳体的外部,所述的导线输出端由闭合端穿出至输出导线接线端子且内不伸出开放端。
19.还包括连接多导睡眠检测仪的输入连接组件和输出连接组件,所述的输入连接组件与所述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的输出连接组件与所述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连接。
20.所述的输入连接组件与所述的输出连接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的输入连接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插头、连接导线和接头,所述的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插头固定连接,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贯穿接头,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外可转动套接有连接套筒。
21.所述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与输入连接组件的连接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与输出连接组件的连接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22.还包括可拆卸式套装于壳体组件外部的外壳包裹套,所述的外壳包裹套上还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的顶部穿出窗,用于避让口部热敏电阻的底部穿出窗;外壳包裹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对固定带。
23.所述的固定带为挂耳固定带或挂头固定带。
24.所述的外壳包裹套通过自粘扣实现连接与拆卸。
2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壳体组件内部中空且可拆卸式装配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给传感组件提供外部保护的同时,可方便打开对内部的导线进行修理维护,输入导线接线端子和输出导线接线端子对导线输入端和导线输出端与壳体组件连接部分起到了保护作
用,防止其在使用过程因操作不当,发射折断或扯断,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合并后可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的导线,对导线起到固定保护作用。
27.(2)设置于上壳体内部的雾气吸附层的设置,可吸附通过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的导线渗入到壳体组件内部的雾气,避免雾气长时间作用到导线上,以致导线发生腐蚀,并且第一上壳体和第二上壳体可拆卸,在雾气吸附层失效后可替换新的雾气吸附层,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可对导线起到导向固定作用。
28.(3)本实用新型中传感组件、壳体组件、输入连接组件和输出连接组件均实现可拆卸式安装,在单个组件发生损坏时,只需替换单个组件,降低使用成本。
29.(4)外壳包裹套的设置可将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稳定的佩戴于面部,使第一鼻腔热敏电阻、口部热敏电阻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的放置位置始终符合临床操作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于此同时可避免对导线输入端和导线输出端的拉拽,也可避免病患发生过敏反应。
附图说明
30.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的构造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雾气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连接组件或输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输出导线接线端子与输出连接组件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8.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39.1、传感组件,2、壳体组件,3、输入连接组件,4、输出连接组件,5、外壳包裹套;
40.1-1、导线,1-2、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3、口部热敏电阻,1-4、第二鼻腔热敏电阻;
41.1-1-1,导线输入端、1-1-2、导线输出端;
42.2-1、下壳体,2-2、上壳体;
43.2-1-1、口部定位孔,2-1-2、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3、输出导线接线端子;
44.2-2-1、第一上壳体,2-2-2、第二上壳体,2-2-3、第一定位槽,2-2-4、第二定位槽,2-2-5、雾气吸附层,2-2-6、第一导向槽,2-2-7、第二导向槽;
45.3-1、插头,3-2、连接导线,3-3、接头,3-4、连接头,3-5、连接套筒;
46.5-1、顶部穿出窗,5-2、底部穿出窗,5-3、固定带。
4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8.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9.本实用新型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以相应
附图中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50.实施例1:
5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如图2至图7所示,
52.包括传感组件1,传感组件1包括由导线1-1及自导线输入端1-1-1至导线输出端1-1-2依次串联的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口部热敏电阻1-3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导线1-1外部的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顶部、底部及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导线1-1的卡孔;
53.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口部热敏电阻1-3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均设置于壳体组件2的外部。
5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壳体组件2包括顶部开放且内部中空的下壳体2-1,下壳体2-1的顶部可拆卸的安装有内部中空的上壳体2-2;
55.下壳体2-1的底部卡孔为用于固定连接口部热敏电阻的导线的口部定位孔2-1-1;下壳体2-1左侧壁上的卡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输入端1-1-1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下壳体2-1右侧壁上的卡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输出端1-1-2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
56.上壳体2-2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第一上壳体2-2-1和第二上壳体2-2-2;第一上壳体2-2-1的底部和内端面开放,第一上壳体2-2-1的顶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槽2-2-3;第二上壳体2-2-2的底部和内端面开放,第二上壳体2-2-2的顶部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对第二定位槽2-2-4;第一定位槽2-2-3和第二定位槽2-2-4合并后形成可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的导线的卡孔。
57.壳体组件2内部中空且可拆卸式装配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在给传感组件1提供外部保护的同时,可方便打开对内部的导线1-1进行修理维护;口部定位孔2-1-1可对用于固定连接口部热敏电阻的导线起到导向固定作用,使口部热敏电阻1-3位于准确的监测位置;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和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可对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起到固定保护作用,防止其发生折断或拽断;第一上壳体2-2-1和第二上壳体2-2-2相向设置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定位槽2-2-3和第二定位槽2-2-4合并后可用于固定连接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的导线,对导线1-1起到固定保护作用。
5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上壳体2-2-1和第二上壳体2-2-2的内部均填充有雾气吸附层2-2-5,可吸附进入到壳体组件2内部的雾气,避免雾气对导线1-1的腐蚀,在使用过程中,如雾气吸附层2-2-5失效,可拆卸替换新的雾气吸附层2-2-5。
59.进一步的,雾气吸附层2-2-5的内侧沿垂直方向开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槽2-2-6和第二导向槽2-2-7;第一导向槽2-2-6与第一定位槽2-2-3同轴设置,第二导向槽2-2-7与第二定位槽2-2-4同轴设置,对导线1-1起到导向固定作用。
6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为一端开放的管状结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的封闭端位于下壳体2-1内部,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的开放端位于下壳体2-1的外部,导线输入端1-1-1由封闭端穿出至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内且不伸出开放端;
61.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为一端开放的管状结构,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的封闭端位于下壳体2-1内部,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的开放端位于下壳体2-1的外部,导线输出
端1-1-2由闭合端穿出至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且内不伸出开放端。
6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还包括连接多导睡眠检测仪的输入连接组件3和输出连接组件4,输入连接组件3与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连接,输出连接组件4与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连接。
6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输入连接组件3与输出连接组件4的结构相同;输入连接组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插头3-1、连接导线3-2和接头3-3,连接导线3-2的一端与插头3-1固定连接,连接导线3-2的另一端贯穿接头3-3,接头3-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3-4,连接头3-4外可转动套接有连接套筒3-5,在连接接线端子时,避免连接导线3-2随连接头3-4转动。
64.进一步的,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与输入连接组件3的连接套筒3-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导线输入端1-1-1与输入连接组件3的连接导线3-2的另一端相接通时,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与输入连接组件3的连接套筒3-5稳定连接;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与输出连接组件4的连接套筒3-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导线输出端1-1-2与输出连接组件4的连接导线3-2的另一端相接通时,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与输出连接组件4的连接套筒3-5稳定连接。
65.实施例2:
66.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如图8所示,还包括可拆卸式套装于壳体组件1外部的外壳包裹套5,外壳包裹套5上还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的顶部穿出窗5-1,用于避让口部热敏电阻1-3的底部穿出窗5-2;外壳包裹套5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对固定带5-3,可将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稳定的佩戴于面部,使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口部热敏电阻1-3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的放置位置始终符合临床操作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于此同时可避免在使用中对导线输入端1-1-1和导线输出端1-1-2的拉拽。
6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固定带5-3为挂耳固定带或挂头固定带。
6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外壳包裹套5通过自粘扣实现连接与拆卸。
69.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替换的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在使用时传感组件1和壳体组件2为已经装配好状态,将输入连接组件3的连接套筒3-5安装在输入导线接线端子2-1-2上,使导线输入端1-1-1与输入连接组件3的连接导线3-2的另一端接通,再将输出连接组件4的连接套筒3-5安装在输出导线接线端子2-1-3上,使导线输出端1-1-2与输出连接组件4的连接导线3-2的另一端接通;进一步将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从顶部穿出窗5-1穿出,将口部热敏电阻1-3从底部穿出窗5-2穿出,通过自粘扣将外壳包裹套5套在壳体组件1外;再进行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的佩戴,将第一鼻腔热敏电阻1-2和第二鼻腔热敏电阻1-4放置于鼻腔内部或鼻孔下方,口部热敏电阻1-3位于嘴部外侧,然后通过固定带5-3将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固定在患者面部,再将输入连接组件3的插头3-1和输出连接组件4的插头3-1插接在多导睡眠监测仪的相应位置,进行监测,待监测完成后,取下固定带5-3,将口鼻气流热敏传感器卸下,使用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