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帽骨钉

文档序号:27226623发布日期:2021-11-03 17:1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格帽骨钉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格帽骨钉。


背景技术:

2.口腔治疗中缺牙区骨质、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手术的进行及成功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钛钉、钛网、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等进行骨增量。其中钛钉可起到支撑骨粉的作用,用于修复小范围骨缺损。钛网的使用可避免传统屏障膜难以自成型、无法维持骨修复空间的问题。gbr术通过生物屏障膜搭建骨再生空间,阻挡上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等长入骨缺损区域,从而为成骨相关细胞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促进骨再生。
3.然而,钛钉、钛网的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改善:1、钛钉表面对软组织存在应力,且软组织下方因血供不足容易破溃。2、传统gbr术中存在生物屏障膜移位的问题。3、使用钛网存在应力蓄积的问题,常造成表面软组织裂开、钛网暴露。传统手术在使用钛网过程中,通常采用全厚瓣包含全层粘膜及骨膜,由于钛网孔径较小,血管较难沟通钛网上下方的组织,且翻瓣操作范围较大,患者可出现术后肿胀的情况。钛网配合gbr术使用时,需要先在骨缺损区域植入骨粉,而后覆盖钛网,该过程存在骨粉移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网格帽骨钉,用于颌骨骨质、骨量不足时的骨增量治疗过程中,可解决gbr术中骨粉易移位,骨膜固位能力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格帽骨钉,其包含:骨钉本体和与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连接的网格状支撑部;所述网格状支撑部包含:外圈和连接部;所述外圈围绕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呈放射状,由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外圈,以连接骨钉本体的顶部和所述外圈;所述网格状支撑部的网格孔径为2

6mm。
6.较佳地,所述网格状支撑部还包含: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为围绕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的内圈,设于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和所述外圈之间;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7.较佳地,所述网格状支撑部采用可塑型材料。
8.较佳地,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加强部的直径为0.5

1mm。
9.较佳地,所述骨钉本体包含:螺旋种植部、以及连接所述螺旋种植部和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的平滑部。
10.较佳地,所述骨钉本体的顶部的直径为3

4mm,厚度为1

2mm;所述平滑部高度为2

4mm,直径为1

2mm;所述螺旋种植部高度为1

3mm,直径为1

2mm。
11.较佳地,所述网格帽骨钉上部覆盖骨修复膜,所述骨修复膜缝合固定于所述网格帽骨钉。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相比于传统的钛钉,本实用新型的网格设计可降低应力集中,网格状结构利于
血管长入,为钉部表面软组织输送营养,避免软组织缺血坏死。
14.2、术中可先根据缺损范围,预成型网格的形状,植入网格状骨钉后,即可搭建一定的骨再生空间,通过网格结构向骨再生区域输送骨粉等骨再生材料,避免了传统gbr术中,骨粉、骨膜移位的情况。
15.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骨钉可人工根据需要搭建的骨再生空间范围而成型不同形状。此网格状骨钉可灵活组合使用,个性化恢复不同范围的骨缺损。
16.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网格帽骨钉采用可降解材料,避免二次手术取出。且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方式,在材料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结构的涂层,利于载药及缓释生长因子,提高骨增量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帽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网格帽骨钉的侧视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网格帽骨钉中的网格状支撑部的示意图。
20.图4为设有加强部的网格状支撑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帽骨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网格帽骨钉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网格帽骨钉包含:骨钉本体20和与骨钉本体20的顶部连接的网格状支撑部10。网格帽骨钉的侧视图基本呈t型。如图3所示,网格状支撑部10包含:外圈11和连接部12。外圈11围绕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连接部12呈放射状,由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延伸至外圈11,以连接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和外圈11。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位于网格状支撑部10的中心部位。网格状支撑部10形成网格状,具有网格30。图1所示的网格帽骨钉,其连接部12具有4根连接杆。连接杆数量不限定为4根。网格状支撑部10采用可塑型材料,例如钛金属、钽金属、不锈钢、peek,以及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按来源可为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胶原、壳聚糖、明胶、透明质酸、丝蛋白)、天然可降解无机材料(珊瑚)、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已内酯)、合成可降解无机材料(磷酸钙水泥、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可降解金属(镁合金)。理想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应具有以下特征:(1)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可塑性,起到支撑作用并能够按需改变形状;(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速率与骨再生修复速率像匹配;(4)具有相互连通的孔径及孔隙率,有利于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交换。
23.网格状支撑部10具有一定的强度,具有搭建、支撑骨再生空间的作用,此外具有可塑型性,可根据不同的骨缺损范围,预成型骨钉网格状顶部的弯曲程度及形状。利用传统gbr膜或帐篷钉维持骨再生空间、屏障膜软组织的同时也会阻挡软组织为膜下方的组织供血,长期放置会导致伤口裂开,增加感染风险。由于网格状支撑部10的网格设计可使上下组织互通整合、并且支撑部10具有一定的弹性,相比于传统无孔钛钉顶部可降低对软组织的应力,并避免覆盖骨钉的软组织下方因血供不足而容易破溃,还可保障黏骨膜与下方骨粉接触,提供营养加速成骨。
24.如图4所示,为提高支撑强度,可在网格状支撑部10设置加强部13。加强部13设于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和外圈11之间,为围绕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的内圈,加强部13与连接部12连接。根据需要可设置1个以上的加强部13。加强部13与外圈11形状平行,围成直径逐渐减小的闭合图形,使网格状支撑部10能够支撑骨再生空间。
25.为提高网格帽骨钉顶部的手动成型效果,图1所示的网格帽骨钉不设置加强部13,仅保留连接部12将骨钉本体20顶部与网格状支撑部10相连,该设计既保留了网格状支撑部10的支撑作用,又提高了网格状支撑部10的可塑型性,便于临床上根据骨缺损范围调整网格帽的弯曲程度。
26.网格状支撑部10的外圈11形状分为长椭圆形、长条形、椭圆形等,可根据不同大小的骨缺损范围选择不同规格的骨钉。网格帽骨钉通过骨钉本体20种植进入颌骨固位。连接部12及加强部13的直径均一,约0.5

1mm。网格状支撑部10的网格30孔径约为2

6mm,赋予其柔韧性,以便按需预成型不同的形状,搭建骨再生空间,适配骨缺损区域。在使用过程中既可通过此网格向钛网支撑的空间内部输送骨粉等骨再生材料,较大孔径的网格30又提高了钛网的可塑型能力。
27.请参阅图2,骨钉本体20分为顶部23、平滑部22及螺旋种植部21。骨钉顶部设有花纹,例如三角形花纹、十字花纹,以便术中植入或取出。骨钉本体20的顶部23直径为3

4mm,厚度为1

2mm,平滑部22高度为2

4mm,直径为1

2mm,螺旋种植部21高度为1

3mm,直径为1

2mm。
28.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网格状骨钉方便取出,可通过术中剪断与骨钉本体20顶部直接相连的连接部12,即可分离骨钉本体20及网格状支撑部10,分步取出。
29.网格帽骨钉的上表面可采用等离子喷涂等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获得光滑且具有抗菌性能的表面。骨钉本体20可通过微弧氧化、阳极氧化、选择性激光溶化等表面处理方法,使骨钉本体20表面具有微纳多孔涂层结构,在多孔结构中可载入促成骨或抗菌的药物及生长因子等,一方面提高骨增量效果,另一方面防止细菌感染引发植体周围炎。
30.一些实施例中,网格状骨钉上部可覆盖骨修复膜,以实现传统的帐篷钉的功能。网格结构方便通过缝扎等方式固定骨膜,从而避免了传统gbr术中骨膜移位且机械强度较差无法维持骨修复空间的问题。
31.作为一种优选例,网格帽骨钉可使用镁合金等可降解金属或具有合适机械强度的可降解生物陶瓷材料代替传统的钛合金,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降低手术创伤。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网格设计可降低应力集中,网格状结构利于钉部表面黏膜组织与下方组织整合,以便交互输送营养,促进骨再生并避免黏膜组织因缺血而坏死;植入网格状骨钉后,即可搭建一定的骨再生空间,通过网格结构向骨再生区域输送骨粉等骨再生材料,网格结构也方便通过缝扎等方式固定骨膜,避免了传统gbr术中,骨粉、骨膜移位的情况。术中还可先根据缺损范围,预成型网格的形状。
33.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