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压迫器

文档序号:27856469发布日期:2021-12-08 12: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肱动脉压迫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肱动脉压迫器。


背景技术: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简称pci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pci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穿刺外周动脉后,置入动脉鞘管,然后通过动脉鞘管将pci治疗所需要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器械输送至所需要治疗的血管病变处,术后,动脉穿刺处需要使用压迫止血装置进行压迫。
3.目前,常用的pci治疗手段通常选择穿刺的动脉为桡动脉、股动脉,桡动脉穿刺具有患者术后无需平卧制动的优点,而股动脉穿刺术后对患者的臂部活动限制较低,故在临床治疗中,这两种应用较为普遍。但是有些特殊情况下,部分患者需要穿刺肱动脉来达到治疗目的。
4.现有技术中,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止血方式为,绷带裹紧对应位置,并配合压力包裹在绷带周围的弹力乳胶管进行压迫止血,也有通过使用桡动脉压迫器进行止血的,但是,由于肱动脉位于上臂及肘部位置,且肱动脉的穿刺点通常位于上臂,而由于肘部的关系,而通常此处的活动范围较大,穿刺伤口压迫较为困难,导致以上两种止血方式压迫均不稳定,止血效果欠佳。
5.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肱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方式压迫不稳定,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动脉压迫器,较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穿刺术后的止血方式其解决了压迫不稳定,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肱动脉压迫器,包括:
9.肘部下结构,固定在小臂处;
10.肘部上结构,压力包裹在穿刺点上;
11.第一连接带,连接所述肘部下结构与所述肘部上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带具有弹力、以限制肘部活动。
12.优选地,肘部蜷曲时,所述第一连接带处于自然状态,肘部舒展时,所述第一连接带拉长。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
14.优选地,所述肘部下结构与所述肘部上结构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位于肘部的肘后区,肘部蜷曲时,所述第二连接带拉长,肘部舒展时,所述第二连接带处于自然状态。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均为提花涤纶松紧带。
16.优选地,所述肘部上结构包括固定板、压力垫、绕带以及调节螺杆,所述绕带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所述螺纹孔,所述压力垫固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所述绕带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组件,所述固定板覆盖在穿刺点上方,所述绕带围绕并裹紧臂部,所述压力垫抵在穿刺点上,所述固定板与臂部相对的一面为曲面。
17.优选地,所述绕带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绕带均各自围绕并裹紧臂部。
18.优选地,所述肘部下结构包括弧形托以及绑带,小臂位于所述弧形托中,所述绑带将所述弧形托收紧。
19.优选地,所述绑带交叉围绕在所述弧形托的周围,且所述绑带与所述第一连接带一体成型。
2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挂钩,所述肘部下结构以及所述肘部上结构上均设有挂孔,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可拆卸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肱动脉压迫器包括肘部下结构、肘部上结构以及第一连接带,其中,肘部下结构固定在小臂处,肘部上结构压力包裹在穿刺点上,第一连接带连接肘部下结构与肘部上结构,且第一连接带具有弹力,以限制肘部活动。使用肘部上结构将穿刺点压力包裹、进行压迫止血,将肘部下结构固定至小臂处,第一连接带将二者连接,从而处于跨越肘部设置的状态,而其具有弹力,故能够限制患者做突然的大幅度动作,防止患者因无意识的动作而破坏压迫止血效果,同时减小了肘部的活动范围,使患者的肘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从而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压迫平台,压迫稳定,保证良好的止血效果。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肱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方式压迫不稳定,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肱动脉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肘部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带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肘部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肘部下结构与肘部上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8.图1

图5中:
29.1、肘部下结构;2、肘部上结构;3、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11、弧形托;12、绑带;21、固定板;22、压力垫;23、绕带;24、调节螺杆;25、通槽;26、可拆卸连接组件;261、尼龙钩带;262、尼龙绒带。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动脉压迫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方式压迫不稳定,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
32.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33.请参考图1

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肱动脉压迫器,包括肘部下结构1、肘部上结构2以及第一连接带3,其中,肘部下结构1固定在小臂处,肘部上结构2压力包裹在穿刺点上,用以压迫止血,第一连接带3连接肘部下结构1与肘部上结构2,优选使患者的肘部处于弯曲的状态,第一连接带3位于肘部旁侧,且第一连接带3具有弹力,以限制肘部活动。
34.如此设置,使用肘部上结构2将穿刺点压力包裹、进行压迫止血,将肘部下结构1固定至小臂处,第一连接带3将二者连接,从而处于跨越肘部设置的状态,而其具有弹力,故能够限制患者做突然的大幅度动作,防止患者因无意识的动作而破坏压迫止血效果,同时减小了肘部的活动范围,使患者的肘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从而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压迫平台,保证良好的止血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肱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方式压迫不稳定,止血效果较差的问题。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肘部在弯曲状态时,若其进一步蜷曲,即小臂与大臂靠近,第一连接带3处于自然状态,肘部由弯曲逐渐舒展时,第一连接带3拉长,产生弹力。
36.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连接带3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且二者分别位于肘部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以强化弹力牵制肘部活动的可靠性。
37.进一步地,优选肘部下结构1与肘部上结构2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4位于肘部的肘后区,肘部在弯曲状态时,若其进一步蜷曲,第二连接带4拉长,肘部由弯曲逐渐舒展时,第二连接带4处于自然状态。如此设置,对肘部的肘前区与肘后区进行双向的活动限制,更加强了肱动脉压迫器的压迫稳定。
38.另外,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均可设置为提花涤纶松紧带或者橡胶带,优选设置为提花涤纶松紧带,其具有强度高,耐冲击性强,耐磨性好,不易断裂,回弹性能好,触感舒适等优点。
39.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肘部上结构2可设置为包括固定板21、压力垫22以及绕带23,绕带23与固定板21连接,压力垫22连接在固定板21上,绕带23上设有可拆卸连接组件26,肘部上结构2穿戴至穿刺点处,固定板21覆盖在穿刺点上方,绕带23围绕并裹紧臂部,压力垫22抵在穿刺点上。
40.进一步地,可选择在固定板21上设置螺纹孔,并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调节螺杆24,调节螺杆24贯穿螺纹孔,压力垫22固接在调节螺杆24的端部,使用时,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杆24来调节压力垫22抵在穿刺点的压力,可视情况增加或减少压迫力量。
41.具体地,压力垫22可设置为透明的橡胶材质,固定板21为透明的材质,可设置为透明镂空的亚克力材质,如此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穿刺点的出血情况,绕带23可设置为无弹性复合布。
42.不仅如此,还可选择在压力垫22上设置能够充气的气囊,并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
充气囊,充气囊具有开口,且其开口处设有单向瓣,注射器能够顶开单向瓣向充气囊中充气,进而向气囊中充气,而单向瓣能够阻止气囊以及充气囊中的气体跑出。如此设置,以柔软的气囊压迫血管穿刺点,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
43.此外,优选设置固定板21与臂部相对的一面为与臂部相贴合的曲面,如此能够使肘部上结构2尽可能地贴近皮肤,减少由于压迫导致的不适感,同时增加肱动脉压迫器的稳定性。
44.为了提高医护人员使用时的便捷度,也为了提高适用度,可拆卸连接组件26为尼龙搭扣,尼龙搭扣的尼龙钩带261和尼龙绒带262设置在绕带23的同侧,固定板21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且其第二侧上设有通槽25,绕带23的第一端与固定板21的第一侧固定连接,绕带23的第二端穿过通槽25,然后尼龙钩带261和尼龙绒带262相贴合连接。可拆卸连接组件26也可设置为多个按扣。
45.绕带23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固定板21的第二侧上对应地设有两个通槽25,两条绕带23均各自围绕并裹紧臂部,以加强肘部上结构2的位置固定,从而加强肱动脉压迫器的压迫止血稳定性。
46.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肘部下结构1设置为包括弧形托11以及绑带12,小臂位于弧形托11中,绑带12将弧形托11收紧,绑带12可选择设置在弧形托11的敞口处,二者与小臂形成相对稳定的连接关系,绑带12可设置为弹性布料。
47.进一步地,还可选择设置为绑带12交叉围绕在弧形托11的周围,且绑带12与第一连接带3一体成型,即二者的连接体于弧形托11处交叉后,两端连接至肘部上结构2的固定板21上。
48.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为了方便该肱动脉压迫器的穿戴,可设置第一连接带3的两端均设有挂钩,肘部下结构1的弧形托11的敞口边沿以及肘部上结构2的固定板21上的对应位置均设有挂孔,挂钩与挂孔可拆卸连接。
4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带4的两端均设有挂钩,肘部下结构1的弧形托11的底部以及肘部上结构2的绕带23上的对应位置均设有挂孔,挂钩与挂孔可拆卸连接。
50.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5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