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器

文档序号:27931385发布日期:2021-12-11 12:1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引流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医用负压引流器存在液体排放不便和引流流量观测不便等问题。对此,公开号为cn208823551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该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包括经开关阀上下连接的子引流瓶和母引流瓶,工作时引流的液体先进入子引流瓶,通过子引流瓶上的刻度可以较为准确的观测引流流量,然后子引流瓶中的液体再通过开关阀进入母引流瓶,最后通过通过母引流瓶底部的排液口将液体排出。虽然上述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的医用负压引流器存在的液体排放不便和引流流量观测不便等问题,但是,由于该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包含由上至下布置的子引流瓶、开关阀和母引流瓶,导致其整体高度较高,为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器,以解决现有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高度过高而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引流器,该引流器包括:第一储液部件,所述第一储液部件工作时内部被设置成负压从而通过与该第一储液部件的进液口连接的引流管将外部液体引入第一储液部件;第二储液部件,所述第二储液部件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部件的出液口经阀门连接从而可在阀门开启时将第一储液部件中的液体排入第二储液部件,所述第二储液部件的下部设有排液阀;其中,设第一储液部件中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与第二储液部件中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为上下方向,则第一储液部件设置在第二储液部件的前方或后方;并且,工作时该引流器的整体或第一储液部件相关部分是可活动的从而可将第一储液部件中的液体经开启的阀门倾倒入第二储液部件。
5.具体的,所述第一储液部件表面设有第一储液量刻度线,该第一储液量刻度线所在方向定义为第一储液部件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所述第二储液部件表面设有第二储液量刻度线,该第二储液量刻度线所在方向定义为第二储液部件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
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储液部件的设计最大储液量小于第二储液部件的设计最大储液量。
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小于第二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
8.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储液部件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储液部件的上部,所述第一储液部件位于第二储液部件的进液口的前侧。
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储液部件与第二储液部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部件的一侧与第二储液部件上的相对侧之间为可拆卸粘接。
1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储液部件中设有出血检测模块,所述出血检测模块与报警装
置连接。其中,所述出血检测模块可采用颜色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11.具体的,所述第一储液部件和第二储液部件中至少第一储液部件采用塑料储液袋,并且第二储液部件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部件的出液口通过可翻转软管连接,所述阀门设置在可翻转软管上。
12.上述引流器将第一储液部件与第一储液部件前后设置,并通过将引流器的整体或第一储液部件相关部分设置为可活动结构从而可使第一储液部件中的液体经开启的阀门倾倒入第二储液部件,这样,就解决了现有负压子母引流瓶装置高度过高的问题,提升了引流器使用的便利性。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说明书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相关实施例。在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7.本说明书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内容通常仅是一分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因此,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引流器包括第一储液部件1和第二储液部件3。其中,第一储液部件1工作时内部被设置成负压从而通过与该第一储液部件1的进液口连接的引流管2将外部液体引入第一储液部件1。第二储液部件3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部件1的出液口通过阀门4连接并可在阀门4开启时将第一储液部件1中的液体排入第二储液部件3,所述第二储液部件3的下部还设有排液阀301。现设第一储液部件1中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与第二储液部件3中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为上下方向,则第一储液部件1设置在第二储液部件3的前方或后方。此外,工作时该引流器的整体或第一储液部件1相关部分是可活动的从而可将第一储液部件1中的液体经开启的阀门4倾倒入第二储液部件3。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部件1表面设有第一储液量刻度线101,该第一储液量
刻度线101所在方向定义为第一储液部件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所述第二储液部件3表面设有第二储液量刻度线302,该第二储液量刻度线302所在方向定义为第二储液部件液体储存高度所在方向。这样,通过第一储液量刻度线101所在方向和第二储液量刻度线302所在方向即可确定出所述“上下方向”;可以理解,所述“前方”和“后方”均是垂直于该“上下方向”的。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使用状态,上下方向即为竖直方向,前方和后方为水平方向。
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部件1的设计最大储液量是小于第二储液部件3的设计最大储液量的。这样,在将第一储液部件1装满后,可将第一储液部件1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第二储液部件3中,这时,就可以继续使用第一储液部件1进行引流。鉴于第一储液部件1的设计最大储液量小于第二储液部件3的设计最大储液量,在此基础上,可将所述第一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设计为小于第二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例如,第一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设为10毫升,第二储液量刻度线上分布的刻度的最小单位设为50毫升,这样,既能够通过第二储液部件3中的液位变化快速计算出引流量,又能够通过第一储液部件1中的液位变化精确计算引流量。
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部件1和第二储液部件3均采用可变形储液袋,所述第二储液部件3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储液部件1的上部,所述第一储液部件1位于第二储液部件3的进液口的前侧,并且,所述第一储液部件1的后侧面与第二储液部件3上的前侧面之间还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粘接,方便第一储液部件1与第二储液部件3之间的拆装。此外,第二储液部件3的进液口与第一储液部件1的出液口具体通过可翻转软管5连接,所述阀门4设置在可翻转软管5上。阀门4与可翻转软管5之间还采用可拆卸接头连接,方便拆装。由于第一储液部件1和第二储液部件3均采用可变形储液袋,使用时先通过排液阀301将第一储液部件1和第二储液部件3中的空气挤出,然后关闭阀门4和排液阀301后可在第一储液部件1和第二储液部件3中形成负压,这样就可利用引流管2将液体引流进入第一储液部件1。当第一储液部件1装满后,再打开阀门4,然后翻起第一储液部件1(此时可翻转软管5局部相应翻转),从而可将第一储液部件1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第二储液部件3中,再次关闭阀门4后就可以继续使用第一储液部件1进行引流。当第二储液部件3储满后,打开排液阀301可将液体全部排出。由于第一储液部件1与第二储液部件3为可拆卸连接,当第二储液部件3储满后还可更换新的第二储液部件3,以便继续使用第一储液部件1。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部件中还设有出血检测模块,所述出血检测模块与报警装置连接。所述出血检测模块可采用颜色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如采用颜色传感器,当检测到颜色变红后(即表示引流的液体中含有血,表明可能出现伤口出血)即可令报警装置报警。如采用流量传感器,当检测到流量超过设定阈值(如80毫升/min,表示引流的液体流量较大,同样表明可能出现伤口出血),即可令报警装置报警。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