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110发布日期:2021-12-15 06:3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等,在神经内科中,针对部分下肢需要进行护理操作的患者,一般会选择使用对应的护理按摩装置来给患者使用,但是一般的护理按摩装置在使用时,按摩方式单一导致其按摩效果较差,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不能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导致按摩的效果下降,减慢了患者康复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按摩方式单一导致其按摩效果较差,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不能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导致按摩的效果下降,减慢了患者康复的进度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椅体,椅体的左端上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按摩盘,两个按摩盘前后对称排布,每个按摩盘的右端分别设有固定盒,固定盒与椅体固定连接,固定盒内设有随按摩盘转动而往复上下移动的移动杆,移动杆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拉杆,拉杆的外侧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与固定盒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有挤压板,挤压板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下端和固定盒内壁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后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和椅体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的两端和固定盒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左端连接有第四带轮,第四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椅体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上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上端对应的按摩盘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凸轮,凸轮的外缘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上端和移动杆固定连接,移动杆的下端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和固定盒固定连接,移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上端和限位杆下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椅体的左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带,两个固定带前后对称排布。
9.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
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按摩方式单一导致其按摩效果较差,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不能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导致按摩的效果下降,减慢了患者康复的进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和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杆和按摩盘分解配合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盒剖面示意图。
14.图中标号:1、椅体;2、固定带;3、底板;4、电机;5、第一带轮;6、皮带;7、第二带轮;8、第三带轮;9、第二皮带;10、第四带轮;11、固定盒;12、按摩盘;13、第二传动杆;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一传动杆;17、凸轮;18、滑块;19、弹簧;20、移动杆;21、拉杆;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挤压板;2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6.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椅体1,椅体1的左端上部转动连接有两个按摩盘12,两个按摩盘12前后对称排布,每个按摩盘12的右端分别设有固定盒11,固定盒11与椅体1固定连接,固定盒11内设有随按摩盘12转动而往复上下移动的移动杆20,移动杆20的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拉杆21,拉杆21的外侧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22,两个第一连杆22与固定盒11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2的上端铰接有挤压板24,挤压板24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的下端和固定盒11内壁转动连接。
17.当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的时候,此时患者半躺在椅体1的上端,而后将双腿固定在椅体1的上端,此时按摩盘12开始转动,按摩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橡胶球,可以增大按摩的效果,加快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两个固定盒11内的移动杆20开始往复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的状态为移动杆20在最高点时的状态,当移动杆20向下移动时会拉动两个拉杆21向内部下端移动,进而拉动铰接的第一连杆22向内侧翻转,由于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和挤压板24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此时第一连杆22会带动第二连杆23同时向内侧翻转,带动铰接的挤压板24同时向内侧水平移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揉捏的动作,减轻义务人员的劳动量。
18.所述底板3的后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5,第一带轮5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6,第一皮带6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带轮7,第二带轮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6,第一传动杆16和椅体1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6的两端和固定盒11转动连接。
19.电机4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5转动,第一带轮5通过第一皮带6带动连接的第二带轮7转动,进而实现第一传动杆16的转动。
20.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8,第三带轮8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9,第二皮带9的左端连接有第四带轮10,第四带轮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杆13,第二传动杆13和椅体1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3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第
一锥齿轮14的上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和上端对应的按摩盘12固定连接。
21.第一传动杆16带动第三带轮8转动,第三带轮8通过第二皮带9实现第四带轮10的转动,第四带轮10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1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杆13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4转动,进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转动,实现对应按摩盘12的转动。
22.所述第一传动杆16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凸轮17,凸轮17的外缘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的上端和移动杆20固定连接,移动杆20的下端滑动连接有限位杆25,限位杆25和固定盒11固定连接,移动杆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的上端和限位杆25下端固定连接。
23.第一传动杆16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凸轮17转动,凸轮17的形状如图4所示的,当凸轮17转动的时候此时滑块18会随着凸轮17外缘的形状进行滑动,在弹簧19的限位杆25的作用下会保证滑块18始终和凸轮17的外缘滑动连接,进而实现移动杆20的竖直往复升降。
24.所述椅体1的左部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带2,两个固定带2前后对称排布。
25.两个固定带2可以和对应的卡扣贯穿,将患者的双腿固定在椅体1的上端。
2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的时候,此时患者半躺在椅体1的上端,电机4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5转动,第一带轮5通过第一皮带6带动连接的第二带轮7转动,进而实现第一传动杆16的转动,第一传动杆16带动第三带轮8转动,第三带轮8通过第二皮带9实现第四带轮10的转动,第四带轮10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13进行转动,第二传动杆13带动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4转动,进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转动,实现对应按摩盘12的转动,而后将双腿固定在椅体1的上端,此时按摩盘12开始转动,按摩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橡胶球,可以增大按摩的效果,加快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时第一传动杆16转动带动固定连接的凸轮17转动,凸轮17的形状如图4所示的,当凸轮17转动的时候此时滑块18会随着凸轮17外缘的形状进行滑动,在弹簧19的限位杆25的作用下会保证滑块18始终和凸轮17的外缘滑动连接,进而实现移动杆20的竖直往复升降,两个固定盒11内的移动杆20开始往复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的状态为移动杆20在最高点时的状态,当移动杆20向下移动时会拉动两个拉杆21向内部下端移动,进而拉动铰接的第一连杆22向内侧翻转,由于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和挤压板24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此时第一连杆22会带动第二连杆23同时向内侧翻转,带动铰接的挤压板24同时向内侧水平移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揉捏的动作,减轻义务人员的劳动量。
27.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按摩方式单一导致其按摩效果较差,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不能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导致按摩的效果下降,减慢了患者康复的进度的问题。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