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方便的净妇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2235发布日期:2021-11-25 10:3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作方便的净妇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妇仪,特别是指一种方便单手调节的净妇仪。


背景技术:

2.净妇仪又称妇洗器或者清洗器,常见的净妇仪主要由手柄和喷头主体两部分组成,手柄上设置有调节开关,其中开关主要为转动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但两种开关方式都不便于使用,如转动式开关,当使用者需要调节水量时,只能一手拿持手柄,另一手转动开关;而使用按压式开关的妇洗器,虽然实现单手操作,但调节水量时则需要持续按压,通过控制按压的力度来调节水量,易造成使用者手部疲劳且水流大小不稳定,这样的设计对使用者而言都不够人性化。
3.此外,现有的净妇仪只具有进出水的功能,本身并不具备水质净化效果,导致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直接跟人体敏感部位接触,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妇仪,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转动开关或者按压式开关操作不便的问题。
5.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操作方便的净妇仪,包括手持部、喷管部以及用于调节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具有可转动的阀杆,该阀杆的自由端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包括旋钮套和便于推动的旋钮柄,所述旋钮套固定安装于阀杆的自由端,所述旋钮柄的一端跟旋钮套固定连接,并且旋钮柄的正投影位于手持部的外侧面。
7.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部的内部具有进水腔,手持部还包括跟进水腔分隔的分隔腔室,分隔腔室靠近喷管部,所述分隔腔室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跟进水腔连通,出水口跟喷管部连通;所述控制阀密封安装于分隔腔室内,并且用于控制喷管部的出水量。分隔腔室的进水口的口径较小,通常呈孔状,一方面可以增大喷管部的出水压力,另一方面起到截流的作用,使得来水在进水腔中停留的时间延长。
8.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腔室包括与进水腔分隔且沿宽度方向贯穿手持部左、右侧壁的分隔管以及径向安装于分隔管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分隔管分隔成一侧的连接腔和另一侧的阀腔;所述分隔管靠近喷管部,所述阀腔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跟进水腔连通,出水口跟喷管部连通;所述控制阀密封安装于阀腔内,并且用于控制喷管部的出水量。采用贯穿手持部左、右两侧的分隔管以及径向安装于分隔管内的隔板结构,便于开模,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9.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还包括从动套,旋钮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从动套;所述连接腔内设有从动轴,从动轴的一端固定于隔板,所述从动套可转动地套设于从动轴的另一端。旋钮同时具有旋钮套、旋钮柄以及从动套,整体呈“耳套”形,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不管是左手握住手持部,还是右手握住手持部,大拇指都能方便地推动旋钮柄进行转
动,从而使流量得到有效调节。
10.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腔内设有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圆筒状的滤芯、具有出水口的前端盖以及封闭的后端盖,滤芯中心形成净水通道;所述分隔管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环,并且阀腔的进水口位于凸环内;所述前端盖密封连接于凸环,并且净水通道跟阀腔的进水口连通。上述滤芯组件可以是复合滤芯,也可以是活性炭棒滤芯等,便于整体替换。
11.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腔内设有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带孔的前端盖、带孔的后端盖以及填充于前、后端盖之间的滤料,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径向安装于进水腔内,并且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外径跟进水腔的内径相同。
12.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腔内设有超滤组件,该超滤组件包括具有出水口的前端盖、滤筒以及超滤膜丝束,所述前端盖安装于滤筒的前端,超滤膜丝束的出水端固定于前端盖;所述分隔管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环,并且阀腔的进水口位于凸环内;所述前端盖密封连接于凸环,超滤膜丝束的出水端跟阀腔的进水口连通。
13.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腔室包括与进水腔分隔且沿宽度方向将手持部的一侧壁贯穿的分隔筒,所述分隔筒靠近喷管部,所述分隔筒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跟进水腔连通,出水口跟喷管部连通;所述控制阀密封安装于分隔筒内,并且用于控制喷管部的出水量。
14.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腔内设有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圆筒状的滤芯、具有出水口的前端盖以及封闭的后端盖,滤芯中心形成净水通道;所述分隔筒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环,并且分隔筒的进水口位于凸环内;所述前端盖密封连接于凸环,并且净水通道跟分隔筒的进水口连通。
15.在推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管部倾斜安装于手持部,喷管部跟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120
°
—135
°
。该夹角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16.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手持部和旋钮的结构,同时改善控制阀和旋钮的布局,极大地优化了用户的操作舒适度;使用时,掌心握住手持部,大拇指自然搭放于旋钮柄上,然后利用大拇指来回推动旋钮柄运动,实现净妇仪的流量调节。
附图说明
18.图1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装配部以及芯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1中b

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折叠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喷管部和装配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净妇仪跟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29.图12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7为图16中c

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参照图1和图2,一种操作方便的净妇仪,主要包括手持部1、耳套形的旋钮2、控制阀3以及喷管部4。
38.如图所示,以使用状态为准,本实施例的手持部1呈直长条形,它可以由金属、塑料或者已知的其它材料制成,手持部1的截面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中它的内侧径向截面呈圆形;外侧径向截面由四个相同的弧形面拼接而成,这种外侧面的结构不仅手感舒适,而且不易滑脱。手持部1为中空结构,它的后端跟进水管(图中未画出)连接,前端跟喷管部4连接。
39.同时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手持部1包括前端的装配部12和后端的主体部11,主体部11的长度大于装配部12的长度。同时参照图2,主体部11大致呈中空的“管”状,主体部11的中空部分形成第一腔体110。以使用状态为准,主体部11大致分为一体成型的前端的连接段111、中间的主体段112以及后端的螺纹段113,主体段112的后端直径逐渐缩小并跟螺纹段113连接,螺纹段113用于跟外接的进水管连接。连接段111的外径小于主体段112的外径,连接段111和主体段112之间形成台阶面114,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段111上设有两个凸起的卡扣115,两个卡扣115中心对称设置,并且在靠近台阶面114处设有用于限位密封圈(图中未画出)的卡环116。
40.同时参照图4和图5,装配部12也为中空结构,在靠近喷管部4处,所述装配部12上设有分隔管13和隔板14,所述分隔管13在宽度方向贯穿装配部12的左、右两侧壁,本实施例中,分隔管13的中轴线同时垂直于喷管部4和手持部1的中轴线。所述隔板14径向安装于分隔管13内,并且隔板14将分隔管13分隔成一侧的连接腔15和另一侧的阀腔16。
41.继续参照图4和图5,装配部12的后端为敞口端121,在该敞口端121的内壁上设有导向卡槽122,连接段111上的卡扣115跟导向卡槽122相配合,安装时,连接段111插入装配部12的敞口端121,并使主体部11和装配部12相对旋转,此时卡扣115卡紧于导向卡槽122内,如此便能完成对手持部1的装配。当然装配部12跟主体部11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两者之间也可采用螺旋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并达到液密封的要求即可。
42.同时参照图6,装配部12也为中空结构,除去分隔管13占用的部分内部空间外,装配部12的剩余内部空间形成第二腔体120,所述第二腔体120和主体部11的第一腔体110共
同形成完整的进水腔5。进水腔5沿手持部1的长度方向延伸,分隔管13与进水腔5分隔开,分隔管13的阀腔16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161和出水口162,进水口161跟进水腔5的第二腔体120连通,出水口162跟喷管部4的芯管41连通。所述控制阀3(控制阀的结构不限,只要具有可旋转的阀杆即可)密封安装于阀腔16内,如图2所示,控制阀3插入阀腔16内。同时参照图7,控制阀3的左端为进水端31,它跟阀腔16的进水口161连通;控制阀3的出水端32则设置在外侧面上,该出水端32跟阀腔16的出水口162连通。阀腔16在靠近端口的位置设有螺纹的密封结构,控制阀3的右端也设有与上述结构相适配的螺纹结构,以达到相互密封的目的。安装完成后,控制阀3的阀杆33垂直于手持部1的轴线,阀杆33的自由端凸出于手持部1的外侧面。使用时,通过旋钮2的旋转,带动阀杆33旋转,以此控制喷管部4的出水量。
43.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腔15内设有中空的从动轴151,从动轴151的一端固定于隔板14,并且从动轴151跟阀杆33位于同一轴线上,或者至少平行。
44.同时参照图8,阀杆33的自由端连接有旋钮2,所述旋钮2包括圆形的旋钮套21、圆形的从动套22以及便于大拇指推动的旋钮柄23,旋钮套21和从动套22的中心都设有连接孔,同时为了美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钮套21和从动套22外通常需加装盖帽24。所述旋钮套21固定安装于阀杆33的自由端,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竖直纹卡紧,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安装,只要能确保同步运动即可。旋钮套21跟阀杆33同步转动,从动套22可转动地套设于从动轴151的自由端。所述旋钮柄23大致呈圆弧形,旋钮柄23的一端跟旋钮套21固定连接,另一端跟从动套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旋钮2的各部件一体成型,并且旋钮柄23的正投影位于手持部1的外侧面,为了使大拇指更加方便地调节旋钮2,所述旋钮柄23的拇指接触面积自中间向两端逐渐扩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端的旋钮柄23大致呈三角形。
45.继续参照图2、图6和图9,所述进水腔5内设有滤芯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为微孔材质的折叠滤芯组件6,所述折叠滤芯组件6包括前端盖61、后端盖62以及中空圆柱形的折叠滤芯63,前端盖61上设有出水口,后端盖62为封闭结构,折叠滤芯63的中心形成集水管60;折叠滤芯63的一端跟前端盖61连接,另一端跟后端盖62连接。本实施例的折叠滤芯63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既可以是单一材料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种材料组成的多层复合结构。
46.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叠滤芯组件6沿进水腔5(手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管13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环131,并且阀腔16的进水口161位于凸环131内;所述折叠滤芯组件6的前端盖61密封连接于凸环131,并且折叠滤芯组件6的集水管60跟阀腔16的进水口161连通。工作时,水流自外接的进水管进入进水腔5,进水腔5内的水从折叠滤芯63进入集水管60内,接着从集水管60进入阀腔16,最后再从阀腔16流入喷管部4,并从喷管部4喷出。
47.所述喷管部4倾斜安装于手持部1,喷管部4跟手持部1之间的夹角为135
°

48.同时参照图6和图10,所述喷管部4包括芯管41、外套管42和喷嘴43,所述芯管41的进水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装配部12,并且芯管41的进水端跟阀腔16的出水口162连通。如图所示,所述芯管41自由端形成斜切面端口410,该斜切面端口410的面积大于芯管41的径向截面面积;所述芯管41上还开设有一个弧形卡槽411和两个用于安装密封圈(图中未画出)的环形凹槽412。上述两环形凹槽412靠近斜切面端口410,所述弧形卡槽411所在平面平行于斜切面端口410,并且介于环形凹槽412和斜切面端口410之间。
49.所述外套管42套设于芯管41,以使用状态为准,外套管42包括后套管421和前套管422,后套管421一体成型地连接于装配部12;所述前套管422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套管421,前套管422包括一体成型的直线段423和弯折段424,所述直线段423跟后套管421配合将芯管41套设于其内,本实施例中,直线段423和后套管421的内侧横截面呈圆形,外侧横截面相同且均呈椭圆形。所述弯折段424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喷嘴43安装于弯折段424的端口处。密封圈(图中未画出)套设于相应的环形凹槽412内,用于使芯轴41跟外套管42之间形成液密封。同时为了防止前套管422和后套管421轴向运动,弯折段424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轴向凹槽425,所述轴向凹槽425跟上述弧形卡槽411相对应,安装时,利用一卡片44同时插入弧形卡槽411和轴向凹槽425,便能将前套管422进行轴向定位。
50.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净妇仪的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固定于墙体上。安装座包括底板71和卡座72,所述卡座72固定于底板71上,卡座72包括左、右两侧的抱箍73和中间的卡接通道,所述左、右两侧的抱箍73呈流线型的曲面状,它们相互对称地设置于卡接通道的左、右两侧,卡接通道包括上端的竖直段74和下端的底托段75,竖直段74的上端敞口,下端跟底托段75连接。竖直段74的大小和形状跟手持部1(主体部11)的对应部分相适配,安装时竖直段74将手持部1半包围,用于对手持部1进行前、后方向的定位,防止手持部1前倾并从安装座7上掉落。所述底托段75大致呈球面形,它的形状跟主体段112的后端相匹配,用于对手持部1的竖直方向进行定位,防止手持部1从安装座7的下端滑落。如图所示,安装座7固定于墙体或者固定面上,净妇仪放置于安装座7内,具体的手持部1的主体段112跟安装座7相互配合。使用时,只需上拉净妇仪并从安装座7的上端口取下。两者配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经结构优化后的安装座7跟净妇仪整体协调,融为一体,给使用者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51.实施例二
52.参照图13,本实施例二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为活性炭棒滤芯6a,所述活性炭棒滤芯6a包括前端盖61a、后端盖62a以及中空圆柱形的活性炭棒63a,前端盖61a上设有出水口,后端盖62a为封闭结构,活性炭棒63a的中心形成集水管60a;活性炭棒63a的一端跟前端盖61a连接,另一端跟后端盖62a连接。
53.实施例三
54.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三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带孔的前端盖61b、带孔的后端盖62b以及填充于前、后端盖61b、62b之间的滤料63b(亚硫酸钙),所述前端盖61b和后端盖62b分别径向安装于进水腔5内,并且前端盖61b和后端盖62b的外径跟进水腔5的内径相同。本实施例的滤料63b采用亚硫酸钙,当然也可采用其它任意已知的现有过滤材料进行替换,或者多种材料的组合进行替换。工作时,进水腔5内的水,依次经过后端盖62b、滤料63b以及前端盖61b,经过滤料63b的充分过滤后出水。
55.实施例四
56.参照图15,本实施例四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进水腔5内设有超滤组件,该超滤组件包括具有出水口的前端盖61c、滤筒62c以及超滤膜丝束63c,所述前端盖61c安装于滤筒62c的前端,本实施例中滤筒62c的侧壁上设有进
水孔64c,超滤膜丝束63c的出水端固定于前端盖61c;所述分隔管13的外侧面上设有凸环131,并且阀腔的进水口位于凸环131内;所述前端盖61c密封连接于凸环131,超滤膜丝束63c的出水端跟阀腔的进水口连通。工作时,进水腔5内的水从滤筒62c的进水孔64c进入滤筒62c内,然后经过超滤膜丝束63c的净化,从超滤膜丝束63c的出水端和前端盖61c的出水口流出。本实施例采用超滤组件进行过滤,可以有效过滤细菌、病毒、炭粉等大分子有机物,净化过滤效果较好。
57.实施例五
58.参照图16和图17,本实施例五跟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手持部1还包括与进水腔5分隔且沿宽度方向将手持部1的装配部12的一侧壁贯穿的分隔筒8,所述分隔筒8靠近喷管部4,所述分隔筒8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口81和出水口82,进水口81跟进水腔5连通,出水口82跟喷管部4连通;所述控制阀3密封安装于分隔筒8内。所述旋钮2包括旋钮套21和便于推动的旋钮柄23,所述旋钮套21固定安装于阀杆(图中未标出)的自由端,所述旋钮柄23的一端跟旋钮套21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并且旋钮柄23的正投影位于手持部1的外侧面。
59.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