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8603103发布日期:2022-01-22 11:4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得人们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了质的飞跃;但是,伴随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盈和伴随着着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身体亚健康状越来越普遍,对于社会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健康保护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3.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和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临床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做好手术线的摆放尤为重要,混乱无序的手术线摆放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配合,处置急重手术时,由于手术线需要量大,不同型号的线束很容易混在一起,混乱无序的手术线摆放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配合,且术中需要频繁添加增补,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当医生需要频繁切线时,没有一个合适的装置顺利完成切线过程,需要多次使用剪刀进行剪切,如果剪刀的位置放置不当,则找剪刀需要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4.因此,提供一种剪切方便且便于将手术线进行整理的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切方便且便于将手术线进行整理的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顶部的盖体,还包括位于壳体内且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缠绕机构、用于控制缠绕机构转动状态的制动机构、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且使手术线通过的出线孔、位于出线孔的下方且用于使手术线剪断的剪切机构、用于使盖体与壳体固定的卡扣机构。
8.所述缠绕机构包括与壳体的内表面底部通过轴承座连接的转动轴、套设在转动轴上且与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板、位于第一环形板的上方且套设在转动轴上的套筒、与套筒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卡块,套筒与转动轴通过卡扣体固定。
9.所述卡扣体包括位于转动轴的外表面的若干第三卡块、位于套筒的内表面且与第三卡块相对应的卡槽,若干第三卡块在转动轴的外表面均匀分布。
10.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板的下方且使转动轴穿过的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上且与第二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块、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按压杆、与按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外部的按钮,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与壳体
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壳体的侧面活动连接。
11.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
12.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与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架、与支撑架的右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切刀、穿过支撑架左侧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切刀、与第二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按钮、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二按钮和支撑架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使手术线通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之间。
13.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移动。
14.所述卡扣机构包括与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扣块、位于壳体上且开口向上的放置槽、位于放置槽内的且与第一卡扣块相配合的第二卡扣块、用于使第二卡扣块移动的驱动机构、使第二卡扣块沿直线移动的限位机构。
1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卡扣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三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的推杆、与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的推柄、套设在推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推柄和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
1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放置槽的底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二滑槽、与第三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
17.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缠绕装置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类型的手术线分类放置,制动机构的设置,便于控制缠绕装置的转动状态,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手术线的使用,剪切机构的设置,便于将手术线根据需要进行剪断,卡扣机构的设置,便于将盖体与壳体固定,从而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壳体内对手术线进行污染。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a方向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为:壳体1、盖体2、缠绕机构3、制动机构4、剪切机构5、卡扣机构6、出线孔7、第一支撑板8、按压杆9、按钮10、第一弹簧11、第一卡块12、轴承座13、转动轴14、第一环形板15、第二卡块16、套筒17、第二环形板18、第一滑槽19、第一滑块20、把手21、第三卡块22、卡槽23、支撑架24、第一连接杆25、第一切刀26、第二连接杆27、第二切刀28、第二弹簧29、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31、放置槽32、第一卡扣块33、第二卡扣块34、第三连接杆35、推杆36、第三弹簧37、推板38、第二滑块39、第二滑槽40。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顶部
的盖体2,还包括位于壳体1内且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缠绕机构3、用于控制缠绕机构3转动状态的制动机构4、位于壳体1的左右两侧且使手术线通过的出线孔7、位于出线孔7的下方且用于使手术线剪断的剪切机构5、用于使盖体2与壳体1固定的卡扣机构6,盖体2的左侧通过合页与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盖提的顶部设有把手21,便于将盖体2打开,当需要是用手术线时,向下按压制动机构,然后拉动手术线向左或向右,此时缠绕装置3转动,手术线位于壳体1外部,手术线经过剪切机构5进行剪断,剪断后,从出线孔7继续拉动手术线,手术线的底部穿过剪切机构5,便于下一次的使用和剪切,缠绕装置3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类型的手术线分类放置,制动机构4的设置,便于控制缠绕装置的转动状态,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手术线的使用,剪切机构5的设置,便于将手术线根据需要进行剪断,卡扣机构6的设置,便于将盖体2与壳体1固定,从而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壳体1内对手术线进行污染。
26.所述缠绕机构3包括与壳体1的内表面底部通过轴承座13连接的转动轴14、套设在转动轴14上且与转动轴14的外表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板15、位于第一环形板15的上方且套设在转动轴14上的套筒17、与套筒17的外表面顶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二环形板18,第一环形板25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卡块16,套筒17与转动轴14通过卡扣体固定。所述卡扣体包括位于转动轴14的外表面的若干第三卡块22、位于套筒14的内表面且与第三卡块22相对应的卡槽23,若干第三卡块22在转动轴1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转动轴14相对于壳体转动,套筒17通过卡扣体与转动轴14同步转动,套筒17相对于转动轴14在竖直方向移动,便于套筒17的更换,手术线缠绕在套筒17上,即套筒17的底部放置在第一环形板15的上表面且通过卡扣体与转动轴14固定,当需要使用手术线时,拉动手术线,手术线带动套筒17转动,套筒17与转动轴14同步转动,从而将手术线放出并经过出线孔7。
27.所述制动机构4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板15的下方且使转动轴穿过的第一支撑板8、位于第一支撑板8上且与第二卡块16相配合的第一卡块12、与第一支撑板8的上表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按压杆9、与按压杆9的顶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1外部的按钮10,第一支撑板8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11与壳体1的内表面底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壳体1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板8的左右两侧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一滑20块、位于壳体1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滑块20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9,当需要使套筒17转动时,即需要使用手术线时,向下按压按钮10,按钮10带动按压杆9向下移动,按压杆9带动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卡块12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卡块12与第二卡扣块16分离,则转动轴14和套筒17同步转动,当手术线的长度达到使用需求时,松开按钮10,则第一弹簧11推动第一支撑板8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卡块12和第二卡块16卡扣配合,则阻挡转动轴14继续转动,从而将手术线的长度固定。
28.如图3所示,所述剪切机构5包括与壳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4、与支撑架24的右侧通过第一连接杆25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切刀26、穿过支撑架24左侧的第二连接杆27、与第二连接杆27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切刀28、与第二连接杆27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按钮、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7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二按钮和支撑架24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29,支撑架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使手术线通过的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1,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1位于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27相对于支撑架24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需要剪切手术线时,按压第二按钮向右移动,此时,第二连接杆27带动第二切
刀28向右移动,由于手术线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31通过,则此时手术线位于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之间,则第二切刀28向右移动并且与第一切刀26的刀刃抵触从而将手术线切断,手术线切断后,松开第二按钮,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使第二连接杆27带动第二切刀28向左移动,即第二切刀28和第一切刀26分离,拉动手术线,由于手术线的自身重力作用,使手术线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31,便于手术线的下一次使用,剪切方便,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9.实施例2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手术线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顶部的盖体2,还包括位于壳体1内且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缠绕机构3、用于控制缠绕机构3转动状态的制动机构4、位于壳体1的左右两侧且使手术线通过的出线孔7、位于出线孔7的下方且用于使手术线剪断的剪切机构5、用于使盖体2与壳体1固定的卡扣机构6,盖体2的左侧通过合页与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盖提的顶部设有把手21,便于将盖体2打开,当需要是用手术线时,向下按压制动机构,然后拉动手术线向左或向右,此时缠绕装置3转动,手术线位于壳体1外部,手术线经过剪切机构5进行剪断,剪断后,从出线孔7继续拉动手术线,手术线的底部穿过剪切机构5,便于下一次的使用和剪切,缠绕装置3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类型的手术线分类放置,制动机构4的设置,便于控制缠绕装置的转动状态,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手术线的使用,剪切机构5的设置,便于将手术线根据需要进行剪断,卡扣机构6的设置,便于将盖体2与壳体1固定,从而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壳体1内对手术线进行污染。
31.所述缠绕机构3包括与壳体1的内表面底部通过轴承座13连接的转动轴14、套设在转动轴14上且与转动轴14的外表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板15、位于第一环形板15的上方且套设在转动轴14上的套筒17、与套筒17的外表面顶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二环形板18,第一环形板25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卡块16,套筒17与转动轴14通过卡扣体固定。所述卡扣体包括位于转动轴14的外表面的若干第三卡块22、位于套筒14的内表面且与第三卡块22相对应的卡槽23,若干第三卡块22在转动轴14的外表面均匀分布,转动轴14相对于壳体转动,套筒17通过卡扣体与转动轴14同步转动,套筒17相对于转动轴14在竖直方向移动,便于套筒17的更换,手术线缠绕在套筒17上,即套筒17的底部放置在第一环形板15的上表面且通过卡扣体与转动轴14固定,当需要使用手术线时,拉动手术线,手术线带动套筒17转动,套筒17与转动轴14同步转动,从而将手术线放出并经过出线孔7。
32.所述制动机构4包括位于第一环形板15的下方且使转动轴穿过的第一支撑板8、位于第一支撑板8上且与第二卡块16相配合的第一卡块12、与第一支撑板8的上表面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按压杆9、与按压杆9的顶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且位于壳体1外部的按钮10,第一支撑板8的底部通过第一弹簧11与壳体1的内表面底部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壳体1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板8的左右两侧通过粘胶剂固定连接的第一滑20块、位于壳体1的左右两侧且与第一滑块20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9,当需要使套筒17转动时,即需要使用手术线时,向下按压按钮10,按钮10带动按压杆9向下移动,按压杆9带动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卡块12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卡块12与第二卡扣块16分离,则转动轴14和套筒17同步转动,当手术线的长度达到使用需求时,松开按钮10,则第一弹簧11推动第一支撑板8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卡块12和第二卡块16卡扣配合,则阻挡转动轴14继续转动,从而将手术线的长度固定。
33.如图3所示,所述剪切机构5包括与壳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4、与支撑架24的右侧通过第一连接杆25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切刀26、穿过支撑架24左侧的第二连接杆27、与第二连接杆27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切刀28、与第二连接杆27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按钮、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7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二按钮和支撑架24的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29,支撑架2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使手术线通过的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1,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1位于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27相对于支撑架24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需要剪切手术线时,按压第二按钮向右移动,此时,第二连接杆27带动第二切刀28向右移动,由于手术线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31通过,则此时手术线位于第一切刀26和第二切刀28之间,则第二切刀28向右移动并且与第一切刀26的刀刃抵触从而将手术线切断,手术线切断后,松开第二按钮,第二弹簧29的作用力使第二连接杆27带动第二切刀28向左移动,即第二切刀28和第一切刀26分离,拉动手术线,由于手术线的自身重力作用,使手术线的端部穿过第二通孔31,便于手术线的下一次使用,剪切方便,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4.如图4所示,所述卡扣机构6包括与盖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扣块33、位于壳体1上且开口向上的放置槽32、位于放置槽32内的且与第一卡扣块33相配合的第二卡扣块34、用于使第二卡扣块34移动的驱动机构、使第二卡扣块34沿直线移动的限位机构,第一卡扣块33的纵截面和第二卡扣块34的纵截面均为三角形,便于第一卡扣块33和第二卡扣块34的卡扣配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卡扣块34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竖直方向的第三连接杆35、与第三连接杆3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的推杆36、与推杆36的右端固定连接的推柄38、套设在推杆36上且两端分别与推柄38和壳体1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37。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放置槽32的底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二滑槽40、与第三连接杆3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与第二滑槽40相配合的第二滑块39,当需要将盖体与壳体1固定时,首先向右拉动推柄38,推柄38带动推杆37、第三连接杆35和第二卡扣块34向右移动,然后将盖板2盖在壳体1的顶部,即第一卡扣体33位于放置槽32内,此时松动推柄38,在第三弹簧37的作用力下,第三弹簧37推动推杆36和第三连接杆35向左移动,则第三连接杆35带动第二卡扣块34向右移动,此时,第二卡扣块34卡在第一卡扣块33的上表面,则第三卡扣块33被固定,第二滑槽40和第二滑块30使第二卡扣块34在水平面上沿直线移动,避免第二卡扣块34在移动的过程中偏移而影响卡扣的效果。
35.本实用新型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缠绕装置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类型的手术线分类放置,制动机构的设置,便于控制缠绕装置的转动状态,从而根据需要进行手术线的使用,剪切机构的设置,便于将手术线根据需要进行剪断,卡扣机构的设置,便于将盖体与壳体固定,从而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壳体内对手术线进行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