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3249发布日期:2021-11-10 09:4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烧伤整形是指在烧伤后的整形修复。烧创伤后畸形表现为组织缺损、移位或增生,临床表现轻者累及外观的美容,严重者往往导致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烧伤整形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原则上,对于组织移位者,采用组织复位术,对于组织过多者,应采用组织切除术,对于组织缺损者,应采用组织移植术。
3.市面上现有的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不便于对支撑机构进行调整,支撑机构易对患者手部烧伤位置造成二次伤害,且无法满足实际手术对患者手部进行倾斜的需求。
4.因此,发明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以解决技术中市面上现有的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不便于对支撑机构进行调整,支撑机构易对患者手部烧伤位置造成二次伤害,且无法满足实际手术对患者手部进行倾斜需求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本体,所述支撑台本体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移动滑板,所述移动滑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滑板均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板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底部与移动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本体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与转动螺杆相匹配,所述转动螺杆顶部贯穿第二滑槽并延伸至支撑台本体顶部,所述支撑台本体顶部设有升降套杆,所述升降套杆套设于转动螺杆外侧,所述升降套杆内壁与转动螺杆外侧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套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板;
7.所述空腔内部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贯穿移动滑板并与移动滑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滑板一侧设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台本体顶部远离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关于支撑台本体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
9.优选的,所述升降套杆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关于升降套杆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限位板中部设置,所述限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滑板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移动滑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设置于支撑台本体底部。
11.优选的,所述支撑台本体底部设有固定螺杆,所述连接板中部开设有固定螺孔,所
述固定螺杆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贯穿固定螺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固定螺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抵板和支撑托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3.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滑槽截面形状设置为凸字形,所述支撑托板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
14.优选的,所述支撑台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关于支撑台本体中线对称分布。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通过推动移动滑板在第一滑槽内进行移动,可实现支撑托板在支撑台本体顶部进行相应的位置移动,有利于根据患者手部的实际烧伤位置对支撑托板进行位置调整,避免患者手部烧伤位置与支撑托板接触而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控制两个支撑托板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实现对患者手部的倾斜,有利于满足实际手术需求;
17.2、通过拧动第二旋钮带动固定螺杆向支撑台本体底部一侧进行旋进,固定螺杆带动抵板向支撑台本体底部进行靠近,直至抵板顶部的防滑垫与支撑台本体底部相抵触,完成对移动滑板的限位固定,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调整进行固定操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侧剖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台本体的结构侧剖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托板的结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支撑台本体;2、第一滑槽;3、移动滑板;4、空腔;5、转动螺杆;6、第二滑槽;7、升降套杆;8、支撑托板;9、第一锥形齿轮;10、转动轴;11、第一旋钮;12、第二锥形齿轮;13、第三滑槽;14、限位杆;15、限位板;16、挡块;17、连接板;18、固定螺杆;19、抵板;20、第二旋钮;21、防滑垫;2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手部烧伤整形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本体1,所述支撑台本体1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内部设有移动滑板3,所述移动
滑板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滑板3均与第一滑槽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滑板3中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转动螺杆5,所述转动螺杆5底部与移动滑板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本体1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6,所述第二滑槽6与第一滑槽2相连通,所述第二滑槽6与转动螺杆5相匹配,所述转动螺杆5顶部贯穿第二滑槽6并延伸至支撑台本体1顶部,所述支撑台本体1顶部设有升降套杆7,所述升降套杆7套设于转动螺杆5外侧,所述升降套杆7内壁与转动螺杆5外侧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套杆7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板8;
29.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第一锥形齿轮9,所述第一锥形齿轮9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远离第一锥形齿轮9的一端贯穿移动滑板3并与移动滑板3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滑板3一侧设有第一旋钮11,所述第一旋钮11与转动轴1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5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2,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2与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连接。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本体1顶部远离第二滑槽6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13,两个所述第三滑槽13关于支撑台本体1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三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4,第三滑槽13的设置便于限位杆14进行位置移动。
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套杆7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两个所述限位板15关于升降套杆7中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限位杆14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限位板15中部设置,所述限位杆14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6,限位杆14和限位板15的设置便于对升降套杆7进行限位,使得升降套杆7能够沿着转动螺杆5向上进行移动。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滑板3一侧设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一端与移动滑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7另一端设置于支撑台本体1底部,连接板17的设置便于后续对移动滑板3进行限位固定。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本体1底部设有固定螺杆18,所述连接板17中部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杆18与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8贯穿固定螺孔设置。
3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杆18顶部固定连接有抵板19,所述固定螺杆18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0,所述抵板19和支撑托板8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1,固定螺杆18和抵板19的设置便于将连接板17和支撑台本体1进行固定。
35.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垫21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滑槽2截面形状设置为凸字形,所述支撑托板8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防滑垫21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防滑,另一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3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22关于支撑台本体1中线对称分布。
37.本实用工作原理:
38.参照说明书附图1

6,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推动移动滑板3在第一滑槽2内进行移动,可实现支撑托板8在支撑台本体1顶部进行相应的位置移动,有利于根据患者手部的实际烧伤位置对支撑托板8进行位置调整,避免患者手部烧伤位置与支撑托板8接触而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拧动第一旋钮11带动转动轴10和第一锥形齿轮9进行转动,继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2和转动螺杆5进行转动,转动螺杆5转动的同时,升降套杆7在限位杆14和限位板15的限位约束下沿着转动螺杆5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托板8向上进行移动,通过控制两个支撑托板8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实现对患者手部的倾斜,有利于满足实际手术需求;
39.参照说明书附图1

6,本装置在使用时,先根据患者手部的实际烧伤位置对支撑托板8进行位置调整,推动移动滑板3将支撑托板8移动至相应位置后,通过拧动第二旋钮20带动固定螺杆18向支撑台本体1底部一侧进行旋进,固定螺杆18带动抵板19向支撑台本体1底部进行靠近,直至抵板19顶部的防滑垫21与支撑台本体1底部相抵触,完成对移动滑板3的限位固定,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调整进行固定操作。
40.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4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