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9720发布日期:2021-12-31 21:2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


背景技术:

2.跟腱断裂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其发生率约1/10000,竞技性运动员中达24%,竞技性跑步运动员中超过50%,发病患者多为爱运动的青年患者,跟腱断裂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多样,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石膏固定制动疗法,不需切开,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皮肤坏死、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但其固定时间长,存在较高的跟腱再断裂危险;而保守支具早期运动疗法容易导致跟腱延长,蹬踏无力。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跟腱内侧纵行长切口)、小切口微创手术及经皮重建等手术方式,选择何种方法尚无统一标准。
3.传统切开缝合手术在跟腱内侧做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腱鞘,充分暴露跟腱,可通过经典的kessler氏法、bunnell氏法、双十字缝合法或编织缝合法等吻合跟腱。传统切开缝合手术虽然缝合牢固,跟腱再次断裂的几率较低,但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以及神经损伤风险大,目前极少使用。
4.小切口腱鞘内微创缝合手术,该缝合方法的缝线全部在腱鞘内,需要再断端做一小切口打开腱鞘,找到跟腱断端,通过器械辅助下将缝线穿过跟腱两端,不同的缝合方法提供的拉力有所差异,将缝线收紧,使两断端吻合并加以固定。这些辅助器械包括内窥镜、跟腱龙、卵圆钳等,以及其他用于引导缝线穿过跟腱的器械。小切口腱鞘内微创缝合技术属于半盲法缝合技术,这些技术大多在器械辅助下引线,引线的过程中缝针还需要穿过皮肤、腱鞘组织,对其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会增加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有些器械价格昂贵,如跟腱龙。内窥镜设备比较昂贵,腱鞘内操作空间小,内窥镜操作不方便,手术时间长。
5.经皮微创小切口缝合手术,该缝合方法种类繁多,可切开断端暴露跟腱残端,也可不切开断端,通过在跟腱两侧断端做小切口,将缝线穿过两端的腱鞘和跟腱组织,将缝线进行打结收紧,将跟腱两断端靠近接触,以实现跟腱的愈合。经皮微创小切口缝合为盲法缝合方法,很难确定跟腱两断端是否完全吻合,经皮盲穿会增加腓肠神经及周围血管的损伤风险,缝合跟腱的同时也缝合了腱鞘,对腱鞘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以实现对跟腱进行腱鞘内的牢固缝合,减少组织损伤,恢复跟腱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促进跟腱更快更好的愈合。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两钳体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所述第一钳体末端设
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所述第二钳体末端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空心齿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所述第一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弧形空心齿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近端为缝线入口;所述第二钳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弧形容纳槽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近端为缝线出口。
9.进一步地,两钳体末端1/3长度位置向上翘起设定角度。
10.进一步地,所述设定角度为15
°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的尺寸:长
×

×
厚为200mm
×
5mm
×
5mm;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长150mm,直径为2mm;所述弧形空心齿长8m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所述弧形容纳槽长3mm,内径为3mm,外径为4mm。
12.进一步地,把持环呈椭圆形,长轴30mm,短轴20mm,厚度5mm。
13.进一步地,所述两钳体近端相对侧各固定有一呈锯齿状的锁扣齿。
14.进一步地,锁扣齿长8mm,宽4mm。
15.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钳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18.2)、缝合钳缝合跟腱所需要固定的时间短,直视下跟腱断端吻合较好且十分牢固。
19.3)、缝合钳缝合跟腱切口小,且为横行切口,平行于皮纹,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跟腱黏连及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短,花费小,能够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20.4)、缝合钳缝合跟腱,缝线不缝合腱鞘组织和皮下组织,对腱鞘组织和皮下组织损伤小,整个过程在腱鞘内操作,不会产生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缝合线直接缝合固定跟腱组织,更直接吻合跟腱,缝合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钳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3.附图标记:1

第一钳体,2

第二钳体,3

把持环,4

活动轴,5

第一孔道,6

第二孔道,7

弧形空心齿,8

弧形容纳槽,9

锁扣齿,10

缝线入口,11

缝线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钳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5.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微创小切口腱鞘内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缝合钳,包括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两钳体通过活动轴4转动连接,每一钳体左端均一体连接有把持环3。第一钳体1末端设置有用于穿刺跟腱组织的弧形空心齿7,第二钳体2末端设置有与弧形空心齿7相适配的弧形容纳槽8。第一钳体1内设置有连通弧形空心齿7的第一孔道5,第一孔道5近端为缝线入口10。第二钳体2内设置有连通弧形容纳槽8的第二孔道6,第二孔道6近端为缝线出口11。
26.本实施例中,两钳体末端1/3长度位置向上翘起15
°
,参见图2。
27.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尺寸:长
×

×
厚为200mm
×
5mm
×
5mm。第一孔道5和第
二孔道6长150mm,直径为2mm。弧形空心齿7长8m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弧形容纳槽8长3mm,内径为3mm,外径为4mm。
28.把持环3呈椭圆形,长轴30mm,短轴20mm,厚度5mm。
29.此外,两钳体近端相对侧各固定有一呈锯齿状的锁扣齿9,锁扣齿9长8mm,宽4mm。
30.缝合钳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31.本实用新型中,弧形空心齿7比较锐利,用于穿刺跟腱组织,当弧形空心齿7穿过跟腱组织卡入弧形容纳槽8后,缝合线可通过一边孔道进入,跨过组织进入另一边孔道,并引出缝线。
32.下面给出一个缝合钳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实例。
33.患者病情: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34.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35.患者体位:俯卧位屈膝、跖屈位;
36.缝合操作步骤如下:
37.1、缝合钳过线缝合跟腱在跟腱断端中心做1.5cm横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腱鞘,找到断裂的跟腱组织并牵引使其保持一定张力,将跟腱缝合钳的锐利空心齿和容纳槽骑跨在跟腱的两侧,在距跟腱断端约3cm处,通过收紧两钳体将锐利的空心齿穿透跟腱组织,并扦插到另一侧容纳槽中,将缝合用的缝线通过一侧的孔道,穿入另一侧的孔道,松开跟腱把持柄,退出跟腱组织及腱鞘外,将缝合线通过跟腱组织引到体外。用同样的方法,将缝合线通过跟腱断端的另一端。跟腱的近端和远端断端分别过线两根。
38.2、缝线打结固定,首先将跟腱断端两侧分别靠近断端的两根缝线自己打个方结,在跟腱组织上形成一个“loop”锁环,然后将断端近端的缝线分别与远端对应位置的缝线进行打结固定,收紧跟腱至两断端重叠吻合。缝合腱鞘、皮下组织及皮肤。
39.3、术后4周内过膝支具固定保护,6

12周跟腱靴进行功能锻炼,12周以后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