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7289发布日期:2022-04-02 03:4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胸腔引流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


背景技术:

2.引流瓶为进行胸腔引流或腹腔引流等引流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通过引流管和负压设备将胸腔或腹腔等内的积液或积气引流导出,排入至引流瓶内,以解除积液或积气等对患者体内器官的挤压和影响,从而避免患者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3.现有的胸腔引流瓶在使用中可监测其内引流积液的液面,在液面达到某一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则表明该引流瓶容量接近装满的状态,需要更换引流瓶进行引流。但是在引流瓶较为紧张的情况时,对于单个病人还有少部分积液未全部引流的情况,更换新的引流瓶就显得较为浪费,且会造成病房引流瓶的紧张。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临时进行扩容的引流瓶,在单个患者还有少部分积液未导出时,进行扩容使用,避免引流瓶的浪费,目前临床中还没有此类可扩容的引流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包括:
7.第一引流瓶,与引流管连接,其内顶部设置有一采样部件;采样部件为与引流管连接的容器,其侧壁上方设置有缺口;和
8.第二引流瓶,其上设置有一形状与第一引流瓶相同的安装部,用以容纳固定第一引流瓶;
9.其中,第一引流瓶的内部通过连通部件与第二引流瓶内部连通;第一引流瓶还通过固定部件与第二引流瓶可拆卸的固定;
10.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顶部均设置有透气部件;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底部均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排液口。
11.进一步地,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均为透明材质。
12.进一步地,采样部件为空心圆柱状;第一引流瓶上表面与采样部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采样口。
13.进一步地,第一引流瓶为矩形,安装部为矩形。
14.进一步地,连通部件包括:
15.连接管,设置于第一引流瓶的侧壁上;和
16.连接孔,与连接管匹配,设置于第二引流瓶侧壁上与连接管对应的位置。
17.进一步地,固定部件包括:
18.搭扣,设置于第一引流瓶的外壁上;和
19.扣位,与搭扣匹配,设置于第二引流瓶外壁上与搭扣对应的位置。
20.进一步地,采样部件、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
21.进一步地,导流管上设置有一流速夹。
22.进一步地,透气部件为透气孔,透气孔具有水密性。
2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通过设置可安装固定或拆卸分离的第一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瓶,在第一引流瓶容量使用完毕时可继续使用第二引流瓶进行引流,第一引流瓶可进行处理更换,第二引流瓶未使用完毕前无需进行处理更换,避免临时取用全新引流瓶造成的浪费和引流瓶的紧张;第一引流瓶内顶部还设置有采样部件,可保证采样部件内的积液为刚从患者体内引流出的积液,便于使用积液辅助分析病人病情和医学研究。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的主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中第二引流瓶的主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中第一引流瓶的侧视图;
28.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第一引流瓶,11-引流管,111-流速夹,12-采样部件,13-固定部件,14-连接管,15-第一排液口,16-第一透气部件,20-第二引流瓶,21-安装部,22-连接孔,23-第二排气部件,24-第二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包括可连接固定或拆卸分离的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均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其内的引流液状态和容量状态。
31.其中,第一引流瓶10与引流管11连接,其内顶部设置有一采样部件12;采样部件12为与引流管11连接的容器,其侧壁上方设置有缺口;缺口用以在采样部件12内装满引流液时,引流液流入第一引流瓶10。
3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采样部件12为空心圆柱状;第一引流瓶10上表面与采样部件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采样口,采样口为设置在第一引流瓶10上表面的可打开或关闭的开口,用以在需要时打开取出采样部件12内的引流液,用以进一步进行病人病情分析和医学研究。
33.如图2所示,第二引流瓶20上设置有一形状与第一引流瓶10相同的安装部21,用以容纳固定第一引流瓶10,即第一引流瓶10固定在安装部21内,与第二引流瓶20连接固定成一体。其中,安装部21设置在第二引流瓶20的一侧,第一引流瓶10通过在第二引流瓶20一侧的位置推入安装部21,与第一引流瓶10连接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瓶10和安装部21均为矩形。显而易见的是,第一引流瓶10小于第二引流瓶20,且被第二引流瓶20所包裹。
34.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引流瓶10的内部通过连通部件与第二引流瓶20内部连通,连通部件包括连接管14和连接孔22,连接管14设置于第一引流瓶10的侧壁上;连接孔22设置于第二引流瓶20侧壁上与连接管14对应的位置,且与连接管14匹配。
35.第一引流瓶10还通过固定部件13与第二引流瓶20可拆卸的固定;固定部件13包括搭扣和扣位,搭扣设置于第一引流瓶10的外壁上,扣位设置于第二引流瓶20外壁上与搭扣对应的位置,且与搭扣匹配,搭扣与扣位匹配将第一引流瓶10固定在安装部21内,与第二引流瓶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的固定方式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连接固定方式或它们的结合。
36.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的顶部均设置有透气部件,用以在进行引流时排出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内的空气。其中,第一透气部件16设置在第一引流瓶10顶部,第二透气部件23设置在第二引流瓶20顶部。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地实施例中,透气部件为透气孔,透气孔具有水密性,可排出引流瓶内的气体,而不使引流液排出或溅出。
37.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的底部均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排液口,用以排出引流瓶内的积液。其中,第一排液口15设置在第一引流瓶10底部,第二排液口设置在第二引流瓶20底部。
38.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采样部件12、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用以精确观察采样部件12、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内引流液的容量。
39.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引流管11上设置有一流速夹111,用以控制引流管11内引流液的流速,流速夹111可为临床中任意可控制流速的器械,例如输液管夹、罗伯特夹等。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扩容的胸腔引流瓶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引流管11从患者胸腔内部负压导出积液,通过引流管流至第一引流瓶10处,然后流入采样部件12内,在采样部件12内积液达到一定量后,积液从采样部件12上方的缺口处流出,流入至第一引流瓶10内;当第一引流瓶10内积液达到一定量后,积液可通过连通部件流入至第二引流瓶内,从而维持第一引流瓶10内的液面处于一稳定水平。对于单个病人,若第一引流瓶10的容量足以容纳该次引流的积液量,则积液不会流入至第二引流瓶20内;若第一引流瓶10的容量不足以容纳该次引流的积液量,则多余的积液会流入第二引流瓶20内,无需更换引流瓶。在引流完毕后,只需更换第一引流瓶10,在第二引流瓶20装满后,再进行更换第二引流瓶20。使每个第一引流瓶10和第二引流瓶20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避免少部分引流液未引流出而需更换引流瓶造成的浪费。
4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