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0181发布日期:2021-12-04 11:3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约束带作为常用的肢体固定装置,在医院的临床科室中经常用于将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以及有自伤行为的患者的四肢固定在病床上;尤其是在儿童医院中,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低,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患儿的四肢进行固定。传统的四肢约束带由棉质布料制成,长度2.5

3m,宽度在0.03

0.05m,约束带能够缠绕在患者的肢体上,然后通带子固定在床边,从而实现对患儿肢体的制动;但是传动的四肢约束带的制动效果差,使患儿的肘关节仍能够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频繁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肢体固定装置,以在一定程度提高肢体固定装置对患者的固定动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包括约束带主体;所述约束带主体用于卷绕套设于患者的固定位上,所述约束带主体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连接片;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沿所述约束带主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带体相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接,且所述连接片能够沿所述约束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伸缩。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片沿所述约束带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带体相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片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片滑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侧壁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能够嵌入所述卡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为啪啪圈。
9.进一步地,所述的肢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绒布套;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上分别套设有所述绒布套。
10.进一步地,所述绒布套背离所述患者的一侧带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所述约束带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扣相扣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扣沿所述约束带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2.进一步地,所述的肢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登山扣,
所述绒布套上设置有连接扣环,所述绑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登山扣与所述连接扣环相连接,所述绑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登山扣与所述患者的病床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的肢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开发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声光报警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讯接口,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通讯接口通过所述开发板与所述第一声光报警器通讯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声光报警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讯接口,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用于与血氧仪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通讯接口通过所述开发板与所述第二声光报警器通讯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内还设置有智能语音装置,用于实现人机语音交互。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肢体固定装置,用于将患者的肢体与病床进行固定;肢体固定装置包括约束带主体,约束带主体具有一定的长度,使约束带主体能够卷绕包覆在患者的肢体上;约束带主体具有沿患者的肢体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约束带主体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连接片,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沿约束带主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连接片沿约束带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带体相连接,连接片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相连接;连接片能够伸缩,使连接片的长度能够调节,从而通过调节连接片的长度,能够对约束带主体的宽度进行调节。
16.在对患者的肢体尤其是对患者上肢的肘关节进行固定时,通过调节约束带主体的宽度,能够使约束带主体对肘关节进行包覆,且连接片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通过约束带主体,能够对患者肘关节的活动进行限制,使肘关节不易弯曲,进而避免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肢体固定装置的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约束带主体包覆有绒布套);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肢体固定装置的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约束带主体包覆有绒布套)。
20.附图标记:
[0021]1‑
约束带主体,11

第一带体,12

第二带体,2

连接片,21

第一连接片,22

第二连接片,3

第一固定扣,4

第二固定扣,5

扣环,6

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
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0024]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肢体固定装置。
[002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肢体固定装置,用于将患者的肢体与病床进行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肢体固定装置包括约束带主体1和绑带;约束带主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使约束带主体1能够卷绕包覆在患者的肢体上;绑带的一端能够与约束带主体1相连接,绑带的另一端用于与患者的病床固定连接,从而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病床上,限制患者的肢体的活动,以避免患者从病床上跌落,避免患者不配合治疗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的发生。
[0029]
约束带主体1具有沿患者的肢体的长度方向的宽度,且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能够调节;优选地,约束带主体1包括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连接片2,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沿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连接片2沿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片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带体11相连接,连接片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2相连接;连接片2能够伸缩,使连接片2的长度能够调节,从而通过调节连接片2的长度,能够实现对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的调节。
[0030]
在对患者的肢体尤其是对患者上肢的肘关节进行固定时,通过调节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能够使约束带主体1对肘关节进行包覆,且连接片2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通过约束带主体1对患者肘关节的活动进行限制,使肘关节不易弯曲,进而避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0031]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片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片2沿约束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通过多个连接片2相连接;当约束带主体1缠绕在患者的肘关节处时,多个连接片2位于正对肘关节的位置处,且多个连接片2环绕患者的肘关节间隔分布,第一带体11对患者肘关节的上端进行缠绕包覆,第二带体12对患者肘关节的下端进行缠绕包覆,从而使约束带主体1对患者的肘关节的固定和约束更稳定。
[0032]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片2包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第一连接片21的一端与第一带体11相连接,第一连接片21的另一端沿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朝向第二带体12的方向延伸,且第一连接片21朝向第二带体1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且
滑槽具有沿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的深度。第二连接片22的一端插接于滑槽内,第二连接片22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12相连接;通过调节第二连接片22插入滑槽的伸入,能够对连接片2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的调节。
[0033]
优选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的材质为硬质塑料,从而使连接片2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其能够限制肘关节的活动。
[0034]
当需要增大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时,医护人员沿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拉动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使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二连接片22从第一连接片21拉出预定长度,直至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达到需要的尺寸。当需要缩小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时,医护人员推动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使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朝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使第二连接片22缩回至第一连接片21内,直至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缩小至需要的尺寸;从而实现对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的调节,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约束带主体1的宽度,在对患者的肘关节进行缠绕包覆时,约束带主体1能够对肘关节进行完全包覆,以实现对肘关节的活动的限制。
[0035]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滑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卡槽,位于滑槽内的第二连接片22的侧壁上有设置有弹片,当弹片与卡槽相对时,弹片能够突起并伸入到卡槽内,从而使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卡接在一起。
[0036]
优选地,卡槽的截面呈梯形,当弹片突起时弹性呈弧形;当拉动或推动第二连接片22时,卡槽的侧壁能够作用于弹片,使弹片变形,从而使弹片从卡槽内退出,第二连接片2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片21移动,进而实现对连接片2的长度的调节。
[0037]
优选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槽沿滑槽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滑槽的侧壁上。从而当连接片2调整至不同长度时,第二连接片22上的弹片能够卡接在对应的卡槽内。
[0038]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均为啪啪圈,使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能够卷绕于患者的肢体上,并使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起到良好的固定的作用,对患者的肘关节的活动进行限制。当将约束带主体1从患者的肢体上拆除时,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能够恢复成直板状。
[0039]
优选地,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上还分别可拆卸地套设有绒布套,以通过绒布套环节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箍设于肢体上的压迫感;同时绒布套是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带体11上和第二带体12上,方便清洗。
[0040]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优选地,绒布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3,约束带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扣3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扣4,当约束带主体1卷绕成圆筒并箍设在患者的肢体上时,第一固定扣3位于绒布套不与患者相接触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扣4的一端能够延伸至第一固定扣3处,并使第一固定扣3与第二固定扣4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约束带主体1稳定地卷绕箍设在患者的肢体上,避免约束带主体1弹开。
[0041]
优选地,绒布套上第一固定扣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扣3沿约束带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根据约束带主体1卷绕成的圆筒的尺寸,调节第二固定扣4与第一固定扣3的扣合位置。
[0042]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关于绑带与约束带主体1和病床的连接,优选地,绑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登山扣,绒布套上设置有连接扣环5,绑带的一端通过登山扣与连接扣环5相连接,绑带的另一端则可通过登山扣与病床相扣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约束带主体1和绑
带将患者的肢体固定在病床上。
[0043]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肢体固定装置还包括监测装置6,监测装置6包括壳体、开发板,第一声光报警器、第二声光报警器、第一通讯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壳体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在绒布套上,优选地,壳体可通过别针别在绒布套上。开发板安装于壳体内,第一声光报警器设置于壳体上,且第一声光报警器与开发板通讯连接;第一通讯接口与开发板通讯连接,且第一通讯接口用于接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够放置在约束带主体1与患者的肢体之间,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约束带主体1卷绕在患者肢体上的松紧度;当约束带主体1卷绕的过紧时,开发板能够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发生声光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调整约束带主体1餐绕在患者肢体上的松紧度。
[0044]
第二声光报警器设置于壳体上,且第二声光报警器与开发板通讯连接;第二通讯接口与开发板通讯连接,第二通讯接口用于接入血氧仪,通过血氧仪能够对患者的血氧水平进行监测,如果血氧仪测得的患者的血氧值超出正常范围,开发板将控制第二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医护人员患者的血氧指标异常。
[0045]
监测装置6还包括智能语音装置,智能语音装置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实现人机语音交互,在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进行上肢固定时,可通过智能语音装置实现监测装置6与患儿的一个简单的语音对话,从而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紧张、害怕的情绪。
[0046]
优选地,监测装置6的壳体可以制成各种卡通动物玩偶的形状,从而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对肢体固定装置的恐惧。
[004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