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冰敷绷带

文档序号:29917558发布日期:2022-05-06 07:0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用冰敷绷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冰敷的绷带。


背景技术:

2.冰敷可迅速减少伤口表面,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缩小毛细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增加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凝固有效控制出血;较低的患部温度还可以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缓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皮肤疼痛的阈值,减轻疼痛。由神经末梢局部压力引起的疼痛通过压迫血管收缩减少。
3.专利文献cn 202875604 u公开的一种弹性冰敷绷带中,需要在使用前将冰袋放入袋中来进行冰敷,使用较繁琐,冰敷范围有限,未能达到患处伤口充分的止血、消肿效果;并且冰袋融化后会产生大量的水分,易造成患处伤口有潜在感染的风险。
4.综上所述,如何便捷安全地通过冰敷对患处进行止血、消肿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用冰敷绷带,用以解决目前冰敷绷带使用繁琐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外用冰敷绷带,外用冰敷绷带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带和冰敷装置,冰敷装置内部有一封闭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一经外力作用可释放液体的液体储存组件。
8.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在空腔内部的液体储存组件可以提前装载水,空腔内则对应装载可与水反应制冷的固体的冷却剂,在受到外力作用,比如说挤压后,液体储存组件脱出部分水,水与空腔内的冷区剂二者混合反应,起到冰敷效果,通过控制挤压的力度可调节冰敷的效果以及降温的速度;这样一来可以省去冰袋的使用、装配等复杂的操作,避免了冰袋融水对伤创处的污染,使得受伤后的冰敷处理更加便捷和快速。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0.液体储存组件呈由空腔上顶部延伸至空腔底部的块状结构,且液体吸收组件不完全占据空腔的全部空间。该结构的液体储存组件易于接收到外力,从而保证内部液体的脱出,可保证外用冰敷绷带的正常制冷。
11.液体储存组件为海绵块或吸水纤维块。该结构的液体储存组件具有良好的液体储存能力和液体脱出能力。
12.空腔内设置有两个液体储存组件,两个液体储存组件分别设置在空腔的两端。该结构下两个液体储存组件可分别装载有可反应的水和液体冷却剂,在受到外力作用,比如说挤压后,液体储存组件脱出部分水和部分冷却剂,二者混合反应,起到冰敷效果,通过控制挤压的力度可调节冰敷的效果以及降温的速度;因此该设计拓宽了本实用新型冷却剂的使用种类限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使用液体冷却剂,从而降低了绷带制造要求,提高了绷带
适用性,而且还将可互相反应的不同物质进一步分开,避免在使用前药剂提前混合制冷,造成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13.空腔的上表面和侧面覆盖有绝热层。绝热层可增加冰敷装置的制冷时间。
14.固定带和冰敷装置通过一对相匹配的可拆卸卡扣相连接。该设计可使冰敷装置脱离固定带,便于冰敷装置的替换,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使得使用者在需进行长时间冰敷时无需取下固定带即可延长冰敷时间,降低了使用难度。
15.冰敷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一接触垫,接触垫包括两层结构:位于上层的施药层和位于下层的灭菌层。施药层的存在可缓释药物至伤口处,为伤口提供消毒、麻醉或是治疗等功效,辅助伤口进行恢复。灭菌层是直接触伤口或烧伤的部分,可避免伤口感染,帮助伤口恢复。
16.灭菌层为水凝胶层、纱布层、丙烯酸钠层、棉花层、海绵层、亲水胶体层和纤维层中的一种。上述结构能够在与渗出物接触时形成凝胶,因此该渗出物不粘附于伤口或烧伤。
17.固定带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一粘合层。粘合层可辅助固定带进行固定。
18.固定带和粘合层之间还设置有一支撑层。支撑层的作用主要是为冰敷装置上的附加重量提供柔性支撑,减少绷带对伤患的负担。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本实用新型对于绷带的冰敷装置结构进行了优化,可在冰敷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液体储存组件中提前装载不同类型的可相互反应的液体药剂,比如水和液体冷却剂,在使用时,通过挤压,使得液体储存组件中的液体脱出,并使药剂混合直接产生降温效果,省去了冰袋的使用、装配等复杂的操作,避免了冰袋融水对伤创处的污染,使得受伤后的冰敷处理更加便捷和快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对液体储存组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以便使用者在施加外力时组件内液体的顺利脱出。
21.同时本实用新型绷带的冰敷装置可与固定带分离,可方便地对冰敷装置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还对冰敷装置与伤创口的接触面进行了结构优化,保证了伤创处的清洁,并可辅助伤口的恢复;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绷带固定效果良好,固定方式简单,降低了患者的体力负担。
附图说明
22.图1为图1为实施例1的冰敷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1的冰敷绷带的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24.图例说明:
25.1、固定带;2、冰敷装置;3、空腔;4、液体储存组件;5、绝热层;6、卡扣;7、接触垫;8、施药层;9、灭菌层;10、粘合层;11、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用冰敷绷带包括相连接的固定带1和冰敷装置2,冰敷装置2内部有一封闭空腔3,空腔3内设置有两个液体储存组件4,该液体储存组件4为吸
水纤维块,两个吸水纤维块分置于空腔3的两端,且从空腔3顶部延伸至空腔3底部。两个液体储存组件4分别装载有可反应的水和冷却剂,在受到外力作用,比如说挤压后,液体储存组件4脱出部分水和部分冷却剂,二者混合反应,起到冰敷效果,通过控制挤压的力度可调节冰敷的效果以及降温的速度。本实施例的外用冰敷绷带省去了冰袋的使用、装配等复杂的操作,避免了冰袋融水对伤创处的污染,使得受伤后的冰敷处理更加便捷和快速。本实施例的绷带也可用于缓解疼痛,如头痛或肌肉劳损。在应用于这种情况时,将通过直接将绷带敷贴在受影响区域的皮肤上来提供无需手辅助的冷却头部、颈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体力负担。
29.本实施例中,空腔3的上表面和侧面覆盖有绝热层5,以增加冰敷效果的持续时间。
30.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和冰敷装置2通过一对相匹配的可拆卸卡扣6相连接。该设计便于冰敷装置2的拆卸和替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和使用难度。
31.本实施例中,冰敷装置2下表面还设置有一接触垫7。该接触垫7层可避免冰敷装置2直接与伤口接触,起到缓冲压力和温度的作用。
32.本实施例中,接触垫7包括两层结构:位于上层的施药层8和位于下层的灭菌层9。施药层8可在制造过程中层压或应用各种抗生素和/或麻醉剂,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头孢类、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氯霉素、或克林霉素等,麻醉剂包括但不限于二甲苯胺、利多卡因、苯佐卡因、丁胺卡因、乙氧卡因普鲁卡因,氨基苯甲酸乙酯、氯化乙酯和丁卡因等。此外,施药层8还可包括常用的烧伤缓解剂或药物和凝胶,例如芦荟、甘油、孕烯醇酮醋酸酯等。施药层8的存在可缓释药物至伤口处,为伤口提供消毒、麻醉或是治疗等功效,辅助伤口进行恢复。灭菌层9是直接触伤口或烧伤的部分,因此灭菌层9必须是灭菌的、对皮肤无异常刺激的材料,不会粘在伤口上或加重烧伤组织,合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凝胶、纱布、丙烯酸钠、亲水胶体、棉花、海绵或纤维及其组合,其能够在与渗出物接触时形成凝胶,因此该渗出物不粘附于伤口或烧伤。其中,水凝胶可特别用于烧伤,因为它们促进冷却效果,可以有助于加速愈合,在烧伤伤口和绷带之间提供一层缓冲,而且通常,伤口渗出液不会粘在水凝胶上。
33.本实施例中,冰敷装置2由柔软、防漏的材料制成,适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乙烯基、聚氯乙烯、乙烯基聚合物或聚酯。
34.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下表面设置有一层粘合层10。粘合层10可以由普遍使用的绷带型粘合剂制成,例如,包括醋酸乙烯酯、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的聚合物粘合剂。
35.本实施例中,粘合层10下表面还覆盖有一张保护贴膜,用于在使用前覆盖并保护粘合层10上的粘合剂。
36.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可由弹性、柔性、防水或不吸水材料制成,此类材料可包括塑料膜、聚合膜、聚氨酯、共聚酯醚、机织物或无纺布、合成橡胶、天然橡胶或其他类似材料。
37.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和粘合层10之间还设置有一支撑层11,可由泡沫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支撑层11的作用主要是为冰敷装置2上的附加重量提供柔性支撑,减少绷带对伤患的负担。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