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4761发布日期:2021-11-25 10: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腹腔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工具,其广泛使用于卵巢、输卵管类手术的术后治疗,腹腔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使用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患者的腹部,可以起到二次支撑,避免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重力拉扯的现象。
3.市场上的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一般是直接使用透明敷贴和胶带对其进行固定,但常见的透明敷贴沾水后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同时其使用时间过长时,患者容易出现不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一般是直接使用透明敷贴和胶带对其进行固定,但常见的透明敷贴沾水后容易发生脱落的现象,同时其使用时间过长时,患者容易出现不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包括:
6.主体,所述主体的右侧外壁连接有无胶层;
7.第一弹性绷带,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弹性绷带靠近所述主体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弹性绷带;
8.海绵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绷带的后端;
9.衔接带,其垂直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前端上方,所述衔接带的前端设置有小型敷料片。
10.优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
11.松紧带,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主体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衔接袋;
12.透明层,其固定于所述衔接袋的前端,所述衔接袋靠近所述主体中轴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厚层。
13.优选的,所述松紧带设置有四个,且松紧带分别关于主体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而且松紧带与主体之间为一体化结构。
14.优选的,所述衔接袋还包括有;
15.储存框,其开设于所述衔接袋的内部;
16.第一加厚层,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绷带的外壁;
17.粘合层,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后端中部。
18.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绷带与主体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第二弹性绷带与海绵层之间为紧密贴合。
19.优选的,所述衔接袋设置有两个,且衔接袋关于主体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衔
接袋与透明层之间为紧密贴合。
20.优选的,所述衔接带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衔接带与小型敷料片之间为活动连接,而且小型敷料片设置有四个。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通过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增强主体1与皮肤之间的粘连性,同时也可避免主体1使用完成丢弃之后,其内部包裹的废弃针头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可以减少废料清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其在处理废料时可以更加的安全;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松紧带可以在主体使用完成之后,对折叠后的主体进行固定,可以避免主体内包裹的废弃针头暴露在空气内,同时主体为防水性透明敷贴,其在沾水后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衔接袋内部开设有储存框,其可以在主体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医护人员放置棉签和棉球,可以在主体需要进行丢弃时,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针孔位置进行止血,同时透明层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止血工具。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弹性绷带与主体之间一体化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主体对腹腔管进行固定时,减小透明敷贴与皮肤贴合的面积,第二弹性绷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主体使用的过程中,皮肤不会出现紧绷感,同时第二弹性绷带靠近皮肤的一侧为海绵层,可以使得主体使用的过程中患者更加舒适。
24.3、本实用新型通过衔接带的设置是为了对小型敷料片进行固定,使得小型敷料片可以在主体对腹腔管进行二次固定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小型敷料片对腹腔管进行粘贴,小型敷料片可以对粘贴面积要求较小的腹腔管进行固定,主体可以对粘贴面积较大的位置进行固定,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增强主体整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的海绵层和粘合层后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的衔接袋和第二加厚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主体;2、无胶层;3、松紧带;4、第一弹性绷带;5、第一加厚层;6、第二弹性绷带;7、海绵层;8、粘合层;9、衔接带;10、小型敷料片;11、衔接袋;12、透明层;13、第二加厚层;14、储存框。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包括:
30.主体1,主体1的右侧外壁连接有无胶层2;
31.第一弹性绷带4,其设置于主体1的上端,第一弹性绷带4靠近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弹性绷带6;
32.海绵层7,其设置于第二弹性绷带6的后端;
33.衔接带9,其垂直设置于主体1的前端上方,衔接带9的前端设置有小型敷料片10;
34.主体1还包括;
35.松紧带3,其连接于主体1的顶端,主体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衔接袋11;
36.透明层12,其固定于衔接袋11的前端,衔接袋11靠近主体1中轴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厚层13;
37.松紧带3设置有四个,且松紧带3分别关于主体1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而且松紧带3与主体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松紧带3可以在主体1使用完成之后,对折叠后的主体1进行固定,可以避免主体1内包裹的废弃针头暴露在空气内,同时主体1为防水性透明敷贴,其在沾水后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38.衔接袋11还包括有;
39.储存框14,其开设于衔接袋11的内部;
40.第一加厚层5,其连接于第一弹性绷带4的外壁;
41.粘合层8,其设置于主体1的后端中部。
42.第二弹性绷带6与主体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第二弹性绷带6与海绵层7之间为紧密贴合,第二弹性绷带6与主体1之间一体化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主体1对腹腔管进行固定时,减小透明敷贴与皮肤贴合的面积,第二弹性绷带6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皮肤不会出现紧绷感,同时第二弹性绷带6靠近皮肤的一侧为海绵层7,可以使得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患者更加舒适;
43.衔接袋11设置有两个,且衔接袋11关于主体1的中垂线呈对称分布,而且衔接袋11与透明层12之间为紧密贴合,衔接袋11内部开设有储存框14,其可以在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医护人员放置棉签和棉球,可以在主体1需要进行丢弃时,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针孔位置进行止血,同时透明层12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止血工具;
44.衔接带9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衔接带9与小型敷料片10之间为活动连接,而且小型敷料片10设置有四个,衔接带9的设置是为了对小型敷料片10进行固定,使得小型敷料片10可以在主体1对腹腔管进行二次固定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小型敷料片10对腹腔管进行粘贴,小型敷料片10可以对粘贴面积要求较小的腹腔管进行固定,主体1可以对粘贴面积较大的位置进行固定,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增强主体1整体的实用性。
45.综上,该腹腔管的体外固定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图1结构所示的松紧带3可以在主体1使用完成之后,对折叠后的主体1进行固定,可以避免主体1内包裹的废弃针头暴露在空气内,需要对腹腔管进行二次固定时,首先将腹腔管的长度调整至合适的距离,然后将粘合层8粘合在所需粘连位置,主体1为防水性透明敷贴,其在沾水后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粘合后,将主体1的边缘处与皮肤进行贴合,第二弹性绷带6与第一弹性绷带4与主体1之间一体化结构的手指,可以减小透明敷贴与皮肤贴合的面积,同时第二弹性绷带6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使得皮肤不会出现紧绷感,同时海绵层7可以使得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患者更加舒适,衔接袋11内部开设有储存框14,可以在主体1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医护人员放置棉签和棉球,可以在主体1需要进行丢弃时,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针孔位置进行止血,小型敷料片10可以对粘贴面积要求较小的腹腔管进行固定,需要使用时,将小型敷料片10与衔接带9之间分离,分离后就可便于其进行使用,同时主体1可以对粘贴面积较大的位置进行固定,二者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增强主体1整体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