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
背景技术: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经过大量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栏:申请号cn201320449225.6,公开号cn203370107u,一种给针灸针支撑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目前用长针灸针给病人针灸时,当留在皮肤以上的针灸针尺寸较长时容易使针弯曲影响给病人针灸的顺利进行,甚至有可能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定位固定螺栓(3)拧在插针灸针管(2)上,插针灸针管(2)的下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相通。它的优点是:该给针灸针支撑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使用它可避免针灸针弯曲使给病人针灸顺利进行,并且大大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4.经过大量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栏:申请号cn201921173741.4,公开号cn211434104u,一种适用于中医针灸培训的针灸针放置与固定装置,包括吸盘式皮肤固定器,所述吸盘式皮肤固定器的材质为医用硅胶,形状为盘形,中心开设有一个连接开口,所述连接开口连接能够插入针灸针的针灸针固定管;可避免初学者无法正确施针及控制施针角度,以及留针时对针灸针进行固定的问题。
5.现有医院中患者使用的针灸针管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6.1、现有技术中的针灸针管质地较硬,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小,进针角度不够精准,患者疼痛明显,舒适度下降。
7.2、针灸操作时,针刺点的取穴有角度的不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针灸针管无法满足不同角度的进针需求,不精准的进针角度对患者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刺痛明显,对针灸的效果无法保证。
8.3、目前很多针灸专业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实习医生对针灸的角度把握不到位,改良后的针灸针管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
9.4、传统针灸针管无固定底座,透明的塑料材质在为患者进针时,增加恐惧感。
技术实现要素: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具备可减少患者恐惧感,且可满足不同角度的进针需求,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的优点,解决了(1)传统的针灸针管质地较硬,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小,进针角度不够精准,患者疼痛明显。(2)针灸操作时,针刺点的取穴有角度的不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针灸针管无法满足不同角度的进针需求,不精准的进针角度对患者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刺痛明显,对针灸的效果无法保证。(3)
目前很多针灸专业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实习医生对针灸的角度把握不到位,不能准确规范的保证施针者的进针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4)传统针灸针管无固定底座,透明的塑料材质在为患者进针时,增加恐惧感的问题。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包括固定贴、第一针灸管、第二针灸管和第三针灸管,所述固定贴的底端表面涂抹有粘结剂,所述粘结剂背离固定贴的一侧表面贴附有防护贴纸,所述固定贴背离粘结剂的一侧表面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共设有三个,且三个第三针灸管在固定贴上均匀分布,所述固定贴上与底座相对应处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贴上通过底座插接有第一针灸管、第二针灸管和第三针灸管,且所述第一针灸管、第二针灸管和第三针灸管相互连通。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灸管、第二针灸管和第三针灸管为不透明材质。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灸管、第二针灸管和第三针灸管与固定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十五度,四十五度,九十度。
15.优选的,所述固定贴的边缘处覆盖有硅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针灸针管为不透明材料,可减少患者恐惧针刺的主观性。
18.2、针灸操作时,根据针刺点的取穴角度不同,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角度的进针需求,精准的进针角度更好的保证针灸的效果。
19.3、目前很多针灸专业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实习医生对针灸的角度把握不到位,改良后的针灸针管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
20.4、固定贴边缘处覆盖有硅胶,与一般针灸针管相比,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观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灸管实物外观示意图。
24.图中:1、防护贴纸;2、粘结剂;3、通孔;4、固定贴;5、底座;6、第一针灸管;7、第二针灸管;8、第三针灸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包括固定贴4、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固定贴4的边缘处覆盖有硅胶,与一般针灸针管相比,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固定贴4的底端表面涂抹有粘结剂2,粘结剂2背离固定贴4的一侧表面贴附有防护贴纸1,固定贴4背离粘结剂2的一侧表面设有底座5,底座5共设有三个,且三个第三针灸管8在固定贴4上均匀分布。
31.固定贴4上与底座5相对应处贯穿开设有通孔3,固定贴4上通过底座5插接有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与固定贴4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十五度,四十五度,九十度,针灸操作时,使用者可通过第一针灸管6对针灸针的进针角度进行限定,使针灸针的进针角度为十五度,精准的进针角度更好的保证针灸的效果,且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为不透明材质,可减少患者恐惧针刺的主观性,且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相互连通。
32.实施例2:
33.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包括固定贴4、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固定贴4的边缘处覆盖有硅胶,与一般针灸针管相比,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固定贴4的底端表面涂抹有粘结剂2,粘结剂2背离固定贴4的一侧表面贴附有防护贴纸1,固定贴4背离粘结剂2的一侧表面设有底座5,底座5共设有三个,且三个第三针灸管8在固定贴4上均匀分布。
34.固定贴4上与底座5相对应处贯穿开设有通孔3,固定贴4上通过底座5插接有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与固定贴4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十五度,四十五度,九十度,针灸操作时,使用者可通过第二针灸管7对针灸针的进针角度进行限定,使针灸针的进针角度为四十五度,精准的进针角度更好的保证针灸的效果,且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为不透明材质,可减少患者恐惧针刺的主观性,且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相互连通。
35.实施例3:
36.一种改良型针灸用针管,包括固定贴4、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固定贴4的边缘处覆盖有硅胶,与一般针灸针管相比,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固定贴4的底端表面涂抹有粘结剂2,粘结剂2背离固定贴4的一侧表面贴附有防护贴纸1,固定贴4背离粘结剂2的一侧表面设有底座5,底座5共设有三个,且三个第三针灸管8在固定贴4上均匀分布。
37.固定贴4上与底座5相对应处贯穿开设有通孔3,固定贴4上通过底座5插接有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与固定贴4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十五度,四十五度,九十度,针灸操作时,使用者可通过第三针灸管8对针灸针的进针角度进行限定,使针灸针的进针角度为九十度,精准的进针角度更好的保证针灸的效果,且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为不透明材质,可减少患者恐惧针刺的主观性,且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相互连通。
38.工作原理:使用者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固定贴4上的防护贴纸1揭下,之后将固定贴4通过粘结剂2贴附在所需针灸处皮肤表面,固定贴4的边缘处覆盖有硅胶,与一般针灸针管相比,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增加患者皮肤的舒适度的同时,针管更具有稳定性,固定贴4上通过底座5插接有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与固定贴4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十五度,四十五度,九十度,针灸操作时,根据针刺点的取穴角度不同,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角度的进针需求,精准的进针角度更好的保证针灸的效果,且可以规范进针的角度,在练习针灸的过程中,提高医者的业务水平能力,且第一针灸管6、第二针灸管7和第三针灸管8为不透明材质,可减少患者恐惧针刺的主观性。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